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投入的研究综述公共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089324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投入的研究综述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父母教养投入的研究综述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父母教养投入的研究综述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文献综述2.1 父母教养投入的研究综述2.1.1 父母教养投入的概念界定Lamb(1989)是父母教养投入(paternal involvement)的提出者。他提出,父母教养投入,从字面意思解读即在教养子女过程中,父母分别从可及性、互动性和责任性三方面入手。其中,可及性为父母的可用性,在子女需要帮助时父母总能适时出现;互动性即父母对子女事无巨细的照看;责任性即对于与子女相关的事情,父母全权承担且对子女呵护有加。伍新春等(2015)在此之上,从时代特征和中国文化出发对其维度做出一定调整,进而把中国父母教养投入内容客观体现,在相关研究中应用。经过修订,父母教养投入的维度内容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当属互动性的修订幅度最大。子女与父母之间双向的接触即互动性。简单来说,互动性就是存在于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接触互动,以行为为媒介传递,如情绪流通。以父母为子女发展所展开的积累、准备、计划等活动及子女收到的父母的回应为测量主体。本次研究工作参考伍新春等(2018)的概念,把父母教养投入解读为在对子女教养时,母亲或父亲其中一方为了子女能够健康成长而对其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做出的引导。其中,又被细化为可及性、互动性和责任性三大板块。2.1.2 教养投入的理论基础2.1.2.1家庭系统理论Douglas,Philip和Carolyn(1998)以家庭系统理论为导向提出,家庭是一个处于运动状态下的系统,它被细化为多个子系统,如亲子子系统、夫妻子系统等等。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其中一个子系统内部出现变化其他子系统也会被干扰。譬如,亲子子系统中的亲子依恋会被夫妻子系统中的夫妻冲突所干扰。Minuchin(1974)研究表示,亲子子系统的亲子依恋、亲子关系和父母教养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夫妻子系统中的父母婚姻质量和婚姻满意度作用。2.1.2.2社会学习理论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班杜拉对外发表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观察学习、直接学习和自我调节三要素作用,发生改变。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模仿的一种形式,而孩子学习行为主要仰仗模仿,其会把父母作为首选模仿对象。2.1.2.3依恋理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英国精神病理学家Bowlby发表了依恋理论。被抚养者和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情感联结,称之为依恋。Bowlby提出,婴儿在母亲身上依托的依恋是一种希冀亲近、生物性强烈的憧憬感。2.1.3 父母教养投入的测量2.1.3.1 父亲教养投入问卷以Lamb(1989)的三因素模型为基础,伍新春等(2015)从中国家庭教育背景出发着手对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设计。二次修订Lamb(1989)的三因素模型,构建一份兼容十二个子维度和三个维度的问卷。在研究探索性因素后,把其设定为五十六个题项,可及性、互动性和责任性为其中的三个维度。就一致性信度,该问卷内部把其设定为0.90,而可及性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互动性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责任性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拟合指数全部对应统计学要求,重测信度大于0.66。2.1.3.2 父母参与问卷(缩减版)Fantuzzo等(2000)在对父母参与问卷制作时,选定在校参与、家校沟通和在家参与三个方面用于对父母参与评测,对学前儿童发展受父母行为的驱动进行研究。接着,在对可行性和便捷性兼顾的情况下,Fantuzzo等(2015)把研究主体选定为590名学前儿童,以此达到对父母参与问卷(缩减版)制作的目的。刘倩倩(2019)针对Fantuzzo等修订的问卷,展开相关检验和修订工作。其中,母亲参与数据的各维度Cronbachs 系数处于0.88-0.92区间,0.38-0.44区间为其重测信度;而父亲参与数据的各维度Cronbachs 系数处于0.89-0.94区间,0.42-0.59区间为其重测信度。从这二十个题项看,其区分效度显著,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拟合指数全部对应统计学要求。所以得出,可以在我国学前儿童的父母教养投入探析工作中应用。2.1.3.3 青少年评价父母教养投入行为量表在对青少年评价父母教养投入行为量表补充完善时,伍新春(2018)把被试对象确定为儿童青少年,对其体会到的父母教养投入进行归纳。在修订后,问卷共设置题项二十二个,把5点计分应用其中,对母亲和父亲二者的教养投入行为进一步测评。验证性因素分析提出,母亲版和父亲版教养投入问卷模型拟合均达到预期,且二者的重测信度、各维度Cronbachs 系数都高于0.7。由此可见,该问卷信效度较好。