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ⅱ岳麓版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21561973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ⅱ岳麓版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ⅱ岳麓版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ⅱ岳麓版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第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单元学习导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各国不断采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来适应这一变化,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再也不能一统天下了。在一战中 “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成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锐意改革,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发达国家,国家干预不仅得到普及, 而且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单元重点知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意义;2、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及其影响;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4、凯恩斯主义及其实施;5、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政治后果。单元难点问题: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比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3、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的认识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5、理解凯恩斯主义。单元学习方法提示:学习本单元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各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经历了充满挫折的探索,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罗斯福新政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活力。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国家干预不仅得到普及,而且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二要突出四个重点: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凯恩斯主义;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企业经营及福利制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要注意把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背景下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现实去思考, 去总结经验和教训。 还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运用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填一填知识体系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外: 俄国十月革命后, 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_。国内:苏俄面临着严峻的_形势。2、目的:“一切这了战争” ;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_ 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3、内容:实行 _ ,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普遍实行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 _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 ”的原那么。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 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 要点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_。是苏俄政府为应对残酷的战争环境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自我校对】武装干涉;政治、经济;直接过渡;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商品贸易;不劳动者不得食;军事斗争;限度;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经济: _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政治:农民对_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_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_ 。3、实施: _年 3 月,俄共 ( 布 ) 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4、内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_ 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_,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_ 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 。5、意义: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_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上: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 。要点点拨比较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效地加深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自我校对】国内战争;战时共产主义;直接领导;政治危机;1921;粮食税;国家所有;资本家;自由贸易;社会主义;? 巩固;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1、确立:时间: 20 世纪 _中期人物: _途径:A、 _ 和 _B、实施国民经济发展_C、逐步取消了_政策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_ ,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_ 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_ 经济;主要以 _ 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积极: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得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 1937 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 ? 。消极:这一经济体制导致了一些弊端。A、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B、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不高;C、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要点点拨苏联经济迅速上升到欧洲第一位, 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发展迅速, 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打击,经济衰退。【自我校对】30 年代;斯大林;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新经济;公有制;经济管理;计划;行政; ? 工业体系; ? 物质基础; ? 落后状态; ? 积极性;记一记知识框架构筑背景: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内战爆发,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战时共产内容对中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主义政策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那么目的:“一切这了战争” ;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评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会背景: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主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义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经新经济政策实施:1921 年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济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体内容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的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立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确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确立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制表现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斯大林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期的经济积极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1937 年工业总体制评价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消极作用: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弊端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读一读重点知识解析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性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和物质极端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评价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实行这种政策是必要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保证了红军、 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而且表达了无产阶级在特殊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 普遍实行国有化, 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实行实物配给制, 可以把有限的财力、 物力集中起来以保证战争的需要。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不仅发展了生产,而且在劳动中改造了剥削阶级。 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苏维埃俄国理想的政策。 从理论上看, 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工农联盟行将破裂;强令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致使不少企业倒闭;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严重影响了日用消费品生产和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造成中央与地方的不协调、官僚主义的滋长和经济效益的低下。总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使苏俄在1921 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特点 :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这两个特点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大区别。 作用和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产主义政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征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特点兼有“战时” “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影集中财物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恢复、苏但超过限度,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维埃政权巩固。