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1904900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1515防止继电保护事故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应认真贯彻继电保护和安全 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 管理规程DL/T587)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 规程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 保安规定(Q/GDW267 )3kV 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 运行整定规程(DL/T584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 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5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监 督规定(试行)(电安生-1997-35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 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电安生(1994 ) 191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DL/T623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DL/T684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441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1161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 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175 )国家电网继电保 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422 )1OkV 110( 66 ) 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0766 )、 1OkV 11( 66 ) 元件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10767 )、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范 (Q/GDW11488 )等有关标准和规程、规定,并提岀以下要求:15.1规划阶段15.1.1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发、输、配及重要用 电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纳入电网统一规划、设计、运行、 管理和技术监督。在一次系统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继电 保护的适应性,避免岀现特殊接线方式造成继电保护配置及 整定难度的增加,为继电保护安全可靠运行创造良好条件。15.1.2应充分考虑电流互感器的配置和二次绕组分配, 消除保护死区。15.1.2.1 220kV及以上变电站当采用3/2、4/3、角形接线 等多断路器接线形式时,应在断路器两侧均配置CT ,消除 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间的故障死区。在运变电站若存在死区 问题,且经系统方式计算死区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多回特高 压直流发生连续换相失败或稳定破坏的,应进行改造。15.1.2.2分配接入保护的互感器二次绕组时,还应特别 注意避免运行中一套保护退岀时可能岀现的电流互感器内 部故障死区问题。15.1.2.3对确实无法解决的保护动作死区,在满足系统 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起动失灵和远方跳闸等后备措施 加以解决。15.1.3继电保护的设计、选型、配置应以继电保护“四性” 为基本原则,任何技术创新不得以牺牲继电保护的快速性和 可靠性为代价。15.1.4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选型,必须满足有关规程 规定的要求,并经相关继电保护管理部门同意。保护选型应 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质量优良并经国家电网公司组织 的专业检测合格的产品。15.2继电保护配置应注意的问题1521电力系统重要设备的继电保护应采用双重化配 置。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5.2.1.1两套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应分别取自电流互感 器互相独立的绕组;交流电压应分别取自电压互感器互相独 立的绕组。对原设计中电压互感器仅有一组二次绕组,且已 经投运的变电站,应积极安排电压互感器的更新改造工作, 改造完成前,应在开关场的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处,利用具有 短路跳闸功能的空气开关将按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 交流电压回路分开。15.2.1.2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应取自不同蓄电池组 供电的直流母线段。15.2.1.3两套保护装置的跳闸回路应与断路器的两个跳 闸线圈分别对应。15.2.1.4两套保护装置与其他保护、设备配合的回路应 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15.2.1.5按双重化原则配置的两套保护中的任意一套均 应能独立处理可能发生的所有类型的故障。两套保护之间不 应有任何电气联系,当一套保护退岀时不应影响另一套保护 的运行。