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1921001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 10 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 1. 某学者曾 : “他 ( 魏源 ) 的思想中有着 展 本主 的微弱呼声,有 慕 政体的 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 封建社会 石 天的角色。” 明魏源的思想()仍然保留着 厚的封建主 色彩 有向西方学 的重要内容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 的矛盾性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AB CD2. “我所 的中国人之中, 只有李 章比 心改革, 他具有最 步的思想。 ”( 参与 太平天国运 的“常 ”首 戈登 ) 里的“最 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 夷 技以制夷”B改革封建制度, 行君主立 C学 西方的先 技 ,巩固清朝 治D 展民族 本主 ,走 本主 道路3.19世 晚期一西方 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 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 法; 新党意以作乱 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 新党分 是指()A 固派抵抗派洋 派B抵抗派洋 派 新派C洋 派抵抗派革命派D 固派 新派革命派14. “一般来 , 当帝国的 利来自一个人 , 它便 弱; 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 大如果学者、 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 那么 的人民将是 明的, 否 就是愚昧的。” 种 点的最早倡 者 是()A 片 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 期 革命派代表C甲午 争后 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 中激 的知 分子代表5. 四 全 中 :“欧 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 愈前古,其 夸 迂怪,亦 异端之尤。国朝 取( 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 ) 其技能,禁 其学 ,具存深意矣。”我国近代史上,在 践中直接运用和 展了 一 的政治派 是()A地主 抵抗派B地主 洋 派C 新派D 革命派6. “天演”、 “物 ”、“淘汰”、“天 ”等 , 成 文章的熟 和 国志士的口 禅, 多人用 些名 命名。原名胡洪 的胡适,也从“物 天 ,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 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 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 体,西学 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 成社会 尚D 行制度 革的意 开始萌 7. 戊戌 法期 , 光 帝共 布 法 令 184 条,包括政治、 、 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此, 任海关 税 司的赫德指出: “他 把足 的 西不 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 它吃了。”可 材料把 法失 的原因 ()A 法内容没有涉及西方的科学技 B 法 程 于急于求成C 法没有考 到人民的利益D 法没有 得 固派的支持8. 在 到洋 运 和戊戌 法 , 著名 史学家 旭麓 : “洋 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 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 除旧。”能支撑此 点的是()A 展近代工 B 新式学校C 行民主政治D 新式 9.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 。何以致富 ,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B 除不平等条 2C改革科 制度D 革政治制度10. 上海 范大学教授 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 醒,并不是人 与自由的启蒙意 , 而是 种 民族生存而激 的以 地 脱危机 目 的避害 利意 。“ 世俗理性的最初 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 B魏源的“ 夷 技以制夷”思想C洋 运 的“中体西用”思想D新文化运 的“民主与科学”主 11. 固派的 新学 考片 中 :“ ( 康有 ) 惑世 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 焚新学 考而禁粤士从学。” 是因 此 ()A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B批 了封建的 理道德C批判了 制主 的君主制度D 了 固派恪守祖 的理 基 12. 独秀在吾人最后之 悟中 : “自西洋文明 入吾国, 最初促吾人之 悟者 学 , 相形 , 国所知矣; 其次 政治, 年来政象所 明, 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 。 今以往,国人所 疑莫决者,当 理 。” 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人最先引 的是西方学 思想B国人 醒的主要障碍是 理C国人引 西方政治制度成功D国人最后 悟要引 克思主 二、非 13. 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 南海疆万余里, 各国通商 教,来往自如,麋集京 及各省腹地, 阳托和好之名, 阴 吞噬之 , 一国生事, 国构煽, 数千年来未有之 局。 船 之速,瞬息千里; 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 所到,无 不摧,水 关隘,不足限制,又 数千年来未有之 。外患之乘, 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 疾不 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未 其效也。