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案_模板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490878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和原子》教案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分子和原子》教案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分子和原子》教案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教案_模板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湖北省 市象山中学伍 萍指 :湖北省 市教研室孟 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 的内容是 前面两个 元学 某些物 的性 和 化后,从宏 的物 世界跨 微 的物 世界的第一 , 于学生 宏 物 的微 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 , 一步学 第四 元 “物 构成的奥秘”奠定基 。因此,本 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 分析( 1)知 目 : 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 ,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 :运用分子的知 解 某些日常 象,区分物理 化与化学 化,以及通 物 及其 化的宏 象与微 本 之 相互 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 能力。( 3)情感目 :通 物 世界是运 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 ,培养学生用 一的 点思考 的思想方法。3.重点、 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 点:分子、原子行 的微 表象的形成。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 于初三的学生来 ,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 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 的粒子,他 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 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 困 的。 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 情况, 主要采取情境激学, 想推理, 与多媒体 助教学相 合的方法 行探究式教学。三、教学程序活 程 活 动 内 容 意 教 活 学生活 情景, 入新 引入新 人 常 :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 香人 。 在正是 八月,金秋送爽,丹桂 香的季 ,同学 有没有想 ,桂花 什么会“ 香 ”? 一 与我 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 在,我就和同学 一起学 第三 元, 2,分子和原子。 板 第三 元 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画模 桂花花香粒子运 的微 程。 得出 物 都是由我 肉眼看不 的微小粒子 分子、原子构成的。 像展示 苯分子 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 字 像“中国 ”。 入情景,思考桂花“ 香 ”是什么原因?猜想: 看、 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 存在,初步形成微 粒子的行 表象。1.分子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话题, 提出富于思考性、 激发想象力的化学问题, 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从动画和实物图像中感知分子的存在。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思考问题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我们知道,水有“三态 ”的变化,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氢气和氧气。那水有 “三态 ”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为什么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呢?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 播放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 ,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 1021 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 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日夜不停, 需要数 3 万多年才能数完咧。我想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么小, 我们会运动吗?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板书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疑惑, 边听、边思考, 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猜一猜的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分子会运动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问题, 从而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分组实验一:分组实验二: 思考问题2 烧杯 A 与烧杯 B 哪些条件相同 ,什么条件不同 ? 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板书 (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思考问题3 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分析推理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思考问题4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实验条件,归纳、交流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疑惑,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举例说明。 采用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 “分子不断运动 ”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探究活动二】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演示 用带刻度的长玻管做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演示 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 板书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迁移运用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 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吗? 思考问题4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结论 气体物质粒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 思考问题 5 通过以上研究, 我们知道了分子是一种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不断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动画模拟:水 水蒸气水氢气氧气 板书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的最小粒子。2.原子 动画模拟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 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停的运动和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等特征。 板书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1 12,提出猜想与假设。从沙子钻到石子空隙中的真实情境里获得启发,理解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思考,回答。(运动 溶解扩散,空隙 液面下降)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第一种情形: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第二种情形: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归纳分子的基本特征,给分子下定义。观看动画,理解变化过程。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 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当学生形成分子微粒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 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 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分子、原子的定义。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归纳小结,巩固提升 归纳小结 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 激疑思辨 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在学生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点津: 如同一个人站不成任何队形一样, 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及物理性质。 