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代培训课件:《企业会计准则》与首发公司财务会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829786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9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代培训课件:《企业会计准则》与首发公司财务会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保代培训课件:《企业会计准则》与首发公司财务会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保代培训课件:《企业会计准则》与首发公司财务会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准则 与 首发公司财务会计 目 录 股东出资 出资时资产评估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 申报财务报表格式 3号适用意见解读 将会计估计视为会计 差错 发行前业务整合 发行前相近业务剥离 接受虚开税票 将现金确认为收入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 差异 原始财务报表与纳税 股东出资 公司法 规定:股东可用货币出资,也 可用能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 价出资 案例 1 1994年,某公司股东以其拥有的房产使用权 (从 1994年 5月至 2000年 5月共 72个月的房产 使用权)作价 3,840万元投入,占当时注册资 本的 51%; 房产使用权不同于土地使用权,发行人、保荐 人和发行人律师均曾认为,上述出资方式可能 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股东出资 案例 2 某公司 2007年 9月 6日申报、 12月 28日安排发 审会, 12月 27日收到举报信,称 2000年设立 该公司时股东投入的相关固定资产、存货存在 虚开发票的情况。 2008年 1月保荐人及会计师 经核查认为:股东对投入的大部分实物资产 (约 7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 90% )提 供了不真实的发票,无真实交易背景,同时也 不存在发票对应款项的支付。 股东出资 案例 2续 公司解释上述作为出资的实物资产系股东在研 发的过程中陆续购入或设计、生产、建造形成 的,且都是由自然人进行的,未按财务会计管 理要求建立账册,外购部分也未索取发票。 股东提供不真实发票的原因和目的是为了简便 地证明资产的权属情况。在设立有限公司进行 评估、验资时,按照通常的做法需要提供投入 资产的发票。因此,股东对除汽车外的大部分 资产提供了不真实的发票,无真实交易背景。 股东出资 案例 2续 保荐人对相关存货、固定资产的后续领用、使 用、销售、报废的相关会计记录进行了追踪调 查。认为相关资产的后续结转是连续的、正常 的,出资的大部分实物资产目前已经因生产耗 用而不再存在。 出资时资产评估 案例 1: 某央企以 2006年 12月 31日为评估基准日,拟 投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 51亿元,评估值为 192 万元,评估增值 141亿元。主要内容为对下属 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增值。按 1: 0.67 比例折为 128亿股。 出资时资产评估 案例 1(续): 入账情况:( 1)股份公司(母公司):按照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新发起设立的股份公 司需按评估价值进行作价,并按评估价值入账, 因此,母公司对所有资产均按评估价值入账, 资产负债表“股本”项列示 128亿元,“资本 公积”列示 64亿元,合计 191亿元;( 2)下 属企业:本次改制前,各下属企业多数已经为 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持续经营基础下的历史成 本原则,这些公司在本次改制过程中不能根据 评估值进行调账。 出资时资产评估 案例 1(续):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评估增值的处理:新准则 第 20号 企业合并 要求,同一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账 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公司在编制合并报 表时对于母公司层面确认的评估增值予以转回; 鉴于评估增值部分均已计入母公司“资本公积” 项下,公司冲减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增 值 141亿元,并相应调减了资本公积 141亿元, 由此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资本公积”为 77亿元。 出资时资产评估 案例 2: 某拟上市 A公司成立于 1997年 4月,注册资本 为 750万元, 2001年 12月原股东又成立 B公司, 其实质是为了建设 A公司旗下的一条生产线, 注册资本为 5,000万元。 2002年 4月该生产线建设基本完成, B公司股 东决定解散 B公司,并将建设完成的生产线投 入 A公司,即对 A公司增资。截至 2002年 5月 末, B公司的资产总计为 8,100万元。 