15.2.1.6同一条220kV及以上线路的两套继电保护和同 一系统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由两套独立的通信传输 设备分别提供,并分别由两套独立的通信电源供电,重要线 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具备两条独立的路由,满足“双 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同一台装置双通道的路由也 应该是独立的。1521.7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变压器、母线、 高抗、串补、短引线等输变电设备的保护、远方跳闸及就地 判别装置应按双重化配置。1000kV、500( 330)kV变电站 内的110kV母线保护宜按双重化配置。每套保护均应含有完 整的主、后备保护,能反应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 态,并能作用于跳闸或给岀信号。15.2.1.8为防止装置家族性缺陷导致继电保护拒动,双 重化配置的线路、变压器、母线、高抗等保护装置应采用不 同厂家的产品。15.2.1.9两套保护装置及其相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设备、操作箱、跳闸线圈等)的 直流电源应对应。15.2.1.10两套保护装置与其他装置(如:通道、失灵保 护)的联络关系应正确,防止因交叉停用导致保护功能缺失。15.2.1.11 220kV及以上断路器的压力闭锁继电器应双重 化配置,防止其中一组操作电源失去时,另一套保护和操作 箱或智能终端无法跳闸岀口。对已投入运行,只有单套压力 闭锁继电器的断路器,应结合设备运行评估情况,逐步列入 技术改造。1522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5.2.2.1每套保护应能对全线路内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 均快速动作切除。对于要求实现单相重合闸的线路,在线路 发生单相经高阻接地故障时,应能正确选相并动作跳闸。15.2.2.2对于远距离、重负荷线路及事故过负荷等情况, 继电保护装置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间、接地距离保护在 系统发生较大的潮流转移时误动作。15.2.2.3引入两组及以上CT构成合电流的保护装置, 各组CT应分别引入保护装置,不应通过装置外部回路形成 合电流。15.2.2.4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零序功率方向元件的电 压死区导致零序功率方向纵联保护拒动,但不应采用过分降 低零序动作电压的方法。15.2.3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联、母线分段断路器 应按断路器配置专用的、具备瞬时和延时跳闸功能的过电流 保护装置。15.2.4 110kV及以上变电站应配置故障录波器。15.2.5断路器失灵保护中用于判断断路器主触头状态 的电流判别元件应保证其动作和返回的快速性,动作和返回 时间均不宜大于20ms,其返回系数也不宜低于0.9。15.2.6当变压器、电抗器非电量保护采用就地跳闸方式 时,应向监控系统发送动作信号。未采用就地跳闸方式的变 压器非电量保护应设置独立的电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气小开 关及其直流电源监视回路)和岀口跳闸回路,且必须与电气 量保护完全分开。22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非电量保护 应同时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15.2.7在变压器低压侧未配置母差和失灵保护的情况 下,为提高切除变压器低压侧母线故障的可靠性,宜在变压 器的低压侧设置取自不同电流回路的两套电流保护。当短路 电流大于变压器热稳定电流时,变压器保护切除故障的时间 不宜大于2秒。1528变压器的高压侧宜设置长延时的后备保护。在保 护不失配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变压器后备保护的整定时间级 差。15.2.9变压器过励磁保护的起动、反时限和定时限元件 应根据变压器的过励磁特性曲线进行整定计算并能分别整 定,其返回系数不应低于0.96。15.2.10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发变组的断路器 失灵时应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5.2.10.1线路-变压器和线路-发变组的线路和主设备电 气量保护均应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当本侧断路器无法切除 故障时,应采取起动远方跳闸等后备措施加以解决。15.2.10.2变压器的断路器失灵时,除应跳开失灵断路器 相邻的全部断路器外,还应跳开本变压器连接其他电源侧的 断路器。15.2.11防跳继电器动作时间应与断路器动作时间配 合,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的动作时间应与其他保护动 作时间相配合。15.3继电保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531为充分考虑运行和检修时的安全性,采用双重化 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应安装在各自保护柜内。15.3.2有关断路器的选型应与保护双重化配置相适应, 220kV及以上断路器必须具备双跳闸线圈机构。15.3.3纵联保护应优先采用光纤通道。分相电流差动保 护应采用同一路由收发、往返延时一致的通道。在回路设计 和调试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双重化配置的线路保护 或双回线的线路保护通道交叉使用。15.3.4 110kV及以下电压切换箱(回路)隔离刀闸辅助 触点应采用双位置输入方式。220kV及以上电压切换箱(回 路)隔离刀闸辅助触点应采用单位置输入方式。电压切换直 流电源与对应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共用自动空气开关。15.3.5主设备非电量保护应防水、防震、防油渗漏、密 封性好。气体继电器至保护柜的电缆应尽量减少中间转接环 节。