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句读文言文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1310201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句读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无句读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无句读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句读文言文【篇一:无句读文言文】 非回享用户暂时不能发布经验“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 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 52012.03.17142011.03.2102012.11.0482011.08.1732013.01.07 作者的经验如要投诉,请到 如要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反馈。热门杂志第 1期作文书写技巧 833次分享第12期祝你好“孕”414次 分享第1期当我们有了孩子 314次分享第1期新学期 新气象134次分享第1期孕妇饮食指导 483次分 享 2017baidu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篇二:无句读文言文】文言文的句读 句读就是对古书的标点。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 断句。学习文言文,明句读是一项基本功。例 1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 秦始皇本纪) 正确断句: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译:彗星又在西 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夏太后死去。错误断句: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译:彗星又在 西方出现。十六日那天夏太后死去。分析:读法不同,意思也就变了。古人常用 、 符号来断句。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在语意未 尽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到了宋朝以后,通俗读 物上才普遍地应用圈(。)作为句号,用点(、)作为读(逗)号, 在标点古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通读全文,明了全文大意。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逐步缩小范 对不易断开的字、句,就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难断句 与上下文的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义才正确明白。例 2: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原文标点: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治邺) 分析:这样断句,似把旁观者仅指长老和吏。其实, 旁观者按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指 长老和吏以外的老百姓,三者是并列的。修正标点: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二、要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例3:厩(ji )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原文标点:厩(ji )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分析:这样断句,重点在于讲孔子既关心人,又关心马( 厩是养马 的棚)。其实,文言中疑问句末用了 乎一类疑问语气词之后,不能 再用不一类的否定词来发问了。修正标点:厩(ji )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文言文中, 夫、惟、盖、凡、且、窃、请、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 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而乎、哉、也、矣、欤、焉、耳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 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 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大致 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句末语气助词的语气可帮助句读: 表示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云、云尔 表示疑问、反问语气:乎、邪、与、欤、哉、也 表示推测语气:乎、耶、与表示感叹语气:哉、夫、也、矣、乎 表示祈使语气:也、矣三、要关注文体,注意对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 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 吊之与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可以 作为断句的参考;又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也 ,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例 4: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窃弄威权 原文标点: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 窃弄威权。(通鉴) 分析:这是裴子野议论南朝刘宋亡国原因的几句话。幼王临州是指分封年幼的皇族到地方上去做 王。长史、典签都是官名。当时用骈(pin)体写文章,句子总是两两 相对的,从文体特征来看,不能以三句为一个断句单位;再从层次 来看, 长史和典签各为一层意思。修正标点: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 窃弄威权。四、要关注层次,注意对话引文。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 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 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 下文判断对话双方,在相应的提示语后停顿。五、要关注句意,寻找首尾衔接。 文言文句子衔接往往比较紧密,顶真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 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语。例如: 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文中找出首尾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 式考虑句读。六、要分析层次,借助总分关系。 文言文句段间,往往有总分,分总的结构形式,可以据此断句。七、要培养语感,借助检验定句. 看断句后语意是否讲得通。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就不通。 正确断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 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看断句后内容是否合情理。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也不通。正确断句: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例谈文言句读 古人作文章时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大部分的古文是不断句的,人 们读书要自己句读。语意表达已尽处为句,念为gou用v表示 (勾与句古时同音),而 读 则指语意未尽而念诵时须停顿的,念为 dou用/表示。说文解字说到/ (zhu),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实际就是句读(dou)的本字。 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古人以 习六书,明句读 为小学,它是读古 书的入门之学。礼记学记说: 一年视离经辨志。意思是说小孩读书一年后,要考查 离经辨志 。这里 离经 即指句读 能力。句读为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常涉及到语法、修辞和音 韵等知识。一、联系上下文,明辨词句义。大体说来,词和句的意义有未了解的地方,这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有的是不明了一个复音词的意义,有的是把甲义误认为是乙义。这些情况都会错断句读。所以,不仅要掌握单个词字的意义, 要纵观全篇,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仔细体会推敲,句读出文句的 本来结构,使语气清楚明了。例如:(1)(正)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 将妻子出。(误)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 将妻子出。要是没有弄懂这句话中 无事是两个单音词,是没有必要,犯不上 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 无事生非中的无事的意思。想当然的人 很容易句读成第二种形式即 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2)而乡邻之生/日蹙 乡邻之生是主语, 日是状语, 一天比一天之义,如果要将 生日 当成现代汉语的 出生的日子 讲,则会酿成笑话,文理根本讲不通。(3)今齐地/方千里古文中地方是两个相连的单音词,为 土地面积(方圆)之义,如 果要译成现在齐国的地方有千里远 显然有些牵强。(4)于是相如前进缶 这里的前进是两个表连动关系的单音词,意义是 上前进献与现代 汉语意义差别很大,如果没有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的意义,单独出现 则无从得知其意义。二、利用字词标志 文言文当中有许多词在句中位置一般比较固定,具有暗示性,可以 用作句读的标志。如处于句首的虚词有:盖、夫(且夫、故夫、若夫)来表议论性的, 俄、旋、向者、既而来表时间的,故、然、而、然则来表逻辑关系 的连词。1)夫战,勇气也。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5)向者仆常厕下丈夫之列6)既而将诉于舅姑(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8)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9)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处于句末的虚词有:也、矣、哉、乎、焉、邪、耳、耶等。(1)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2)吾知所以距之矣。(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狡兔有三窟,仅免其死耳。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是 曰,曰字后面是引语的必须冒号再加双 引号,但是须注意的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和文中省略说话人 和 曰 字的。具有独立性,可单独成句的一些发语词,如噫、嘻、呜呼、唉哉等。三、利用句型标志1、者 也 表判断句式。如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 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2、疑问、反问句式如 何为、安为、不亦乎、何之有、奈何、 若何。(1)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2)世方乱,安以富为?(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孔子云: 何陋之有?(5)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6)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四、利用修辞标志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有些修辞现象在形式上具有易于分 辨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成为帮助标点文言文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是 排比、比喻、回环、顶真等。