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1205793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分 清 三 种 形 象 , 掌 握 意 象 三 考第 三 章 古 诗 鉴 赏专题三考点突破古 代 诗 文 阅 读 需要掌握的形象知识有哪些 如何突破“ 意象” 这个重点 如何掌握形象题的审题答题规范练出高分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需 要 掌 握 的 形 象 知 识 有 哪 些 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1.(2014山东)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 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鉴赏这两首诗都是即事抒怀诗。第一首绝句描写了在一个春天雨后天晴的日子里,陈居士从沉醉中醒来,到花园一角寻诗的情景。楚酒浓烈,一场醉竟然让陈居士睡了三天!从沉醉中醒来,陈居士来到园子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园中空气清新,雨洗后的花朵显得更加娇艳。陈居士大喜过望,来到亭子的一角,沐浴着春风,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酝酿诗情。 第二首绝句描写的是陈居士晚上寻诗的情景。为了浇愁,他喝了酒,然后沉沉睡去。醒来时已是晚上。陈居士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诗情。他推门走出房屋,四周一片寂静,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乔木高耸,这景色是多么清幽啊!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门走出房屋赏月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 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鉴赏上片以“发短”突兀而起,气势逼人,发人深思: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旋即颁布了强制汉人梳结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剃发 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作开篇即以“发短”暗对满清的长辫,确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继之以“髯长”一语,既反衬了“发短”的鲜明形象,又以长髯飘胸显示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再配上棱棱眉嵴、炯炯眼神,一下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于纸面。明朝灭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僧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故词人着意点示:“我”因忧 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于僧”。一个“怪”字传递了词人多少不需表述却不难意会的衷曲。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两句则是词人心态意象的比拟式描摹,着力传达其坚强。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至远,由风貌到气质,从而丝丝入扣地熔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申足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 能”的词意。用“折腰”代替“做官”,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共同渲染、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势禄(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沐雨的凄楚生活,却始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正是诗词的生命所在。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解析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圆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精要点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其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所谓“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感情的产物,必然有着诗人的痕迹。我们通过他的所见所为所想,可以想象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理解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关注其背景,知人论世;其次要重点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的环境等;最后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景象:融情造境3.(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鉴赏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摆动而惊得跳散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沛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 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中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诗人融情于景,全诗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解析“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 “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精要点拨】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三、物象:因物寻志4.(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然后回答问题。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 鉴赏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这首诗首联说野菊花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掉自己的幽香?颔联描 绘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的高洁。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颈联从色彩方面进一步描绘,意思是说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其中的“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尾联化用了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由此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解析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 “幽色” “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精要点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重点和要分辨的两个难点。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即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 何 突 破 “ 意 象 ” 这 个 重 点 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一般是“孤独” “寂寞” “孤芳自赏” “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则是“惜时光” “伤别离” “苦远游” “感身世”的同义语。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鉴赏意象的关键在于把握“象”,鉴赏意境的关键在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意”。捕捉“意” “象”的能力在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找意象,析特点,说作用。 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无意象无以为诗。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要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如2009年江苏卷要求找出“风尘恶”的景象,表述则必须为主谓式。 即时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唐时,以相互送别为内容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的惆怅心情。该诗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的“峡口”表示地点,是两山夹水的地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第二句中,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写到“客” “主”双方。说明该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陈。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运,想象力较为丰富,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空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深刻复杂。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解析第一问从“花飞欲尽春”可以看出;第二问重在转述,“花飞”应转成一个名词性的意象“飞花”。答案暮春。飞花。 二、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其次,要抓住“物”与“志” “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 “月” “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时巩固2(2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先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为深重的痛苦所围绕。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这首诗是陈与义写于南京建立前的作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子规”即杜鹃,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为一种悲鸟,一种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再联系诗人的经历,就可以确定“子规”意象的含义了。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三、分析意象的作用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 “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 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即时巩固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摩挲:用手抚摩。 鉴赏这首诗既有阔大开朗、令人神往的境界,也有漂流浪荡、奔波不定的忧愁,明丽与哀怨同在,情思与景物相融。沧江万顷,一碧汪洋,横无际涯;秋高气爽,惠风和畅,天地清朗。诗人荡舟沧江,极目长天,敞开胸怀,放逐心灵,天地为之开阔,世界因之精彩。诗人看到了什么呢?蓝天白云倒映江中,青山绿树撞入眼帘,万顷沧江波光粼粼,轻盈白鸥翩翩飞舞。人在江上游,如在镜中走,浑然 一色;山水相连,动静得宜,浓淡相配。雪白的鸥鸟,勾勒出雪白的弧线,是流动的风景;潇洒的诗人,站立出如痴如醉的情态,是凝固的风景;一碧万顷,波光动荡,是浓郁的风景;天地空明,万物萧索,是清淡的风景。诗中藏画,景中含情,读到诗歌开头两句,我们和诗人一样沉醉其中,激动不已。如果说诗歌一、二两句侧重于描写江上景,抒发愉快心情的话,那么诗歌三、四两句则主要是表达诗人的生活感悟 和人生忧虑。诗人怜惜这些清新娇嫩、生机勃勃的小柳树,诗人希望这些小柳树快快长大,等到绿柳成阴之后,就可以系住诗人漂荡的小舟了。言外之意显豁,诗人希望停泊,希望结束这种长年累月漂流浪荡的生活;现实境况是,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长年奔走异乡。因此,期望之中流露出哀怨和忧愁,自由之下饱含不安和不愿。诗人希望绿柳成阴系钓舟,流露出结束漂泊、归隐田园的意味。