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正春风 ——李煜与大小周后(1)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075221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月正春风 ——李煜与大小周后(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花月正春风 ——李煜与大小周后(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花月正春风 ——李煜与大小周后(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月正春风李煜与大小周后崔长平 河南遂平一高(463100)前人曾用“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做君王”一诗来评价南唐后主李煜。的确,身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一代江南帝王,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日日过着“量珠聘伎,纫彩维艘”的极度豪奢生活,而且“好声色,不恤政事”,既不能征战杀伐、威震四夷、开疆拓土,也不能多谋善断、安邦定国、以济斯民,于家国天下而言,可谓庸庸碌碌、乏善可陈,然而他能诗善文、喜爱音乐、工于书画,尤以词著称于世.特别是他亡国降宋以后的诸多词作,更是惊天地泣鬼神,泪浸血染,长歌当哭,以致于千古传诵,经久不衰。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南唐的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至975年在位,史称李后主。南唐自先祖李昪于938年立国,经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至975年后主降宋亡国,前后存续三十八年。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李煜即位时,由于受到后周的强大威胁,中主李璟已自削帝号、改称“国主”三年了,而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后主李煜又遣弟朝贡于宋,重申除去唐号,自称“江南国主,改印文为“江南国印”,只不过“三千里地山河”的半壁江山得以继续偏安江南一隅将近二十年。南唐最盛时,疆域辖土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南方大国。李煜在其破阵子一词中写道:“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由此可以想见,南唐宫中殿堂巍峨、盘龙栖凤,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水榭歌台、鳞次栉比,气势宏壮、直抵云霄。据宋人笔记记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凡此一切,足见其穷奢极欲、淫逸成风。李煜的词作,以975年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亡国之前纵情声色、耽于享乐,亡国之后长吁短叹、溺于悲哀.前期之作大都描述宫廷的灯红酒绿、风花雪月、绮情艳思,风格旖旎柔媚,倾向于“镂玉雕琼、“裁花剪叶,并没有脱离晚唐五代花间词的香艳温软;而后期词作铅华尽洗、言为心声,大多抒发亡国被俘的痛苦以及对往昔宫廷生活的追念,表现出沉郁悲戚的伤感情绪.在艺术上,其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生动而形象地抒写真情实感,在题材和立意方面也摆脱了花间派词人以闺阁艳情为主的审美情趣及绵邈软媚的创作风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地位进而逐渐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丰富并提高了词的文学表现功能。正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删稿)中所言:“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为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他还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的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清平乐(别来春半)等等。