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593584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 合 说 明白沙滩灌区地处吉林省西部的*市*县境内,位于*县东部嫩江右岸,嫩江左岸和灌区北部陆地都与黑龙江省临界。行政区域包括丹岱、嘎什根、五棵树、莫莫格、大屯和张家园子等6个乡镇。灌区内总面积712km2,设计灌溉(水田)面积为31.02万亩大型灌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点发展的大型骨干灌区之一。白沙滩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关键作用,并占重要地位。白沙滩灌区是以嫩江为灌溉水源的电力提水灌区,现有渠首枢纽为白沙滩电灌站,提水能力为15.1 m3/s,总装机2940kw,实际提水量109003 m3。总干渠1条,长15.6 km;干渠 4条,总长64km;支渠66条,长138.6km;骨干渠系建筑物203座。排水总干沟一条,长15.75 km,干沟4条,长60.55 km;支沟10条,长57 km;排水泵站4座,总装机1350kw;排水骨干建筑物共30座。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灌排体系。1998年实灌面积10.5万亩水田,占*县水田面积90%以上,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白沙滩灌区始建于1972年,历经旱田灌区、水田开发、灌区治理阶段。受建设投资的制约,目前灌区还不能达到设计规模和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不配套,灌区现有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但不完善,配套率仅为63.2%,工程欠账较多,达不到设计灌溉效益。二是工程完好率低,由于工程运行时间长,加上98年洪水冲击,经过水毁修复和新建,现有工程完好率仅为65%,由于完好率底,灌溉水跑、冒、渗、漏严重,水量损失大、浪费大。三是节水灌溉措施和农业新技术推广滞后,灌水方法落后,节水工程没有建设,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因此,进行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十分急需,非常必要。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经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到设计水平年2015年,改扩建水源工程,电灌站1座;改扩建骨干渠道264.8km,建筑物257座;排水骨干沟道182.7km,建筑物66座。灌区总投资44082万元,达到设计灌溉水田总面积31.02万亩,年节水总量达1.50亿m3,粮食(水稻)增产能力0.94亿kg ,年增产值达1.47亿元,灌溉农业产值2.99亿元。从经济分析中表明,经济内部收益率15.4 %,经济效益费用比1.25,经济净现值9724万元,满足经济效益指标,故经济可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后,改善了耕地环境,治理了低洼易涝地,盐碱地等不利种植环境。原有湿地、草原、林地等没有破坏,面积稍有增加,因此该项目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故规划是可行的。 第一章 灌区现状*县白沙滩灌区位于吉林省*县东北部,嫩江右岸,北部为黑龙江省泰赉县,总面积712km2,灌区是通过白沙滩电灌站提取嫩江水灌溉水田,设计灌溉水田面积31.02万亩的大型灌区,1998年实灌水田面积10.5万亩。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白沙滩灌区位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7,多年平均降雨量396.2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8%,多年平均蒸发量1531.7mm,初霜期一般在九月下旬,终霜期一般在五月下旬,多年平均无霜期155天,50%典型年干旱期起止日期为8月21日至9月5日(典型年1967年),75%典型年干旱期为7月1日8月31日(典型年1989年),最大干旱天数为62 天,最大冻土深度1.9米,多年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力10级。白沙滩灌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也有起伏不大的漫岗和洼地。主要地貌特征为一级阶地,分布河漫滩、牛轭湖和湿地。白沙滩灌区区域地质,表层主要岩性是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物,主要为粘土、壤土、砂壤土和细砂。为地下水主要贮存空间,地下水埋深510m。下层为新第三系和新白垩系下统。灌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为第四系地层。高程分布一般在116.90-134.80m。白沙滩灌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属相对稳定地带。白沙滩灌区土壤共分3大类,草原土型的沙土,轻度盐化草甸壤土,中度盐化草甸壤土。土壤渗透系数大于5.410-3m/s。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全灌区行政区域包括丹岱乡、嘎什根乡、 五棵树镇、莫莫格乡、大屯镇、张家园子乡,总人口8.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3万人。97年社会总产值3.0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61亿元。灌区内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并兼种高粱、小麦、大豆、甜菜等。水稻年平均单产400 kg /亩,旱田单产420 kg /亩(以玉米为例)。