教学课件:第三章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22833950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三章汽车车身损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汽车车身损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汽车车身损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汽车车身构造与维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张君维张君维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汽车车身概述汽车车身常用材料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整形变形的测量与矫正 焊接工艺 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基本知识、基本工艺汽车涂装工艺基础、涂装施工汽车车身涂料的调配与使用汽车车身钣金及附件修复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车身损坏的基本形式;了解碰撞的类型;掌握碰撞对车架及车身的影响;掌握汽车车身损坏分析的具体内容;掌握汽车车身损坏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汽车车身修复方案制定的依据、原则和内容。技能目标 能够对碰撞损坏车辆进行分析与评估;能够确定相应的车身修复方案。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一、汽车车身损坏的基本形式 汽车车身损坏的基本形式:变形 裂纹 断裂 脱焊 局部锈蚀 碰撞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一、汽车车身损坏的基本形式 (一)碰撞损坏 1.碰撞类型 分为前部碰撞、后部碰撞、侧面碰撞和顶部碰撞。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1)前部碰撞前部碰撞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1)前部碰撞前部碰撞 如果程度较轻,则保险杠被后移,汽车前部钣金件弯曲变形。如果程度较轻,则保险杠被后移,汽车前部钣金件弯曲变形。如果碰撞力较大,前翼子板与车门挤在一起,使车门启闭困如果碰撞力较大,前翼子板与车门挤在一起,使车门启闭困难;发动机罩铰链将向罩顶部方向向上弯曲;前纵梁发生弯曲难;发动机罩铰链将向罩顶部方向向上弯曲;前纵梁发生弯曲并引起前横梁变形并引起前横梁变形。如果碰撞力足够大,则造成前翼子板、保险杠、散热器、纵如果碰撞力足够大,则造成前翼子板、保险杠、散热器、纵梁等严重变形,车门前立柱梁等严重变形,车门前立柱(特别是前门铰链上部区域特别是前门铰链上部区域)发生弯发生弯曲变形,车门下垂、车身底板及前挡泥板拱曲等曲变形,车门下垂、车身底板及前挡泥板拱曲等。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2)2)2)后部碰撞后部碰撞后部碰撞后部碰撞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2)2)2)后部碰撞后部碰撞后部碰撞后部碰撞 若碰撞较轻,则会造成后保险杠、行李舱等发生变形、后若碰撞较轻,则会造成后保险杠、行李舱等发生变形、后围外板外凸。围外板外凸。如果碰撞严重,后侧围板会上折撞到车顶上,车身中支柱如果碰撞严重,后侧围板会上折撞到车顶上,车身中支柱会变弯,后部纵梁将发生变形。会变弯,后部纵梁将发生变形。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3)3)3)侧面碰撞侧面碰撞侧面碰撞侧面碰撞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3)3)3)侧面碰撞侧面碰撞侧面碰撞侧面碰撞 若碰撞较轻,则造成车身外侧板凹陷。若碰撞较轻,则造成车身外侧板凹陷。若碰撞严重,会导致车门、门中立柱、车顶等发生变形,若碰撞严重,会导致车门、门中立柱、车顶等发生变形,使前、后车身偏移。使前、后车身偏移。若前翼子板中部被撞,前轮将后缩;冲击力通过前悬架所若前翼子板中部被撞,前轮将后缩;冲击力通过前悬架所在横梁,传给两侧纵梁,导致轮距、轴距、前轮定位失准。在横梁,传给两侧纵梁,导致轮距、轴距、前轮定位失准。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4)4)4)4)顶面碰撞顶面碰撞顶面碰撞顶面碰撞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4)4)4)4)顶面碰撞顶面碰撞顶面碰撞顶面碰撞 顶部碰撞主要是汽车翻滚引起的。顶部碰撞主要是汽车翻滚引起的。导致车顶、车顶梁和边梁的弯曲,还会引起前、后挡风窗导致车顶、车顶梁和边梁的弯曲,还会引起前、后挡风窗框柱,门中立柱的变形。框柱,门中立柱的变形。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一、汽车车身损坏的基本形式 (一)碰撞损坏 2.碰撞对车身的影响 分碰撞对承载式车身的影响和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的影响。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1)碰撞对承载式车身的影响 碰撞会造成对承载式车身的各种变形,主要包括车身上下弯曲、左右弯曲、挤缩、扭曲和菱形变形等形式。