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抗战时划分的抗日战区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337466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党抗战时划分的抗日战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民党抗战时划分的抗日战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民党抗战时划分的抗日战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党抗战时划分的抗日战区 国民政府将面临日军进攻之区域划分为五个战区(以后又逐步将全国划分为10个战区与2个游击战区), 1945年6月,又增设第十一、十二两个战区。 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等,作战区为河北、山东地区; 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副司令长官马占山、邓宝珊、刘多荃等, 作战区域为察哈尔、绥远、热河三省(范围现在山西东部,河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部广大地区)。两个战区统归新设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9月1日改为北平行辕)指挥,行营主任李宗仁。 抗日战争开始时,为了协调各作战区域和作战方向的国民党军作战行动,国民党军委会于1937年8月至9月先后将全国各战场划分为6个战区,由战区司令长官代表最高统帅部对该区所有抗日内所有抗日军队实施统一指挥,协调战区各集团军、各军团之的战役行动,共同对日作战,各战区之间的战略协同由军委会负责。从1937年到1945年底,国民党军的战区先后有4次大的调整,到抗日战争结束,全国共编有12个战区。 第1战区: 第一个第1战区于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司令长官蒋介石(名中正,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职兼)。1937年10月25日,任命程潜(字颂云)继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任命鹿钟麟(字瑞伯)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1、第2、第14集团军,骑兵第4军等部队。1938年2月20日任命宋哲元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3月9日任命刘峙(字经扶)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所辖部队为3个集团军、1个军团,9个军,2个师,1个旅。1938年该战区于豫鲁皖地区之作战后撤销。 第二个第1战区于1939年初组建,司令长官卫立煌(字俊如,1939年1月9日任命),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字仿鲁,1939年1月9日任命)、冯钦哉(1939年10月21日任命),下辖第2、第3集团军,第76军、新5军等12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1940年孙连仲调走,此时下辖3个集团军,3个军,1个师,2个旅。1942年1月,蒋介石因怀疑卫立煌资助八路军,有亲共嫌疑,将卫他调,任命其亲信蒋鼎文(字铭三,1月12日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1942年1月14日,汤恩伯(名克勤)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3月30日,第5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字鼎铭)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因豫中会战失利,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被迫引咎辞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受撤职处分,1944年7月6日,陈诚(字辞修)被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胡宗南(字寿山)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因作战不力受撤职留任处分)调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1月12日,胡宗南代理第1战区司令长官职,7月13日实任。副司令长官有:汤恩伯(名克勤)、曾万钟(又名光鼎)、郭寄峤(又名光鼎,由本战区参谋长升任)孙蔚如(原名树棠、字蔚如)、裴昌会(字同野,1945年6月26日由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升任)、范汉杰(1945年7月20日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职升任)、石敬亭(字筱珊、1945年8月8日任命)。1946年时的第1战区主官有:司令长官胡宗南,副司令长官裴昌会、范汉杰、刘茂恩(字书霖,由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改任)。1947年,第1战区改称西安绥靖公署 第2战区: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任司令长官阎锡山(字百川),1937年10月13日任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字季宽)。1937年12月,增加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字俊如)。下辖第6、第7集团军等部队。1939年3月12日任命朱德为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13日任命杨爱源(字星如)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虽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但仍兼任本战区副司令长官。此时的序列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朱德、杨爱源。下辖6个集团军,32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又14步兵旅、3个骑兵旅。1942年,蒋介石怀怀疑卫立煌“亲共”,将卫从第1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的位置上调走。蒋介石的亲信蒋鼎文取代了卫立煌,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蒋鼎文因作战失利而引咎辞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德不再是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第2战区改称太原绥靖公署。 第3战区: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任司令长官冯玉祥(字焕章),1937年8月22日任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1937年10月4日,蒋介石由第1战区司令官转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改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12月30日,顾祝同升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下辖第8、第9、第10、第15集团军、首都警卫军等部队。1938年任唐式式遵(字子晋)为副司令长官。1940年7月30日任命刘建绪(字恢先)为副司令长官。参谋长为邹文华。下辖4个集团军、2个游击区。1941年黄百韬(字焕然,号寒玉,冀察战区参谋长)为战区参谋长。1942年9月28日任命黄绍竑(字季宽)、上官云相(字晋卿,号纪青)为副司令长官。此时下辖3个集团军和3个军。1943年3月19日任命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为副司令长官,4月22日又免去其职务。1943年10初,温鸣剑(字磨须)继任参谋长。1945年1月5日任命韩德勤(字楚箴)为副司令长官。1945年,第3战区与第10战区合编为徐州绥靖公署。 第4战区: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委任余汉谋为副司令长官。1937年8月22日委任何应钦(字敬之)为司令长官。下辖第4、第12集团军等部队。1938年7月25日,蒋介石又亲自兼任该战区司令长官。12月25日,由张发奎代理司令长官职务。副司令长官为余汉谋(字幄奇)1939年11月4日,张发奎实任任司令长官。参谋长蒋光鼎(字憬然)1940年1月31日任命夏威(字煦苍)、吴奇伟(字梧生)为副司令长官。6月免去夏威副司令长官职,专任第16集团军总司令职。6月6日免去吴奇伟副司令长官职,专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职。参谋长吴石(字虞薰)。下辖4个集团军和2个军、2个旅。1942年1月11日任命夏威(字煦苍,第16集团军总司令)为副司令长官。1945年下辖3个集团军。1945年3月5日,国民党组建了第2方面军,第4战区撤销了番号,战区长官部改编为方面军司令部。 第5战区: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职兼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的同时兼任该战区的司令长官。