粮食总产量2.21亿公斤。灌区内交通十分便利,白齐公路由南向北在灌区中心穿过,并有通往各乡镇的县级公路和通往各村屯的乡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第三节 灌区水资源、土地利用及工程状况一、灌区水资源状况白沙滩灌区规划区内地表水分为过境水和区内径流。过境水占99.9%以上,区内径流不足0.1%。过境水为嫩江,多年平均水量217亿m3,多年平均可利用量162亿m3,保证率75%年可利用量105亿m3,根据松花江流域规划嫩江干流分配给*县的水量约为10亿m3,区内多年平均径流量0.089亿m3,多年平均可利用量0.058亿m3, 75%年可利用量0.045亿m3。灌区回归水量为0.33亿m3。规划区内地下水为嫩江低平原越流系统地下水亚区和洮儿河冲积扇潜水亚区。地下水资源量0.34亿m3,地下水可利用量0.23亿m3,现实际开采量0.041亿m3。地下水矿化度低于0.5g/L,无污染,水质优良,适合人畜饮用。灌区内水由泄水沟排入嫩江及洮儿河。区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主要由大地入渗和地表蒸发。二、灌区土地利用状况全灌区内总土地面积106.80万亩,耕地面积58.42万亩,其中水田10.5万亩,旱田47.92万亩;居民及其它占地面积8.74万亩;河道、湖、塘面积2.40万亩;其他面积37.24万亩,其中林地7.34万亩,草原9.58万亩,易农荒地 20.32万亩。耕地面积占灌区总面积54.7%,灌溉面积占总面积的9.83%, 占耕地面积18%,易农耕地占总面积19%,因此本灌区发展潜力巨大。三、灌区工程现状白沙滩灌区现有工程设施兴建于1972年,74年灌区开始灌溉,经过多年建设改造,现已建成: 1、灌区渠首提水泵站,即白沙滩电灌站,建筑物形式为侧向临江式,水源为嫩江。原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工程等级为等3级,设计灌溉保证率75%,设计扬水流量15.1m3/s,装机容量2940kw,单机容量1.1 m3/s,单机容量210kw,设计扬程12.5m,现机组实际效率65%。已运行 25年,配电设备为七十年代产品,事故率增大,检修频繁,年运行费增加。2、灌区灌排渠(沟)及其建筑物 白沙滩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现有总干渠一条长15.6km;干渠4条,总长64km;支渠66条,总长138.6km;均没有防渗措施,由于灌区原设计历时长,规划不完整,布局不尽合理,造成渠道脱坡、淤积,部分渠段经过沙壤土,渗漏严重。灌区支渠以上骨干建筑物203座,大部分已建25年,由于98年洪水冲击,被冲毁和损坏渠系及建筑物严重,经灾后修复,现能运行132座,需配套改造。现有排水总干沟1条,长15.8km;干沟4条,长60.6km;支沟16条,长57km,排水泵站4座,支沟以上建筑物共30座。 第四节 灌区运行管理状况 吉林省*县白沙滩灌区管理机构为*县灌溉排涝区管理局,现有职工73人,技术人员 37人,(高级4人,中级12人,初级及技术员21人)。其他人员36人。灌区管理没有量水设施,管理办法采用引水渠首计量。白沙滩及各分站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主要设备为无线对讲机及电台,没有自动化管理和灌溉试验设施。灌区现年运行费用有(1)工程维护费6万元/年;(2)工程折旧费6.0;(3)职工年工资4300元/人年;共计31.39万元/年;(4)提水电费240万元/年;(5)其他费用包括办公、采暖等102万元。灌区总支出385万元,总收入385万元,其中水费145.0万元,实际水费收缴率86%,由于目前灌区水费没有实行成本水价,现售水水价执行吉林省水利工程统一水价,低成本运行,使管理单位入不抵出。第五节 存在问题及节水改造必要性白沙滩灌区建设年代为1972年,1974年渠首工程和灌区渠系工程部分配套完成,开始通水灌溉旱田。灌区发展历经旱田灌区建设,水田开发建设及涝区治理等阶段,现已初具规模。灌区设计水田灌溉面积31.02万亩,现实际水田灌溉面积为10.5万亩。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大部分工程老化,破损严重;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建筑物配套程度差,难以满足水田灌溉用水要求。因此灌区始终未能达到设计灌溉面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程不配套,白沙滩灌区设计各类渠系建筑物324座(骨干建筑物),现有各类骨干渠系建筑物234座,工程配套率72%,因此灌区还不完善。2)、现有工程年久失修,完好率低。在现有各类骨干水工建筑物中,由于运行时间长,大部分工程将达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老化。嫩江98年发生大洪水,灌区北部的黑龙江省泰赉县嫩江堤防决口,大量洪水涌入*县及白沙滩灌区,洪水总量达30多亿立米,淹没范围涉及*县17个乡镇,总淹没面积达1575平方公里,灾区人口18.8万人,淹没耕地面积108.68万亩。白沙滩灌区全部被淹,冲毁总干渠,干渠达29.50 km,灌排渠系建筑物大部分毁坏,变形、移位等,损失率达50%左右,田间渠系及建筑物损失率达75%左右,立新排水站被冲毁。洪水过后,在灾区军民共同努力下,99年恢复灌溉面积仅达洪灾前65%左右,目前能运行的建筑物仅132座,现灌区建筑物完好率为56%,灌溉水跑、冒、漏严重,水量损失大,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3)、渠道防渗工程建设滞后。根据白沙滩灌区勘察结果表明:表层土壤薄,一般为2060cm,下层为细砂层,渗透系数大,总干渠、干渠及支渠,部分渠段为半挖半填渠道,并通过细砂层地段,渗水严重。现渠系水利用系数低为0.53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因此不能实现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限制了灌区发展。单位耗水量高达1347m3/亩。4)、管理落后,现行水价低。白沙滩灌区现没有配套量水设施,采用渠首计量方式,以平均每亩用量计价,管理不科学,收费不合理,影响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灌区执行是政府限制水价0.028元/m3,水价严重偏低,达不到生产成本,造成灌区管理单位入不敷出,加重灌区的运行负担,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水利产业要求。 