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壮丽的秋景,让我们目随心往,同时暗示人生,让我们若有所思,的确是一首意味隽永的好诗。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何妙处?答案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成双的鸥鸟反衬出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一、人物形象类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如 何 掌 握 形 象 题 的 审 题 答 题 规 范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鉴赏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 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幽雅的。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作者的诗兴。当轩静坐, 竹梢的影子,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 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里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上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清事,只是虚写, 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开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清,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戛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此诗清而不瘦,隽而不寒。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作者尝从杨万里学诗,得其自然清丽。就此诗来说,风格也和姜夔相近(姜夔诗风俊雅,受到杨万里的激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 “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 “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精要点拨】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物象类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了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却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 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精要点拨】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鉴赏这是一首抒怀词。词人以轻灵、蕴藉的笔致,通过对夏日景物和身边琐事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绪。词中多次化用前人诗句,熔数家于一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本来,这都是士大夫消夏乐闲的韵事,正好在上片的背景里展开。然而,在词人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与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却只能“自题”自赏! 词人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所志未遂,华年虚度,寂寂夏日,百无聊赖,身边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他自然内心不平。此词意境貌似闲适而实寓有深意,表现了词人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景图。 4.(2012湖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 鉴赏前两句写部队凯旋渡过破讷沙的情景。从第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此时黎明尚未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偶有铮铮之鸣。栖息在沙上的雁群,却早已惊觉,相唤腾空飞去。“战初归”乃正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其影响所及。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前两句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机杼略同,匠心偶合。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显刻意,目的是烘托单于“夜遁逃”时的惊惶;“雁正飞”措词较 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彼此感情色彩不同。第三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光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光鲜夺目。这是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难见天清日丽的美景,而现在这样的美景竟为战士而生了。而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辉,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在这又是何等光辉的人物形象!在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达到高度统一。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精要点拨】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找出意象题,要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具体可参见上面“意象”内容) 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画面。(还可接着分析蕴涵的思想感情)答意境营造题,要注意其两种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答意境(画面)特点,要注意参照以下专业术语: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一、基础题组(一)人物形象题1.(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注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练 出 高 分 形 象 鉴 赏 题 题 组 训 练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情感。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 “忘寒” “最爱”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融上人兰若注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处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清逸的高僧形象。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景物形象题3.(20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本题在命制上体现了“小切入,大思考”的精神,描述画面景物是很小的“切入点”,据此把握画面呈现的气氛,注重考查对诗歌整体的把握。解答时可先从原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野水” “山” “秋风” “林” “村” “寺”,然后进一步找出体现诗歌意境的词语“潺潺” “瑟瑟” “平落” “细吹”,最后从后两句的“逢人抱瓮” “隔坞闻钟”概括出全诗透露出的一种恬静、安详的气氛。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提炼意象要准确,避免不全面或者无中生有;“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要求语言体现“描写性”,作答时切忌写成说明性、议论性的文字,“氛围”需要抓住意象特点准确概括。答案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事物形象题5.(2012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解析立松和落叶构成鲜明的对比,一四季常青,一飘零四方。景语即情语,这情就是对落叶的感慨和同情,对不畏秋风摧残的松的赞叹和向往。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这首词的吟咏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明确作品的写作对象是蝴蝶,然后结合词中对蝴蝶的描写,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这一描写对象所具有的特点。答案蝴蝶。通过对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情景的描写,表现出蝴蝶天性轻狂的特点;通过描写它“才伴游蜂” “又随飞絮”,表现了它对情爱不专一的特点。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核心题组7.(2012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概括“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答案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解析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 “断肠” “春残” )、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 “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 “已断肠”,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任选其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 “柳” “菊” “竹”“莲”等,它们在诗歌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上面5个意象中任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答案(示例)雁:乡思(信使)柳:别情(送别)菊:淡泊(清高、纯洁等)竹:虚心(高风亮节、正直等)莲:怜爱(洁身自好、清纯、君子等)(任选其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从上面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古代诗歌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和作用。答案(示例)柳。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句。“柳”谐音“留”,因此总以柳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柳的特点是缠绵飘动,它垂下的枝条如离人挥别的手。作用:诗经中,借对昔日别离之时杨柳依依的情景描绘,抒发作者的不舍与依恋;借柳写离情,不仅使表达更为含蓄,而且使离情因景物的衬托更显含蓄,更显哀婉真挚。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综合题组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二首注苏轼其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注梅花二首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简要分析梅花二首(其一)是如何描写梅花的,并说明梅花二首(其一)中的梅花有着怎样的特点。答案使用了衬托手法,以“草” “棘”的枯败衬梅花的夺目,以狂风暴雪之恶衬梅花的坚强。特点:超群脱俗、卓然不凡、坚强不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梅花二首(其二)“开自无聊落更愁”一句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试作分析。答案用梅花的开则无所依赖、落则满腔愁情,喻指诗人贬谪途中的孤寂落寞。(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梅花的同情、尊敬与赏识,诗人的孤寂与痛楚、坚强与通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孤云” “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答案思归(思乡)之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入”字既写出了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了作者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简要说明。答案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