总体而言,无论是前期的“花月正春风”,还是后期的“垂泪对宫娥”,李煜的酸甜苦辣一生和他流芳千古的词作都与盛开在南唐“御花园”里的两枝“姊妹花”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一)娴静聪慧、色艺双绝的大周后大周后,名宪,字娥皇,生于晋天福元年(936),卒于南唐乾德三年(965),乃南唐大司徒周宗的长女。周娥皇花容月貌、国色天香、娴静聪慧、气质优雅。据陆游南唐书昭惠传记载,娥皇“通史书,善歌舞,精音律,尤工琵琶至于采戏弈棋靡不绝妙”。她原本是中主李璟的琵琶女,由于演技娴熟、能歌善舞、美丽聪颖,一时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光独占、艳压群芳。曾有一次,周娥皇到宫中演奏琵琶,李璟听后叹其灵巧,赞不绝口,当即将一把宫中珍藏的视为国宝的琵琶赐予她。“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同时李璟觉得周娥皇与六皇子李煜十分般配,于是就从中玉成二人的百年之好。“元宗南巡豫章,诏旨存问,以令妇称。”保大十二年(954),在元宗皇帝李璟的亲自主持下,李煜与周宪施衿结褵,此时,李煜尚未逾十八岁,而周娥皇长其一岁。周娥皇初入皇宫时,清丽脱俗、温婉如玉、淡雅超群.李煜早已心仪这位高贵典雅、沉鱼落雁的名门闺秀。他的长相思一词就从一个侧面较为细腻地刻画了周娥皇的秀雅神态与柔美情思。其词曰: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词的上阕,不啻于一幅娇花软玉的古典簪花仕女图:少女如瀑的秀发高高挽成盘涡状的发髻,其上斜插着像玉梭一样的花簪。清淡素雅的衫儿和薄如蝉翼的罗裙,衬托出少女粉妆玉砌、堆雪凝脂的身姿与骨清神秀、淡雅绝伦的韵致。而她的表情则是黛眉微蹙、愁思点点、稍含幽怨.在这夜阑人静之时,情窦初开的怀人心绪,静静地盛开在深秋的绣帷中。词的下阕,语虽断而意连,笔锋一转,续写当时的环境与心境:秋风萧瑟、淫雨连绵,风雨交杂,疏密相和。而雨滴芭蕉的凄清落寞,更是烘托出少女心境的忧戚冷寂,在这风浓雨稠、形影相吊的秋夜,不由地使她长吁短叹:“夜长人奈何!”如此无奈的感喟,正像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所言“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而这番苦闷的心情,更似我们常说的“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帘外的雨滴芭蕉,乍一看去,与愁苦无关,但由于历代文人墨客的传承和历史的沉淀,这一物象已经带有浓厚的传统喻义,成为一种渲染愁情的特定意象.杜牧有“听夜雨、冷滴芭蕉”的忧戚,顾夐有“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的愁绪,吴文英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的凄凉,陆游妾也有“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的孤寂。在这里,“帘外芭蕉三两窠”一句,正是表现一种雨声清冷、蕉声清寂、人心清苦的物我相通、情景交融之艺术境界。据传,每当凤眼星眸、冰肌玉肤的周娥皇,着“高髻纤裳,首翘鬓朶”之妆,莲步轻移地出现在皇宫时,宫女们都会疑若天仙,众星捧月。李煜更是怜其柔婉、疼爱有加,大有“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惺惺相惜情味。故此,“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的妆扮不仅成了周娥皇的“职业装,也在南唐宫中“人皆效之”。为此,李煜后来还专门在宫中营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名曰:锦洞天,并把所有梁栋窗壁、柱栱阶砌都装成隔筩,饰以各种花枝,让嫔妃宫娥们都效仿周娥皇绾高髻、穿细腰罗裙在“锦洞天”踏歌起舞、追欢逐乐。新婚之初,李煜和周娥皇夫妇二人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终日里两情绸缪、如胶似漆、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李煜对娥皇确是佳丽三千、专宠一人,而天生丽质、新承恩泽的周娥皇更显得梨花带雨、纤丽袅娜.平素二人不时地小酌欢会、恩爱缠绵、歌舞自娱.李煜在他的一斛珠中就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周娥皇酒后恃宠撒娇、醉态迷人的宫闱生活情趣。