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议论性散文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1206249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议论性散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议论性散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议论性散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议论性散文专题三考点突破第二章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六一居士集叙苏轼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下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夸乎?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没,有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趋利,残民以厚主,其说之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上之人,侥幸一切之功,靡然从之。而世无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权其祸福之轻重,以救其惑,故其学遂行。秦以是丧天下,陵夷至于胜、广、刘、项之祸,死者十八九,天下萧然。洪水之患,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盖不至是也。方秦之未得志也,使复有一孟子,则申、韩为空言,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者,必不至若是烈也。使杨、墨得志于天下,其祸岂减于申、韩哉?由是言之,虽以孟子配禹可也。太史公曰:“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韩。”错不足道也,而谊亦为之。予以是知邪说之移人,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况众人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自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其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呜呼!此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欧阳子没,十有余年,士始为新学,以佛老之似,乱周孔之真,识者忧之。赖天子明圣,诏修取士法。风厉学者,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孔氏,黜异端,然后风俗一变。考论师友渊源所自,复知诵习欧阳子之书。予得其诗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fi),乃次而论之曰:“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欧阳子讳修,字永叔。既老,自谓六一居士云。元祐六年六月十五日叙。(选自宋文精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士以是罔其上罔:欺骗B.予以是知邪说之移人 移:改变C.士无贤不肖 无:没有D.乃次而论之曰 次:按照顺序编辑解析无:不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 . 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B.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C.而世无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D.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解析A项表顺承。其他三项均表转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译文:_ (2)风厉学者,专治孔氏,黜异端,然后风俗一变。译文: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求学的人认为韩愈比得上孟子,大概差不多。 劝谕鼓励求学的人专门研究儒学,排斥异端邪说,这样做了以后社会风俗彻底改变。 4.概述欧阳修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优良文学传统。(答“欧阳修阐释儒道像韩愈,谈论事情像陆贽,记叙事件像司马迁,所作诗、赋像李白”也可)影响并改变了宋代士人的文风。(答“自欧阳修出世,天下学士涤荡了旧习俗,以懂经术学古文为崇高,以救时弊行正道为贤能,以敢直言上谏为尽忠”也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考译文 有些话大但并不虚夸,通达事理的人相信它,众人怀疑它。孔子说:“上天要是毁掉周礼,后死者(我)便不能掌握它了。”孟子说:“大禹治理洪水,孔子写作春秋,我抵制杨朱、墨翟的学说。”大概是拿这些(文章)来与大禹相媲美。文章的得失,与上天有什么相干?大禹的功绩与天地一般大。孔子、孟子凭借空洞的言辞来与大禹相媲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不也太夸大了吗?自从春秋写出来,乱臣贼子就惧怕了;孟子的学说实行以后,杨朱、墨翟的主张就废弃了。天下人认为这些事情原本就是这样,却不知道是他们的功劳。孟子死了以后,出现了申不害、商鞅、韩非的学说,他们违背正道(孔孟之道)而追逐利益,残害百姓来取得君主的好感,他们的学说特别浅薄。而士人却拿它们来欺骗国君,国君也庆幸侥幸得来的一切成功,风吹草伏似的听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他们的话。而世上却没有孔子、孟子那样的大人先生,推究他们学说的来龙去脉,权衡他们学说的祸福轻重,匡正他们学说的惑乱之处,所以他们的学说就流行了。秦因此丢掉了天下,欺凌残杀人民以致酿成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那样的祸殃,死去的人占十分之八九,天下一片萧条。洪水的灾害也不会(凄惨)到这个地步啊。当秦尚未得志的时候,假如再出现一个孟子这样的人,那么,申不害、韩非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讲空话,作用于他们的思想,就会危害他们的事业;作用于他们的事业,就会危害他们的国政,一定不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假如杨朱、墨翟在天下得势,他们的危害难道比申不害、韩非小吗?由此说来,即使认为孟子与大禹相媲美也是可以的。太史公说:“您谈黄帝、老聃的学说,贾谊、晁错明晓申不害、韩非的主张。”晁错不值得称道,而贾谊也这样做。我因此知道邪说能够改变人,即使是豪杰之士也有不可避免的时候,何况是普通人呢?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从汉代以来,治国的方法不是从儒学那里来的,因而扰乱天下的人很多。晋因为崇尚老聃、庄周的学说而亡国,梁也因为信佛而亡国,没有谁去匡正它们。五百年以后出现了韩愈,求学的人认为韩愈比得上孟子,大概差不多。韩愈以后的二百多年又出现了欧阳修,他的学说推崇韩愈、孟子的主张一直到孔子。阐明礼乐仁义的实质,与儒家的学说相符合,他的文章语言简练而明白,诚信而畅达,引譬取喻,旁征博引,近于真理,使人心折服。所以天下人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致像尊敬老师那样尊敬他。自从有了欧阳修,世上一些不喜欢他的人,起哄攻击他,能使他这个人受挫折困辱,但不能使他的学说被埋没而得不到伸张,无论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的士人都不谋而同地说:“欧阳修,就是今天的韩愈。” 宋朝兴盛七十多年来,百姓不知道战争,拿(追求)富贵来教育他们。(这种情况)到天圣、景祐时期发展到了极点,这时的文章终究有愧于古人(的文章),士人也沿袭不合理的老一套,论述卑微,没有气势。