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工程系 2 汇 报 提 纲 五 产学合作与社会服务 六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二 教学基本条件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四 人才培养质量 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 3 一 . 专业定位与目标 1.专业定位 ( 1)专业设置 上海已基本形成了六大产业基地,机电技术涉及了各类产品加工 制造业,应用极其广泛。传统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更需要大量新 型机电技术人才,传统意义上的机电工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 所以,培养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当务之急。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于 2007年 9月正式设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 2007-2012年连续招生共 10个班,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已有 2007、 2008、 2009级三届共 300多名毕业生走上社会,社会反响良好。 专业成立几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会,及时 调整本专业的市场定位、课程改革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适应实 际形势的需要。 4 一 . 专业定位与目标 ( 2)专业定位 通过对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分析,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能力定位于: 1) 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使用; 2) 运用 PLC等进行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能正确选用器 件,合理布置线路,完成安装调试; 3) 数控机床的使用,故障诊断,日常维护和一般检修; 4) 生产现场机电设备的管理; 5) 机电产品的营销及技术服务 机电一体化学毕业生面向各制造企业、公司的生产、管理、经营 第一线,可从事机电一体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数控 加工机床设备的使用维护,各类产品加工制造和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 工作。 5 工 作 岗 位 布 局 机电自动化设备 技术改造与革新 机电设备 与生产线 安装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 运行操作与维护 机电产品 销售及技术服务 机电设备 与生产线 现场管理 数控机床 编程、加工 操作 就业 核心岗位 一 . 专业定位与目标 一 . 专业定位与目标 6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2专业建设目标 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知识应用和技术实践为主线”的教 学模式。建设一个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干,兼顾其它专业方向, 包含基础技术、主体技术、支撑技术三个层面相互衔接的教学实训 体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融合、专业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具备高水平的办学条件。对学生实行养成教育、合格教育、情 景教育和成功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 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胜任工作岗位要求。 通过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和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的内涵建设, 积极开展项目引领型的教学科研工作。力争使本专业在同类学校中 具有较强的实力,在行业中有较好的口碑。 9 对于专业教学的建议意见 一 . 专业定位与目标 10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 机电工程系现有在编专职教师 9人, 其中教授 1名,高级工程师 1名,工程师 1名,技师 1名,助教 4名,其中二名硕士(有企业经 历), 1名在读硕士, 5名本科。 聘任外校教师、 企业 技术人员 5-10名作为兼课或兼职教师,参 与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就业等。 专业成立以来,专业教师参与优青教科研基金 3项; 学校科研 基金 1项;编写了 10本专业教材与讲义;有 3位青年教师先后完成或 参加了企业践习活动。 机电系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每年安排 1 2名教师参加国 内专业培训班;同时,加大专业内部培训,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个教师填写了机电工程系青年教师基本 情况表。 11 2012年 专任教师 9名 2007年专任教师 2名 18.75% 31.25% 12.50% 37.50% 2 9 岁(含)以下 30-39岁 40-49岁 5 0 岁以上 年龄结构 56.25% 37.50% 6.25% 硕士及以上 大学本科 专科 学历结构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12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2实践教学条件 系内现有由学校与上海市教委共同投资约 180多万元建设的机 电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室占地 1620多平方米。 机电技术实训基地已建成 9个实验(训)室:机电一体化技术 综合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 PLC与单片机控制实训室、电 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训室、金属切削加工实训车间、 CAD与 CAM实训室(机房)、数控机床加工实训车间等。 完善了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了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不断开发 技能培养项目。 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有 6家签约实习企业, 保证了机电工程系专业实训教学需求。 立达学院申报 2012年度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 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获得批准,资金总额 440万 。 13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高地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于 2008年 5月向上海市教委提出建设机电技术应用实训 基地的申请, 2009年 3月获得批准。现有专业实训室 9个。建有科学的管理制 度,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要,设备利用率高。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14 校 内 实 训 基 地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15 表 2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 有无协议 1 上海信源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有 2 上海永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有 3 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有 4 上海电器集团上海电机厂 有 5 上海奂鑫控股有限公司 有 6 上海欣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有 7 上海三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待签 8 上海炬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待签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16 3.