其词曰: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首词,从女子的梳妆、演唱到宴会、饮酒直至意态微醺、斜卧绣床,一组形神兼具、惟妙惟肖、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逐次展开,让我们领略了女子的妩媚多姿、浅斟低唱、执觞曼饮、自然活泼、娇态可掬的歌宴场景以及床帏之欢。晓妆初过,女子在梳妆台前用“沈檀”轻匀地点画薄薄的双唇,一层深红而润泽的颜色看上去水嫩而饱满。“沈檀”,在此指一种名贵的深红色脂膏。“些儿个”,当时的方言,意为“一点点”。继而,她“向人微露丁香颗。“丁香颗,是一种别号“鸡舌香”的花蕾,因此常作为美人舌尖的代称。歌宴上,她微启双唇,开始歌唱。一曲清歌,女子的红唇就像鲜嫩欲滴的红樱桃一样破口流香。词的上阕,写的是女子出场前化妆到启唇演唱时的表情神态,而下阕则从表演结束到参加酒宴再到斜倚绣床、笑嚼红茸那种娇态柔美、邀宠取怜的万种风情。女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令人恍若置身其间,可视可触、可闻可感.在酒宴上,女子的罗袖沾染上殷红而芬芳的酒滴,然而当使用深杯畅饮时,不经意间却把衣裳弄脏了.词句中的“裛”通“浥”,意为“沾湿”。“可”,意为“隐约”。香醪,指芬芳馥郁的酒。涴,意为“污染,弄脏”。此时,酒意朦胧的女子懒懒地斜倚在绣床上,真有点“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模样。同时,她还口嚼红茸并笑嘻嘻地把嚼碎的红茸唾向自己的郎君。在词句中,“娇无那”,意为无比娇媚。“檀郎,因为晋代的美男子潘安小字檀奴,故而诗词歌赋中的女子都把自己的心上人称作檀郎。唐代无名氏的菩萨蛮有云:“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李贺也有诗句:“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盛唐时有一部名冠乐坛的大曲-霓裳羽衣曲,自从唐世丧乱之后就渐渐失传了。李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部大曲的乐谱,可是它在神州板荡的流传中既残缺不全也有诸多变异,就连资深的宫廷乐师也无法将其演奏出来。周娥皇得知后即着手整理乐谱,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研究与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增删调整,最终居然用琵琶完整地弹奏出来,使得这部濒于失传的开元天宝之黄钟大吕重现异彩.故此,有了李煜描写歌舞宴乐之盛的玉楼春。其词曰: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閒,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首词的大意是:晚妆已毕,后宫佳丽施朱染黛,肌肤胜雪;风入罗衣,香飘舞袂.灯影迷离的春殿上,嫔妃宫娥成群结队、鱼贯而入。凤箫悠扬,玉笛婉转,歌舞之声飘荡在云水之间,霓裳羽衣曲反复合奏,气势恢宏、高亢急促。微风过处,馨香扑鼻,不知是哪位美姬芬芳可人.此时此刻,怎能不令人手拍阑干、心神荡漾、情味深切呢?酒阑歌罢打道回府时,不要烛火通明、宫灯辉映,且让我策马扬鞭、逸兴遄飞、踏月而归。据说周娥皇不恋权位、不谙宫斗,只喜欢追求奢糜享乐的宫廷生活。她特别喜欢置身于香风薰雾之中,李煜对其宠爱有加,投其所好,专门在宫中设置了司香宫女,焚香器具均以金银铸造、玉石精雕而成,名目有数十种之多.也难怪李煜在这首词中设问一句:“临风谁更飘香屑”。叶嘉莹先生曾讲:“人间词话有一段评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这一段评语是极为切当的。飞卿(温庭筠)之词精艳绝人,其美全在于辞藻字句之间,所以说是句秀也,端己(韦庄)则字句不似飞卿之秾丽照人,而其劲健深切足以移人之处,乃全在于一种潜在的骨力,所以说是骨秀也,至于李后主则不假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迹,全以奔放自然之笔写纯真任纵之情,却自然表现有一种俊逸神飞之致,所以说是神秀也。”北宋建隆二年(961),即宋太祖赵匡胤代北周自立为帝的第二年,李璟去世,李煜在金陵嗣位,周娥皇被册为国后.此时,强宋雄踞北方、虎视江南,随时可以挥兵南下,兵锋直指金陵,南唐政权局势动荡、危如累卵,已处于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中。尽管南唐君臣在赵宋政权的威胁之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但李煜依旧醉心于诗词歌赋、征歌逐舞,与大周后一起通宵达旦地花天酒地、纵情逸乐、歌舞淫靡。此番情景,可在他的浣溪沙中略见一斑.