因此,进行白沙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十分急需。该工程可采取分阶段、分片开发,并分轻重缓急,集中连片发挥效益。工程实施后,可有效的改善灌区供水条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造中低产田和弃耕地。扩大水田灌溉面积,促进农村经济向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 工程规划 根据白沙滩灌区的实际,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充分利用灌区现有灌排设施,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兼顾,农、林、牧、副、渔等统筹规划,不破坏草原,不毁林,不开垦荒地,不挤占河道、湖、塘面积。改造中低产田,进行旱改水田,治理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等。灌区规划以节水为中心,完成灌区续建配套,集中连片开发,发挥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本次白沙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05年。根据*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发展东部农业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使灌溉面积达到占耕地面积的70%。通过调查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情况根据*地区水利区划成果分析,规划水平年2005年,2015年灌区主要用水部门集中在农业灌溉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农业其他用水,工业用水等。农业灌溉用水占95%,主要利用地表水,即嫩江过境水;其他部门用水占5%,主要利用地下水、回归水和区内径流。以节水灌溉为主要方向的农业灌溉是灌区发展主要目的和方向,是合理开发水资源根本途径,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根据灌区农业生产要素的变化情况及农业发展的总体计划与布局表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应尽快改造,抓紧实施。增大地表水和过境水的利用率,为灌区今后工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水资源基础。第二节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 一、土地利用规划与供需平衡根据灌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今后发展变化趋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新复核了灌区总土地面积为106.8万亩。总耕地面积58.42万亩,(其中灌溉面积10.5万亩),其他面积48.38万亩,主要包括居民及乡村占地面积8.74万亩,河道、湖、塘面积2.4万亩,林业、草原及易农荒地占地面积37.24万亩。研究制订了2005年及2015年土地利用规划。在总土地不变情况下到2005年发展耕地面积59.42万亩,盐碱地治理1.0万亩(原弃耕地),退耕地面积0.3万亩,其中灌溉面积18.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7.5万亩,居民及城镇乡村占地9.40万亩,河道、湖、塘面积2.4万亩,其他面积35.88万亩,(林地、草原和荒地)。到2015年耕地面积为61.54万亩,盐碱地治理总面积5.22万亩(原弃耕地),退还耕地面积2.1万亩,灌溉面积将达到31.02万亩,比2005年增加13.02万亩;居民及城乡占地10.47万亩,河道、湖、塘面积2.6万亩,其他面积32.19万亩,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二、水资源利用规划及供需平衡根据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供求计划,调查了灌区内农业、工业、城市、环境、农村生活等用水现状和发展需求,规划了灌区在2005年,2015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到2005年灌区总需水约16997万m3,其中农业灌溉约15000万m3;渔苇用水1240万m3;其他用水757万m3, 其中农村人畜用水161万m3,工业用水320万m3,城镇生活用水276万m3,均利用地下水。到2015年灌区总需水量约26326万m3,灌溉用水量23300万m3,环境用水2040万立方米,全部采用地表水,其他方面用水为986万m3,主要包括农业其他用水205万m3,工业用水480万m3,生活用水301万m3,主要利用地下水。详见水资源平衡表。白沙滩灌区水资源平衡表水平年农村发展情况水资源总量(万m3)灌溉面积泡塘人口乡镇工业牲畜合计地表水万亩万亩万人万元万头小计嫩江区间水地下水1998年10.52.48.83803.521742902170890217000089034002005年18.02.49.572003.921742902170890217000089034002015年31.022.610.5106004.82174290217089021700008903400水平年可利用水量(万m3)需水量(万m3)合计地表水地下水合计灌溉农村用水工业用水乡镇生活渔苇平衡盈亏小计嫩江区间水回归水1998年10465010235010000045019002300132101280015317240914402005年104250101950100000450150023001699715000161320276124087253第三节 灌溉制度根据灌区水资源条件和“两高一优”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在充分考虑节水的前提下,调整灌区农业生产布局和作物种植结构,选择白沙滩灌区水田灌溉设计保证率为P=75%。