教材与图书资料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图书资料,选用优秀新版教材。 与行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如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机械制图技术、金 属切削加工技术实训、机电一体化控制实训、机床电气控制实训、 模具制造技能实训、专业英语等。 二 . 教学基本条件 17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 建立与实施“以适应企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耒培养学生”的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民办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实”和“细”上下功夫。 “实” 学校适应企业;专业适应岗位;理论适用实际;零散 适应综合;知识技能适应现代化。 “细” 实施以岗位技能项目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情景化职业技能培训,边上课边实训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除 了毕业证书外,获得多张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 2) 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利用校内的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加强理论知 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技术应用与创新实 训模式,推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同步提高。 18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 3)探索 “分段式”、 “订单式”等培养方式 上海现有一些大中型机电一体化企业,由于产能的大幅增加和老员工 的流失,对生产第一线人员需求量持续增长。特别适合开展校企一体 3-2-1 分段式培养方式: 3个学期完成公共素质和专业基础课程; 2个学期完成专 业课程及职业技能证书考证; 1个学期完成毕业综合实践。 课程设置打破学科体系,按岗位能力要求编排教学内容。重视实践课 程体系,用分段式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掌握必要理论的基础上, 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多方面进行实 践技能培养。 ( 4)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以及人文修养等方面的教育环节, 使学生对职业生涯有明确的定位。通过校企合作,送学生赴企业参加以行 业标准为主导的企业定向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市级技能竞赛。通过学生赴 合作企业,开设相关人文修养课程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9 必备基础 工作 +学习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与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理论学习交替 工作 +学习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实习与理论学习交替 顶岗实习 合格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阶段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20 开设本专业之初,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对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及 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工作流程及岗位技 能要求,选取了合适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专业实 训,培养自身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21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 调整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机电工程高职人才成才规律,建立实施“以学生的 工程技术能力为本位,知识的应用和技术的实践为主线”的教学体 系和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办以来,根据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具体 情况,始终不断地摸索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进行专业方向的微调 和课程设置的优化。经过几次梳理,逐步建立了比较适用的课程体 系。例如 08年变更调整约有 8门课程, 09年变更修改 8门课程, 10年 变更修改 5门课程。 通过进一步总结以往教学效果, 认真调研 专业岗位素质需求和 知识能力关系,对 2012年的课程体系又进行了适当修改,例如调整 或增加了互换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机电一体 化系统,特种加工技术,材料与成型技术等。 22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23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 2)建设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 核心课程的建设是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其建 设思路: 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模块; 结合机电一体化掌握技术能力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 制定融合核心能力训练的考核标准和方法; 编写以项目引导、适合在生产基地开展教学的教材。 按照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优先的原则,制定专业群精品课程建 设规划。确定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及丰富职教经验的专业骨干教 师为精品课程主要参与人,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24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表 3 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机电一体化控制实训 数控编程与数控机床 机床电气控制 1.市级精品课程 1.校级精品课程 1.校级精品课程 2.网络课程 2.网络课程。 2.网络课程 3.出版教材 3.出版教材 3.出版教材 1.分解职业能力,开发课程项目任务; 2.建设课程标准; 3.编写电子教案和教学讲义; 4.建设课程能力考核标准; 5.完成课程课件,建立课程网站。 6.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7.建立教学素材库。 25 自编教材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 机械制图技术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实训 I 专业英语 变频调速与伺服电机 机电一体化控制实训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 模具制造技能实训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26 三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本系专兼职老师大多是从本科教育而来,不太适应立达高职教 学。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统一端正思想,认识到老师教学 方法上的主因 .从切合学生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和动 手操练等入手,使课堂教学情况明显好转。 