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024368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一、含义含义 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和经济变量传导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和经济变量传导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的的 传传 导导,一一 方方 面面 是是 在在 各各 经经 济济 变变 量量 之之 间间 进进 行行,另另 一一 方方 面面 又又 通过通过 各各 经经 济济 部部 门门 和和 机机 构构 进进 行行 传传 导导。(一)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一)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的的 机机 构构 传传 导导 是是 指指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从从 中中 央央 银银 行行 实实 施施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工工 具开具开 始始,通通 过过 中中 间间 机机 构构 的的 传传 导导,最最 后后 到到 达达 最最 终终 目目 标标 的的 过过 程程。(二二)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的的 经经 济济 变变 量量 传导传导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的的 经经 济济 变变 量量 传传 导导 从从 中中 央央 银银 行行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 工工 具具 所所 包包 含含 的的 经经 济变济变 量量 开开 始始,经经 过过 操操 作作 目目 标标 和和 中中 间间 目目 标,标,最最 后后 到达最到达最 终终 目目 标标。货 币 政 策 变 量 的 传 导 过 程 分 为 两 个 阶 段:下面 对 各 经 济 变 量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进 行 简 要 分 析:(三三)货币政策综合传导过程)货币政策综合传导过程 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凯恩斯学派从利率入手,详细地论证了货币量的凯恩斯学派从利率入手,详细地论证了货币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变化所产生的 影响。影响。以利率下降的情况为例:以利率下降的情况为例:(一)利率下降对社会投资的影响(一)利率下降对社会投资的影响 (二)利率下降对消费的影响(二)利率下降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学派所论证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可以用下式凯恩斯学派所论证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可以用下式概括:概括:RMr C(I)EY R:准备金:准备金 M: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 r:利率:利率 C(I):消费(投资):消费(投资)E:总支出:总支出 Y:总收入:总收入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把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指标。收入的变动,把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指标。其论证的货币政策传递模式是:其论证的货币政策传递模式是:RMBAC(I)Y R:准备金;:准备金;M: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B:商业银行的放:商业银行的放款和投资;款和投资;A:各种金融资产;:各种金融资产;C(I):消费):消费(投资);(投资);Y:名义国民收入:名义国民收入三、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递三、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歧机制的分歧凯恩斯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货币学派核心经济变量核心经济变量利率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对国民收入的影响间接直接传递顺序传递顺序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同步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一、利率渠道一、利率渠道二、其他资产价格渠道二、其他资产价格渠道1、汇率、汇率2、托宾、托宾Q理论理论3、财富效应、财富效应三、信贷观点三、信贷观点1、银行信贷渠道、银行信贷渠道2、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3、现金流渠道、现金流渠道4、非预期价格水平渠道、非预期价格水平渠道5、居民家庭流动性效应、居民家庭流动性效应传传递递机机制制利利 率率对对 投投资资 的的效应效应托托 宾宾的的q理理论论信贷信贷观点观点非非 对对称称 信信息息 效效应应利利 率率 对对耐耐 用用 消消费费 品品 支支出出 的的 效效应应财财 富富效应效应流流 动动性性效应效应汇汇 率率 对对净净 出出 口口的效应的效应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利率利率货币供应货币供应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托托 宾宾 的的 q理论理论货币供应货币供应贷贷款款可可得得性性货币供应货币供应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道道德德风风险险逆向选择逆向选择贷款贷款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利率利率货币供应货币供应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金金融融财财富富的价值的价值货币供应货币供应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金金融融财财富富的价值的价值财财务务困困难难的可能性的可能性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利率利率汇率汇率支支出出(GDP)的的构成构成投投 资资住宅住宅投资投资投投 资资住宅住宅投资投资耐耐 用用 消消费费 品品 支支出出消费消费住宅住宅耐耐 用用 消消费费 品品 支支出出净净 出出口口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国内生产总值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2.信贷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3.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二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1.利率渠道的缺陷利率渠道的缺陷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我国企业结构限制了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我国企业结构限制了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我国居民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我国居民对利率变动不敏感2.信贷渠道受阻信贷渠道受阻信贷渠道过分依赖银行体系信贷渠道过分依赖银行体系信用体制不健全使信贷渠道传导不畅信用体制不健全使信贷渠道传导不畅3.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不畅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不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市场分割问题严重市场分割问题严重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结构不合理 思考:思考:如何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如何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传导机制?(三)(三)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制的政策建议1.我国的利率传导渠道还有待形成我国的利率传导渠道还有待形成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利率结构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利率结构逐步放开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利率浮动的权力逐步放开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利率浮动的权力充分利用再贴现利率工具充分利用再贴现利率工具2.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信用渠道完善信用渠道发展与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与完善我国货币市场拓展信用渠道的传导范围拓展信用渠道的传导范围规范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规范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深化商业银行改革3.资产价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规范发展股票市场规范发展股票市场完善债券市场完善债券市场疏导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疏导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体制因素一、体制因素二、市场因素二、市场因素三、信息因素三、信息因素四、经济周期因素四、经济周期因素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货币政策效应构成之一,是指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货币政策效应构成之一,是指从经济形势的变化到货币政策的修正,从货币政从经济形势的变化到货币政策的修正,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执行到收效各环节传导所需策的制定到执行,从执行到收效各环节传导所需的时间间隔或时间落后过程。的时间间隔或时间落后过程。货币政策时滞由内在时滞、中间时滞和外在时滞三个阶段货币政策时滞由内在时滞、中间时滞和外在时滞三个阶段构成。其构成图示如下:构成。其构成图示如下:(一)内在时滞及其计量方法(一)内在时滞及其计量方法 所谓内在时滞,是指货币当局自经济现象发生变所谓内在时滞,是指货币当局自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采取政策加以矫正,以致中央银行实际化,需要采取政策加以矫正,以致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对策的时间过程。