根据原白沙滩灌区改扩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成果,对灌区水源(嫩江),采用大赉水文站、江桥水文站的1953年1989年实测资料对灌区灌溉期最大灌水率时(泡田期),嫩江相应为枯水季节,进行了灌溉水源频率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嫩江设计频率为P=75%时,枯水流量为197m3/s,而灌区最大引用流量48 m3/s,只占过境水量1/4左右,嫩江水量满足灌区设计保证率P=75%用水要求,因此,灌区选取设计保证率P=75%是合理的。根据灌区多年水田灌溉的实践经验,对灌区水田灌溉制度,按照节水灌溉要求进行了复核,参照临近的前郭灌区的实验成果,进行了适当调整,成果见表2-1。表2-1 白沙滩灌区水田灌溉制度及灌水率表生育阶段灌水起止日期天数需水量m3/公顷有效水量m3/公顷灌水定额m3/公顷灌水模数L/s公顷备注泡田5.3-5.2018212111320071.410P=75%每天按22小时抽水计插秧5.21-6.415130018811120.936返青6.5-6.201612313448870.700分蘖6.21-7.1020171065810520.664孕穗7.11-7.3121220485413500.812抽穗8.1-8.1515162050211180.941乳熟8.16-8.3116171123714741.163黄熟9.1-9.1010合计5.3-9.101211300028969000白沙滩灌区设计灌水率0.94 m3/s/万亩,灌水方式支渠以渠道续灌,斗渠以下渠道为轮灌。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计算公式,进行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水平年(2015年)灌溉水利用系数0.8,渠系水利用系数0.84,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第四节 灌区发展规模复核根据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在灌区现有规模和工程设施的基础上,重新规划灌区布局和确定总体规模,经研究分析灌区的续建配套及扩建的潜力,确定了灌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规划方案。在灌区布局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对输水、灌水渠道及建筑物,排水沟道及建筑物进行续建改造,通过改扩建水源(泵站)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灌区灌溉水田面积达到设计31.02万亩,通过节水改造措施挖潜灌区潜力,扩大灌溉面积,节约水量1.5亿m3,除环境用水外,可以扩大水田灌溉面积5.0万亩。增加灌区效益,促进灌区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第三章 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第一节 工程布置原则 根据白沙滩灌区所处的嫩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和灌区内水土资源平衡结果,结合实行节水灌溉的要求,重新复核了灌区规模,灌溉水田面积达到31.02万亩设计规模。对原灌区工程布局不合理的渠系进行必要调整和重新规划,对水源工程在经过各方面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改扩建白沙滩泵站达到2015年灌溉要求。 白沙滩灌区工程根据其规模为大型灌区等工程。灌区建筑物工程,支渠以上建筑物3级,支渠以下建筑物为4级。白沙滩灌区渠首电灌站,主体建筑物形式为堤身挡水式建筑物,设计防洪标准同嫩江堤防防洪标准相同,设计洪水为P=2%,校核洪水P=0.5%,工程等级为2级。本次白沙滩灌区规划在充分考虑节水灌溉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渠系及建筑物,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对渠系的渠道断面形式、尺寸以及渠系建筑物数量重新论证复核。原有总干渠、干渠走向不变,可全部控制新规划的水田面积,大部分支渠根据新规划面积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对各级渠道断面尺寸和型式进行了重新复核设计,总干渠、干渠及支渠采用梯形断面,斗渠采用U型断面,农渠采用梯形断面。 第二节 渠首工程白沙滩灌区渠首电灌站,为全灌区控制工程。主体工程白沙滩电灌站因建设时间长,防洪标准低(P=5%),规模小,(只有15.1m3/s),机电设备老化,效率低,维修费用增加,经98年大洪水的浸泡,不能满足2015年规划供水需要,需对电灌站进行改(扩)建,达到规划要求。根据水资源平衡结果和原灌区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改扩建白沙滩电灌站。工程等级为级,防洪标准50年洪水,结构型式为堤身挡水式,提水能力为38300万m3,设计灌溉面积31.02万亩,灌溉保证率75%,装机容量7500kw,单机容量1250kw,设计扬程11.2m,装置效率87.5%,装机流量48 m3/s,单机流量8.0 m3/s。安装6台1600HD13型导叶式混流泵,配套电机TL125020/2150型同步电动机.第三节 渠系与建筑物白沙滩灌区现有总干渠1条,长15.6 km,干渠4条,长度64 km,支渠66条,长138.6 km,建筑物203座。 为保证灌区渠道输水畅通,满足灌区总体规划和节水灌溉要求,对各级渠道由于地质条件影响和年久失修造成损坏、塌方,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修复、加固或改建。依据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增加灌溉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实现节水灌溉,对灌区骨干渠道进行衬砌和改造。 