出资时资产评估 案例 2(续) : 2002年 6月 20日公司股东聘请一评估机构对其 增资的上述生产线等实物资产进行评估,评估 基准日为 2002年 6月 10日,账面价值为 7,800 万元,评估值为 3亿元,评估增值近 3倍,其 中上述生产线的账面价值 4,800万元,评估值 为 2.5亿元,评估增值近 4倍。评估方法为重置 成本法。 以上述评估增值的生产线等实物资产对 A公司 进行增资后, A公司注册资本由 750万元增加 到 3.15亿元。 出资时资产评估 案例 2(续) A公司及保荐人解释主要原因 生产线由公司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安装,成本较低; 行业装备升级更新, B公司将装备用于产品加工业; B公司资产账面价值主要为直接材料成本,未反映该 生产线全部资产价值; 该生产线在 02年为国内首创,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以市场法佐证, A公司该生产线的评估值低于同类生 产线的投资规模。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 发行人按评估值高溢价收购少数股东持有的下属 企业股权,该部分溢价作为投资成本反映在母公 司个别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项下;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新增投资与应享有子公司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商誉(通常较 小);与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 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除商誉外,应调 整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应调整留存收益; 首发公司为符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的发行条件,可能出现合并财务报表“资本公积” 为巨额负数。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案例) ( 1) 2007年 5月 31日,股份公司 A向子公 司 B的少数股东收购 49%股权 (A原持有 B51%股权 ),收购价为 4.26亿。 ( 2)截止 2007年 5月 31日, B经评估后的 净资产值为 8.22亿,此次收购 49%股权所 形成的收购价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之 差为 2322万元。截止 2007年 5月 31日, B 净资产为 -1615万元。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案例) ( 3) 2007年 5月 31日, A收购子公司 C的 49%股权 (A原持有 C51%股权 ),收购价为 1.28亿。 ( 4)截止 2007年 5月 31日, C经评估后的 净资产值为 2.36亿,此次收购 49%股权所 形成的收购价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之 差为 1226万元。截止 2007年 5月 31日, C 净资产为 19042万元。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案例) 因购买少数股权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与按照新取得的股权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 子公司在交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 额之间的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 商誉列示( A分别为 B列示 2322万元、为 C 列示 1226万元)。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案例) 除确认为商誉的部分以外,应当调整合并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余额不足冲减 的,调整留存收益。按上述规定, A公司 应调减资本公积 4.29亿元。即: B=购买价 4.22亿 - (-1615万元 *49%自购买日开始持 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 -2322万元 (商誉 )=4.07亿; C=购买价 1.28亿 -1.9亿 *49%-1226万元 =0.22亿 需解决的难题 截止 2007年 5月 31日,股权收购前 A合并 财务报表净资产为 2.8亿,收购后因进行上 述账务处理净资产为 -1.5亿元,收购后的 合并财务报表严重背离公司实际财务状况。 申报财务报表格式 企业会计准则 规定:应根据本公司经 营活动的性质确定,一般企业有别于金融 企业。 案例: 多数制造业公司报表项目出现 “ 存放央行款 项 ” 、 “ 应收保费 ” 等与公司性质截然不同的 报表项目; 尽管发生额、余额均为空白,但占用篇幅多, 影响使用者阅读。 将会计估计视为会计差错 会计准则 规定: 会计估计变更,应未 来适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应追溯调整 案例 1(公司前期涉诉损失): 04年 7月,某公司向法院起诉,称其于 03年 6 月在发行人某营业部开立资金账户并存入资金 1亿元,未进行任何交易,但 03年 12月 15日查 询时发现账户中有大量股票;股票价格下跌造 成严重损失,故请求法院判决发行人赔偿。 