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上传人:水****8 文档编号:22022497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 大气的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 大气的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2 大气的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跟踪检测二大气的运动规律(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题序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78、10大气运动与降水911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16综合题3、4、5、12、13一、选择题(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2019年5月19日至20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灾害性天气。如图为北京大风降温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12题。1北京的风向主要是()A偏东风B偏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2这种灾害性天气多发于大气层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1C2.A解析第1题,据图中风向标判断,北京此时吹西北风,C项正确。第2题,图中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对流层距离地面最近,对人类影响较大,平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性天气,A项正确。(2019山东滨州二模)某年11月14日,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云南德钦(2816N,9831E)境内开始普降大到暴雪。如图示意此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德钦降水、气温和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冷却饱和凝结成露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5题。3图中分别代表()A降水气温露点B降水露点气温C气温降水露点D气温露点降水4图示时段内,云南德钦出现的现象是()A受冷锋影响,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B近地面空气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C云量总体呈增多趋势D降雪前,气温一直在0 以下5图中日期内,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B东非高原野生动物正处于北迁之中C北京时间12日12:00当地日影朝向西北D雅加达(6S)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3D4.B5.C解析第3题,曲线14日14时之后才出现,17日14时结束,应该为降水,一定不会是气温或者露点。由排除法判断可知,D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A项错误;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雪量的变化,由降雪量(曲线)先增后减可知,云量也是先增后减,C项错误;从图中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降雪前气温并不是一直在0 以下,D项错误,排除法此时已经能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露点总体呈上升趋势,则近地面空气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B项正确。第5题,图中日期为11月14日到1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天山牧场分为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冬季在山麓地带放牧,夏季则在森林带以上放牧,A项错误;此时,东非高原赤道以北草原枯萎,赤道以南草类茂盛,所以野生动物正处于南迁之中,B项错误;云南德钦的地理坐标为(2816N,9831E),北京时间12日12:00,当地时间为11点之前,太阳在东南方位,日影朝向西北,C项正确;因为太阳直射点一个月大概移动8,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动到8S以南,且正在向南移动,雅加达(6S)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D项错误。(2019晋冀鲁豫第三次联考)如表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北侧两气象站监测的一次冷锋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单位:),甲气象站位于山麓,乙气象站位于山坡,两气象站海拔相差约600米。据此完成68题。日期151617181920212223甲气象站541204212乙气象站1034540356.最可能出现降水的时间是()A17日之前B18日19日C20日21日D23日之后7甲气象站18日前气温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下垫面性质C纬度位置D地形8甲气象站海拔相对较低,但20日前气温低于乙气象站的原因是()A甲气象站受冷空气影响早B乙气象站海拔高,不受冷空气影响C冷锋过境后,空气湿度增大D乙气象站降温快,冷空气下沉6C7.D8.A解析第6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日之后两气象站气温都明显下降,说明冷锋过境,可能出现降水天气,故选C项。第7题,据表格信息可知,两气象站平均气温在0 左右,可判断此时该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以晴天为主。由于冷空气逼近,暖空气在山地北侧堆积,使位于北侧山麓的甲气象站气温升高,所以甲气象站18日前气温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D项。第8题,据材料可知,甲气象站位于山地北侧山麓,海拔低且位置相对乙气象站偏北,因此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早,气温相对较低;冷锋过境前由于冷空气逼近,暖空气被迫抬升加剧逆温,使乙气象站气温较高,故选A项。(2019安徽合肥三模)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如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完成911题。9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A西南部B东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10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BCD11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盛行西风9B10.C11.D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前后;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通过比较可知,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故选B项。第10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正确;3月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此时间段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错误,正确;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正确;故选C项。第11题,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为东北风的背风坡,故A、B两项错误;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C项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选D项。 二、综合题12(2019辽宁葫芦岛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长得茂盛。图甲为“仙女圈”景观图,图乙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图甲图乙材料二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经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白蚁巢穴一般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认为,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殆尽,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简析其原因。(2)试分析纳米布沙漠白蚁巢穴深的原因。(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的时间规律,并简述理由。(4)尤尔根斯认为“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有关,请结合材料说明该观点。解析第(1)题,据图乙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仙女圈”所在的沙漠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同时位于大陆西岸,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本格拉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空气稳定,不易产生对流现象,因此该地上升气流较弱。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知,白蚁喜阴凉潮湿。据材料判断,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沙漠地区土壤孔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土壤温度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第(3)题,据材料二白蚁的生长习性可知,白蚁喜阴凉潮湿。该地白天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而夜晚地表凉爽,有利于白蚁外出觅食,因此其昼伏夜出。第(4)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水,雨期短。白蚁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殆尽,将减少植物对雨水的截留作用及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更多的地表水渗入深层土壤,并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地下水量,保障白蚁的生存;同时,部分地下水还将流向周围,为周边草类的生长提供水源,从而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答案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产生对流现象)。(2)该地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升温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阴凉潮湿,沙漠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壤温度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3)规律:昼伏夜出。理由:该地白天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夜晚地表凉爽,有利于白蚁外出觅食。(4)白蚁把“仙女圈”内的草啃食殆尽,形成中央“荒漠化”;该圈内的雨水下渗更快更深,增加了地下水量,使中央土层下的白蚁巢穴变得阴凉潮湿,有利于其生存;同时,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有利于“仙女圈”附近草类的生长,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13(2019云南昆明三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日数5月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如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2)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3)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雹为主的原因。(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示意图分析可知,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大气不稳定、迅速降温等条件。第(2)题,冰雹多发的原因从当地5月的气候(气温、降水)及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冰雹大小主要受水汽多少和空气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一是由于川西高原地处内陆地区,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二是由于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冰雹具有时间上持续时间短、突发性强,空间上范围狭窄的特点,而冰雹的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这些因素增加了冰雹天气的预报难度。答案 (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0 20 。(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 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3)内陆高原地区,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复杂地貌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