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问题保护》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991083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问题与水资源保护 绵阳市水务系统职工继续教育专题 何金春 211.11.16第一讲 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状况 地球水资源总量13.86亿立方公里;97.5的集中在 海洋,是咸水难以利用;淡水资源仅占总量的2.5%, 但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北极冰盖和冰川、积雪中,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占地球总淡水量的0.26%。 总量丰富前九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 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哥伦比亚、刚果,占世界淡 水资源的60%。 缺水前十位:马耳他、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 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地 球 上 水 的 总 量 :13.86 108km3 ( 覆 地 球 表 面70% ) 海 洋 水 13.5 108km3 ( 占97.5% ) 冰盖和冰川、积雪 ( 占2.1% ) 人 类 可 利 用 的 淡 水 是 总 水 资 源 量 的0.007% 。 约 有9000km3 二、中国水资源状况 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 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 2200m3, 居世界第 121位,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 的14,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 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 多个严重缺水,北 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2030年,人均占有量从现在的 2200 m3降 至1700 至1800 m3,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 发利用量。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 ,人均水资源 3000 m3 为 轻 度 缺 水 ; 2000 m3 为 中 度 缺 水 ; 1000 m3 为 严 重 缺 水 ; 500 m3 为 极 度 缺 水 。 中 国 目 前 有16 个 省( 区 、 市) 人 均 水 资 源 量( 不 包 括 过 境 水) 低 于 严 重 缺 水 线 。 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 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西 北 干 旱 区 450 550m m 青 藏 高 寒 区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 1、新世纪面临的重大水问题 40%集中于西南五省区。南北方相差十几倍,西东部相 差五、六百倍;先天决定的水情;资源、水质性缺水。 2、与水资源有关的灾情频发 洪涝、干旱、环境破坏三项年均损失1000亿美元,占 GDP的15%左右。 3、水资源短缺矛盾凸显 缺水:农业300 多亿m3;城市、工业60亿m3;人饮40 亿m3。 4、生态环境恶化 地下无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河道断流、河湖萎缩、 树林枯死、草场退化、荒漠加剧、环境恶化、沙尘暴发 生。四、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十大挑战 1、人口增长出现峰值,人均水资源量降到低谷 2、水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开发利用更加艰难 3、经济快速增长,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 4、北方缺水更加尖锐,南方洪涝灾害更加严重 5、北方缺水形势严峻,河道断流情况加剧 6、产粮区与水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尖锐 7、工程进入百年期,巩固改造任务繁重 8、管理水平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 9、水价过低,建立水市场经济体制任重道远 10、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中国是一个消耗型国家 1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万吨标准煤) 中国 12.03 日本 1.67 德国 2.14、 美国 3.41 印度 10.19 世界平均水平 3.67 中国的水环境状况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资源透支时段 1987年是12月19日(12天); 1995年是11月21日(40天); 2009年是09月24日(98天)。 第二讲 我国保护水资源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古代水资源刑事立法保护水利 历代王朝为保障农业生产,都非常重视水利事业 的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制定了较为详细 的水事法律制度。 刑的古体写法为“井刂”。说文解字称:“井 刂, 罚罪也,从井,从刀。”意思是,井田中有水井,为了 防 止抢水和维持秩序,就派人拿刀守在井边,谁敢抢 水,就把他的头砍下来。 我国刑法起源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夏朝的禹 刑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刑法,其中包含有水 事活动内容。商代,已有了原始的灌溉系统。 二、我国当代水法治的历史变迁 1957年我国颁布水土保持暂行纲要;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1973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4年颁布防治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1978年把环境问题写进了宪法; 198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 水法治建设的发展、变迁、演进随历史变而变 古代:水法主要以漕运、灌溉和防洪为主要内容; 当代:水灾、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水法 治需要应对的主要内容。 三、水法治建设的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57 1984 年) 这一时期,是高度计划经济时期,缺乏依 法治国的理念,还没有水资源的法律保障 和水污染的法律防治的意识,因此,这一 阶段属于我国水法治建设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水法治的特点: 1、没有完整的水资源保护观念和水污染法治 理念,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后期开始注重 从医疗卫生的角度对水污染进行初步防治。 但都比较零散,对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污染 防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制; 2、从立法的表现形式上看,立法大都是行政 法规、规章,原则性过强、操作性较差,不 能被视为真正的水法治; 3、当时颁布的一些法规,由于“十年内乱”而 没有真正实施。 2、创设阶段(1984 2000 年) 1979年以后,我国环境资源法治得到 迅速的发展,也带动了水法治建设。这 一阶段成为实质意义上的我国现代水法 治的创设阶段。这一阶段,水法治建设 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 利用和水生态的保护、水灾防止等四个 方面都有了相应的立法。 