1)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排比)2)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比喻)(3)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顶真)【篇三:无句读文言文】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 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 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 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 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 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 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 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 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 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等。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丿Ik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做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 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 故。这一语段,共有 1 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 11 处之 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丿I k草木虫鱼鸟兽”与“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 解决了。例 2: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纣之 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 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 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 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 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依总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彭 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 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 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 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例5顶真: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女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例7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 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 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 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 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例 8反复: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 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 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 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 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 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 文)这个句子中的 “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 综合运用,才能奏效。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 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 于其身也。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 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 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 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 可以断完十六句。【检测练习】阅读语段,为括号中的句子断句并翻译。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 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视吾舌尚在曰: “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不? ”其妻曰: “舌在也。 ”仪曰: “足矣!”(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3.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 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 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 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四国之为:四周 邻国所作的事。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扬州中学 朱学慧【参考答案】1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 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 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 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2断句: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翻译: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 “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 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 ”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 之以应对宾客。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 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 谌一同乘车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 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 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 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掌握了六书知识, 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 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 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 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断句的方法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 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 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 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附答案:(1)刻削之道/鼻 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 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2)译文:雕刻的技巧,鼻子不 如大一些,眼睛不如小一些。鼻子大可改小,鼻子小不可以改大; 眼睛小可以改大,眼睛大不可以改小。做事情也是这样,为它想好 退路,那么事情将很少失败。)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 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 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 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 出现在句尾;而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 有助于断句.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 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 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 点断开.非常之观 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3, 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 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 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 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 读.(上面例中的 小小,大大亦然)4, 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 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 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 就容易多了.5,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 如: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 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6,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例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 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 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 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 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7, 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 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 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 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 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1) 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 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 断之后,也固先乎吾 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 就根本讲 不通了。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 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 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 以故 看作 因此 ,还可以理解 ,但后面的 法为其国与此同 又该如何 理解呢(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 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 六艺经 传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3更何况只有 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 通习 ,这里说的李蟠 通习的 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 通习之. 