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级教学设计(共11篇)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2510427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级教学设计(共1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六级教学设计(共1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六级教学设计(共1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级教学设计(共11篇) 第1篇:匆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二)能力目标: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四、教学重、难点:(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六、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七、课时安排:二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乐府诗长歌行还能想起来吗?(学生齐背)这首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珍惜时间)是啊!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志士写过珍惜时间的名诗佳句,我国大家孔子就有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今天我们学_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二)作者介绍:借助课件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三)出示学_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四)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1读准字音。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1、听录音,领悟感情,思考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a引导学生汇报感受。b学生个性化朗读(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a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b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a学_表达方法。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b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c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d体会情感,指导朗读。(4)第四自然段中我赤裸裸来到这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_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_方法的整合。2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本课“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其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_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_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这样,课上读梗概,读片段,课后读原著,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这些学_方法将迁移到下一课的学_中。3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基础。课堂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几个大的框架和流程走得比较顺利,学生学_状态还是很棒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发言非常积极活跃,只是自己太在意教案的过程,在精彩片段的预设还不够精细,在个别环节的连接上,语言不够流畅简洁,绕来绕去废话多了点,原因主要是对教案还不够熟悉,预设还不够充分,太依赖教案的流程。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第6篇:人教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课穷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节。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理解忐忑不安。、练读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刚才我们学_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_“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学_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学_课文第节,你读懂了什么?、学_“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请同学默读课文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完成练_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我们一起读第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节。、下面我们再来学_“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节、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学_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学_第二次“沉默”内容。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自读第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笔头训练: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与其(),不如()。宁可(),也要()。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如果把他们抱来()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齐读渔夫说的话:节。、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三、总结:板书:穷人(沉思)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沉思)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练_纸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桑娜心里想:_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二、想象:第一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 );渔夫心里想:( );第二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 );渔夫心里想:(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渔夫心里想:_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第7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06页到107页的“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的表示出这些情况呢?(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1)呈现条形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了解到什么情况,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2)让学生计算出最喜欢的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可用计算器计算,前后桌或小组合作),(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根据条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计算出了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这样的信息你能从条形统计图直接看出吗?”(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扇形统计图。)(4)在给出扇形统计图时,可以先出示一个圆,说明用这个圆表示全班同学的人数,然后再出示完整的扇形统计图(或分步出示各扇形)。在此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各个扇形的具体含义,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把代替全班人数的圆平均分成100个小扇形,那么其中这样的20个小扇形就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20% ,30个小扇形就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30%(5)反过来,还可以指名几个项目,让学生看图说说最喜欢这些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它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三)巩固练_(1)完成“做一做”时,使学生了解到:本题的扇形统计图各扇形代表的项目是用图例的方式标明,这和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相同,不同颜色的扇形表示不同的项目,如这里黄色表示水分,占100 g牛奶的87%,红色表示蛋白质,占100 g牛奶的3.3%。完成后,还可以提供学生食用的学生奶或家用袋装奶,让学生具体计算一下,如果每天喝1袋奶,可以从牛奶中摄入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数量,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练_二十五第1题,通过对李明每天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统计图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回答问题(3)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注意收集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在课上与大家进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学_更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3)练_二十五第2题,通过观察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计划统计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说出感受。根据题中给出的总支出1000元的条件,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前收集学生家庭每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在课上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4)练_二十五第3题,通过对统计图的观察和具体数据的计算,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对学生居住房间或教室内空气体积的估算,引导学生复_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渗透估算意识。(5)练_二十五第4题,通过对三个统计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针对数据特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统计表(1)可选用折线统计图。(2)可选用扇形统计图。(3)可选用条形统计图。本单元之后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圆柱形扇形统计图,说明有时为了清楚和其他原因,统计图在形状上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这样的例子,在课上交流。