迁移运用四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 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在教师引导下, 从颜色、 味道、 质量等方面分析出:能体现和测量出这些物理性质的必然是许许多多分子的聚集状态,肉眼看不见的单个分子是谈不上这些问题的。从释疑解惑中加深对概念严密性、深刻性的理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列表对比归纳、总结分子与与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章节“原子的构成 ”做好准备。四、教学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两个突出:(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 、多媒体 助教学的直 效果,使抽象知 和 体 相 合,降低学 度, 学生在 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 。附: 1.板 2.分子和原子学案附 1:板 附 2:分子和原子学 案【 情境】 八月,金秋送爽,丹桂 香。【 疑】桂花 什么会 “ 香 ”?猜想 看模 画和 物 像得出 :。【 思考】肉眼看不 的微小粒子 分子、原子,它 有哪些微粒特征(基本性 )呢?(提示:是否有 量和体 ?能否运 ?微粒 是否有 隔?)从“水分子的自述”我知道了:。【探究活 一】构成物 的分子会不会运 ?1. 用小 杯取 40mL 蒸 水, 向其中滴入 5 6 滴酚 溶液, 拌均匀, 察溶液的 色。 象:。2. 如 1 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 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 氨水, 察溶液 色有什么 化。 象:。通 上述 ,我明白了:。3. 将 杯中的酚 溶液分 倒入A 、 B 两个小 杯中,另取一个小 杯C,向其中加入 5mL 氨水。用一个大 杯罩住 A 、C 两个小 杯, 杯 B 置于大 杯外(如 2 所示)。 察几分 ,有什么 象 生? 一 象 明了什么? 杯 A 杯 B 象解 4.得出 :。5. 交流: 杯A、 B 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起什么作用? 迁移运用一 例 明,生活中的哪些 象 明分子是在不断运 的?【探究活 二】分子 的 隔可以改 ?1. 察演示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 100mL 。思考: 什么会 生上 种 象?猜想:。 猜想的 方案:。 交流各 的 方案。2. 察演示 :等体 的石子和沙子混合后体 。分析推理,得出 :。 迁移运用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其中放入一 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 , 一会儿 糖 不 了,而杯中的水却 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 下降了。 一 象用分子的知 如何解 ? 思考 构成物 分子 的 隔是否可以改 呢?分 :如 3 所示,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水,一支吸空气,两者等体 ,用手堵住末端注射孔,慢慢推 栓塞, 察 象。 :。 :。 迁移运用三 例 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 象 明分子 的 隔是可以改 的?【思考 】通 以上研究,我 知道了分子是一种、微小粒子。分子 能不能再分呢?【 看模 画】水水蒸气此 化属于 化,分子本身 化。水分子的定 :【 看模 画】 气氧气此 化属于 化,分子本身。氧化汞受 分解的 化 程,理解 生 化的 。 化。 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 的基本粒子,都具等基本性 。原子的定 :学完本 我知道了:1.。、2.3.。【激疑思辨】 什么在分子定 中只 化学性 ,而不提及物理性 ?【迁移运用四】1.下列有关分子的 法是否正确?( 1)流 的液体中分子是运 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 解 下列有关 。(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 内 什么要 禁烟火?( 2)常 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 多 ,主要是 了美 ?【 外延伸】 列表比 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分子 原子定义基本性质区别联系目的: 1 、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2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金属在酸等水溶液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3、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重、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越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上述金属中 K 的活动性最强, Ca次之,金的活动性最弱。2 、上述结论,可用实验验证如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演示实验( 1) :金属与酸反应金属Mg 、 Zn、 Fe、Cu 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 Mg 、 Zn 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金属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并且金属逐渐溶解,溶液呈无色。 2、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 +H2Mg+H2SO4 = MgSO1 2 3 4 5 6下一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二、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难点:滴管的使用。三、课前准备学生教师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 药品室, 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教学设计学习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走进化学实验室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观看课件、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 :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提出问题) :1、 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 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阅读教材 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提出问题) : 1、 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 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2、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4、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 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 1、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完成练习,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课题 3、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2、 量筒量取液体时, 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探究): 1、 用 10 毫升的量筒量取2 毫升的稀盐酸。2、 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3、 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交流实验结果。 课题 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 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2、 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阅读教材P16 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实验探究)1、 用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 用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交流、总结。课题 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加热(提出问题)1、 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2、 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3、怎样熄灭酒精灯?(提出问题)1、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 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3、 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4、 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阅读教材 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实验探究)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1、烧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2、装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实验探究) 1、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 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2、 用量筒取 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课题6、洗涤仪器(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阅读教材P18 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指导学生总结,对学生的总结给予引导和鼓励。