15.3.6在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中,应根据电流互感 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和计算导则(DL/T866)互感器 第 2部分 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GB20840.2 )和电网发 展的情况进行互感器的选型工作,并充分考虑到保护双重化 配置的要求。宜选用具有多次级的电流互感器。15.3.7母线差动保护各支路CT变比差不宜大于4倍。15.3.8母线差动、变压器差动和发变组差动保护各支路 的电流互感器应优先选用误差限制系数和饱和电压较高的 电流互感器。1539线路各侧或主设备差动保护各侧的电流互感器 的相关特性宜一致,避免在遇到较大短路电流时因各侧电流 互感器的暂态特性不一致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15.3.10应根据系统短路容量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容 量、变比和特性,满足保护装置整定配合和可靠性的要求。15.3.11应对两回及以上并联线路两侧系统短路容量进 行校核,如果两侧系统短路容量相差较大,在故障线路重合 于永久故障时存在故障直流分量较大导致断路器无法灭弧, 需靠失灵保护动作延时切除故障的问题,设计时应采取线路 一侧重合闸采用检三相有压方式解决。对于已投运厂站未配 置线路三相电压互感器的,改造前可利用线路保护闭锁后合 侧重合闸的方式作为临时解决方案。15.3.11.2过渡方案:利用15.3.12对闭锁式纵联保护,“其他保护停信”回路应直接 接入保护装置,而不应接入收发信机。15.3.13 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低压侧并联电抗 器和电容器、站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与设计,应与一次系统 相适应,防止电抗器和电容器故障造成主变压器的跳闸。15.3.14除母线保护外不同间隔设备的主保护功能不应 集成。15.3.15继电保护与测控装置应相互独立,防止单一设 备异常时造成保护与测控功能相互影响。15316保护双重化配置时,任一套保护装置不应跨接 双重化配置的两个网络。15.3.17故障录波器应监视站内不同直流母线段的控 制、保护用直流电源电压。15.3.18应保证继电保护相关辅助设备(如交换机、光 电转换器等)的供电可靠性,宜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因硬件 条件限制只能交流供电的,电源应取自UPS。15.4基建调试及验收应注意的问题15.4.1应从保证设计、调试和验收质量的要求岀发,合 理确定新建、扩建、技改工程工期。基建调试应严格按照规 程规定执行,不得为赶工期减少调试项目,降低调试质量。15.4.2基建单位应至少提供以下资料:一次设备实测参 数;通道设备的参数和试验数据、通道时延等(包括接口设 备、高频电缆、阻波器、结合滤波器、耦合电容器等);电 流互感器的试验数据(如变比、伏安特性及10%误差计算 等);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极性、直流电阻、伏安特 性等实测数据;保护装置及相关二次交、直流和信号回路的 绝缘电阻的实测数据;气体继电器试验报告;全部保护纸质 及电子版竣工图纸(含设计变更)、保护装置及自动化监控 系统使用及技术说明书、智能站配置文件和资料性文件(包 括装置ICD文件、SCD文件、CID/CCD文件、过程层VLAN 划分表、虚端子配置表、竣工图纸和调试报告等)、保护调 试报告、二次回路(含光纤回路)检测报告以及调度机构整 定计算所必需的其他资料。1543基建验收1543.1验收方应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及反措要求制定 详细的验收标准。15.4.3.2应保证合理的设备验收时间,确保验收质量。15.4.3.3必须进行所有保护整组检查,模拟故障检查保 护与硬(软)压板的唯一对应关系,避免有寄生回路存在。15.4.3.4对于新投设备,做整组试验时,应按规程要求 把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串接在一起进行;应按相关规 程要求,检验同一间隔内所有保护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线 路纵联保护还应与对侧线路保护进行一一对应的联动试验。15.4.3.5应认真检查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站端后 台、调度端的各种保护动作、异常等相关信号的齐全、准确、 致,符合设计和装置原理。15.4.3.6应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以及故障 录波器等二次设备及其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与一次设备同 期投入。15.4.4新设备投产时应认真编写保护启动方案,做好事故预想,确保设备故障能可靠切除。15.5运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5.5.1严格执行继电保护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 现场安全措施,防止继电保护“三误”事故。15.5.2配置足够的保护备品、备件,缩短继电保护缺陷 处理时间。15.5.3加强微机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直流 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软件版本管理,对智能变电站还需 加强SCD文件的管控,未经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版本和SCD 文件不得投入运行。15.5.4建立和完善继电保护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确保 继电保护信息、故障录波等可靠上送调度端。15.5.4.1继电保护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应严格按照国家 有关网络安全规定,做好有关安全防护。在改造、扩建工程 中,新保护装置必须满足网络安全规定方可接入继电保护在 线监视与分析系统。15.5.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开放保护装置远方投退 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功能。