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确定应用伍新春等人制作的青少年评价父母教养投入行为量表,该问卷整合了时代特点和中国文化,可以把中国父母教养投入的内容客观体现出来。在探究中国家庭父母教养投入课题时,应用最合适不过。2.1.4 父母教养投入的影响因素 2.1.4.1 婚姻满意度刑凯等(2019)通过相关研究活动的开展,对家庭系统中的亲子子系统的教养投入受夫妻子系统的婚姻关系作用程度进行核验。Belsky(1998)提出,从丈夫对子女成长和教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中,就可以看出其是否对婚姻满意。通常来说,婚姻满意度高的丈夫更愿意在子女的生活琐事和教育方面花费心力。父亲若是教养意愿强的话,则感受到的教养压力相对小一些,其在对子女管教上以积极方式为主,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构建,教养投入随之加大。然而,许岩(2010)和伍新春(2014)在研究后得出,对比妻子,夫妻关系会对丈夫教养投入产生较大作用。假设丈夫的婚姻满意度不足,那么其在扮演父亲角色时态度便会出现摇摆,教养效能感和意愿均淡化许多。同时面对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男人往往无法处理得当。反之,假设妻子婚姻满意度低,则会把其缺失的部分全部在亲子关系中填满,教养投入付出较多。2.2 自我控制的研究综述2.2.2自我控制的理论模型2.2.2.1 两阶段模型Fishbach和Myrseth(2009)共同开发了两阶段模型,把自我控制细化为解决矛盾和识别矛盾两个阶段。第一,对相关矛盾查找,随后对症下药化解矛盾。简言之,对自身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是否有冲突存在进行明晰。在冲突爆发时,为了不受诱惑的误导,个体会采取相关控制手段用来对内在冲动压制,进而向更远大的目标看齐。假设就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个体判断偏差或失误,导致其没有及时启动控制措施压抑冲动行为,那么自我控制则被看作是失败的。2.2.2.3 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Baumeister(2007)等学者制作了资源模型。在资源模型中,心理资源是个体自我控制功能得以发挥的保障。在自我控制时,个体要付出一定比例的心理资源,而心理资源会日以缩减。当心理资源空虚时,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弱化。该模型自推出后,被各种研究所检验。譬如,在探索情绪反应和观看视频二者的联系时,把同一视频同时播放给控制组和实验组。其中,控制组不需要对情绪反应压抑,而实验组必须进行自我压抑。以此为基础,展开握力测试活动。得出结果,控制组坚持的时间要领先于实验组(Fujita,2011)。2.2.3自我控制的测量2.2.3.1 自我控制量表Tangney 等(2004)在对自我控制量表(SCS)制作时,把自我控制理论作为出发点。该量表分为简化版和完整版,这两个版本在维度上相同,包括健康习惯、可靠性、总体自律、工作学习表现和冲动控制。从题项看,简化版为十三个,而完整版为三十六个;从内部一致性系数看,简化版为0.83,完整版为0.85;从重测信度看,简化版为0.89,完整版为0.87;从信效度指标看,二者差异性较小,且它们的相关均接近0.92。0.89为其Cronbachs 系数系数,效度和信度均处于理想水平。在对不同群体自我控制水平检验时,该量表是最佳选择。2.2.3.2 中学生自我控制问卷卢家楣、王红娇(2004)针对中学生群体,着手对自我控制量表制作。其中,设定思维控制、行为控制和情绪控制难度三个维度。在题项设置上,共三十六个,以5点记分法为主,而得分和自我控制水平呈正比。0.922为其同质信度,0.888为其Cronbachs 系数系数,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拟合指数全部对应统计学要求,信效度处于理想状态。2.2.3.3 自我控制量表谭树华等人(2008)针对大学生群体,着手对自我控制量表进行优化,涉及到冲动控制、健康习惯、节制娱乐、抵制诱惑、工作或学习表现五个维度。胡凤娇(2012)把被试对象确定为中学生群体,优化大学生版自我控制量表。经过优化,0.862为其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832为Cronbachs 系数,0.85为重测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程度全部对应统计学要求,拟合指数在0.9上下,可以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上应用。本研究工作开展最终确定以胡凤娇版的自我控制量表为主,该量表适用性强,且信效度理想。在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调查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2.4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 2.2.4.1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顾名思义指在对子女开展教育和抚养活动时,父母所做出的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它包括父母的教养风格和教养行为(张雯,2019)。个体的成长期本质属于社会化过程,在持续的发展中生物个体转变为完完全全的社会个体。就社会规范所提要求,个体会积极遵守。这些内容,都与父母的教育指导不可分割(黄四林,2018)。从现实生活看,子女会下意识对父母一言一行效仿。不管是在心理资源中还是心理结构中,自我控制都占据一定位置,它也会被父母教养方式所作用(王星,2019)。Abedini等人 (2012) 经过分析得出,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向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其自我控制水平的强化。