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功绩与弊端,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功绩 :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适应于战争和革命的战备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中曾有效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成为工业强国。 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 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苏联国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弊端:僵化的体制与苏联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 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为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很大影响。 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辨一辨易错知识提示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兼有“战时” 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作为“战时”措施,它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得以调动有限的物力、 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 因此它适应了战时需要, 具有必要性。作为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它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遭到了失败,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 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 , 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利用包括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内的资本主义来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简言之,就是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练一练综合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 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 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A、真的,新经济政策B、假的,余粮收集制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制答案: C解析: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不可能在粮店买到粮食。2.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这样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 甚至整个地区地加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的推动和压力B、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C、农民积极性高、主动性增强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推动答案: A解析:根据联共布党中央在短时间内实现集体化的决议,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因此,出现农民大批加入农庄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策的推动。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士兵的话主要针对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答案: A解析:材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拿走了农民的所有余粮,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必须的口粮,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4、 1919 年俄国 1 普特 ( 重量单位 ) 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 卢布,黑市价格为200 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 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集权专制答案: B解析:题干中现象出现于1919 年,可排除 C、D 选项。当时俄国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规定农民要把余粮以极低的价格交售给国家,因此确定选A。5、前 戈 巴 夫在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 演 中沉重而无奈地 :“我 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 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 。但我 的生活却比 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 后面” 生 种 象的决定性原因是A 基 薄弱B、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弊端C、 欧 的直接冲 D、西方国家 期的 封 答案: B解析: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思想: 落后于西方各国。 政治困 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的种种弊端 期得不到 正,最 成 解体。6、 仔 察右 漫画片面的 。它形象地反映了 期 行的哪一种 模式?A、 共 主 政策B、新 政策C、市 模式D、斯大林模式答案: D解析:此 以漫画形式考 不同 期 特点的掌握。 从 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 片面 展重工 ,使得 重比例失 。 属于斯大林 期的 模式。7、 是前 的一段笑 : 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 ,高 的回到家里和老婆 :“看,我 有炸 吃了!”老婆 :“没有油啊!”伊万 :“那就煮!”老婆 :“没 !”伊万 :“那就烤!”老婆 :“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 把 扔了回去。那 在水里划了一个半 ,上身出水, 起右 激 地高呼: “斯大林万 !” 笑 主要 斯大林 期的A、 共 主 政策B、社会主 工 化运 C、 集体化运 D.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 C解析: 从材料内容中可看出此情景 生在斯大林当政 期, 方面的情况,因此B、 D 两 。8、 20 世 30 年代初,美国 者林肯斯蒂芬斯从 回国后 :通。” 推断他当 在 不可能看到:因此A ,而材料描述的是“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A、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B、第 伯河水 站C、集体 庄D、 的核 答案: D解析: 30 年代美国 危机,因此西方人士借 模式,A、B、C 所示 象都出 于30 年代,美国 者有可能看到,D 是美 争霸 期的核 ,它不可能在30 年代出 , D。9、有学者 , 明了“在落后的以 主的国家,靠人力 投 ,迅速跨 工 化 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 一 点A、充分肯定了 集体化运 B、指出了新 政策的 极作用C、 全面客 地 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 夫改革的本 答案: C解析: 的 集体化运 是 社会主 工 化服 的, 从 民身上取走的 西太多, 损害了 民的 极性,所以看似无情。10、“新 政策一 行,混乱和 荒 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 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 品的供 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 党的口号是 学会做生意 ”。 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 的自由 B 、宏 控与 划相 合C、恢复和 展私人企 D、 行粮食税制度答案: A解析:此 考 新 政策的特点,利用商品 关系和市 的, 大生 。11、下 俄( 联 ) 粮食 量 化曲 ,其中影响l921 1925 年 化的主要因素是A、 共 主 政策 B、新 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赫 夫改革答案: B解析: 1921 年 俄 开始 行新 政策,使其 脱了原有的 困境, 得恢复和 展。12、斯大林在1929 年 12 月的一次 中 : “我 所以采取新 政策,就是因 它 社会主 事 服 。当它不再 社会主 事 服 的 候, 我 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 “抛开”新 政策的做法是A、 行 共 主 政策B、确定和 施 集体化的方 C、 布 1936 年 法 D、通 社会主 工 化的 方 答案: B解析: 俄最初 行新 政策,从根本上 是 了恢复国民 ,建立社会主 的 基 。当 俄 的 逐 恢复的 候, 确定和 施 集体化, 加速 工 化 造条件。二、材料分析题13、 以下材料:材料一: 收割 和征粮 征集的一切粮食, 按以下基 行分配: 首先, 自然 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 以 足当地居民最 苦 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 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 批粮食自然分配, 由省粮食委 会根据人民委 会的指令 行。世界 代史 料 材料二: 了保 民在比 自由地支配自己的 源的基 上正确和安心地 行 , 了巩固 民 和提高生 率, 以及 了确切 定 民所 担 的国家 在 税后的一切粮食、原料和 料, 民可以全 理,可以世界 代史 料 材料三: 斯大林在 述 的工 化 :“在 本主 国家,工 化通常是从 工 开始的只有 一个 期, 工 累了利 并把 些利 集中于 行, 才 到重工 , 累才开始逐 到重工 中去, 造成重工 展的条件, 但 是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 期 程共 党当然不能走 条路。 党知道 争日益逼近, 没有重工 就无法保 国家,所以必 赶快 展重工 ,如果 事做 了,那就要失 。”材料四: 工 化开始 , 民不但要交 直接和 接税,和高价 工 品的价格剪刀差的 法,使 金从 流向工 。例如:斯大林文 下卷 得通 低价出售 品1936 年 政府从一个地区收 稞麦,每千克付 民 13 布,而政府出售 面粉厂 , 那么作价 93 布。斯大林 期 工 化的理 和 践 回答: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概括 施 措施的原因。材料二是什么措施? 生了什么作用?斯大林 “必 赶快 展重工 ” , ? 什么? 合上述材料【三】四及相关知 , 价斯大林 的 工 化建 。答案:余粮收集制。 期 争,使社会 遭到 重破坏,同 , 新生的 埃政 又 在国内外反革命 力的包 中, 争形 峻。粮食税制。 提高了 民的生 极性, 巩固了工 盟, 促 了社会 的恢复和 展,巩固了新生的 埃政 。斯大林的 点是正确的。 因 当 于 本主 力包 之中, 新生的人民政 随 都有被扼 的危 , 在 种特殊 境下, 先 展重工 , 增 合国力的道路是正确的。 价: 斯大林 的 工 化建 , 使 由 国 一个工 国, 基本上 了以重工 中心的国家工 化, 增 了国家的 事 力和 合国力, 大大 小了与 达 本主 国家在 上的差距, 并 后来反法西斯 争的 利提供了物 基 。 但由于片面 重工 , 使 工 和 落后, 国民 比例 重失 。 国家从 民身上取走的 西太多,挫 了 民生 的 极性, 期 于停滞状 ,最 阻碍了社会 的 一步 展。14. 以下表格内容,回答以下 。材料一 1913年 1940 年 展情况表 品 位191319281940生 百万吨4、23、315、0钢百万吨4、24、318、3煤炭百万吨29、135、5166石油百万吨9、211、731 力十 千瓦 2548谷物百万吨80827395、5毛 物百万米9587120皮鞋百万双283670材料二 1913年 1937 年 工 及重要工 品在欧洲及世界所占地位注: 1913年数字是按 1939年 9月 17日以前的疆界 算的。1913192819321937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产总值553221机械制造业442121汽车127553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2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1922 年 1928 年, 1928 年 1940 年两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向,并简述政策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工业发展的状况,这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联经济在1928 年以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答案: 1922 年 1928 年,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原因: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8 年 1940年间, 那么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原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民集体化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苏联 1937 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社会主义政策取得伟大成就。存在问题: 基础工业与重工业发展快,轻工业和农民发展相对缓慢,证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的落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