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特点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2483067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特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特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特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特点分析 摘要: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完全以‘实用的’电影音乐为基础创作成的大型声乐交响性作品中绝无仅有的典范; 大合唱的主题形象鲜明,每个乐章都有着清晰的乐思,大合唱中有两个敌对的矛盾,一个是俄罗斯爱国主义军队,另一个是条顿骑士。这两种形象间的矛盾非常激烈,从而使大合唱能够获得如此尖锐戏剧性的发展。大合唱有着不同寻常的声部处理特色和优秀的配器技法。作品通过各个角度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关键词:乐思形态;配器设置;合唱特色一、各乐章的乐思形态特征这部作品有着丰富的主题乐思,音乐的形象性很强。下面将每一乐章的乐思进行分析和归纳。第一乐章的乐思是纯器乐演奏,具有前奏曲的性质。谱例1:第一乐章在蒙古人压迫下的俄罗斯的第1-4小节:这一乐思是描绘性的,描写了在蒙古人统治下的俄罗斯的凄惨景象。采用c长音的持续和二度的动力化短时值音型,强弱变化明显。这种长音和二度进行的特点预示了整部作品的创作基础。第二乐章的乐思是一首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旋律。谱例2:第二乐章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第7-12小节:这一乐思是亚历山大的主题,女低和男高八度齐唱。旋律延续了第一乐章中同音持续和二度级进的特点,核心音d和bb被长时间的反复强调。另外,二度的级进形成了三个三音列,如:d c bb、d be f 、f e d 第三乐章的乐思是描写敌人的乐思。谱例3:第三乐章十字军占领普斯科夫城的第13-16小节:这是条顿军侵略俄罗斯的主题,是首死气沉沉的众赞歌,细致生动的刻画了条顿军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俄罗斯逼近,侵略俄罗斯的景象。旋律沿用了长音持续的创作手法。第四乐章有两个乐思分别是起来,俄罗斯人;的主题乐思。谱例4:第四乐章起来吧,俄罗斯儿女们的第6-9小节:谱例4是起来,俄罗斯人;的主题,由男高和男低演唱,旋律以四分音符为主,强调重音,运用同音持续的创作手法,不断的重复be与bg音,也沿用了二度级进的创作手法。第五乐章是整个作品的中心,是展开型的乐章,这一乐章中的许多乐思都是前面乐思的展开。其中经常出现的主要乐思有:战争场面的乐思、俄罗斯战士进攻的乐思。谱例5:第五乐章冰湖上的激战的第130-133小节:谱例5是描写战争场面的主题,旋律采用音阶式的上下行级进,这种音阶式的手法源于前面二度级进手法的扩大,和声采用空五度和三度交替的固定音型,这种固定音型实质上是前面同音持续手法的扩大和发展。第六乐章出现了一个女中音独唱的新乐思,表现战后俄罗斯的景象。谱例6:第六乐章死寂的战场的第11-14小节:上例采用二度级进和四五度跳进的旋律进行方式,创作手法与第二乐章亚历山大的乐思相似。出现了f be d 和c bb ba 的下行三音列,表现了俄罗斯妇女在战场上寻找战死亲人的悲痛心情。第七乐章是主题乐思的再现,亚历山大的主题再现,时值被放宽了一倍,祖国主题和战争场面的主题也都得到了再现。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谱例11。谱例7:第七乐章亚历山大的军队攻克普斯科夫城的第31-36小节:这是一个人民欢庆胜利的主题,具有舞蹈性质。旋律非常具有特点的将重音放在第三拍,以级进为主,另有五度的跳进。生动的表现了人民欢呼雀跃地舞蹈场景。通过对以上乐思细致的分析,不难发现,作曲家以二度级进、同音持续和强调重音为基础的创作手法,从而使乐思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贯穿、统一的作用,使音乐的逻辑性更加严密。二、合唱的写作特色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及的大合唱设计中,最具特色的是作曲家更加注重用人声来表现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角色;性,第二乐章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之歌的开始部分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主题乐思,是一首古俄罗斯的壮士歌,作曲家用女低和男高相隔一个八度的齐唱来表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形象,这种男高和女低的音色搭配,既厚重又明亮,再加上俄罗斯的音调,形象的刻画了亚历山大军队的形象。