其词曰: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首词的大意是:夜色消尽,红日高悬。依次排列的金炉又一次添加兽形香料.红锦织成的地衣随着舞步的飞旋节奏而打起褶皱。温润如玉的佳人,踏着音乐的节拍而轻歌曼舞,窈窕的身姿恰似弱柳扶风,头上的金钗也缓缓滑落。酒意微漾时,拈花而嗅,媚态怜人、娇态可人、情态迷人。而近在身边的别殿里,也是锣鼓齐鸣、笙箫相奏、欢歌笑语。陆游南唐书昭惠传记载:后主与国后“尝雪夜酣燕,(国后)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又有恨来迟破亦后所制.”明代王世贞在其小说艳异编卷十三里也写道:“后主尝演念家山旧曲,后复作邀醉舞、恨来迟新破,皆行于时。”说的是有一次李煜与大周后于月夜赏雪饮宴,酒至半酣时,国后邀请李煜起舞助兴。微有醉意的李煜微微一笑,说道:“要我起舞也可,只要你能谱出新曲,我就能随曲起舞.”国后知其意,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只见她“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不一会儿功夫就谱出一支新曲.李煜连称奇妙,即刻随曲起舞。这支曲子因而被命名为邀醉舞破,同时,恨来迟破一曲亦为大周后所制,这两支曲子后来渐渐传出皇宫、风靡于世,可见周娥皇的音乐歌舞造诣非同一般。周娥皇在整编创作霓裳羽衣曲时,按照唐音原谱,曲终本应渐次徐缓、平和煞拍的,而她改为急促激昂、戛然而止.当时的内史舍人徐铉也深谙音律,他听完演奏之后询问朝中乐师曹生:“法曲终则缓,此声乃反急,何也?”曹生答曰:“旧谱实缓,宫中有人易之,非吉征也。”不幸的是,如谶语一般,曹生不幸言中。就在这年,爱子仲宣早夭,而与后主结缡刚满十载、时年二十九岁的大周后也随即香消玉殒。明代王世贞就此总结道:“音之所起,实由人心,而蝉缓噍杀,治乱应之,岂虚言乎?”在国后周娥皇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期间,李煜“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也可谓对此牵肠挂肚、朝夕相守、痛切肺腑.大周后在临终前曾对李煜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继而“亲取元宗所赐烧槽琵琶,及平时约臂玉环,为后主别。乃沐浴妆泽,自内含玉”,“又自为书,请薄葬.”三日后,周娥皇殂于瑶光殿之西室。至此,金陵春梦,烟消云散。在爱妻的葬礼上,“后主哀苦,骨立,杖立而后起。”可见李煜当时已是形影消瘦、哀毁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了。南唐书昭惠传还记载:“后主哀甚,自制诛刻之石,与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书燔之与诀,自称鳏夫煜,其辞数千言,皆极酸楚.”据各种史料与传说而管窥之,娥皇之死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其一,身染重疴,药石不治。其二,爱子仲宣“忽遘暴疾,数日卒”,周后闻之,“哀号颠仆,遂致大渐”,因丧子之痛而致病情恶化。其三,李煜的不忠.娥皇卧病之时,“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由此可见,在她病卧在床、闭门不出期间,比她年幼十四岁的妹妹频繁往来于宫中,和李煜早已偷趁云雨、两相苟合了。当周娥皇发现自己的小妹妹站在帷帐之外时,单凭女人的敏锐直觉,就能洞晓其中的一切。而周娥皇问起此事时,年幼无知的小妹妹竟如实相告,到宫中几天了。周娥皇又急又气又恨,随即将头转向里侧,“至死面不外向”。然而,李煜与周娥皇毕竟“结发同枕席”十载春秋,曾经有过“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的恩爱深情。夫妻之间情趣相投、心有灵犀、感情深笃。对于爱妻的不幸离世,他曾在感怀一诗中哀叹到:“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在他自撰的诔文中也有“苍苍何辜,歼于伉俪”、“绝艳易凋,连成易脆”的哀苦与酸楚。这在他的谢新恩一词中也能看出一二。其词曰:秦楼不见吹萧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这首词的大意是:残照依稀的秦楼上,那位擅于吹笙的秦娥弄玉早已乘凤而去,空留上苑风光满目凄凉。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奇花异草也只能任其临风绽放、独自凋零。仿佛东风与人作对,有意惹恼我,催花吐艳、芳香四溢、浸透双襟,徒增伤心人的孤寂惆怅。常言道烟云易散、好梦易醒,觉来惟见残阳如血、琼窗似染。当年的鸳鸯失侣之恨至今依然深埋于怀,每每忆起,便黯然销魂、潸然泪下。