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上下弯曲上下弯曲上下弯曲上下弯曲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左右弯曲左右弯曲左右弯曲左右弯曲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挤缩挤缩挤缩挤缩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扭曲扭曲扭曲扭曲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菱形变形菱形变形菱形变形菱形变形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2)2)2)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影响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影响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影响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影响 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变形主要包括侧弯变形、下凹变形、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变形主要包括侧弯变形、下凹变形、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变形主要包括侧弯变形、下凹变形、碰撞对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变形主要包括侧弯变形、下凹变形、挤压变形、错移变形和扭曲变形等几种形式。挤压变形、错移变形和扭曲变形等几种形式。挤压变形、错移变形和扭曲变形等几种形式。挤压变形、错移变形和扭曲变形等几种形式。(1)(1)侧弯变形侧弯变形 由侧面碰撞所引起,造成车架或承载式车身弯曲变形。由侧面碰撞所引起,造成车架或承载式车身弯曲变形。特征:是某侧纵梁的内侧和对面那根纵梁的外侧出现皱褶凸痕,特征:是某侧纵梁的内侧和对面那根纵梁的外侧出现皱褶凸痕,纵梁拉长一侧的车门上出现裂缝,缩短一侧车门出现褶痕。纵梁拉长一侧的车门上出现裂缝,缩短一侧车门出现褶痕。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2)下凹变形下凹变形 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某一段比正常位置低。由前部或后部的正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某一段比正常位置低。由前部或后部的正面碰撞后引起。面碰撞后引起。特征:是翼子板与车门之间出现不规则缝隙,缝隙一般为上窄特征:是翼子板与车门之间出现不规则缝隙,缝隙一般为上窄下宽。下宽。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3)挤压变形挤压变形 挤压损伤会造成某一部位比正常尺寸短。由于正面碰撞引起。挤压损伤会造成某一部位比正常尺寸短。由于正面碰撞引起。特征:是翼子板、行李舱、发动机罩、车架各梁出现皱褶或特征:是翼子板、行李舱、发动机罩、车架各梁出现皱褶或扭曲变形。扭曲变形。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4)(4)错移变形错移变形 错移损伤会使汽车的一侧向前或向后移动,整个车架或承载错移损伤会使汽车的一侧向前或向后移动,整个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由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错移是汽车某一角受前部或后部式车身由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错移是汽车某一角受前部或后部猛烈碰撞所造成。猛烈碰撞所造成。特征:是发动机罩、行李舱、靠近后车轮的后侧围、乘客舱特征:是发动机罩、行李舱、靠近后车轮的后侧围、乘客舱或载货汽车地板可能出现皱褶,而且伴有挤压和下凹损伤。严或载货汽车地板可能出现皱褶,而且伴有挤压和下凹损伤。严重的错移损伤会导致整个车身及车架报废。重的错移损伤会导致整个车身及车架报废。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5)(5)扭曲变形扭曲变形 扭曲损伤会造成车架一角上翘,而其对顶角则下折。扭曲损伤会造成车架一角上翘,而其对顶角则下折。由前部或车尾的一侧角碰撞所致由前部或车尾的一侧角碰撞所致。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一、汽车车身损坏的基本形式 (二)汽车车身其他形式损坏 1.1.局部锈蚀损坏局部锈蚀损坏 2.2.局部断裂损坏局部断裂损坏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二、汽车车身损坏的分析与评估 汽车车身损坏的分析与评估是对车身损坏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并确定损坏的范围、损坏的形式及损坏程度,是车身修理作业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汽车车身损坏情况的分析 车身损坏分析主要包括车身碰撞分析和车身变形倾向性分析。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一)汽车车身损坏情况的分析 1.碰撞分析 碰撞造成的车身损坏程度主要取决于碰撞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点。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1)碰撞力的大小碰撞力的大小 如果汽车与固定物体相撞,则该冲击力为:F=(mv)/t 如果汽车与相向的汽车相撞(对撞)时,则有 F=(m1v1+m2v2)/t 如果汽车与顺行汽车相撞(追尾)时,则 F=(m1v1-m2v2)/t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2)碰撞力作用的方向碰撞力作用的方向 碰撞力的损坏程度还取决于碰撞力与汽车质心相对应的方向。碰撞力的延长线不通过汽车的质心,一部分冲击力将形成使汽车绕着质心旋转的力矩,该力矩使汽车旋转,从而减少了冲击力对汽车零部件的损坏。碰撞力指向汽车的质心,汽车就不会旋转,大部分能量将被汽车零件所吸收,造成的损坏是非常严重的。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碰撞的类型碰撞的类型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3)碰撞力的作用点碰撞力的作用点对壁碰撞对柱碰撞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一)汽车车身损坏情况的分析 2.