应具备远方投退保护和切换定 值区等的验证机制,防止保护误投和误整定的发生。15.5.6所有保护用电流回路在投入运行前,除应在负荷 电流满足电流互感器精度和测量表计精度的条件下测定变 比、极性和相回路正确性外,还必须测量各中性线的不平衡 电流、电压,以保证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15.5.7原则上220千伏及以上母线不允许无母差保护运 行。110kV母差保护停用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严格限制 变电站母线侧刀闸的倒闸操作,以保证系统安全。15.5.8加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维护工作,装 置检验应保质保量,严禁超期和漏项,应特别加强对新投产 设备的首年全面校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15.5.9继电保护专业和通信专业应密切配合。注意校核 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和冗余度及通道传输时间,防止因通信问题引起保护不正确 动作。15.5.10加强对纵联保护通道设备的检查,重点检查是 否设定了不必要的收、发信环节的延时或展宽时间。15.5.11相关专业人员在继电保护回路工作时,必须遵 守继电保护的有关规定。15.5.12保护软件及现场二次回路变更须经相关保护管 理部门同意并及时修订相关的图纸资料。15.5.13加强继电保护试验仪器、仪表的管理工作,每 12年应对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 保试验装置的准确度及各项功能满足继电保护试验的要求, 防止因试验仪器、仪表存在问题而造成继电保护误整定、误 试验。15.6定值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5.6.1依据电网结构和继电保护配置情况,按相关规定 进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15.6.2当灵敏性与选择性难以兼顾时,应首先考虑以保 灵敏度为主,防止保护拒动,并备案报主管领导批准。15.6.3宜设置不经任何闭锁的、长延时的线路后备保护。15.6.4中、低压侧为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且中、低压 侧并联运行的变压器,中、低压侧后备保护应第一时限跳开 母联或分段断路器,缩小故障范围。15.6.5对发电厂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要求1565.1发电厂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并认真校核与系统保护的配合关系。15.6.5.2发电厂应加强厂用系统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 管理,防止因厂用系统保护不正确动作,扩大事故范围。15.6.5.3发电厂应根据调控机构下发的等值参数、定值 限额及配合要求等定期对所辖设备的整定值进行全面复算 和校核。15.7二次回路应注意的问题15.7.1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及反措,防止二次寄生 回路的形成。15.7.2为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应采取以下 措施:15.7.2.1在保护室屏柜下层的电缆室(或电缆沟道)内, 沿屏柜布置的方向逐排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排 (缆),将铜排(缆)的首端、末端分别连接,形成保护室 内的等电位地网。该等电位地网应与变电站主地网一点相 连,连接点设置在保护室的电缆沟道入口处。为保证连接可 靠,等电位地网与主地网的连接应使用4根及以上,每根截 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15.7.2.2分散布置保护小室(含集装箱式保护小室)的 变电站,每个小室均应设置与主地网一点相连的等电位地网, 小室之间若存在相互连接的二次电缆,则小室的等电位地网 之间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缆)可靠连接, 连接点应设在小室等电位地网与变电站站主接地网连接处。保护小室等电位地网与控制室、通信室等的地网之间亦应按 上述要求进行连接。15.723微机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积 不小于100mm2的铜排(不要求与保护屏绝缘),铜排应用 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接至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屏柜内所有装置、电缆屏蔽层、屏柜门体的接地端应用截面 积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与其相连。15.7.2.4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之间、保护装置至开关场 就地端子箱之间以及保护屏至监控设备之间所有二次回路 的电缆均应使用屏蔽电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严禁使 用电缆内的空线替代屏蔽层接地。15.7.2.5为防止地网中的大电流流经电缆屏蔽层,应在 开关场二次电缆沟道内沿二次电缆敷设截面积不小于 100mm2的专用铜排(缆);专用铜排(缆)的一端在开关场 的就地端子箱处与主地网相连,另一端在保护室的电缆沟道 入口处与主地网相连。15.7.2.6接有二次电缆的开关场就地端子箱内(汇控柜、 智能控制柜)应设有铜排(不要求与端子箱外壳绝缘),二 次电缆屏蔽层、保护装置及辅助装置接地端子、屏柜本体通 过铜排接地。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2,一般设置在端 子箱下部,通过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缆与电缆沟内不 小于的100mm2的专用铜排(缆)及变电站主地网相连。