将会计估计视为会计差错 案例 2(续): 04年末,账户已形成浮动损失为 8,325万元。 发行人依据该公司的诉讼请求及账户浮动损失 情况,将或有损失 8,325万元确认为预计负债。 07年公司重新核查该事项,认为根据当时的 事实和律师的专业意见,公司承担损失的可能 性很小,不应在 04年确认为预计负债,只需 在财务报告中作为或有事项披露。 将会计估计视为会计差错 由此将 04年度的预计负债作为前期重要会计 差错,追溯更正了 2004、 2005、 2006年度的 财务报表。发行人 2004年原始财务报表亏损 8,080万元,更正后盈利。 将会计估计视为会计差错 问题解析: 判断会计估计是否恰当,必须放到当时的背景 之下,不能拿现在的环境去审视历史判断。例 如,前几年市场低迷,证券公司理财造成了大 量诉讼,因此预提了较大的损失,这是恰当的。 近几年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由于理财资产 升值客户解套甚至盈利而以和解方式解决,因 此要相应冲回前期预提的损失。 将会计估计视为会计差错 这属于典型的会计估计变更,不能视为会计差 错。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在发生变更的当期予以确认,而不能追溯调整, 不能根据后来的实际情况而调整以前年度的账 表。 3号适用意见解读 起草背景和总体思路 首发管理办法 对发行主体的主营业务三年 之内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提出了要求,但对实际 控制人在首发报告期内对其下属业务或资产进 行较大规模的重组、该重组行为是否影响三年 营业记录考核没有明确规定; 3号适用意见解读 出于避税或经营策略的考虑,部分企业将相同 或类似业务及相关资产分散在不同的企业进行 运营,即同一实际控制人同时经营着多个从事 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企业; 为确保拟发行主体的独立性及消除同业竞争, 该类企业必须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即: 选定一个拟发行主体,由该主体收购相关企业 的股权或经营性资产,或用相关企业的股权或 资产对拟发行主体进行增资,把相关业务与资 产向拟发行主体集中 3号适用意见解读 该重组行为可能导致拟发行主体在报告期内资 产、收入、利润规模发生较大变化; 考虑到该类整合有利于增强拟发行主体的独立 性,符合整体上市方向,予以支持和鼓励; 对上市前突击重组、拼凑资产和业绩的行为适 当限制。 3号适用意见解读 规范对象 “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相同或类似业务的重 组”限于: 被重组方自报告期期初或成立之日起即为同一 实际控制人所控制,且业务内容与拟发行主体 具有相关性(相同、类似行业或同一产业链的 上下游)。 不符合该定义的,比如非同一实际控制人,非 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不适用该规定。 3号适用意见解读 考核指标 指标内容: 资产总额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时间点: 资产总额: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末 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 三个指标是并列关系 3号适用意见解读 指标比例及申请文件: 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末的资产总额或前 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超过拟发行 主体相应项目百分之五十,但不超过百分之百: 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应按照对首次公开发行主体的 要求,将被重组方纳入尽职调查范围并发表意见; 还应按照 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9号首次公 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中第四章和第八章的要 求,提交会计师关于被重组方的有关文件以及与财务 会计资料相关的其他文件。 3号适用意见解读 运行时间 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末的资产总 额或前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 额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百分之百的: 为便于投资者了解重组后的整体运营情况,运 行一个会计年度后方可申请发行。 3号适用意见解读 整合方式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组,均应关注对 拟发行主体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 额的影响情况: 拟发行主体收购被重组方股权; 收购被重组方的经营性资产; 实际控制人以该等股权或经营性资产对拟发行 主体进行增资的。 3号适用意见解读 计算口径: 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会计年度与拟发行主体存在 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按扣除该等 交易后的口径计算。 