【考题例析】2007年广东卷用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 段断句异 史 氏曰 满招损 谦 受 益 天 道 也 名 小 立 遂 自 以 为 是执 叶 公 之 余 习 狃 而 不 变 势不 至 大 败 涂 地不 止也 满 之 为 害 如 是 夫。【导析】该段断句应为: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 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异史氏曰 是作者评述, 满招损谦受益是成语,两个 也均为句末虚 词,这些都对准确断句很有帮助。参考译文: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 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 啊! 【能力训练】用 /给下面画线的句子断句1.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 为 丹阳尹 母 殷在 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 恻 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 当好 料 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 遂大贵达。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 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泪落。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 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 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译文:吴道助(吴坦之)、吴附子(吴隐 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 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 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 时,二 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康伯当 时为丹阳 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 声,就心里感伤,对韩康 伯说: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 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韩康伯也很 欣赏二人。后来韩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 道助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 弟吴附子因此而富贵显达了。2.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 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 生 何为 颠 倒 衣 裳文礼答曰: 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 衣裳耳。(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 “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 颠倒衣裳耳!” 译文: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 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 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 我才颠倒了衣裳呢!3.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 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 至门谓吏 曰我是李府君 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 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 先 人 伯 阳有 师 资 之尊 是仆与君 奕 世 为 通 好 也 元 礼 及 客 莫 不 奇 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 必佳。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 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 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译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 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 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 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 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 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 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 “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 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4.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 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 钉 戏 了 无遽 容 融 谓 使 者 曰 冀 罪 止于身 二 儿 可 得 全 不 儿徐 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 【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 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 来逮捕他的差使说: 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 呢 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 : 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 整的蛋吗 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5.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 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 也 足 下 家君 如 何 曰 忠 臣 孝 子 也客曰 易 称 二 人 同 心 其 利 断 金 同 心之 言 其 臭 如 兰何 有 高 明 之 君 而 刑 忠 臣 孝 子 者 乎元 方 曰 足 下 言 何 其 谬 也 故 不 相 答 客曰: 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 答。元方曰: 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 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译文】颖川太守对陈仲弓(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仲弓的儿 子元方: 太守这个人怎么样? 元方回答: 是高明的太守。 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 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 易中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 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 元方说:你的话太荒 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 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说: 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 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 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6.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 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 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 者何经? 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 以为至公公 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 义 内 其 国 而 外 诸 夏 且 不 爱其亲 而 爱 他 人 者 不 为 悖 德 乎译文】 荀慈明(荀爽)遇见汝南袁阆,袁阆向他问起汝南的知名 人士,荀慈明先说起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笑道: 难道仅仅因为是 自己的亲戚朋友,就可以算是名士吗? 荀慈明说: 您指责我,有什 么凭据吗? 袁阆说:刚才我问的是国家名士,而你先提到的都是你 的哥哥,所以我指责你。荀慈明说: 从前祁奚告老还乡时,内举不忘他的儿子,外举不忘他 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非常公道的。周公旦作文王诗,不言尧 舜的功德,却赞美文王武王的伟绩,这是因为他爱自己亲的道理呀。 春秋的义理,是以鲁国为内,以华夏诸国为外。况且不爱他的 亲人却爱外人,这不是有悖道德吗? 7.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 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 容孔融曰: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答案: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 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 明王之梦。8. (2008江苏卷)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颇谬于圣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老而后 六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 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 迁之微意 9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 曰 风 景不 殊 正 自 有 山 河 之 异 皆 相 视流 泪唯 王 丞 相 愀 然 变 色 曰当 共 戮 力 王 室克 复 神 州 何 至 作 楚 囚相对 答案: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 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 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0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 息 潸 然 流 涕 明 帝 问 何 以 致泣 具 以 东度意告 之 因 问 明 帝 汝 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 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 帝 失 色 曰 尔 何 故 异 昨 日之 言邪答 曰 不 见 长 安 答案: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 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长 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 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1孔融 被收中 外惶 怖时 融儿大者九岁小者 八 岁二儿故 琢 钉 戏了 无 遽容融 为 使 者 曰 冀 罪 止 于 身 二 儿 可 得 全 否 儿 徐 进曰 大 人岂 见 覆 巢 之 下 复 有 完 卵 乎寻亦 收 至 