上采取对策的时间过程。内在时滞可分为内在时滞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对于内在时滞,一般采用分析估算的方法。对于内在时滞,一般采用分析估算的方法。(二)中间时滞及其测算方法(二)中间时滞及其测算方法 中间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之后到商业中间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之后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应改变其信用供给量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应改变其信用供给量的时间过程。时间过程。中间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间时滞的长短,取决于:1.中央银行机制途径及其手段是否有力中央银行机制途径及其手段是否有力2.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反映或弹性的大小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反映或弹性的大小程度程度(三)外在时滞及其测算方法(三)外在时滞及其测算方法 外在时滞,是指自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在采取货外在时滞,是指自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在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和变化信用供给量之后到经济真实产币政策行动和变化信用供给量之后到经济真实产生预期影响的时间过程。生预期影响的时间过程。外在时滞包括外在时滞包括决策时滞和生产时滞决策时滞和生产时滞。外在时滞的长短外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1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变化及信息的反应敏感程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变化及信息的反应敏感程 度度 2货币政策实施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货币政策实施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或微观经济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或微观经济背景4内在时滞内在时滞5货币政策力度的大小货币政策力度的大小6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选择的时机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选择的时机7 社会公众的预期社会公众的预期二、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决定因素 所谓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管理当局推行一定的货币政策之后,社会经济运行所作出的现实反应。“货币政策效应”与“货币政策目标”有何不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效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即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决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1.货币政策传导要素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货币政策构成要素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货币政策传导载体金融市场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2.其他因素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经济周期阶段政治因素I.影响货币政策的取向II.影响币政策的稳定性III.影响币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金融创新I.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II.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影响III.对货币政策政策工具的影响IV.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的影响国际因素I.对货币政策目标设置的影响II.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III.对货币政策政策工具的影响IV.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三、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1.总目标是否实现的角度2.从实质经济是否增长的角度衡量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一)文献综述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2.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有所高估甚至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持肯定态度(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通常对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动态特征,从而揭示我国货币的性质并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表现首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绝对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其次,GDP绝对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较快;最后,我国物价波动相对较为频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M21990-1994年货币扩张1995-2000年货币紧缩2001-2008年有增有减GDP1990-1994年经济加热1995-1999年经济冷却2000-2008上半年经济稳定增长 CPI1990-1995年通货膨胀1996-2002年的通货紧缩2003年至今物价企稳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阶段性(1990199020082008年)年)(四)结论1.M2、GDP以及CPI之间呈现出大体一致的波动关系2.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3.我国货币兼具中性和非中性的特征。4.我国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应注意:首先,应考虑货币政策规则,尽量减少中央银行的相机抉择;其次,密切关注通货膨胀预期变化;再次,应注意与其它政策的搭配;最后,应注意政策传导渠道的通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示意图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通常认为中介目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五个标准:通常认为中介目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五个标准:(一)可控性(一)可控性(二)可测性(二)可测性(三)相关性(三)相关性(四)抗干扰性(四)抗干扰性(五)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五)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第九章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三、货币政策时滞三、货币政策时滞第九章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一)外部效应指标(一)外部效应指标 1反映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反映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 2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二)内部效应指标(二)内部效应指标 1反映货币供给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反映货币供给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 2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一、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一、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第九章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 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一)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二)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二)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2.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第九章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一)关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一)关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二)关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二)关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三)关于货币政策工具(三)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第九章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财经管理学院金融教研室Thank You!表11-10 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 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超额准备)现金(超额准备)750750亿元亿元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750750亿元亿元贷款、证券贷款、证券 60006000亿元亿元存款存款 75007500亿元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