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1512128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筹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运筹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运筹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筹学复习一、单纯形方法(表格、人工变量、基础知识)线性规划解的情况:唯一最优解、多重最优解、无界解、无解。其中,可行 域无界,并不意味着目标函数值无界。无界可行域对应着解的情况有:唯一最优解、多重最优解、无界解。有界可 行域对应唯一最优解和多重最优解两种情况。线性规划解得基本性质有:满足线性规划约束条件的可行解集(可行域)构 成一个凸多边形;凸多边形的顶点(极点)与基本可行解一一对应(即一个基本 可行解对应一个顶点);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在凸多边形的 某个顶点上取得。单纯形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在换基迭代过程中,进基的非基变量的选择 要利用比值法,这个方法是保证进基后的单纯型依然在解上可行。换基迭代要求 除了进基的非基变量外,其余非基变量全为零。检验最优性的一个方法是在目标函数中,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要求检验 数全部小于等于零。“当x由0变到45/2时,x首先变为0,故x为退出基变量。”这句话是最1 3 3 小比值法的一种通俗的说法,但是很有意义。这里, x 为进基变量, x 为出基变 13 量。将约束方程化为每个方程只含一个基变量,目标函数表示成非基变量的函数。单纯型原理的矩阵描述。在单纯型原理的表格解法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单纯型表中的某一列 的组成的列向量等于它所在的单纯型矩阵的最初的基矩阵的 m*m 矩阵与其最初 的那一列向量的乘积。最初基变量对应的基矩阵的逆矩阵。这个样子:所有的检验数均小于或等于零,有最优解。但是如果出现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 0,则有无穷多的最优解,这时应该继续迭代。解的结果应该是:X*= aX *+(1-a)X * (0=a0,且所有的a 0,对于极小化问题用+M),这样只要基变量中还存在人工变量,目标函数 就不可能实现极值。两阶段法原理:第一阶段是据给定的问题构造其辅助问题,为原问题求初始 基本可行解。加上人工变量后,要求的就是人工变量退出,辅助问题是人工变量 之和的最小值必须为零。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求出的最优解,作为第二阶段的初始基本可行解,然 后在原问题的目标函数下进行优化,以决定原问题的最优解。注意:单纯形法中1每一步运算只能用矩阵初等行变换;2. 表中第3列(b列)的数总应保持非负(三0);3. 当所有检验数均非正(W0)时,得到最优单纯形表。若直接对目标求最 h,要求所有检验数均非负;4当最优单纯形表存在非基变量对应的检验数为零时,可能存在无穷多解;5 .关于退化和循环。如果在一个基本可行解的基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分量 xB=0 (i=l,2,m),则称此基本可行解是退化的基本可行解。一般情况下,退 化的基本可行解(极点)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基本可行解(极点)在特殊情况下合 并成一个基本可行解(极点)而形成的。退化的结构对单纯形迭代会造成不利的 影响。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进行进基、出基变换后,虽然改变了基,但没有改变 基本可行解(极点),目标函数当然也不会改进。进行若干次基变换后,才脱离 退化基本可行解(极点),进入其他基本可行解(极点)。这种情况会增加迭代次 数,使单纯形法收敛的速度减慢。在特殊情况下,退化会出现基的循环,一旦 出现这样的情况,单纯形迭代将永远停留在同一极点上,因而无法求得最优解。二、对偶问题和灵敏度分析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对偶问题(D)的对偶问题,是原问题(P);若X/是问题 (P)的一可行解,Y/是问题(D)的一个可行解,则有:CXWY/b。若X*,Y*分别为问 题(P)和问题(D)的可行解,且CX*=Y*b ;则X*和Y*分别为问题(P)和问题(D)的最 优解。若问题(P)的目标函数值Z无上界,则问题(D)无可行解;若问题(D)的目标函数值W无下界,则问题(P)无可行解。对偶定理:若问题(P)和问题(D) 之一有最优解,则另一个问题也一定有最优解,且目标函数值相等。由对偶定理可知,从原问题的最终单纯表中可直接得到其对偶问题的最优 解。在两个互为对偶的线性规划中,可任选一个进行求解。若X*,Y*分别为问题(P)和问题(D)的可行解,且CX*=Y*b;则,X*和Y*分别为 问题(P)和问题(D)的最优解。用对偶性质重新解释单纯形法。