12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 曰 木 犹 如 此 人 何 以 堪 攀 枝 执 条 泫 然流泪13谢 太 傅寒雪 日内 集 与 儿 女 讲 论 文 义 俄 而 雪 骤公 欣 然 曰 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兄 子 胡 儿 曰 撒 盐空中 差 可 拟 兄 女 曰 未 若 柳絮 因 风 起 公 大笑 乐 即 公 大 兄 无 奕 女 左 将 军 王 凝 之妻 也 答案:谢大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 元 方 时年 七 岁 门 外 戏 客 问 元 方 尊 君在不 答 曰 待 君 久 不 至 已 去友 人 便 怒 曰 非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元 方 曰 君 与 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 下 车 引 之 元 方 入 门不顾 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5楚有祠者赐其 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 人 饮 之 有 余 请 画 地 为 蛇 先成 者 饮 酒一人蛇 先 成 引 酒 且 饮 之 乃 左 手 持 卮 右 手 画 蛇 曰 我 能 为 之 足 未 成 一 人 之 蛇成 夺 取卮曰 蛇 固 无 足 子 安 能 为之 足 遂 饮 其 酒 为 蛇 足 者 终 亡 其酒 答案: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 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 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臭亦 与 之 化 矣 1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教 然 后 知 困 知 不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能 自 强 也 故 曰教 学 相 长 也 18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狱。左将 军 辛 庆 忌 等上 书 救辅 遂得 减 死 朱 云 请 斩 张 禹 上 怒将 杀 之 庆 忌 免 冠 解 印 绶 叩 头 殿 下 曰 此 臣 素 著狂 直臣 敢以 死 争 叩 头 流 血 上 意 解 然后 得 已 庆 忌 此 两 事,可与汲黯、王章同科。 另附练习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 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 物者观物可辨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 非吾友也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 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 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7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 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 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 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 其宝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10.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 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 谓大公也11.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 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 徙犹恶子之声(译文)1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3、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 人号曰神明14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 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15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 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 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译 文)16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 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 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 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7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 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 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19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 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 之槐。叔向过之,曰: “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 “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纺:系。范氏富,盍已乎?译: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译: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20把下面的两段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 照焉。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 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 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告子上(1)观于海者难为水。译:(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译:(3)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译:(4)此之谓不知类也。译:2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曰:前史有循吏,何哉?世使然也。汉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 故有苛酷诛戮以胜之。梁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逮践皇极 以俭先海内,身服浣濯之衣,御府无文饰,宫掖无珠玑锦绣。每选 长吏,务简廉平。武康令何远清公,以为宣城太守,盖良吏也。若 夫酷吏,于梁无取焉。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 桑。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 2)何远本是“倜傥轻侠”之士,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为良吏?请用现代汉语列点回答。22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 ”李弘度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遂授剡县。世说新语注:百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即一个县。北门:诗经 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 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译为:2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 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 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 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 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 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24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尝有人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后得猪,叩头来还,徽又厚辞谢之。有人尝求簇箔者,徽自弃其蚕 而与之。或曰: “凡人损己以赡人者,谓彼急我缓也。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 ”徽曰: “人未尝求己,求之不与将惭。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 ” (注:簇箔,养蚕用的竹筛子。)1 )尝有人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 2)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3)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2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 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 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 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答:(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答: 附部分答案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 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 曰/子非吾友也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 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7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 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 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10、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 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仲尼可谓大公也(译文略)11、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 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译文 略)1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 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3、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 /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 矣/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 类/时人号曰神明14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 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 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15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 /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 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译文略),=J16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 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7永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