根据灌区实际,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近期及中长规划目标,对渠道衬砌型式、断面尺寸,进行设计,结合建设情况制定规划目标,到2005年要完成总干渠建设,全长15.6km,设计流量40.2m3/s,总干渠水利用系数0.98,渠底采用土工膜防渗,砼衬砌,衬砌面积59.54万m2。改扩建干渠4条,总长68.8km,配套长53.6km,设计流量合计37.13m3/s,渠道水利用系数(综合指标)0.90,衬砌长度15.3km,渠底采用土工膜防渗,砼衬砌,衬砌面积30.08万m2。改扩建支渠20条,全长64.57km,设计流量合计13.77 m3/s,支渠水利用系数0.88,不进行渠道防渗。规划到2015年要完成规划全部内容,完成总干渠、干渠改扩建,总干渠长度15.6km,渠道水利用系数0.98,防渗面积59.543m2;干渠4条,总长度83.6 km,干渠水利用系数0.97(灌区综合指标),防渗面积110.63m2;续建支渠82条,总长度165.6km,支渠水利用系数0.95(灌区综合指标),防渗渠道占2/5,总面积41.47万m2。到2015年完成,总干渠分水建筑物4座,交通建筑物5座,干渠上新建分水建筑物13座,交叉建筑物4座,交通建筑物30座 ,支渠上新建分水建筑物164座,交通建筑物37座,总计257座各类渠系建筑物。 白沙滩灌区主要建筑物设计水力要素表工程或地名桩号比降糙率渠底宽渠底高程加大设计最小备注InBmQ(m3/s)h(m3/s)v(m3/s)Q(m3/s)h(m3/s)v(m3/s)Q(m3/s)h(m3/s)v(m3/s)总干渠公路桥0+5000.02024136.2448.732.110.8240.021.960.7919.911.20.76总干渠公路桥3+8000.02024135.9148.732.110.8240.021.960.7919.911.20.76总干渠节制闸6+0501/100000.02021135.6845.862.150.8139.882.110.7918.751.480.76总干二支分水闸6+0501/50000.0201135.681.611.111.111.241.011.020.580.960.87总干三支分水闸6+0501/60000.0203135.681.480.760.481.140.430.460.70.370.39总干一干分水闸10+3001/100000.0207135.087.121.340.565.941.210.522.791.140.48总干二干节制闸15+6001/100000.0208134.5511.241.660.649.371.560.614.41.480.52总干三干分水闸15+6001/100000.02014134.5527.232,02p.6720.691.960.6510.661.720.59一干公路桥2+2001/100000.0207134.17.121.340.565.931.210.522.791.140.48一干农道桥3+8001/100000.0207133.946.741.340.565.621.210.522.641.130.47二干节制闸5+0001/100000.0206133.825.81.210.524.831.140.52.271.070.46一干节制闸12+2501/100000.0204133.094.341.310.53.621.260.521.71.10.49一干节制闸16+0001/100000.0204132.724.321.230.513.21.070.491.50.990.47一干节制闸24+9001/100000.0204131.833.071.020.422.560.970.41.20.930.39二干农道桥4+4501/100000.0206134.068.721.490.597.271.450.573.421.270.52渡槽5+0001/100000.0201348.721.490.597.271.450.573.421.270.52节制闸15+3001/100000.0206133.035.321.240.534.431.140.52.081.020.46节制闸22+6001/100000.0204132.32.240.680.441.870.620.420.880.590.39白沙滩灌区主要建筑物设计水力要素表(续表)三分干公路桥4+6001/130000.02014134.2125.642.120.6721.371.90.6410.041.20.6节制闸5+7001/130000.02014134.1325.141.910.6420.951.870.629.851.10.54节制闸12+8001/130000.02010133.5820.242.140.6716.871.810.657.932.020.63农道桥16+5501/130000.02010133.2915.781.810.6213.151.770.66.181.690.57节制闸26+4501/100000.0207132.37.761.320.576.471.280.543.041.220.51节制闸37+1501/100000.0202131.230.910.840.380.760.820.360.360.740.32二分干一支分水闸2+3001/100000.0202134.270.540.570.340.430.480.320.20.320.18二支分水闸2+3001/100000.0202134.271.610.920.521.340.910.490.630.870.46三支分水闸5+0001/100000.0201341.570.920.521.310.90.490.620.870.46四支分水闸21+6001/100000.0202132.241.490.890.481.240.870.470.580.830.45五支分水闸23+6001/100000.020132.31.110.870.490.930.830.470.440.810.42六支分水闸23+6001/100000.020132.30.740.830.460.620.810.440.290.770.4三分干四支分水闸12+8001/100000.0204133.582.5460.910.512.120.890.50.9970.860.47十支分水闸19+6001/100000.0203133.21.8540.810.511.550.770.50.730.730.46十三支分水闸31+5001/100000.0203132.011.9160.830.511.5970.810.50.750.790.47十四支分水闸38+5001/100000.0201131.310.890.920.340.740.90.320.350.880.3第四节 排水工程白沙滩灌区排水工程结合灌区内地形,利用天然河道,根据地形走向,已完成4处排水分区,现运行良好。