15.7.2.7由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 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直接引岀的二次电缆的屏蔽层应使用 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铜质软导线仅在就地端子箱处一点接 地,在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处不接地,二次电缆经金属 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电缆沟,并将金属管的上 端与一次设备的底座或金属外壳良好焊接,金属管另一端应 在距一次设备3 5米之外与主接地网焊接。15.728由纵联保护用高频结合滤波器至电缆主沟施放 一根截面不小于50mm2的分支铜导线,该铜导线在电缆沟 的一侧焊至沿电缆沟敷设的截面积不小于100mm2专用铜排 (缆)上;另一侧在距耦合电容器接地点约35米处与变 电站主地网连通,接地后将延伸至保护用结合滤波器处。15.7.2.9结合滤波器中与高频电缆相连的变送器的一、 二次线圈间应无直接连线,一次线圈接地端与结合滤波器外 壳及主地网直接相连;二次线圈与高频电缆屏蔽层在变送器 端子处相连后用大于10mm2的绝缘导线引岀结合滤波器, 再与上述与主沟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专用铜排(缆)焊 接的50mm2分支铜导线相连;变送器二次线圈、高频电缆 屏蔽层以及50mm2分支铜导线在结合滤波器处不接地。15.7.2.10当使用复用载波作为纵联保护通道时,结合滤 波器至通信室的高频电缆敷设应按15.7.2.8和15.7.2.9的要 求执行。15.7.2.11保护室与通信室之间信号优先采用光缆传输。 若使用电缆,应采用双绞双屏蔽电缆并可靠接地。15.7.2.12应沿线路纵联保护光电转换设备至光通信设 备光电转换接口装置之间的2M电缆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铜电缆,该铜电缆两端分别接至光电转换接口柜和 光通信设备(数字配线架)的接地铜排,与2M电缆的屏蔽 层可靠相连。为保证光电转换设备和光通信设备(数字配线 架)的接地电位的一致性,光电转换接口柜和光通信设备应 同点与主地网相连。重点检查2M线接地是否良好,防止电 网故障时由于屏蔽层接触不良造成差动保护通信中断。15.7.2.13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 干扰效果,可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 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等电位接地网紧密连 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 (架)中。15.7.2.14直流电源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平衡桥和检测 桥的接地端不应接入等电位接地网。15.7.3二次回路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5.7.3.1合理规划二次电缆的路径,尽可能离开高压母 线、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并联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 感器、结合电容及电容式套管等设备,避免和减少迂回,缩 短二次电缆的长度,与运行设备无关的电缆应予拆除。15.7.3.2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回路、不同交流电压回路、 交流和直流回路、强电和弱电回路,以及来自电压互感器二 次的四根引入线和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的两根引入线 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15.7.3.3保护装置的跳闸回路和起动失灵回路均应使用 各自独立的电缆。15.7.4重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接地问题,并定期检查 这些接地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接地,应 满足以下要求:15.7.4.1公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许在控制室内 有一点接地,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得 接有可能断开的开关或熔断器等。已在控制室一点接地的电 压互感器二次线圈,宜在开关场将二次线圈中性点经放电间 隙或氧化锌阀片接地,其击穿电压峰值应大于30Imax伏 (Imax 为电网接地故障时通过变电站的可能最大接地电流 有效值,单位为kA)应定期检查放电间隙或氧化锌阀片, 防止造成电压二次回路多点接地的现象。15.7.4.2公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二次回路只允许、且 必须在相关保护柜屏内一点接地。独立的、与其他电压互感 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没有电气联系的互感器二次回 路可在开关场一点接地,但应考虑将开关场不同点地电位引 至同一保护柜时对二次回路绝缘的影响。15.7.4.3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柜屏内的交流供电电源 (照明、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的中性线(零线)不应接入 等电位接地网。15.7.4.4严禁在保护装置电流回路中并联接入过电压保 护器,防止过电压保护器不可靠动作引起差动保护误动作。15.7.5制造部门应提高微机保护抗电磁骚扰水平和防 护等级,光耦开入的动作电压应控制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 55% - 70%范围以内。15.7.6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应选用抗干扰能力符 合有关规程规定的产品,针对来自系统操作、故障、直流接 地等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防误动措施;防止保护装置单一 元件损坏可能引起的不正确动作。断路器失灵起动母差、变 压器断路器失灵启动等重要回路应采用装设大功率重动继 电器,或者采取软件防误等措施。