围绕机电一体化能力的培养,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 1)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项目化教学”、 “研究性学习”等,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 2)贯彻“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的思想,课堂与实训 室(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 ( 3)以企业等工作实践的场所为主,以工作任务的真实内在结 构,使学生在具体工作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职业技能。 ( 4)加强技能训练和资格考核的有机结合,对核心职业能力进 行强化训练。 27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4实践教学改革 依靠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实训条件、职业资格证书项 目等,确保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各种课程实训(验)项目、课程 设计、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职业资格考证等教学实践环节。 ( 1) 校内实训基地 2011年组织完成了机电技术教学实训平台高地项目的总结验收。 目前建立实验(训)室 9个。同时,初步建立了实验(训)管理制 度,健全了各实验(训)室使用守则、操作安全守则,规范了仪器 工具借用和低值易耗品的消耗报损等有关流程。 按学校的总体规划和不同规模要求,对原制定的 085高地建设 方案进行几次修改补充。即将开始进行政府扶持资金和中央财政支 持下的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及其实训基地(室)的扩充建设。 28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表 4 建设一个以本专业为主干,兼顾其它专业(方向)群的实训体系 29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 2) 职业证书 鼓励组织学生参加与本系教学计划配套的职业岗位证书考试。 布置教师分工做好关于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调研,填写出职业资 格证书项目调研表。为扩大培训考证项目,直至建立立达学院自 主的培训考试点创造条件。 ( 3) 毕业实践与就业 系班子提早研究毕业实践和就业签约工作问题及其应对的措施。 组织制定了可行的毕业综合实践与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一体化推 进毕业综合实践和就业签约工作。主动“出击”,走访企 业单位 ,召开毕业生大会 ,组织企业招聘宣讲会。为了让一部分学生 能提前进入企业做毕业实习(综合实践),对现有教学计划进程做 某些改变,提前完成专业课程,增设由带实训的企业老师负责考核 的企业实训课程。努力做到正常教学、毕业实践、落实就业三 不误。 30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5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 1)强化二级管理 认真学习与熟悉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规律,明确专业教学现状和 改革建设的方向。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保持干部教师之间的交流。制订强化系级 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克尽职守,加强工作 协调。 ( 2)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了校(系)评教、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三级教学评价系统 和有效的反馈系统。 认真作好中期教学检查和师生座谈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方 法研讨会。坚持系主任学期听课,随机查阅试卷等做法,解决青年 教师在态度、内容、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31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6职业综合素质教育 以 培养人格健全、专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用最短的 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身怀一技之长,充满自信走向社会。工作 措施有: 1)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坚持不懈地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多种 方式积极引导,使学生思想沿着正确的轨道。尊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大 学生修养。 2) 积极倡导良好学风,为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确保考试、考 证顺利通过,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 利用系团总支平台,积极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在学生中开展 了“ Pro/Engineer三维绘图比赛”,“手绘图和 AutoCAD比赛”,充分 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4)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考证要求,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 ,如学习竞赛和岗位技能考证等。 32 实际效果:近两年奖学金获得情况见表 5 表 5. 近两年奖学金获得情况 奖项设置 2010年 2011年 获奖数 特等奖 1 1 2 一等奖 5 6 11 二等奖 9 14 23 三等奖 33 35 68 三 .教学改革与管理 33 四 .人才培养质量 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利用已初步建成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实施 有效的 情景化 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以产品制造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 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职业道德与素质、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三方面。 ( 1)职业道德与素质 德才兼备、敬业爱岗、技术精湛; 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认真、作风严谨、锲而不舍、积极上进; 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创新意识。 34 四 .人才培养质量 ( 2)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摸块结构见表 6。 表 6 专业知识模块结构 1 坚实的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工夹具、电工电子技术 等 专业理论基础 2 掌握机械原理及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工艺、液 气控制、自动控制等知识,并能达到综合运用 3 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 基本知识,进一步拓展的各种新工艺、新知识 4 其它如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外语应用知识 35 四 .人才培养质量 ( 3)专业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模块结构见表 7。 表 7 专业能力模块结构 对机电一体化项目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能对一般机电一体 化项目按设计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方案, 核定生产能力 具备对机电一体化项目(制造,安装,调试)的技术管理能力 熟悉通用机械设备、数控机械、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 工艺特性,并操作、编程与维修的能力 熟悉机械、控制器及其元件的原理、作用与适用范围,能处理 自己负责部分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具备良好的查障能力 能在机电一体化项目范围内提出独到的见解,一定的改进与 创新能力 良好的查阅编写技术资料、技术报告、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对引进项目作有效的技术消化,至少一门外语的阅读应用能力 36 四 .