2.2.4.2情绪在自我控制中,情绪的作用不容小觑。第一,从Schmeichel等(2006)研究可知,在个体情绪体验被放大或抑制时,会引发自我损耗,消耗掉直接管辖自我控制的内部心理资源。第二,因为情绪状态的差异,其对自我控制生成的效用也不同。譬如,能量激活效应存在于积极情绪中,它有利于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化。Tice等(2007)分析得出,在被试把一个任务做好后,假设意外收到礼物或观看一部趣味性电影,心理能力的消耗会变缓。Wagner和Heatherton(2011)提出,在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下时,心理资源的损耗会变多,直接对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水平产生作用。因此,当消极情绪占据个体主导位置时,消极行为会频频出现,如暴饮暴食、欺凌、抽烟酗酒等。2.2.4.3 动机谢琴红(2020)提出,在自我控制中,动机算是一个驱动性要素。假设动机不足,就算控制力量储备足够,自我控制也难以成功;而若是动机强烈,就算耗损严重,个体还是有很大的概率自我控制成功。Muraven等(2003)就被试完成双控制任务受心理动机的作用程度展开探索。最终得出,在被试明确自我控制会对他人和自我产生积极效用时,其自我损耗会降低;如果一个任务完成后紧接着下一个控制任务就到来,被试则会对当前任务投入自主缩减来留存资源,确保新任务的完成不被影响(Muraven,Shmueli&Burkley,2006)。2.3 问题行为的研究综述2.3.1 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于1920年时期兴起于美国,它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EKWickman(1928)。该理论一经提出,便成为国内外学者的聚焦点。国外学者Achenbach(1981)在研究后提出,不管哪种行为,只要引起个体适应不良的问题都属于问题行为的一种。就问题行为,Lindgren(1983)把其解读为能够导致麻烦出现的行为。 就问题行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我国大约开始于1980年时期。就中学生问题行为,崔丽霞(2005)把其理解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做出的对正常学习生活具有干扰性且异常的行为。在非内因性因素的作用下,这类行为产生。池丽萍(2001)提出,在社会适应不良方面,儿童青少年表现出的外部行为表现和内部情绪状态即问题行为。这类行为完全与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社会秩序和情绪管理要求背道而驰。基于以上学者认知,本文把初中生问题行为理解为,在发展期间,初中生在外部环境因素(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投入)和内部自身因素(心理韧性、自我控制)的交互下,而做出的行为,在其行为和情绪状态方面的异常行为和适应不良现象上集中反映。 2.3.2 问题行为的理论基础2.3.2.1 情绪社会化理论以情绪社会化理论为导向,父母积极的情绪表达有利于良好家庭气氛的创设,构成安全型亲子依恋模式,促使儿童青少年形成情绪安全感,有效抑制问题行为出现(Eisenberg,2001;Morris,2007)。反之,父母消极的情绪表达会导致家庭气氛压抑,引发不安全型依恋(Davies&Woitach,2008)。不安全关系模式衍生于不安全依恋,进而使青少年做出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增加(Pallini,Schneider,Madigan&Atkinson,2014)。Atkinson,Brumariu,Madigan,和Lyonsruth(2006)在研究后得出,就不安全型依恋,对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测精准性较强。广义紧张理论(General Strain Theory,1990;Agnew,1992)表示,个体往往会出于对紧张情绪调节的初衷,而做出适应不良行为。所以,在对青少年攻击等问题行为评估时,可以把情绪这一指标添设其中。2.3.3 问题行为的测量2.3.3.1 青少年自评量表Rescorla和Achenbach(2001)完成了青少年自评量表的制作。该表中的违纪分量表和攻击分量标能够在对儿童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估时应用;而在对儿童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评估时,可以应用退缩分量表和焦虑/抑郁分量表。从内部一致性信度看,0.85为外化问题行为,0.88为内化问题行为,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拟合指数全部对应测量学要求。2.3.3.2 青少年行为问卷 在2005年时,崔丽霞对青少年行为问卷设计,其中涉及到神经质、攻击行为、学习适应不良、考试焦虑、退缩、违纪行为等维度。0.8915为总量表的分半信度,0.9329为总量表的Cronbachs 系数,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拟合指数全部对应测量学要求。该问卷信效度处于理想状态。2.3.3.3长处和困难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的设计工作由Goodman(1997)完成,后经杜亚松补充完善,其中由多动注意、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品行问题五个因子构成。除了亲社会行为外,均是问题行为分量表。0.72为其量表重测信度,0.81为其量表Cronbachs 系数,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拟合指数全部对应测量学要求。该问卷信效度处于理想状态。当前,各个国家均有使用该问卷,并呈现出良好信效度。