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1259595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 摘 要: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地理环境的科学,而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人类环境,即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改造和利用的科学。两者研究的对象一致,加上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教学的教学特点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可见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相关的切入点,因此,利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切实可行,因此作好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健词: 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研究 笔者在对贵州省中学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学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环境教育。一位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说:“我不懂什么是环境教育,我也不会重视环境教育,我只担心我的学生毕业后是否能考上大学或者职业学校。”一位高中教师说:“我不知道什么是环境教育,我只知道高考。”有一部分学生包括重点中学的学生对学校未重视环境教育的开展不满意。中学不重视环境教育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考的选拔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制度和指标等。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上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来评估的,所以学校对环境教育重视不够或根本就不重视。这种现象在欠发展地区短期内还难以改变,所以在欠发展地区的中学阶段进行比较系统的环境教育尚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不应随波逐流,而应提高自己的环保科学素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的价值观,作好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及时渗透环境教育;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环境教育;开展地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创新精神和环保创新的能力以及环保宣传的能力。 一、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 1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地理教育是围绕着地理知识教育、地理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而进行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思想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而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2.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都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1)实践性 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都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中增进交流与理解,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养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 ()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空间都处于开放状态,尤其是地理课题性和环保课题性研究性学习,主要以课外学习为主,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5分钟,为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学生必须走出学校到生活实践中或社会实践中去调查、访谈等。 二、地理教学在学校的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 地理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境知识,开展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的环境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质量观。地理书的每一单元每一节几乎都渗透着生态、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和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我国还面临着人口基数太大、人口数量太多、人口素质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在地理书中找到相关的知识。地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它必须承担起在学校环境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及时渗透环境教育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正在试用的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以及时地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1.通过对我国的资源状况的学习渗透环境教育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从资源总量和种类来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从人均资源来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小国。如下表所示: 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各项资源的人均值皆居世界后列。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大量耗竭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状况令人堪忧,这其中既有自然资源结构差、质量低等客观原因,又受到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有人为破坏的因素。 我国自然资源东西部差别极其显著,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0%以上集中分布在由大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对于能源,以矿产为主的地下资源和天然草地相对集中于西部,矿产资源的基本分布由西部高原到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逐步减少。而我国重工业却大部分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中部、北部沿海地带。我国资源组合南北差异也较大,长江以北耕地多,水资源少,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3.%,水资源则仅占全国的17%,其中粮食增长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但水资源不到6%。长江以南则相反,耕地面积少但水资源充沛,耕地占全国耕地的16%,而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的82.8%。长江以北煤炭占全国的75.2%、石油占全国的2,而长江以南则缺能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这一问题。据统计,19592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了12.9倍,而一次性能源消耗增长了0.1倍,钢材消耗增长了383倍,生铁增长了36.3倍,水泥增长了65倍。我国的水资源十分紧张,但工业用水单耗高,循环用水率低。我国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474倍;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钢材是韩国的3.倍,日本的2.32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5倍。只顾当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是我国资源和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毁林、毁草开荒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政策失误也是导致我国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如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水土流失,发展重工业时期的“以钢为纲”政策的出台,“以粮为纲”政策的出台);管理工作滞后、缺乏严格、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也是一个原因(长期以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很多时候,也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扼杀了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 可见我们的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的危机。 2.让学生了解目前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状况地理书中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学生一个必须面对的污染得面目全非的世界:满身油污的海鸟、干旱裂开的土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等,每年死于污染的人数,每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等。通过学习,学生会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形成对环境强烈的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合同文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