第三乐章十字军占领普斯科夫城的第一乐段是一首圣咏,用拉丁文演唱,作曲家运用的是女低、男高、男低的声部组合,女低重复演唱持续音,突出了男声声部,这种声部组合比较少见,充分表现了条顿军虚伪、丑陋、死气沉沉的形象。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作曲家有意的控制女高的声部,虽然在大多数的合唱中,女高声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演唱主要旋律,然而在这里,作曲家这样设置是有目的的。因为这是首战争史诗性作品,为了表现战争的沉重,不适合将音色明亮、激烈的女高音声部作为主要声部,所以作曲家控制了女高声部的运用,而更加注重男声和女低的运用。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经常出现不同的声部演唱同一旋律的情况,如在第四乐章起来吧,俄罗斯儿女中,开始的第一乐段就是女高和男高,女低和男低分别相隔八度演唱同一旋律。虽然这种声部的设计与其他作曲家不同,但是这种设计能够将人民万众一心,消灭敌人的决心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在第三乐章,第一乐段的后半部分,作曲家也是运用女低、男高、男低的八度齐唱。在第五乐章,描写战斗与厮杀的合唱中将四个声部女高、女低、男高、男低一同八度齐唱,在对俄罗斯军队的正面描写中,也是运用了女低、男高、男低八度齐唱的手法。在第七乐章第一乐段中同样是男高和女高,男低和女低同时八度齐唱。这种齐唱的手法,屡次在作品中出现,营造了宏大的气势,振奋人心。三、配器的设计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乐队编制是三管乐队编制。普罗柯菲耶夫在常规三管乐队中加入萨克斯管。同时,对色彩乐器与打击乐器的运用比较丰富,竖琴、木琴、钟琴、铃鼓、沙锤等乐器为整个乐队的音响增添亮度,由于这些乐器的加入使乐队的音响在常规音色中体现出个性化。普罗科菲耶夫虽然运用常规的传统乐队编制和传统的创作技法,但是音响却具有现代音效与极强的画面感。在整体音响设计上,声部之间的融合与整个乐队的音响平衡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整体音响平衡的偏离,丰满度的降低,音响的骨架感被充分强调。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普罗科菲耶夫对各乐章乐队音色的设置具有合理的逻辑性。乐章之间的音色连接大致可分为承接性与对比性两种音色连接。承接性音色连接是普罗科菲耶夫常用的连接方法,它可以在连接时使乐章之间的音色过度自然。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之间,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之间的音色连接都属于承接性的。第一乐章结束时用的是弦乐组与木管组的乐器,第二乐章开始的配器与第一乐章结束的配置基本相同,音色比较统一。第三乐章结束时的乐队配置是铜管组与弦乐组配合声乐组演奏四小节后,由木管组和弦乐组进行一小节音阶式的演奏,然后交给铜管组,最后结束的两小节是由声乐组与弦乐组完成。在第四乐章的开始的配器是木管组与铜管组,主要是以铜管音色为主,然后交给声乐组与弦乐组,正好承接了第三乐章结束处的音色,起到统一的作用。第四乐章与第五乐章,第六乐章与第七乐章之间的音色连接都是属于对比性的音色设置。第四乐章的结束是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和声乐组的乐队全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而第五乐章却是以弦乐组作为主奏乐器,使两个乐章的连接形成落差和对比。这种音色的配置手法是作曲家有意而为之,使第四乐章与第五乐章在情绪上形成大的反差。在第六乐章的结束处是弦乐组为主,木管组为辅的演奏。在第七乐章的开始处却是乐队的全奏。这种连接效果形成音响上很大的落差,这与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第六乐章是一首悲歌,第七乐章却是欢庆的音乐。在普罗科菲耶夫的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将音色的设置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因素,充分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配器特征和独特的创作思维。参考文献:1普罗科菲耶夫(俄),徐月初,孙幼兰(译).默者如歌普罗科菲耶夫:文选·回忆录·评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2赫洛波夫(苏).翟学文(译).普罗科菲耶夫和声的现代特点M.西安:西安音乐学院,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