结合灌区发展规划,根据排水标准P=20%暴雨,对排水沟道和建筑物进行复核,大部分满足排水要求。庆新片总干沟、一泄干沟、二泄干沟,东南湾片东南湾干沟等,只进行建筑物规划建设,排水沟道不衬砌,断面型式均为梯形,尺寸根据流量土质情况,采用不同尺寸。根据规划到2005年完成总干沟1条,自排能力25.68 m3/s(通过泵站强排17.74 m3/s),交通桥1座;干沟4条 ,自排能力14.19 m3/s,强排能力4.04 m3/s(已建),续建桥涵5座 ,支沟17条进行扩建,自排流量合计14.59 m3/s,电排流量1.7 m3/s,桥涵27座,泵站1座,装机310kw,单机155kw,机排流量2.0 m3/s。到2015年完成总干沟续建排水泵站1座,装机900kw,单机容量180kw,单机流量2.38 m3/s,电排流量11.9 m3/s,总干沟电排能力达25.68 m3/s,满足灌区排水要求,桥涵5座。扩建干沟4条,长67.9km,自排流量达到23.13m3/s,桥涵建筑物12座,改(扩)建支沟26条,长99km,自排流量达到22.64m3/s,机排流量1.7 m3/s,新建桥涵47座。 第五节 田间工程根据灌区田间配套工程设计方法,做典型区规划设计。选择两片有不同代表性支渠所控制面积为典型地块,即二干渠三支渠面积1.27万亩,二干渠二支渠,面积1.3万亩,总面积2.57万亩,进行田间工程扩大指标计算。按田间工程布置原则,依据节水灌溉要求,采用单灌单排,水田格田化。在支渠、斗渠上布置道路和防护林,形成方田,田间土地进行平整,斗渠固定渠系采用砼U型断面渠道输水方式和斗渠采用砼U型渠道农渠采用梯形断面方式,流量为0.1-0.6m3/s。在道路与渠道交叉处埋设涵管。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格田为10040m,农渠间距200 m,长800 m,控制面积240亩,斗渠间距800 m,长1000-2000 m,控制面积1200-2400亩。田间渠道型式斗渠采用砼U型渠道输水方式,农渠采用梯形断面渠道输水,到2005年规划面积为18.0万亩,到2015年规划面积31.02亩。典型区设计工程量及扩大指标见表3-5-1。田间工程亩投资413/亩。 另外一种田间布置典型地块二干渠二支渠,田间渠道斗、农、渠均采用梯形断面渠道输水,不进行渠道防渗及砌衬,但仍按上述布置原则:进行田间、路、渠、林相结合,形成格田,满足控制灌溉的节水措施要求。 3-5-1 白沙滩灌区田间工程量及投资扩大指标表 部位建筑物数量砼干砌石预制管L=2.00m土方m3备注m3m3=80=60挖填二干三支渠斗门10526110200280根据此工程量按水建农门68931310062062015号文件计算,每亩斗渠节制闸20126710860投资为413元/亩,作为斗渠(沟)桥20100204024005180田间工程投资扩大田间土埋管4284630指标。斗渠(沟)10288038400农渠(沟)6096500合计32519411341003930942470田间道路48750土地平整698500田间植树40000二干二支渠斗门10759010240200农门50100100600480斗渠节制闸201605401020斗渠(沟)桥201688205820田间土埋管50100990斗渠(沟)10295042700农渠(沟)5098720合计3453901101002200149930田间道路431069120土地平整786500田间植树56700第四章 节水工程第一节 节水技术选择根据白沙滩灌区自然条件,水资源和工程状况及管理水平,经过论证分析选择了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节水措施。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统筹考虑,节水灌溉技术与田间工程规划相适应,与田间典型设计相适应,采用了先进实用的田间节水技术,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结合灌区灌溉水田实际采用相应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平整土地,单灌单排,灌区格田化,不串灌。灌溉用水量,根据“薄、浅、湿、晒”灌溉等控制灌溉模式。推广根据灌区实际总结新的节水灌溉制度及农艺节水的综合技术,结合田间输水渠道的节水措施,统一进行渠、林、路、沟相协调的规划,进行规范管理,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5。通过田间经济计算,田间节水工程投资估算413元/亩。 第二节 推荐方案根据上述论证结果和典型区设计方案比较,白沙滩灌区渠系及田间采用节水技术方案,支渠以上的输水渠道包括总干渠、干渠、支渠采用土工防渗膜进行护底、砼护坡,提高渠道防渗、防冲能力,延长渠道使用寿命措施;田间输水渠道斗渠采用防渗、防冲的砼U型固定渠道进行输水,水稻格田化形式,进行单灌单排的控制灌溉措施,不窜灌,渠、林、路、沟成方成网相配套,改善种植环境和生态环境。第五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白沙滩灌区环境保护工程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的要求,根据*市环境保护局对*市环境质量的近期监测成果,对白沙滩灌区内现存环境进行研究,并对白沙滩灌区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对该地区环境影响进行保护设计,以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更好发挥工程效益,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第一节 水土保持根据灌区水土流失的实际,我们计划按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期治理的原则,主要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既可达到防治目的,又可在短期收到经济效益。