单纯形法: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始终保持该问题解的可行性(即满足b,= B-ib 0),而其对偶问题的互补解初始时并不满足可行性条件(即检验数不 完全部小于等于0);当不可行性完全消失(即满足尢-CBB-1P W0)时,原问题 j j B j 和对偶问题同时达到最优。对偶单纯形法: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对偶问题解的可行性(即 尢=c-c严.W0),而该问题的初始解并不满足可行性条件(即不完全部大于等于 j j B j0);当不可行性完全消失(即满足b,= B -ib 0 )时,原问题和对偶问题同时达 到最优。对偶单纯形法步骤:列出初始单纯形表,保证所有的检验数九=C - CBB-iP 0,则获得最优解,否则下一步;基变换首先确定退出基变量,其次决定进入基变量, 然后求新的基本可行 解。返回到(2)。影子价格(对偶问题的经济解释)三种资源A、B、C,价格为丫*=(7/2,0,1/2),三种资源剩余量分别为 (0,25/2,0),目标函数:W =7/2X45 +0X80 +1/2X90 = 405/2。经济意义:反映了资源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即当第i种资源每增加一个单 位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资源对目标值的贡献就是 y 。i灵敏度分析研究线性规划中,2(叽的变化对最优解的影响。目标函数系数c (价格)变化的灵敏度分析:c的变化导致检验数的变化, 如果新的检验数小于等于零,则原来的解依然是最优解;如果新的检验数大于零, 那么新的问题还没有取到最优解,还需要进一步运算才行。CN -CBB-iN 0是判断 是否继续的标准。结论1若c是非基变量的系数,则 当c的改变量iiAc在范围Ac -九内时,最优解不变i i i结论2:若c是基变量的系数,则当2的改变量Ac在范围iiiZ-、max-j | a 0, P e N Ac min-j | a b划去第t列,第k行的产量调整为a-b ;k tk t如果a0,d-=0表明超额完成预定指标; d-0,d+=0表明未达到预定指标;d+ =d- =0表明恰好完成预定指标。在新的规划问题中,需要添加一个目标约束,目标约束的形式由其具体要完 成的目标表示,比如,原来的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是MaxZ=8x + 6x,现在的新 12 的线性规划中就要添加这样的目标约束: 8x + 6x +d-d+= 140 。意思就是:尽量12 达到这个目标,如果达不到,加上一个便可以达到了。目标规划中,重要特征如下:增加了目标约束 目标中只出现偏差变量 且为求极小化问题;d+Xd-=O。单目标规划求解:用单纯形法求满意解,注意求极小化问题最优性条件是检 验数全部大于等于零。多目标规划求解中级别相同的多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实现利润目标122(百元),产品A的产量不多于10,这时设:d+,d-(i=l,2)分别为超过目标值的部分, ii及未完成目标值的部分。目标函数是minZ=d -+d +12目标约束是: 8x + 6x+d- d+=122 和 x +d -d +=10。1 2 1 1 1 2 2 这里,分析一下语句,实现目标利润为122百元,但是有可能达不到这个数,所以,尽量达不到的负偏差变量要小。A的产量不多于10,即便多于10,也没 关系,但是正偏差变量要尽量小。因此,得目标函数。多目标规划求解中具有优先级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P :充分利用设备有 1效台时,不加班;P:产品B的产量不多于4; P:实现利润130 (百元)。 23最重要的是1号,在2号和3号完不成的情况下,也要优先保证1号完成。但是,并不是说, 1号完成之后, 2号和3号才能完成。在实际生活中,也有 1号未完成但是2号和3号完成的情况。模型约束: 4x + 2x+ d- - d+ = 601 2 1 1x + d- - d+ = 42228x + 6x+ d- - d+ = 13012332x + 4x0,d-0的方向;(3)按优先顺序找出该目标ii的满意解。目标规划的目标:(1)决策人希望恰好实现预定的第i个目标,MinZ二d + +i d-; (2)决策人不希望超过预定的第i个目标,MinZ二d +; (3)决策人希望超过 ii预定的第 i 个目标, minZ=d-。i整数规划:线性规划中要求决策变量全部或部分为整数。分为以下,纯整数 规划:所有决策变量x (j=1,2,n)均取整数;混合整数规划:部分决策变量取整 j数; 0-1整数规划:所有决策变量只取0或1,这类变量又称为逻辑变量。经典方法是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分支定界法步骤:先不考虑变量的整数约束,求解相应的线性规划; 分支:如果求解某一个值并非整数,那么就予以分支,比如,由于 x, x12 均不满足整数条件,故可由X (或X )进行分枝,使X满足:X 3或X三4,1 2 1 1 1将3 x4的非整数部分割掉,于是问题B分成了两个子问题B,B,然后分别1 0 1 2求出其最优解,B 最优解:X*二(3, 8/3), Z =14i/3, B 最优解 X*二(4, 1), Z =14;1 1 1 2 2 2定界:问题(B)已获得整数最优解,可将Z=14作为问题(A)的下界,同 22时将Z =143/4作为问题(A)的上界。可以断定Z=14W Z Z =143/4;0 2 0返回到(2)继续对B中的x进行分枝,使x满足:x W2或x三3将2x1 2 2 2 2 23 之间的非整数部分割掉。