发行申请前一年及一期内发生多次重组行为的, 对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的影响应累 计计算。 3号适用意见解读 申报报表编制 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末的资产总 额或前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 额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百分之二十的, 申报财务报表至少需包含重组完成后的最 近一期资产负债表。 3号适用意见解读 申报报表编制 重组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项的,被 重组方合并前的净损益应计入非经常性损 益,并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3号适用意见解读 报表编制 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非企业合并事项,且 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末的资产总 额或前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 额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百分之二十的, 应假定重组后的公司架构在申报报表期初 即已存在,编制近三年及一期的备考利润 表,并由申报会计师出具意见。 发行前业务整合 案例: 实际控制人除控制发行人 A外,还投资控股注 册于香港的公司 B。 B成立于 1996年,实际控 制人持有 95%的股份,为其境外窗口公司。 2007年以前,发行人 A向境外客户销售产品大 部分都通过 B来完成,导致 05 07年关联销售 占比分别为 52%、 43%、 35%。 发行人 A于 2007年 6月在香港设立了全资子公 司 C,逐步把 B在境外销售过程中的职能全部 转移到 C,截止 2007年 11月,已全部完成境 外销售客户的转换。 发行前业务整合 A 公 司 B 公 司 C 公 司 境 外 客 户 境 内 境 外 香 港 海 关 洽 谈 合 同 签 署 合 同 报 关 出 口 交 单 发 货 付 款 付 款 单 据 流 转 货 物 流 转 资 金 流 转 发行前业务整合 案例(续) 招股说明书披露,发行人 A与 B的交易价格为 公司与最终客户协商的价格, B只是替 A公司 代为收款、代为结算,不赚取出口产品价差; B将从国际客户收取的合同价款,扣除必要的 银行手续费用外(如信用证通知、议付、汇款 费用等),其余款项如数汇给本公司,不存在 将利润转移给 B的情况。 发行前相近业务剥离 案例: 06年 9月,某药业股份公司将控股的两家药业 子公司的股权转让予控股股东,理由为子公司 主营业务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不一致; 07年 1月将该两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实际原因为:两子公司每年合计亏损 700万元。 问题:业务相同,为包装业绩而剥离不符合整 体上市要求。 接受虚开税票 报告期内存在发行人供应商虚开增值税专 用发票事项,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较大 影响 案例 发行人取得的 44户供应商的 620份增值税专用 发票为供货方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价 款 5869万元,税款 998万元,价税合计 6867 万元。 接受虚开税票 发行人于 2006年 12月 30日上缴了补缴增值税 998万元,滞纳金 437万元,对发行人 2004年 至 2006年净利润的影响额分别为 421万元、 269万元和 439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 别为 21%、 12%和 14%。 将现金确认为收入 将未开票、未入账、未计缴增值税的现金 收入调整入账且对申报报表净利润有重大 影响,是否有充分依据?申报会计师履行 了哪些审计程序?是否属于偷税漏税行为? 是否构成重大违法? 案例 DYZ股份公司于 2002年 7月设立。申报报表与 原始报表差异较大。 将现金确认为收入 原始报表 2004年至 2006年存在未开具发票、 未入账的现金销售收入 1034万元、 1489万元、 2564万元,申报报表调账入账; 由于与该等销售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在原始 报表已经入账,且相应报告期内公司享受免税 待遇,上述调整导致 2004年至 2006年申报报 表比原始报表净利润增加 1034万元、 1489万 元、 2564万元。 将现金确认为收入 申报报表 2004年至 2006年净利润分别为 5582 万元、 5102万元、 5638万元,上述调整增加 部分占 19%、 29%、 45%。相应地,公司于 2007年补缴 2004年至 2006年的增值税 176万 元、 253万元、 436万元,合计 865万元 原始财务报表与纳税 公司按照经申报会计师审计后的申报财务 报表,相应更正 2004年至 2007年原始财务 报表,到主管税务机关重新申报,并以此 作为原始财务报表。 申请文件中的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 表基本无差异,由此掩盖了重大审计调整 事项。 我会要求提供的“原始财务报表”应是公 司当年度向税务部门实际报送的财务报表。 