治理设计技术规范采用SL20498标准执行,具体措施是:(1)干支渠、沟及渠系建筑物,回填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面积,本着就地取土的原则,渠沟外取土,机械挖深控制在2米左右,取土场进行人工削坡平整,种植乔、灌、草,进行条带式综合治理。渠、沟外坡种植灌种草,防止水土流失。(2)白沙滩电灌站渠首及泵站主体工程共占压土地18.7万m2。区内绿化在工程设计中已完成,对泵站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占压土地的治理和对工程弃土的治理。对其主要采取乔、灌、草的生物治理,沿嫩江进行护岸的工程治理。(3)灌区建筑物部分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是施工场地占压和部分建筑物回填土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由于建筑物造成的单位面积较小,分布零散,对此我们采取土地还耕,及对个别回填土较大需设取土场的建筑物进行平整治理的原则。综上三项治理对较大取土场进行人工削坡平整,坑下坡度控制在0.5度以内,在地表处设上宽1米,下宽0.5米,深0.5米的截水沟,防止水蚀,并采取植物措施,植物措施均采用种植2年生乔木为主,期间种草或适当种植灌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对渠道沿嫩江护岸工程,结合嫩江堤防建设情况具体实施。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白沙滩灌区地处寒温带,为半干旱区,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为3.7,冬夏气温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左右,易发生地面径流,形成内涝,灌区夏、秋季节多西南风,冬、春季节多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3.5m/s,八级以上大风多集中在春季。灌区的天然动植物群落分布较分散,范围广,动物群落组成有兽类、鸟类和鱼类等。灌区内有国家级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如丹顶鹤等稀有鸟类。植物群落的组成,主要为禾本科的低草和牛黄草,其次为菊科的篙类和少量灌木组成,天然植被覆盖率28.8%。这些动植物的组成对灌区内的区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必须加以保护和改善,以利于灌区和人类的持续发展。由于灌区水源为嫩江,对嫩江水质环境的评价结果关系灌区工程兴建和环境质量,*市环境保护局对嫩江水质进行了多年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嫩江主要污染物为油类,江水没有达到副氧化,符合农业灌溉要求,不会对灌区造成影响。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后,改善了耕地环境,增加土地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治理了低洼易涝地,盐碱地等不利种植环境。原有湿地破坏程度微小,没有造成环境大面积的破坏,因此灌区工程的建设是有益的。对白沙滩灌区环境实施综合方案以便保护灌区生态环境。主要措施:继续进行嫩江水质的综合监测,完善监测手段,健全监测制度,做到监测资料及时整编报送,并对成果分析研究,以便了解灌区水源水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符和农业生产的污水进入灌区。 在灌区建成后,对于工程施工等原因造成的天然植被的破坏,要进行恢复。采取在干渠外坡植被、种草,在田间道路营造防护林,合理规划开荒面积,进行草原治理,减少围湖造田,通过灌排渠道对灌区内泡塘等进行补充利用,保护湿地面积措施。防止灌区土地次生盐碱化的措施,在灌区规划中,灌排水的沟渠进行了合理设计和布置,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分开,采取单灌单排方案,减少盐碱水的循环使用,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内承泄区和出口,使灌区的内水尽可能直接排入洮儿河或嫩江,通过旱田改水田和排水入江河方案,可起到压盐压碱、洗盐洗碱作用,以防止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第六章 工程管理第一节 管理范围根据本次灌区规划成果,白沙滩灌区直接管理范围涉及丹岱、嘎什根、五棵树、张家园子四个乡镇62个村中31.02万亩水田,灌区范围106.8万亩(排水控制范围),其中丹岱乡水田面积4.41万亩,嘎什根乡水田面积10.86万亩,五棵树镇水田面积12.6万亩,张家园子乡3.15万亩。第二节 机构设置在白沙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进行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并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责权明确、管理科学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根据国家水利部颁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要求,建立人事、用工、工资分配的改革,逐步建全用人、用工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制度,采取效益工资,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增强责任心,降低运行,维修成本,减轻用水户负担,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进行服务三公开,水量计量公开、水量核定公开、水费标准公开,确实为用水户报务。机构设置白沙滩灌区管理局,设在渠首白沙滩枢纽,并在*设办事处,由*县委领导,隶属县水利局行业管理,并设三级机构,即下设三个基层管理站:丹岱管理站、嘎什根管理站、五棵树管理站等,分片管理灌溉和排涝,每个管理站设五个管理所,共15个,直接管理配水、缴费、排水工作。全局定员控制在160人以内。