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755150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 择 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 22分。)1.(2 分)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鸡蛋B.白菜C.大米D.苹果【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 A 正确。B、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 B 错误。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 C 错误。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 D 错误。故 选:A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 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4 1检查气密性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D.收集二氧化碳【分析】A、根 据“一放、二握、三冒泡”进行分析;B、根 据“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C、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镒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B错误;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规范,注意理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3.(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C.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分析】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B、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C、氧气不易溶于水;D、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故正确;B、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故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若极易溶于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很低,故错误: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 8%,故正确。故选:C o【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分)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Q6 H l 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原酸属于有机物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1 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分子【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进行分析;B、根据绿原酸化学式进行分析;C、根据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绿原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 A 正确;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 B 正确;C、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 2 X 1 6):(I X 1 8):(9 X 1 6)=3 2:3:2 4,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C 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绿原酸分子是含有9个原子构成,故 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有机物的辨识等,注意理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5.(2分)2 0 2 1 年 1 2 月 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合+质甲 乙 丙 丁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f h+4 H 一正条件2 c.A、乙是氢气,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甲烷,其中氢元素显+1 价,故 A 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故 B 错误:C、丁是水,水电解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 C 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 4:1 6=1 1:4,故 D 错误。故选:Co【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鉴别H2O2溶液和H2O加入M n O2B鉴别N aCl 溶液和N a O H 溶液滴加Cu S O4溶液C除去H 2 中混有的少量C O通过灼热的Cu OD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氧化铁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加 入 M nO 2,产生大量气泡的是H2O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H 2 0,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滴加CuS0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H2、C O 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灼热的CuO 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氧化铁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木炭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2 分)向含有酚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P 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C.M-N 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D.M-P 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分析】A、根据N 点时溶液的pH 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P 点时溶液的pH 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M N 过程中pH 大于7,但 pH 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M-P,可以分为M-N、N-P 两个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N 点时溶液的pH 等于7,显中性,N 点时的溶液一定呈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P 点时溶液的pH 小 于 7,显酸性,溶质是硫酸和氯化钠,硫酸能与纯碱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M-N 过程中pH 大于7,但 pH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变弱,故选项说法错误。D、M-N 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N-P 的过程中,pH 小于7,且 pH 逐渐减小,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N-P 过程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 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 分)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C.提高森林覆盖率 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分析】A、根据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分析解答;B、根据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分析解答:C、根据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分析解答;D、根据增高炼铁厂的烟囱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分析解答。【解答】解:A、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 A 错误;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 B错误;C、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 C 错误;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能造成空气的污染,不能改善空气质量,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污染。9.(2 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甲骨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正确;B、烧制陶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误;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误;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0.(2 分)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 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分析】A、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B、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C、根据防触电的做法来分析;D、根据交通安全知识来分析。【解答】解: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以防发生爆炸,故 A 正确;B、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 B 错误;C、更换灯泡时,必须断开电源开关,以防发生触电,故 C 错误;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不能超速行驶,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故 D 错误。故选:A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火场逃生的做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1.(2 分)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间隔减小,气体分子的个数、质量、种类都不变。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应用。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 空1分,共17分)1 2.(3分)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 8 0 C 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占燃(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 P+5 O 2,心 死。5。(2)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 大 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3)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需 要 氧 气。【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占燃【解答】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P+5 O 2二 必二2。5。占燃故答案为:4 P+5 O 2 2 P 2。5。(2)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答案为:大于。(3)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答案为:需要氧气。【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 3.