原始财务报表与纳税 案例 某公司于 2007年 9月上报申请文件,招股说明 书披露:由于以前年度未及时缴纳税金,公司 2007年 1 6月、 2006年度、 2005年度、 2004 年度分别缴纳税收滞纳金 6万、 132万、 304万 和 542万,但对公司存在的重大补税事项未作 任何披露。 原始财务报表与纳税 经我会审核后发现,公司于 2006年末、 2007 年初共补缴 2004年至 2006年税金 9685万元, 并由此缴纳滞纳金 979万元,其中补缴增值税 3040万,相当于过去三年已缴增值税的 45; 补缴所得税 6521万,相当于过去三年已缴所 得税的 312;其他税种 124万,相当于过去 三年已缴金额的 41。公司未就该等事项在 申请文件作任何披露。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 甲公司报送的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数据差异较 大, 2005年、 2006年净利润原始报表的数据 分别为 678万元、 769万元,而申报报表的数 据分别为 1266万元、 1526万元,差异率达 86 、 98。 保荐人及公司解释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报 告期承包的乙招待所内部餐厅的承包收入进行 追溯确认所致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2004年 1月,甲公司承包经营乙招待所内部餐 厅,合同期五年,甲公司每年向乙招待所支付 固定承包金 300万元。 合同约定,内部餐厅只使用乙招待所内部收据, 甲公司向内部餐厅派出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 以招待所餐饮部的名义对内部餐厅承包经营。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经营期间,内部餐厅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由 乙招待所派出会计人员负责内部餐厅日常收支 核算,内部餐厅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包括原 材料、人力成本、水电费等)均由内部餐厅以 获得的日常收入列支,而每年 300万的承包费 则由甲公司单独支付。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2004年至 2006年在承包经营期间,甲公司与 乙招待所支付费用、挂账消费等业务往来,双 方均有未及时结账的情况,导致承包利润一直 未能和乙招待所进行清算,承包利润也一直未 能拨付给甲公司。甲公司原始报表中已确认了 300万元承包费,但未及时确认各年的承包收 入。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2007年 9月甲公司与乙招待所进行清算,对承 包收入进行了确认,其中 2004年 320万元、 2005年 652万元、 2006年 777万元、 2007年 1 至 9月 682万元,共计 2,430万元。 2007年 9月,上述经清算确认的承包利润全部 划拨至甲公司,甲公司收到上述款项后即确认 入账,并按规定交纳了相关税金。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 向甲公司管理层询问了解承包内部餐厅的具体经营 模式、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情况。 1、甲公司向内部餐厅派出了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 内部餐厅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甲公司不能够实现 对内部餐厅的完全控制,相关业务单据和会计账薄 均属招待所。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2、甲公司对承包利润的关键控制 ( 1)收入控制:每日营业结束后,收银员打印销 售日结单,承包负责人必须在销售日结单上签字确 认,销售日结单第二天上交内部餐厅财务,由财务 进行核算。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 2)成本和费用控制:内部餐厅发生的各项成本 和费用(包括原材料费用、人力成本、水电费等) 必须由甲公司派出的承包负责人在付款单据上签字 后方可支付。 ( 3)承包利润控制:按经营收入扣除相关成本和 费用后的余额,内部餐厅财务不定期将结余利润缴 存“乙招待所餐饮部”的银行账户,乙招待所不能 使用该银行账户内资金,经乙招待所同意后,甲公 司可以暂借使用。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3、对于上述内控要点,进行符合性测试 ( 1)“收支登记薄”与银行进账单进行核对:抽 查“收支登记薄”相关登记记录是否有相应的银行 进账单,与银行进账单的时间、金额是否一致。 ( 2)“收支登记薄”与银行对账单原件进行核对: 查看“乙招待所餐饮部”银行账户的对账单原件, 核对各年末对账单余额与公司“收支登记薄”余额 是否一致。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 案例(续): ( 3)向乙招待所函证“乙招待所餐饮部”银行账 户内资金的权属,乙招待所已回函并确认该账户资 金所有权属于甲公司。 ( 4)查看乙招待所统计的内部餐厅收入支出清算 表,各年累计结存利润与清算利润是吻合的。 ( 5)检查承包报表的银行存款余额、往来款余额 的真实性,间接证实收入的真实性。 ( 6)检查公司承包利润的收取情况 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