最近几年,在美国NHIS的调查中应用。不仅如此,还被儿童心理卫生主席项目(WPA-PPCMH)世界精神病协会(WPA)提议用来估测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在研究工作中,选择应用杜亚松版的问卷。曾有学者把其他调查问题行为的问卷和其对比,得出其可替代性和相关性较强,可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调查中应用。2.3.4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2.3.4.3亲子关系 麼艳华(2007)提出,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和发展会受到亲子关系较大作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亲密的亲子关系就等同于保护者一般。而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对儿童青少年产生负面作用,加速其做出焦虑、破坏和攻击性行为。当亲子关系恶劣时,个体会认为父母对自己关心不足,无法信任他人,且对外界敌意重重,由此引发过度饮酒、攻击违纪、抽烟等问题行为(Borawski,2003;Newman,2008;BronteTinkew,2006)。BranSteter和Furman(2013)研究得出,父母与个体有效互动不多的大都亲子关系不佳。而个体对父母并未表现出完全的信任。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中出现问题,个体普遍不会向父母求助。就算向父母求助,父母也会拒绝帮助,加大个体的无奈感和失落。Lee(2014),Chan(2015),Sandhu和Kaur(2012)等人研究得出,青少年若是处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其物质滥用、攻击违纪等外化行为的出现会得到一定抑制。而个体若是亲子关系差,则会选择从其他社会关系中找慰藉,不愿与他人进行过深交流,这也是问题行为出现的一大根源(Bowlby,1979)。 2.3.4.4 社会文化 在问题行为的发酵过程中,社会文化对其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张卫等(2015)提出,处于大数据时代中,青少年可以以互联网为途径了解任何想知道的信息。互联网的用处是双面的,它在为大众服务的同时也会诱导青少年做出问题行为。因为网络信息五花八门且来源不明,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无法对信息正确辨别。当部分负面信息通过网络途径向青少年侵袭时,青少年便会深受其害,做出问题行为。Huesmann(1998)认为,青少年如果长期沉迷于含有暴力内容的电视、电影或网络游戏中,那么其暴力倾向则会加重,下意识做出攻击性行为。阮勇慧(2011)提出,因为社会中不良风气的肆意流窜,导致社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还会危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就知识储备、社会经验、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作用程度看,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程度最深,它是青少年做出问题行为的罪魁祸首。2.4 教养投入、问题行为和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2.4.1 教养投入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侯忠伟(2007)在探究父母协同教养、教养投入和儿童问题行为后得出,在儿童问题行为中,父母的协同教养、教养投入发挥出较大的负向预测效用,而父亲的支持协同教养、教养互动发挥出较大的正向预测效用,负向预测最终体现在儿童整体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上。吴红(2019)在研究后,研究结果与其基本吻合。显而易见,孩子问题行为和父母教养投入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子女问题行为受父母教养投入较大负向预测。2.4.2 教养投入和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王涤檀、牛玉柏等人(2016)通过对幼儿自我控制和学龄前儿童父亲教养投入情况探析得出,父亲教养投入总分会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程度影响。对比之下,受教育程度低的父亲教养投入远不如受教育程度高的。对于女童的坚持性、自觉性、自制力、自我控制水平及延迟满足等方面,父亲教养投入程度发挥出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2.4.3 问题行为和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就问题行为和自我控制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较为丰富。Wright和Gibson表示问题行为和自我控制表现出较大的关联性。Bolin(2004)在对学业问题行为和自我控制探析后得出,它们二者密切联系。其中,二者还会受学业作弊态度从中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越弱,学业作弊行为就越频繁。归桑拉姆(2015)针对藏族中学生问题行为受自我控制的作用程度进行研究得出,问题行为和自我控制呈明显的负相关。汤苏艳(2014)提出,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品性问题行为处于负相关关系中。整体来说,从上文所述研究成果中可知,自我控制与问题行为息息相关,而问题行为受自我控制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