1937年9月19日任命李宗仁(字德邻)继任该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4日任命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3、第5集团军、第57军等部队。1938年1月26日,经常叛变的韩复榘被枪决。同日任命李品仙(字鹤龄)为该战区的副司令长官。此时该战区辖7个集团军,9个军,2个师和2个司令部。1939年11月26日,调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字仿鲁)为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参谋长徐祖诒(号燕谋)。1940年,王鸿韶(字真吾)继任参谋长。下辖6个集团军。1943年2月23日,孙连仲升任第6战区代司令长官。3月23日,任命孙震(字德操,第22集团军总司令)为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2月11日,刘峙(字经扶)由重庆卫戍总司令部调此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调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郭寄峤(又名光鼐)为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结束后,该战区改编为郑州绥靖公署。 第6战区:1937年9月成立。1937年9月26日,冯玉祥由第3战区司令长官改任该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2日任鹿钟麟为副司令长官。该战区在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失利后被撤销。 1939年,新组建第6战区,10月2日任命陈诚(字辞修,号石叟)为战区司令长官。同日任命商震(字启予,原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为副司令长官。10月5日任命杨森(字子惠)为副司令长官。12月1日任命谷正伦(字纪常)为副司令长官。1940年2月3日,商震继任司令长官职。5月15日,该战区撤销。作战区域并归第9战区。7月8日,该战区又重新恢复,仍由陈诚任司令长官,商震改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局长,杨森改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谷正伦继续担任该战区副司令长官。7月13日任命吴奇伟(字梧生)为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6月13日任命黄琪翔(字御行)为副司令长官。参谋长郭忏(字悔吾)。1942年7月10日,任命王缵绪(字治易,第29集团军总司令)为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下辖4个集团军,1个江防军和2个指挥部。1943年2月12日,陈诚调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代理第6战区司令长官职。同年6月,孙连仲正式升任司令长官。1944年1月5日,郭忏被任命为该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1945年2月11日任命陈继承(字武民,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为副司令长官。6月26日,孙连仲改任新成立的第11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调第1战区副令长官孙蔚如继任该战区司令长官。8月7日任命周碞(字奉璋,第26集团军总司令)为该战区副总司令。同日任命冯治安(字仰之,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为该战区副总令。此时的序列是:总司令孙蔚如;副总司令吴奇伟、郭忏、陈继承、周碞、冯治安;参谋长郭忏兼。抗战结束后,该战区与第9战区合编为武汉行营。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战区及其编制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一期抗战编建序列一:1937.8-12,共8个战区 第一战区:冀鲁战区 司令长官:蒋介石 副司令长官:鹿仲麟 第二战区:晋察绥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兹 第三战区:苏南及浙江战区 司令长官:冯玉祥(1937.8-9);蒋介石(1937.9-12兼);顾祝同(1937.12起) 副司令长官:顾祝同(1937.8-12) 第四战区:闽粤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 副司令长官:余汉谋 第五战区:苏北及鲁南战区 司令长官:蒋介石(1937.8-9兼);李宗仁(1937.9起) 副司令长官:韩复榘 第六战区:津浦路北战区(1937.11撤) 司令长官:冯玉祥 副司令长官:鹿仲麟 第七战区:浙赣线战区 司令长官:刘湘 副司令长官:陈诚 第八战区:陕甘宁战区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 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二期抗战编建序列二:1938.1-10,共7个战区 第一战区:平汉路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副司令长官:宋哲元、刘峙 第二战区:山西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卫立煌、黄绍闳 第三战区:苏浙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副司令长官:唐式遵 第四战区:两广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 副司令长官:余汉谋 第五战区:津浦南线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白崇禧 副司令长官:韩复榘、李品仙 第八战区:甘宁青战区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 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九战区:武汉战区 司令长官:陈诚、罗奇 抗战中后期序列一:1938.11-1940.6共11个战区 第一战区:河南及皖北 司令长官:卫立煌 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冯钦哉 第二战区:山西及陕西一部分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朱德、杨爱源 第三战区:苏南、皖南及闽浙两省 司令长官:顾祝同 副司令长官:唐式遵 第四战区:两广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张发奎 副司令长官:张发奎、余汉谋、夏威、吴奇伟 第五战区:皖西、鄂北、豫西 司令长官:李宗仁 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孙连仲 第六战区:湘西 司令长官:陈诚、商震 副司令长官:商震杨森、谷正伦 第八战区:甘宁青三省及绥远一部分 司令长官:朱绍良 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 第九战区:江西及鄂南、湘南 司令长官:陈诚、薛岳 副司令长官:商震、薛岳、王陵基、罗卓英、杨森 第十战区:陕西 司令长官:蒋鼎文 鲁苏战区: 总司令:于学忠 副总司令:沈鸿烈、韩德勤 冀察战区: 总司令:鹿钟麟、卫立煌 副总司令:石友三、庞炳勋 抗战中后期序列二:1940.7-1943.3,共11个战区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卫立煌、蒋鼎文 副司令长官:冯钦哉、汤恩伯、曾万钟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杨爱源、朱德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副司令长官:唐式遵、刘建绪、黄绍兹、上官云相、罗卓英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张发奎 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夏威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孙连仲、孙震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陈诚 副司令长官:吴奇伟、黄琪翔、王瓒绪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余汉谋 副司令长官:蒋光鼐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朱绍良 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胡宗南、盛世才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薛岳 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杨森、王陵基 鲁苏战区: 司令长官:于学忠 副司令长官:沈鸿烈、韩德勤、王懋功 冀察战区: 司令长官:卫立煌、蒋鼎文 副司令长官:石友三、庞炳勋、孙良诚 除这些战区外,还有总部所在的卫戍司令部、后方绥靖部队、中国远征军、军事委员会直辖部队。各区所辖战区有时会有调整或裁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