15.7.7外部开入直接启动,不经闭锁便可直接跳闸(如 变压器、电抗器的非电量保护、不经就地判别的远方跳闸 等),或虽经有限闭锁条件限制,但一旦跳闸影响较大(如 失灵启动等)的重要回路,应在启动开入端采用动作电压在 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以内的中间继电器,并 要求其动作功率不低于5W。15.7.8为提高抗干扰能力,接入保护装置的开入回路应 采用土220V/110V直流电源。15.7.9对经长电缆跳闸的回路,应采取防止长电缆分布 电容影响和防止岀口继电器误动的措施。15.7.10控制系统与继电保护的直流电源配置应满足以 下要求:15.7.10.1对于采用近后备原则进行双重化配置的保护 装置,每套保护装置应由不同的电源供电,并分别设有专用 的直流断路器。15.7.10.2母线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 各种双断路器接线方式的线路保护等保护装置与每一断路 器的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断路器供电。15.7.10.3有两组跳闸线圈的断路器,其每一跳闸回路应 分别由专用的直流断路器供电。15.7.10.4单套配置的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后应同时作 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如断路器只有一组跳闸线圈, 失灵保护装置工作电源应与相对应的断路器操作电源取自 不同的直流电源系统。15.7.10.5直流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流应按最大动态负 荷电流(即保护三相同时动作、跳闸和收发信机在满功率发 信的状态下)的2.0倍选用。15.7.11继电保护使用直流系统在运行中的最低电压不 低于额定电压的85%,最高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的110%。15.7.12在运行和检修中应加强对直流系统的管理,严 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及反措,防止直流系统故障,特别要 防止交流电压、电流串入直流回路,造成电网事故。15.7.13保护屏柜上交流电压回路的空气开关应与电压 回路总路开关在跳闸时限上有明确的配合关系。15.7.14建立与完善阻波器、结合滤波器等高频通道加 工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落实责任制,消除检修、管理的死 区,应注意做到:15.7.14.1定期检查线路高频阻波器、结合滤波器等设备 是否工作在正常状态。15.7.14.2对已退役的高频阻波器、结合滤波器和分频滤 过器等设备,应及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15.8智能站保护应注意的问题15.8.1智能变电站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5.8.1.1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设计应坚持继电保护 “四 性”,遵循“直接采样、直接跳闸”、“独立分散”、“就地化布 置”原则,应避免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任一设备故 障时,同时失去多套主保护。15.8.1.2保护装置不应依赖外部对时系统实现其保护功 能,避免对时系统或网络故障导致同时失去多套保护。15.8.1.3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与之相关 的设备、网络等应按照双重化原则进行配置。任一套保护装 置不应跨接双重化配置的两个过程层网络。15.8.1.4当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组在一面保护屏(柜) 内,保护装置退岀、消缺或试验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同一 屏内的不同保护装置不应共用光缆、尾缆,其所用光缆不应 接入同一组光纤配线架,防止一台装置检修时造成另一台装 置陪停。为保证设备散热良好、运维便利,同一屏内的设备 纵向布置要留有充足距离。15.8.1.5交换机VLAN划分应遵循“简单适用,统一兼 顾”的原则,既要满足新建站设备运行要求,防止由于交换机 配置失误引起保护装置拒动,又要兼顾远景扩建需求,防止 新设备接入时多台交换机修改配置所导致的大规模设备陪 停。15.8.1.6新建、扩建或改造的智能变电站采用电子式互 感器时,应通过数字采样接入保护装置;采用常规互感器时, 应通过二次电缆直接接入保护装置。15.8.2选型采购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5.821为保证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可靠运行、运维高 效,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应采用通过国家电 网公司组织的专业检测的产品,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宜选用 与对应保护装置同厂家的产品。15.8.2.2智能控制柜应具备温度湿度调节功能,柜内最 低温度应保持在+5C以上,柜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0C,湿度 应保持在90%以下。15.8.2.3就地布置的智能电子设备应具备完善的高温、 高湿及电磁兼容等防护措施,防止因运行环境恶劣导致电子 设备故障。15.8.2.4加强合并单元额定延时参数的测试和验收,防 止参数错误导致的保护不正确动作。15.8.3应强化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5.8.3.1运维单位应完善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细 化智能设备各类报文、信号、硬压板、软压板的使用说明和 异常处置方法,应规范压板操作顺序,现场操作时应严格按 照顺序进行操作,并在操作前后检查保护的告警信号,防止 误操作事故。15.8.3.2应加强SCD文件在设计、基建、改造、验收、 运行、检修等阶段的全过程管控,验收时要确保SCD文件的 正确性及其与设备配置文件的一致性,防止因SCD文件错误 导致变电站保护失效或误动。15.8.3.3重视智能变电站光纤链路的完好性,加强发送功率、 接收灵敏度、光衰耗、断链告警的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