车身的变形倾向性分析 1)1)承载式车身的变形倾向性承载式车身的变形倾向性 (1)(1)前车身变形倾向前车身变形倾向 前车身有翼子板、前段纵梁、前车身有翼子板、前段纵梁、前围板及发动机罩。前围板及发动机罩。悬架与车身的装配及受力图1前悬架摆臂;2纵向拉杆;3减振器;4悬架弹簧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a)(a)前纵梁前纵梁前纵梁的损坏前纵梁的损坏(b)(b)翼子板内支承板翼子板内支承板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2)后车身变形倾向后车身变形倾向 水平方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垂直方向 后车身吸收碰撞能量的缓冲点的位置后车身吸收碰撞能量的缓冲点的位置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3)车身侧面变形倾向车身侧面变形倾向 中间车身部分发生的碰撞,其冲击力的转移会殃及车顶,路径主要是中柱和前后窗柱。对车顶伤害最大的还是倾翻或下落物体的砸击。这种冲击不仅使顶盖、顶梁和边梁弯曲,而且还会使前后窗柱、中柱变形。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2)2)2)车架的变形倾向性车架的变形倾向性车架的变形倾向性车架的变形倾向性 汽车车架的变形主要因碰撞、翻车、过载引起,一般分为弯曲、汽车车架的变形主要因碰撞、翻车、过载引起,一般分为弯曲、汽车车架的变形主要因碰撞、翻车、过载引起,一般分为弯曲、汽车车架的变形主要因碰撞、翻车、过载引起,一般分为弯曲、扭曲两大类,实际变形中还伴有皱褶类的损坏。扭曲两大类,实际变形中还伴有皱褶类的损坏。扭曲两大类,实际变形中还伴有皱褶类的损坏。扭曲两大类,实际变形中还伴有皱褶类的损坏。(1)(1)(1)(1)车架的弯曲变形车架的弯曲变形车架的弯曲变形车架的弯曲变形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另一种是垂直方向上的弯曲。前者多为正面的碰撞所致,而后者则是由侧面的冲击所引起的。(2)(2)(2)(2)车架的扭曲变形车架的扭曲变形车架的扭曲变形车架的扭曲变形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平方向上的对角扭曲;另一种是垂直方向上的扭转。前者多为偏离车架中心线的角碰撞引起的,后者为垂直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冲击载荷所致。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二、汽车车身损坏的分析与评估 (二)汽车车身损坏评估 汽车车身损坏的评估包括确定损坏范围、损坏程度和损坏类型。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损坏范围的确定 首先,应了解汽车的整个碰撞过程,如碰撞部位、碰撞方向、碰撞时的车速、碰撞的物体及碰撞次数等,这对车身损坏的判别非常有意义。其次,确定损坏范围时,应先找到最初遭受冲击的地方(也就是最初的损坏部位),可通过涂层的剥落程度及钣金的伤痕来判定。然后沿着冲击力传播的方向,根据各部位变形倾向,系统地检查各部件的损坏情况,包括车身附件以及车身以外的其他总成和部件,如车轮、悬架、发动机等。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损坏程度和类型的确定1)1)直接损坏直接损坏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2)间接损坏间接损坏 (1 1)波及损坏:是指冲击力作用于车身上并分解后,分力在通过车身构件过程中所形成的损坏。(2)诱发性损坏:是指一个或一部分车身构件发生损坏或变形以后,同时引起与其相邻或装配在一起的其他构件变形的现象。(3)惯性损坏:是指汽车运动状态发生急剧变化时,由惯性力作用而导致的损坏形式。(4)结构性损坏:以车身部分构件的变形为代价的,将这种类型的变形称之为结构性损坏。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弯曲弯曲剪切扭曲折叠波及损坏的几种形式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加工硬化加工硬化对钢板修复的影响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三、汽车车身修复方案的确定 (一)确定车身修复方案的依据和原则 1.确定车身修复方案的依据 以车身损坏评估为依据以车身损坏评估为依据 以车身修复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为依据以车身修复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为依据 以修理工厂车身修复设备的实际状况为依据以修理工厂车身修复设备的实际状况为依据 1)设备的形式 2)设备的技术状况 3)设备的数量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三、汽车车身修复方案的确定 (一)确定车身修复方案的依据和原则 1.确定车身修复方案的依据 以专业的车身修理手册为依据以专业的车身修理手册为依据 以车身修复的预计成本为依据以车身修复的预计成本为依据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确定车身修复方案的原则 以尽量恢复或接近车身原来的安全设计要求为原则 以先进行车身结构校正,后进行车身覆盖件修复为原则 以降低车身修复成本为原则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内容:第三章 汽车车身损坏分析 三、汽车车身修复方案的确定 (二)汽车车身修复方案的内容 确定需要拆卸的构件确定需要拆卸的构件 确定需要更换的构件确定需要更换的构件 制定钣金修复的工作程序制定钣金修复的工作程序 确定车身修理后的检查方法确定车身修理后的检查方法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业:P 52 3-1、3-2、3-4、3-5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