李 章筹 海防折材料二 而今 然屈于四国之下者, 非天 、地利、物 之不如也, 人 不如耳。 以今 之, 有数端;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 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 必符不如夷。中 之 明智巧,必在 夷之上,往 特不之用耳。 桂芬 ( 早期 新派 ) 制洋器 材料三中国 弱,非一日矣!上 因循苟且,粉 虚 ,下 蒙昧无知, 能 。3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孙中山兴中会宣言请回答:(1) 材料中李鸿章、 冯桂芬、孙中山等人认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为此,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提出了什么主张?(2) 在中国近代落后原因的分析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析更符合史实?说出你的理由。4第五 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 10 讲从“ 夷 技”到 新 法1B魏源作 地主 改革家,其思想的根本出 点就是向西方学 , 封建王朝的 治, 故正确; 魏源深感 于封建社会末世的清王朝已 “日之将夕”, 但是又不愿推翻它,而力求 石 天,因此形成政治思想上的矛盾,也正确;魏源的思想 有局限,但是他向西方学 的思想主 , 开 了人 的 野, 当 知 界的思想解放起了启迪作用,排除。2C李 章是洋 运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 在不改 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 西方的先 科学技 ,目的是 了巩固封建 治。3D从“守旧党意在保 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 法; 新党意以作乱 自振之机”可以看出三个党的不同政治主 , 的就是 固派、 新派和革命派。4C从“一般来 ,当帝国的 利来自一个人 ,它便 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 大”中体 反 制行民主的主 ; 干中“最早”限制条件, 合所学知 , 片 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根本目的是在于 清王朝的 治,而B、C、D 三 从 上看, C 项最早。5B材料“国朝 取 ( 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 ) 其技能, 禁 其学 ” 学 西方部分先 技 , 同 思想。 与地主 洋 派“中体西用” 点相似。抵抗派没有 践中直接运用, 没有“禁 学 ”。6 D“物 天 ,适者生存”,出 在19 世 末的中国,是 新 法思想的内容,已 不再是 片 争后的以林 徐 代表的开眼看世界,也不是“中学 体, 西学 用”的洋 思想。 一 期,学 西方的先 制度,是 了改 中国的落后 状,因此, 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在中国 行制度 革。7B本 考 戊戌 法失 的因素。解答本 ,关 在于 材料的理解。 戊戌 法前后 103 天,从材料中“ 令 184 条”可知政令 之多, 改革者改革之心切。 赫德的“不 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一步佐 改革 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 B; A、C和 D与 干意思不符。8C 中 A、B、D 展近代工 、 新式学校、 新式 ,都属于“布新”的内容。 C 行民主政治,就是要 中国原有的封建 制制度 行改革,确立新的君主立 政体,可以看出此 措施既“除旧”又“布新”。9 D “治之以法”就是以法治代替人治,所以必 推翻君主 制政体,也就是要 革政治制度。 A 中君主政体 于 ,君主立 政体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建立的民主政体。10B此 考 的是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根据 干提供的信息, “ 民族生存而激 的以 地 脱危机意 ” 指的是 脱民族危机而 行探索,由“最初 醒”可判断是地主 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 夷 技以制夷”思想;“并不是人 与自由的启蒙意 ” 明并不是 启蒙思想,所以此 正确 是B。11 D本 考 学生 材料的 、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中材料是 固派 康有 新学 考的反 ,在新学 考中,康有 在 孔子的名 下,把 代封建 5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学斥为伪经,主张应予抛弃。 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所以顽固派会对此书有如此反应,故选D。12 B中国学习西方首先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排除A。国人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但并未成功,排除C。从材料看不能得出D 选项,排除D。据材料“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可以得出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所以正确选项为 B。13 (1) 李鸿章:技术、机器和武器等方面落后于列强。措施:学习外国技术,兴办军事工业;掀起洋务运动。冯桂芬:中国人不如外国人或中国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君臣同心,名实相符。 措施或主张: 改革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孙中山: 清政府腐败, 制度落后。措施:发动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2) 孙中山的分析比较符合史实。理由: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清朝君主专制的统治制度落后;一些改革都因清政府腐朽而最终失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