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方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4)过程: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2)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式:公私合营。(2)政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时间:1956年底。(2)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局限: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问题1】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资本家为何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探究因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采取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问题2】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探究(1)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和手工业者已由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2)通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1.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指改造 ()农业工业商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A.B.C.D.C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A.土地改革开始前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C.“一五”计划完成后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时农民拥有对耕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三大改造完成前这一时期,故选B项。 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私有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A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土地也从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4.下图为广东省新会县个体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该照片最早拍摄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B5.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年)”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A.解放西藏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23日)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2)材料一图2中农民积极报名加入的是什么社?走的是什么道路?(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4)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 (1)图1:土地改革时期;图2:三大改造时期。(2)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3)问题:一家一户分散、落后的经营方式,这时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4)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党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