、在水污染防止方面: 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 1989 年发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地面水水质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6 年公布施行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 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水法修订案; 2008年2月28日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方面: 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法 1990年水利部发布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 规定 1990年国务院发布防汛条例 1993年国务院发布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1988年国务院发布河流管理条例 1988年10月水利部发布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 定等。、在水土保持方面: 1982年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工作条例; 1988年国家计委、水利部发布了开发建设晋陕 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 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水土保持法; 1993年发布了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1995年发布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 审批管理规定; 1996年发布了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 进一 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 在防止水灾方面: 1997年制定颁布了防洪法等法律、法规。 这一阶段,水法治建设的特点: 1、创设了系统的水法律体系,形成了水污染防治、水 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水灾防止四个 水法治子系统; 2、形成了多级别、多层次的综合体系; 3、子系统相对独立,融合性不强; 4、法律体现为初级的制度建设,运行操作性差; 5、改革开放的前期,计划成分多,采用控制命令手段。 缺乏市场激励、公众参与,国际化程度不高; 6、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少,同 时重水资源管理,忽视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3、发展完善阶段(2000 年后) 1、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减少,城市人 增加,原本就严重缺水的城市更加缺水。 2、城市的扩大,绿化、美化、灌溉、清洁等用水 量增加。 3、筑坝蓄水,解决用水问题,库水大量蒸发,库 下游缺水、生态环境恶化。 4、工程建设增多,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5、2030 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全国用水总量 几乎等于可利用水资源总量8000亿m3,水资源 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 水贵如油的境地即将来临。4、水法治建设在新背景下发展完善 二十一世纪,我国水法治建设的特点: 1、考虑制度的设立,也考虑到制度的运行; 2、污染防治和资源利用规制制度开始融合, 注重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污染的防治; 3、由单一的命令控制手段向命令控制、行政 诱导、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转变; 4、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分; 5、开始重视水资源保护中的企业和公民财产权。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所依赖的法律必须 是良法,是承载一定价值共识的法律,只有彰 显价值共识的法治才能得以顺畅运行。当前完 善水法治的重点在于构建涉水主体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水害的内生动力性制度; 扩大涉 水法律的调整范围,改变我国涉水法律“大城 市中心、大生产中心、大企业中心”的制度设 置模式,将涉水法律的调整范围延伸到小城镇、 小企业、小生产和消费领域; 使水法制真正走 向水法治,完善水法律体系的实施、运行机制。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1 、 全 球 变 暖 2 、 臭 氧 层 破 坏 3 、 酸 雨 蔓 延 4 、 森 林 锐 减 5 、 土 地 荒 漠 化 6 、 水 体 污 染 7 、 大 气 污 染 8 、 海 洋 污 染 9 、 生 物 多 样 性 减 少 10 、 危 险 性 废 物 越 境 转 移2005 年11 月 , 航 拍 受 污 染 的 松 花 江 。美 国 密 歇 根 州 铜 矿 及 工 厂 产 生 的 尾 料 将 湖 水 染 红莫 斯 科 工 业 区 附 近 , 出 生 的90 名 四 肢 不 全 的 畸 形 儿酸 雨 腐 蚀 的 森 林三 门 峡 大 坝 上 游泥 石 流 灾 害都 市 小 烟 囱繁 华 大 都 市第三讲 水资源保护的工作技术体系 一、水功能区划体系 1、水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已成 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持续利 用,需要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在相应水域 划定具有特定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 保护的区域,对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水功能区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实 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化原则:前瞻性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 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便于管理,实用可 行的原则、水质水量并重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为两级 一级区划: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 保留区; 二级区划: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过渡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排污控制区。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 一 级 区 划 保 护 区 缓 冲 区 开 发 利 用 区 保 留 区 饮 用 水 源 区 工 业 用 水 区 农 业 用 水 区 渔 业 用 水 区 景 观 娱 乐 用 水 区 过 渡 区 排 污 控 制 区 二 级 区 划 水 功 能 区 划 分 级 分 类 系 统3、水功能一级区划步骤和依据 步骤:首先划定保护区,然后划定缓冲区和开发利用 区,最后划定保留区。 (1)保护区,是指对水资源保护、饮用水保护、生态 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域。 (2)缓冲区,是指为协调省际间或矛盾突出的地区间 的用水关系而划定的水域。 (3)开发利用区,是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 活、渔业、娱乐和净化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要求的水 域和水污染控制、治理的重点水域。 (4)保留区,是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但为今后 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保留区内水资 源应维持现状不遭破坏。 4、水功能二级区划步骤 (1)确定区划具体范围,包括城市现状水域范 围以及城市在规划水平年涉及的水域范围; (2)收集划分水功能区的资料,包括水质资料、 特殊用水要求、以及规划资料; (3)对各水功能二级区的位置和长度进行适当 的协调和平衡,尽量避免出现从低功能区向 高功能区跃变的情况; (4)考虑与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衔接,并进行 合理性检查,对不合理的水功能区进行调整。 4、水功能二级区划依据 (1 ) 饮 用 水 源 区 , 是 指 为 满 足 城 镇 生 活 用 水 需 要 而 保 留 的 水 域 。 (2 ) 工 业 用 水 区 , 是 指 为 满 足 城 镇 工 业 用 水 需 要 而 保 留 的 水 域 。 (3 ) 农 业 用 水 区 , 是 指 为 满 足 农 业 灌 溉 用 水 需 要 而 保 留 的 水 域 。 (4 ) 渔 业 用 水 区 , 是 指 具 有 鱼 、 虾 、 蟹 、 贝 类 产 卵 场 、 索 饵 场 、 越 冬 场 及 洄 游 通 道 功 能 的 水 域 , 或 养 殖 鱼 、 虾 、 蟹 、 贝 、 藻 类 等 水 生 动 植 物 的 水 域 。 (5 ) 景 观 娱 乐 用 水 区 , 是 指 以 景 观 、 疗 养 、 度 假 和 娱 乐 需 要 为 目 的 的 水 域 。 (6 ) 过 渡 区 , 是 指 为 使 水 质 要 求 有 差 异 的 相 邻 水 功 能 区 顺 利 衔 接 而 划 定 的 区 域 。 (7 ) 排 污 控 制 区 , 是 指 接 纳 生 活 、 生 产 污 废 水 比 较 集 中 , 且 所 接 纳 的 污 废 水 对 水 环 境 无 重 大 不 利 影 响 的 区 域 。收 集 资 料 入 河 湖 排 污 总 量 水 污 染 纠 纷 经 济 社 会 自 然 情 况 水 质 状 况 用 水 现 状 与 需 求 资 料 分 析 评 价 划 分 功 能 区 区 划 原 则 区 划 根 据 征 求 意 见 收 集 资 料 一 级 、 二 级 区 划 成 果 水 功 能 区 划 报 告 审 查 、 报 批 水 功 能 区 划 水 功 能 区 划 程 序 图 5、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一级区划水质目标 保护区:应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 、 类水质标准来定,因自然、地质原 因不满足的,应维持水质现状; 缓冲区:应按照实际需要来制定相应水质 标准,或按现状来控制; 开发利用区:按二级区划来制定相应的水 质标准; 保留区:应按现状水质类别来控制;(2)二级区划水质目标 饮用水源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 、 类水质标准来定; 工业用水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 类水质标准来定; 农业用水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V类水质标准来定; 渔业用水区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 类水质标准来定; 景观娱乐用水区按照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 38-2002)中 类水质标准来定; 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按照出流断面水质达到相邻水功能区 的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水质控制标准来定。6、我国地表水功能区划分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 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 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 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 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 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1、监测的目的 (1)提供代表水质量现状的数据,供评价水体环境 质量使用。 (2)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追溯污 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预 测水体污染的变化趋势。 (3)判明水污染对环境生物、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评价污染物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有关法规、 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4)探明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原因及污染机理。 2、监测项目的选择原则 (1)选择对水体环境影响大的项目。 (2)选择已有可靠的监测技术、并能获得 准确数据的项目。 (3)已有水质标准或其它规定的项目。 (4)在水中含量乙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 准浓度和总量指标,并且污染趋势还在上 升的项目。 (5)被分析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3、地面水水质监测 (1)监测断面的设置 断面设置原则:设置在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 区、工业区的上游、下游;设在湖泊、水库、 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设在主要用水区,如 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水域或娱乐水 域等;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 域的汇合口。 背景断面: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 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内的天然水体的物质组 成与基本含量。在清水河段中设置水环境 背景采样断面或采样点。可得到整个水系 或河流的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 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流经城 市或工业区的河段,一般设置对照断面、监测断面 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为了弄清河流入境前的水质而设置的。设 在流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避开各类污水流入或汇 流口的地方设置,对照面只设一个。 基本断面:又称控制断面,布设在能反映该河 段水质污染状况的地方,一般设在排污口下 游5001000m处。 消减断面:污染物汇入河流,经过一段距离与 河水充分混合,水中污染物经稀释、自净而 逐渐降低。 (2)采样的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的每个监测断面,当水面宽 小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 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 条垂线;水面宽为1001000m时,设左、中、 右三条垂线(中泓、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 处);水面宽大于1500m时,至少要设置5 条等距离采样垂线;较宽的河口应酌情增加 垂线数。采 样 垂 线 的 确 定 1 条 2 条 3 条 5 条采 样 点 的 布 设 1 点 2 点 3 点 ?河 流 上 采 样 断 面 布 置 河 流 上 采 样 断 面 布 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