自从欧阳修出现以后,天下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士人争相洗刷砥砺自己,以精通经学学习古文为崇高,以挽救时弊推行正道为贤能,以犯颜直谏让皇帝采纳己见为尽忠。培养造就人才,到嘉祐末年,号称人才济济,欧阳修的功劳是很多的。唉!这难道是人的力量吗?除了天谁又能使它这样呢? 欧阳修死了,十多年后,士人开始研究新的学说,拿与佛老相似的学说,扰乱周公、孔子的真理,有见识的人为此感到忧虑。仰仗着皇帝的圣明,下诏修改选拔人才的办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劝谕鼓励求学的人专门研究儒学,排斥异端邪说,这样做了以后社会风俗彻底改变。考究推论师友们才德的渊源来自哪里,才知道诵读学习欧阳修的书。我从他儿子欧阳棐那里得到了他的诗文七百六十六篇,就按顺序编辑起来并评论说:“欧阳修阐释儒道像韩愈,谈论事情像陆贽,记叙事件像司马迁,所作诗、赋像李白。这不是我的话,是天下人的话。”欧阳子名修,字永叔。年老以后,自称六一居士。元祐六年六月十五日叙。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豫让注论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人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事见战国策赵策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告善道道:道理,道义B.垂光百世 垂:流传C.中行氏以众人待我 众人:常人,一般人D.庶几复悟 庶几:或许,差不多解析道:引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 6.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B.智伯以国士待我C.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D.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解析C项为介词,因、因为。其他三项为介词,用、拿。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C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译文: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致使他更快地灭亡。 (2)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译文: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 8.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方孝孺对豫让以死报智伯的行为的评价。答案方孝孺肯定豫让为智伯而死的行为是忠的表现,但是否定豫让为智伯死后报仇是正确的尽忠之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考译文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致使他更快地灭亡。郄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郄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郄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谓国士,就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豫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败;骄横必然会傲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切,傲视一切必然会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样,豫让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难道不胜过斩衣然后自杀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豫让在那时,甚至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的报答竟然能像这个样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压抑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虽然这样,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豫让的确是不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元瑜、汝南应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chn)德琏(li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l)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zhi)、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chu)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n)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li)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能:擅长B.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C.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解析胜:胜过,超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A项而:副词,就/副词,却。B项于:介词,在方面。C项之:助词,的。D项以:连词,因为。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曹丕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要求君子审己以度人,免于相互轻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译文:_ _(2)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译文:_ 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 这四种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才能擅长各种体裁。 (3)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译文:_ 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 参考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当今的文人,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元瑜、汝南人应瑒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在学问上没有什么遗漏的,在文辞上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是当今特出的。应瑒平和但不够雄壮,刘桢雄壮但不够细密。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扬雄、班固一流的。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这四种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才能擅长各种体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