人才培养质量 2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与本系教学计划配套的、组织推荐学生参加考试的现有职业岗 位证书见表 8。本系正创造条件,扩展更多的职业岗位证书培训考 试项目。 表 8 现有职业岗位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 职业证书名称 发证机构 等级 1 AutoCAD能力证书 全国 CAD中心 中级 2 Pro ENGINEER能力证书 全国 CAD中心 中级 3 数控机床操作工证书 上海市人力资源 中级、高级 和社会保障局 4 车床 操作工证书 上海市人力资源 中级、高级 和社会保障局 5 维修电工 上海市人力资源 中级、高级 和社会保障局 37 四 .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每年都在各类职业能力竞赛中获 得较好的成绩,例如松江区职业技能大赛中每年都有 23名同学获得 奖项。 表 9. 职业资格考证情况 证书名称 参加对象 参加人数 通过人数 合格率 数控机床工(高级)证书 09级 55 22 40% Pro/E中级证书 09级 79 72 91.14% 10级 76 66 86.84% Auto/CAD中级证书 09级 64 58 90.60% 10级 46 在考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学生参加 Auto-CAD、 Pro-E、数控车工、数控铣床工等考证,通过 率达到 70%。 四 .人才培养质量 39 四 .人才培养质量 3. 毕业生及社会声誉 目前 ,机电工程系自 2007年开始招生 ,已有 2007级 、 2008、 2009级三届毕业生 走上社会,毕业率、签约率与就业率情况见表 8、表 9。社会企业对我系毕业生的 反响良好。历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85%,学生就业率在 90 以上,用人单位普遍 反映毕业生职业素质较好,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强,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 业的技术骨干。 表 10. 毕业生情况 年级 总人数(人) 毕业人数(人) 毕业率 2007级 130 128 98.46% 2008级 175 174 99.43% 2009级 116 116 100% 表 11. 签约就业情况 项目 2010届 2011届 2012届 就业率 91.49% 93.64% 100% 签约率 61.70% 70.52% 100% 40 毕 业 生 群 星 闪 烁 四 .人才培养质量 41 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技能熟练,在工作中能够 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精神强,能够很快适应岗位技能的要求。在我公 司就业的学生,踏实肯干、已成为技术骨干,很受公司欢迎。 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人事科长 刘文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基础好,模具技能掌握熟练,服务意识 好,与人交流能力强。参与项目开发的能力突出,对机电行业主流的技 术掌握快有很好的理解,同时对相关机电课程能够学以致用,具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 上海富士迈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计佩 玥 : 四 .人才培养质量 42 毕 业 生 群 星 闪 烁 韩刘忠一上海电机厂模具工 施样 -日企田中绘图工程师 高原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陈海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各类机电一体化公司 四 .人才培养质量 43 五 . 产学合作与社会服务 通过几年的努力,产学研有一定基础,已有 6家签约企业单位。 另有 4-5家还在协商准备签约的产学研合作单位。师生的教学研究 和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资源条件,如能进一步充实完善,定会有 显著进展与成果。 拟开展多方位的社会服务项目如下: 1依托松江加工区行业优势,增加与坐落在松江加工区的机 械制造公司的校企合作,让更多的企业挂牌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接受完全真实环境下工作训练,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 接 2. 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鉴定。与行业专家共同编 制针对性强的实用培训教材和规范的培训流程。 3. 对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服务,实现职业教育与 行业的联动。 4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相关大学建立友好教学与科研 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教师进修和学习等方面。 44 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合作 与日资田中公司洽谈校企合作相关事宜 与上海尤顺汽车部件公司合作交流 产学研交流 45 ( 1)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时间较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 体系,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修改。教学基础条件相对较弱,急 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与管理。 1.存在问题 ( 2)专任教师年轻,外聘兼课教师还较多,缺少双师型骨干教师, 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独立科研能力较欠缺。 六 . 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 3)作为机电类工科专业,工学结合及与企业科技合作活动开展偏弱。 签约企业实习基地数量还不足。 ( 4)目前实训基地软硬件条件还只能满足最初级的需要,实训项目 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应有实训项目门类未配齐,设备人均台套数有待增 加。 46 (1)采取积极引进、兼职聘用、校外培训,岗位锻炼,校企合作等措 施,尽快改变缺少专业带头人,缺少双师型骨干教师,教师结构不完善, 独立科研能力欠缺的现状。 六 . 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2.对策措施 ( 2)对青年教师加强师德、工作态度、责任心的教育。加强日常管理, 保证有效运转。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技能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在完成 好本职工作前提下的个人进步与发展。 (3) 继续对现有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训实验项目,作好调研与修 改,积极开展对新设专业方向的可行性论证研究。 47 ( 4)抓紧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的继续建设,包括积极发挥现有设备 的效能、扩充校内实训设备,适当增加实训场地面积,。通过实训项目 创新组合方案设计,配套器件添置或自制等,延伸教学设备功能,提高 使用效率,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六 . 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 5)巩固扩展校企合作成果,新增校企合作签约基地数量。研究制 定符合学校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学生实训和毕业实习方法。继续开展社会 调研,积极实施职业岗位技能证书项目,研究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 内容结合,为建立本校培训点 /考试点创造条件。 ( 6)进一步改进教学: 1)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精简内容,强化实 践,扩大自学,改革考试; 2)加强动手训练,现场讲做,理论实践一 体化 ,培养有理想、愿去第一线的人才;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新器件 应用的知识; 4)多参加或举办竞赛活动,多邀请企业专家做讲座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