倚栏外望,杨柳依依,碧色凄凄,总觉得风景依旧、斯人宛在。红尘中我们邂逅相遇却又擦肩而过,如梦如幻般的欢爱来去匆匆。这样的生离死别、离情别恨真懒得思量了.正如赖汉屏先生所言:“这首词睹物思人,触处皆物是人非之痛.词中春花春柳,琼窗碧阑,无一非阳春淑景,初无献愁供恨之意所谓泪眼观花,正见出伤心人别有怀抱,情感真挚,自然哀婉动人.结句“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此处着一“懒”字,更见其心事成灰、相思刻骨、悲伤难抑,“不思量自难忘,从反面着笔,营造出“思悠悠,恨悠悠”的意境。周之琦在词评中曾为之赞叹:“重光(李煜)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反观此词,诚哉斯言!二)娇俏伶俐、温柔可人的小周后小周后,名微(一说嘉敏),字女英,生于南唐保大八年(950),卒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乃南唐大司徒周宗的次女,大周后之妹。周女英娇媚婀娜、淡雅柔丽、温润晶莹、生性乖巧。据传,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而之所以字重光,大概与其一目双瞳有关,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而更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载: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而汉代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舜)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帝舜外出巡游时,殁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娥皇、女英两位夫人闻讯,一起奔赴南方寻找夫君,随后来到湘江之畔,遥望九嶷山痛哭流涕,眼泪洒落在竹子上,竹子上便出现了斑斑血泪。这种竹子被人命名为“斑竹”,也称为“湘妃竹.帝舜已亡故,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二人双双投入湘江,幻化为湘江女神,后世称之为“湘君”、“湘妃”、“潇湘妃子或“湘夫人”.楚人哀之,亦将洞庭山更名为“君山”。冥冥之中,与帝舜同为“重瞳”的李煜,与娥皇、女英又同芳名的大小周后,他们之间是否缘分天成、因果相报,注定要在万丈红尘中共同上演一幕才子佳人、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哀感顽艳的人间悲剧呢?李煜不仅看上去器宇轩昂、神采焕发、风流倜傥,而且生性温雅、才情斐然、怜香惜玉。据说他曾在一次宫廷歌宴上见过周女英,并深为其花容月貌、仪态风韵、娇巧灵秀所倾倒,加上周女英当时年近及笄、香软粉嫩、情思如花,更使得李煜心神不宁、神魂颠倒、欲罢不能。他不断地来回偷眼打量周女英,而周女英也是似有所悟、美目流盼、含情脉脉。于是,二人你来我往、眉目传情、勾魂夺魄。宴罢,李煜随即填出一首菩萨蛮,记述了自己的情深意浓、眷恋难舍与黯然神伤。其词曰: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这首词的大意是:笙箫的铜簧韵脆、寒竹声锵,新曲曼妙、乐声清扬。纤纤玉指、白皙鲜嫩,颤倚历抹、扣动人心。眼波如水、春心荡漾,芳意暗许、勾人魂魄。此时此刻,你我,仿佛置身于朱门绮户、锦被绣床,在恩爱缠绵、颠鸾倒凤中品味巫山云雨的销魂痴狂。你我情感相同、肌肤相亲、身心相悦、心心相印,沉湎于如胶似漆的欢爱和水乳交融的情意中。然而,想象中的春光乍泄、粉汗透香、娇喘吁吁,待到酒阑人散之时,顿觉情意难尽、好事成空.一场甜美的高唐幽会,便在如梦似幻的蒙蒙细雨中飘忽迷茫.这是一首别出机杼、颇具特色的恋情词,抒写的是一种精神恋爱的情感体验,更确切地说是“意淫。词中所描述的恋情大胆直露、声色兼具、形象生动。既有“云雨深绣户”的你贪我恋,又有“宴罢又成空”的无奈遗憾;既有具体感性的物象描写,也有深婉含蓄的意蕴表达。一阕小词,演绎出一场回荡千年的、堪谓经典的精神恋爱。近代知名学者俞陛云在其南唐二主词辑述评中评价道:“幽情丽句,固为侧艳之词,赖次首末句以迷梦结之,尚未违贞则。”可见,词的结句:“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倒为此词免却了“淫声浪调”的讥讽,赢得了“未失清雅”的定论.在周娥皇卧病期间,周女英不时地到宫中探望。尽管每次都不曾与姐姐谋面叙旧,但却与李煜有意无意间几度相逢。周女英暂留宫中时,曾有一次小住在瑶光殿的画堂里。有一天午睡醒来,李煜轻装简从、轻声慢步、屏退宫女、径入画堂。在流金溢彩、重帘密闭、芳香四溢的画堂里,周女英正躺在卧榻上浓睡未醒,看上去静谧安详、粉面含露、娇态迷人。