思考、总结。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素质教育学案:P6-122、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学生完成作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能力目标: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体会事物内外因教学建议关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 1。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进行这些分析之后, 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 110 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应该回答( 1)代表 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 克;(2)代表 60时, 100 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 克等等。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 l 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 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物质的溶解性, 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 不论其原因或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例如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 油脂很容易溶解于汽油, 但很难溶解于水等等。 食盐、油脂的这种性质, 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都可以用溶解性这个概念来概括。然而溶解度则不同, 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 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 “尺子 ”。在同一规定条件下, 不同溶质, 在同一溶剂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差别。因此,溶解度的概念既包含了物质溶解性的含义,又进一步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的具体数量,是溶解性的具体化、 量化,是为定量研究各物质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种规定后形成的概念。关于气体溶解度的教学建议对于气体溶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三点应向学生做常识性介绍:( 1)定基地描述物质溶解性时,不论气体还是固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规定的条件和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固体溶解度用质量(克)表示,规定溶剂的量是100 克;气体溶解度则是用体积表示,规定溶剂的量是 1 个体积(一般以升为单位)能溶解若干体积气体,而其它条件如达到饱和、一定温度等都是一样的。( 2)所以规定不同标准,是因为气体的体积容易测量、而质量不易称量,因此就用体积来表示。( 3)由于气体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很大, 所以规定其溶解度时, 对于压强作出规定 101 千帕。这一点可以用打开汽水瓶盖后,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泡沫为例来加以说明。气体溶解度在实际测定时比较复杂,非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还应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值。初中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对这部分内容不必过多要求,只要知道如何表示,就可以了。关于溶解度的教学建议1对学生来说,物质在水中溶解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对学生而言,溶解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它对表征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的规定不像质量分数那样容易理解, 因此溶解度观念的建立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 可以从质量分数的概念出发去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对于溶解度概念的表述应加以适当的分析,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2要注意实验在学生形成概念时的重要作用。本节安排了若干实验,可以有教师边讲边演示,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做。3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合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在教学的编排上特意设置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内容, 具有活动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 要精心组织好相关活动,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学生的设计、论证,应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予以实施。对具体活动的建议如下:实验 4-9 :( 1)取过量硝酸钾和一定量的水,制成饱和溶液。然后按下面两种思路进行操作,第一,设法将饱和溶液除去,测定剩下的未溶固体;第二,设法将固体除去,在将饱和溶液蒸干。 至于如何除去饱和溶液、如何除去未溶固体,则完全由学生取设计。建议先发散,再归纳、再评价、再实施。( 2)本实验关键问题在于温度的控制,教师应根据溶解度曲线设定要求学生测定的温度。为了获得较稳定的温度值,建议用水浴的方法,水浴中的水量可适当大一些。根据相关数据用描点法画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这是另一种学生活动方式。数据点在图中后所连成的曲线可能不够平滑,教师应讲明可能的原因,并说明处理方法。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建议关于溶解度的计算,教材只列举了三种类型。若没溶解度为R,饱和溶液为A ,溶剂量为 B ,溶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 ,三种类型是:( 1)已知 B 、C求 R( 2)已知 R、A求 B 或 C( 3)已知 R、C求 B这几种类型的计算都统一于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有以下关系式:或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三种类型例题的分析,归纳出上述关系式,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的规范性,也可以按下列格式要求,例如课本中例2:解:设温度201000 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里含氯化铵的质量为饱和溶液 溶质 溶剂137.2 克37.2 克100 克x。1000 克x需水的质量为:1000 克 271 克 729 克答: 20时,配制1000 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271 克,水729 克。教学设计方案1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教学过程: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酒精可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板书 第三节思考 溶解度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说明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怎样的影响。板书 一、溶解度讲解 溶解性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怎样才能比较精确地表示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呢?板书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布置思考题 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板书 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 100g 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布置讨论题 “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板书 2溶解度曲线讲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板书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师生共同归纳1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 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 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 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讲解 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板书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展示表格 气体氧气氯气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1 2 3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