(5分)如图所示为某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一一“桑基鱼塘”的模式简图。(1)蚕丝属于 天然(选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常用 灼烧,闻气味 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2)桑叶茶中富含C a、F 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 F e 。(3)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相当 氮肥(选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的作用。(4)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 量 的 转 化 形 式 为 太 阳 能 转化为化学能。【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鉴别方法来分析;(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3)根据化肥的作用来分析;(4)根据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解答】解:(1)蚕丝属于天然纤维。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故答案为:天然;灼烧,闻气味;(2)人体缺铁易患贫血,桑叶茶中富含C a、F 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F e;故答案为:F e;(3)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相当氮肥的作用;故答案为:氮肥;(4)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太阳能。【点评】本题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解题时根据材料的分类、物质的鉴别、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肥的作用等来分析解答即可。1 4.(5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铜丝一 铅 丝充分反应后取出铜丝AgNO.,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1)甲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操作。仪 器 a 的名称是 漏 斗;若过滤后所得溶液仍然浑浊,可 能 的 原 因 是 滤 纸 破 损。(2)乙是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前先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 除去铝丝表面的氧 化 铝 薄 膜;步骤中观察到铝丝表面的现象是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设计该实验的 依 据 是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仪器a 的名称是漏斗。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2)铝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实验前先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后所得溶液为硝酸铜溶液,步骤中铝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铜,观察到铝丝表面的现象是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设计该实验的依据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故答案为:(1)漏斗;滤纸破损;(2)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覆盖一层红色物质;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注意事项、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4 分)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 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储存、利用、转化(1)固态的F 俗称为干 冰。(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3)反应的基本 反 应 类 型 为 复 分 解。(4)D 的 一 种 用 途 是 改 良 酸 性 土 壤。【分析】根据C 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因此C 是水,由图中捕获二氧化碳的途径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可推知A 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则 B 为碳酸钠或碳酸钙,但由于B 又能与D 反应生成A,碳酸钙不能再转化为氢氧化钙,因此B 不是碳酸钙,而是碳酸钠,因此A 是氢氧化钠,D 能与B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D 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E 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G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G 是氧化钙,F 是二氧化碳,带入验证即可。【解答】解:C 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因此C 是水,由图中捕获二氧化碳的途径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可推知A 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则 B 为碳酸钠或碳酸钙,但由于B 又能与D 反应生成A,碳酸钙不能再转化为氢氧化钙,因此B 不是碳酸钙,而是碳酸钠,因此A 是氢氧化钠,D 能与B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D 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 此 E 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G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G 是氧化钙,F 是二氧化碳,带入验证满足题意;(1)根据推断过程,F 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答案为:干冰;(2)根据推断过程,A 是氢氧化钠,因此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推断过程,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4)根据推断过程,D是C a (O H)2,农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改良酸性土壤。【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 7 分)16.(7分)化学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对家用除湿盒(如 图1所示)进行了如下探究。【资料信息】吸湿区内黑色颗粒是活性炭,白色颗粒是初中化学一种常见物质。使用一段时间后,集水区内有大量液体和少量固体,且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知识应用】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 用 了 其 吸 附 性。【提出问题】白色颗粒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 想I:氧化钙;猜想n:氢氧化钠;猜想i n:氯化钙。猜想依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在空气中容易 吸收 水分。【交流讨论】从安全性考虑,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腐 蚀 性,所以否定了猜想n。【进行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加适量水 _ _+日白色颗粒 无色溶液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入紫色石茂溶液-二-加入试剂X-白色沉淀图2【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白色颗粒是氯化钙。(1)步骤的现象是 溶 液 为 紫 色。(2)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C a C b+N a 2 c O 3=C a C O 3 I +2 N a C l (合理即可)(写一个)。【拓展交流】同学们查阅到氯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七0102 03 04 0溶解度/g5 9.56 5.07 4.5100116(1)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 温度低,溶解度变小,析出的固体变(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 干燥后重 复 使 用。潮湿的空气,A 4 4 4-吸湿区-隔筛-集水区图 1【分析】【知识应用】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作出猜想】猜想依据: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易潮解分析。【交流讨论】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分析;【解释与结论】(1)根据实验的结论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分析:(2)根据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分析;【拓展交流】(1)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废物利用分析。【解答】【知识应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性;【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故答案为:吸收;【交流讨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除湿盒内不会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腐蚀性;【解释与结论(1)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白色颗粒是氯化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因此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故答案为:溶液为紫色;(2)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 C”+Na 2 c O3=Ca CO3 I +2 Na Cl;故答案为:Ca CL+Na 2 c O3=Ca CO3 I +2 Na Cl (合理即可);【拓展交流】(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温度低,溶解度变小,析出的固体变多;故答案为:温度低,溶解度变小,析出的固体变多;(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干燥后重复使用;故答案为:干燥后重复使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 个小题;共 5 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1 7.(5分)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 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50 0 g 稀 破 酸 I 60.0 g 稀硫酸|充分反应 充 分 反 应 匕=j样品质吊40.0 g 烧杯内物质 烧杯内物质ft 89.8 g 质质 149.6 g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 0.4 g o(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分析;(2)根据氢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锌的质量,再求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解 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5 0.0 g+4 0.0 g+6 0.0 g -1 4 9.6 g=0.4 g。(2)由图可知,第一次加5 0.0 g 硫酸,质量减少0.2 g,第二次加硫酸,质量减小0.2 g,说明第二次硫酸有剩余,锌完全反应。设锌的质量为xZ n+H2 s o 4=Z n S O4+H2 t6 52x 0.4 g6 5 _ xT=0.4 gx=1 3 g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g-13g X 1 0 0%=6 7.5%。4 0 g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 7.5%。故答案为:(1)0.4;(2)6 7.5%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