于是问题B又分成了两个子问题B和B再分别求出其最优解。234割平面法步骤:不考虑其整数条件,用单纯形法求解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求出最终单纯形表;构造 Gomory 约束(割平面):在最终单纯形表中,任意选择一个非整数变量(如x ),写出该变量所在行的方程式:x + 1/2x - 1/2x =5/2,将各变量的系数 2234及常数项分解为整数与非负真分数之和;再将系数为整数的变量移到方程式左端,系数为分数的变量移到方程式右端,x - x -2=1/2- ( 1/2x+1/2x )。求得2434Gomory 约束为:1/2- (1/2x +1/2x )W034将Gomory约束化为方程,填入到最终单纯形表中,继续求问题的最优解。用对偶单纯性法求解。分派问题使用0-1整数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但是由于它的形式比较特殊,所以有自己特殊的解法。有n项任务,指派n个人(广义)去完成,第i个人完成第j项任务的效率为C (i=1,2,n;j=1,2,n);要求每个人只能承担一项任务,并且每一项任务都 ij有一个人个来承担;问如何分派可以使总的效率达到最高。(C )为效率矩阵。ij建立数学模型: 1,分派第 i 个人去承担第 j 项任务; 0,不分派第 i 个人去 承担第 j 项任务。要求每人只能承担一项工作,每项工作只能由一个人来承担。它是特殊的 0-1 规划;它是 m=n, a=b=1 的特殊运输问题;它的所有可行解 ij的个数为 n!。同解性原理:如果在效率矩阵(C )的第i (i=1,2,n)行(列)加(减) ij一个常数 k ,那么新效率矩阵与原效率矩阵有相同的最优解。i匈牙利解法:化简效率矩阵:使其每行、每列至少有一个零元素;检验:用尽可能少的直线去覆盖所有的零元素,当覆盖线的条数 n=n 时,0 可转入(4)确定最优方案,当 nn 时转入下一步(3)继续化简;0 移动零元素:在未被直线覆盖的元素中找出最小元,对不在覆盖线上的元素减去这个最小元,在两覆盖线交点上加上这个最小元,其他元素不变。具体步骤:变换指派问题的费用矩阵,使其在各行各列都出现 0 元素,首先每行元素减 去该行的最小元素,然后每列减去该列的最小元素;进行试指派(画O),从含0元素最少的行或列开始,圈出一个0元素,用O 表示,然后划去该O所在的行和列中的其余0元素,用X表示,依次类推。若矩 阵中的O的个数等于n,则得最优解,若矩阵中的O的个数n,则进行第三步;做能复盖所有0元素的最小直线集合:对没有O的行打丁号、对打丁号的行 上所有0元素的列打丁号、再对打丿号的列上所有O的行打丁号、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得不出新的打丁号为止,对没有打丁号的行画横线,所有打丁号的列画纵线, 所得到的直线既是复盖所有0元素的最小直线集合;在没有被直线复盖的元素中找出最小元素,让打丁号的列加上这个元素,打 丁号的行减去这个元素。求最大效率的问题,求最小效率的问题,都很重要。五. 矩阵对策我们称具有对策行为的模型为对策模型或对策。对策模型的种类可以千差万 别,但本质上都必须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局中人,一场竞争或斗争称为一局对策,一局对策中的决策者称为该局对策 的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称为两人对策;两人以上称为多人对策)。策略,一局对策中,可供局中人选择的一个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称为 一个策略。策略的全体称为策略集,策略集可以是有限或无限的。若策略集为有 限集称为有限对策,否则称为无限对策。参加对策的每个局中人del)都有自 己的策略集,一般,每一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个策略。局中人I策略 集合:S1=a,a,-, a ,局中人II策略集合:S2二B ,B ,,B a ,12m12n iB 称为局势。j策略不能只理解为局中人的一个“动作”。某局中人在一个对策中的一个策 略,是指他为对付其他局中人而采取的一个从头到尾的整个行动方案。赢得函数或称支付函数(简称支付) ,在一局对策中,当局势给定以后,就 用一个数来表示得失(或输赢),显然,这种“得失”或“输赢”是局势的函数, 称为支付函数。s是第i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则n个局中人的策略组S= (s ,i1 s -s )称为一个局势。当局势出现后,对策结果也就确定了,即对任一局势S, 2n局中人i可能得到一个赢得H。显然H是局势S的函数,称为第i个局中人的赢 得函数(支付函数)。齐王赛马中,局中人集合I=1, 2齐王的策略集用a , a , a ,a ,1 2, 3 4a ,a 表示田忌的策略集用 B ,B ,B ,B ,B ,B 表示 , 这样齐王5 6 1 2, 3 4 5 6的任一策略a和田忌的任一策略B ,就决定了一个局势S ,如果a =(上、中、ijij1下)、B =(上、中、下)则在局势S下齐王的赢得值为H (S ) =3。田忌的1 11 1 11 赢得值为H (S ) =-3。2 11 零和对策:若在一局对策中,全体局中人的支付总和为 0,则将该对策称为零 和对策,否则称为非零和对策。有限二人零和对策也称为矩阵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