(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1、请同学们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第8篇: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_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学生预_,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一、导入(3分钟)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_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好,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的是什么朋友呢(2分钟)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6分钟)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见书,引导学生回答)(5分钟)(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近之情去拜访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学生选读)(2分钟)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让我们齐读第8段。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近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听读:说“了解”的话朗读:说“喜欢”的画品读:说“理解”的话演读:说“创造”的话第9篇: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漫画,能从漫画中找出其特点,含义。2掌握漫画的特点,能把漫画的含义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漫画的特点,能把漫画的含义用语言表达出来。三、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_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四)试写初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_作要求:(投影出示)(1)学生进行_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_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同步作文保护环境我的家乡在运城,美丽的盐湖湖畔。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变得很自私,光想着自己的生活方便,把许多垃圾都倒入了盐湖,把环境破坏了。 有许多人还乱砍树木。甚至有些人还把一些有毒的东西埋到土里,使花草树木无法生长。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多植树造林,减少工厂废气和污水的排放,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我们要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保护盐湖,人人有责,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0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依依惜别二学_内容:给校长的建议、同学录、毕业赠言学_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三篇短文,体会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2、能总结出建议书的基本特点,会写一般的建议书。学_重难点:总结建议书的基本特点,会写一般的建议书。学_过程:一、导入板题二、出示导学案一:自学:自学。先自己朗读三篇阅读材料,思考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钟后组内展示)组学:先对学,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请教其他组员,讨论解决,统一答案。(6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展示最精彩)三、学生自学,组学四、统计学情,班内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关心、热爱难忘的友谊感谢老师,珍重友情五、出示导学案二,学生自学。默读建议书,总结建议书的特点。(4分钟后完成检测)六、课堂检测给校长的一封信是一篇(),建议书()、()、()、()和()五部分,这篇建议书在真诚的建议中流露着作者()。七、谈收获。第11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 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灯光教学设计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题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接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灰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1.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革命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着的革命理想;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通过关键语句串联课文内容这样表达的好处;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品位表达效果,体会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1.学生准备:创作一幅以“灯光”为主题的画(回忆、憧憬、环境三个题材任选一);查阅资料了解解放战争相关历史及电灯发展史(特别是中国使用电灯的发展史);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一课时一、交流图画导入1.按所选素材分组交流,再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所作的画灯光。3.设问导入:看了刚才的画,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由“灯光”想到了哪些词?(温暖、希望、孤独.)完成填空:()的灯光1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学_一篇和“灯光”有关的课文,请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出示“阅读提示”,自读并划出学_目标。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事情发展:找郝副营长看图憧憬英勇战斗光荣献身表达特点:倒叙,首尾呼应三、围绕“多好啊”,自主探究课文内容1.读完课文后,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多好啊!课件出示)2.“多好啊”在文中究竟指什么好?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内容说一说。3.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四幅图,请学生结合文中相应内容,同桌合作给四幅图配上简要的说明,要出现“多好啊”这句话。(1)华灯齐放图:我漫步在*广场看灯,心头感到光明、温暖。多好啊!(2)灯下读书图:郝副营长注视着破书上的“孩子电灯下的读书”,自言自语:“多好啊!”(3)憧憬光明图:郝副营长点燃了烟,憧憬着:“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_,该多好啊!”(4)彩灯辉映图: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默默赞叹“多好啊”,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4.在这四幅图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灯下读书图:感受到郝副营长的勤奋,对学_的渴望,分秒必争憧憬光明图:感受到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全中国所有的孩子)彩灯辉映图:感受到今日的繁华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多少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烈士的憧憬、希望和鲜血5.回到课文,找到与感受相链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同伴读,集体交流读)四、链接资料,感悟英雄形象1.教师设疑:课文以“灯光”为题,可郝副营长却点着火柴看书,但看的书上却有灯光,这不是相矛盾吗?请结合你搜集的关于电灯在中国发展进程的资料给大家作出合理的解释。2 学生结合资料解释教师备用资料:1882 年7月26日下午7时,上海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这是上海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电灯在中国并没有普及,也就只有在城市才普及。农村以及广大偏远地区真正普及了电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电灯自然普及。2.教师“推波助澜”:(1)是啊,1882年咱们中国便有了第一台电灯,可到了1947年解放前夕,咱们的郝副营长仍然只能接着微弱的火柴光看书,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发展缓慢、革命战士条件艰苦、郝副营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学_)的心.(2)你想到的这些内容和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有直接联系?(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 3.小组讨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和他献身的壮举有什么联系?(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用下面的句式填空说)憧憬是因,献身是果; 憧憬是动力,献身是行动;憧憬是希望,献身是连接希望与现实的桥梁; .4.小结提升:读到这里,我们脑海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英雄形象?富有革命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为后代着想.五、交流红岩,深化主题1.除了郝副营长,你还从哪些书籍或电影中了解到这样的英雄故事? 结合本期阅读书目红岩简单交流2.再次欣赏自己所作的画“灯光”,你想为这幅画加点什么样的旁白?请写下来。(教师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巡视,并作指导或评价)3.交流“旁白”4.回扣主题:灯光(出示课文中关于灯光描写的句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华灯初放灯光灯下读书(憧憬、理想)憧憬光明多好啊彩灯辉映3一、听写词语。宏伟战地围歼战突击憧憬阻击聚精会神后续部队千钧一发二、给带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双膝()歼灭()黑魆魆()璀璨()() 划着一根火柴()() 三、在()填上一组反义词。1.沙土集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迎来了()。2.正是隆冬时节,室外非常(),室内却()如春。3.张群走出()的地窖,来到()地面。四、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1.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2.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五、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前璀璨的华灯,这样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六、结合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给自己所作的画“灯光”配上简要的说明。(课上完成)六、课外探究(任选一题)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推算作者写这篇文章大概在什么时候?(说明依据)2.小调查:我国的孩子在灯光下学_开始于什么时候?目前中国还有没有未通电的地方?如果有,那里的孩子是怎样学_的?(如果没有,则最有一个问题不用作答)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教学设计(共10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教学设计六年级人教版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计划(共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