根据灌区现有人员,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实施中,逐步调配。第三节 量水设施白沙滩灌区量水设施的布置和选型结合灌区的管理模式和渠系建筑形式统一考虑。选择技术先进、精确可靠、经济实用,易于管理量水设备。经考查国内厂家生产能力,结合实际进行选择。骨干输水系统选择LDM-51型智能明渠流量计计量,采用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微机(单片机)技术,测流量范围在0.5-500m3/s。不产生水头损失,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方便特点。对田间输水渠采用LDQ型潜水电磁流量计,可测流量范围为0.04-0.5m3/s,其特点:操作灵活,适应性强,耐腐蚀。根据渠道设计过流选用上述仪器,当设计流量小于1.0m3/s的渠道选用LDQ型量水计,主要配置总干渠和干渠。超过1.0m3/s的渠道,则选用LDM-51型量水计,配置支渠和斗渠。量水设施配置到斗渠。第四节 通讯调度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范围,结合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特点:面广,线长,管理点多等。考虑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建立起独立可靠的指挥通信系统,并进行灌区优化高度的软件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三级局、站、所之间安全、迅速、灵活、可靠的通讯能力。建立800兆集群调度系统,建立数字中文交换系统,建立计算机数字系统,本局设400兆固定基地台。以满足通讯系统实现一级局及渠首枢纽与二、三级站所自动电话业务。二级站与三级所之间实现自动电话业务,各二、三级站所之间实现自动电话业务,并与市内、农村公用通讯网连接,渠道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或对讲机,并成立渠首通讯中枢,与*防办、市防办联网,满足防汛指挥调度需要。第五节 水费制度白沙滩灌区原有水价计收,执行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水利厅联发的吉林省水利工程供农业用水水价,以引水渠道计量0.028元/m3水资源费在水价外征收,排涝费每年45元/公顷,现行水价计收是在当地政府干预下的水价,没有进行灌区成本核算,收缴率只占86%,造成灌区现实效益低,不能正常运行和及时维修。因此为了维护灌区正常运行,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同时,按照工程的运用功能,明确受益户应负担的费用,大力推进灌区水价改革,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水利产业政策要求,结合本灌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水费标准结合灌区的正常运行和维修费用等主要因素,进行水价的成本核算,制定确实可行的价格。第七章 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概况白沙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总投资44082.03万元。第一节 文件依据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能源水规(1990)825号、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527号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方法。水利部水建(1998)15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吉林省地方政府有关文件。第二节 定额依据水电部1988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吉林省水利厅1994年颁吉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人工和机械台班分别乘1.1和1.05系数。能源部、水利部1991年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其第一类费用乘1.35系数。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 (1991)573号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收费定额。第三节 基础单价人工预算单价:按水建(1998)15号文件规定计算,人工预算单价为20.83元/工日。吉林省政府规定的各种补贴以价差形式计入相应部分之后。第四节 主要材料及设备价格主要材料预算单价均按*县1999年度第一季度价格水平进行计算。工程所需材料全部用汽车运往工地,材料预算价格由材料原价,运费,装卸费和采购保管费四项构成。设备原价为厂家报价由运杂费,采购保管费构成。费率分别为7%和0.7%。设备安装工程采用设备费的20%计,因该工程之设备均较轻,按定额规定吨位计算困难,故采用农村水利工程规定的(设备费的10%计)基础上增加10%计。第五节 工程单价计算取费标准按水建(1998)15号文的规定执行。(1) 其它直接费:a、 土方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取。b、 砼工程按直接费的5.5%计取。(2) 现场经费:a 、土方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b、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7%计。c、砼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7%计。(3) 间接费:a、 土方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4%计。b、 石方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