于是,李煜在他的另一首菩萨蛮中记述了他与周女英的偷期密会。其词曰: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首词的大意是:蓬莱仙境一般的御苑深院,幽闭着瑶台仙女一样的妙龄女郎。鸳枕旁落,云髻浪卷,乌发如瀑,光亮闪闪。镶金缀玉的荷色绣衣,莲香一丝、体香一缕、心香一瓣。我偷偷潜入你的闺阁,不期撩动珠帘,发出清脆的声音,惊醒了围屏里一帘幽梦。你粉白细嫩的小脸上,笑意盈盈。执手相看时,情深意浓,撩人心魂。“画堂”的一般解释是古代皇宫中带有彩绘的殿堂或华丽的堂舍。在古典意象中,不少画堂或画楼都成了豪奢华贵的象征与密约幽会的去处。崔颢的王家少妇诗云:“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李商隐无题中也有:“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说:“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漫画楼。“脸慢”,此处指美丽而细嫩的脸庞,“慢”通“曼”,意为容颜姣好.有些读本也作“慢脸”,南朝梁刘遵在其繁华应令中有诗曰:“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从这首词的背景、内容、对象和情感基调来看,应该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为姊妹篇,二者皆浓墨抒写男女之间的幽情欢会。所不同的是,这首词是从情郎潜见少女的角度着笔的,而另一首菩萨蛮则是从少女偷会情郎的角度抒写的.尽管本词偏于香艳秾丽,但并非低俗,反而在淡妆浓抹中透出几分清新含蓄,语言晓畅,情态逼真,形象生动,是李煜前期词中比较成功的一首。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载,周女英“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她如花似玉的美貌和摄人心魂的风情早已使李煜意乱情迷、难以自拔,于是李煜多次密约她幽会偷欢。金陵御苑中有一处红罗小亭,据传此亭外罩红罗、流金溢彩、熠熠生辉,内饰玳瑁象牙、精雕细琢、精美华丽,亭内置放一只镶金嵌玉、雕龙描凤的卧榻。此处为李煜观花赏月、听雨吟雪的去处。李煜曾在一首菩萨蛮中记述了他与妻妹的偷情野欢。其词曰: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的大意是:月色朦胧,夜雾迷离,花影扶疏,芳香袭人.日思夜盼,几度相违,良机难觅,今宵正逢夜深人静、花好月圆的良辰美景,我要乘机寻郎而去.金缕鞋轻轻踏上画堂玉阶,发出的声响令人心惊肉跳,我只能手提凤鞋,单穿丝袜,蹑手蹑脚地走过雕栏玉砌。画堂南畔,我终于见到我朝思暮想的情郎,紧紧地依偎在你宽厚的怀抱里,许久,许久,我的身子抖颤不已。宫廷大内、皇家御苑,礼制繁多、禁卫严密,熙攘往来、人多眼杂,奴家见你一面实在太难。我的情郎啊,如果真的爱惜妾身,你就尽情地爱怜吧。在这首词中,“刬袜”,指脱掉鞋子,只穿袜子走路.全唐诗附词中就有一首无名氏的醉公子,其词曰:“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李清照的点绛唇也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向”,在此意为“一直地,久久地”。清初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学者王渔洋(士禛)在他的花草蒙拾中曾将李煜的这首菩萨蛮与五代著名词人牛峤的一首菩萨蛮统作评价:“牛给事(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狎昵已极.南唐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本此。”然而王国维却在人间词话中对牛峤的菩萨蛮赞曰:“词家多以景喻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甘(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顾夐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李煜的这首菩萨蛮也同样专作情语,臻于绝妙,因为从另一个角度而欣赏,无论是“尽君今日欢”还是“教君恣意怜”,都体现出了古代女子为情而献身的决绝的、无所顾忌的坚定态度.牛峤的菩萨蛮云:“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青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这首词的大意是:碧玉雕成的香炉,凉爽细软的竹席,绣有鸳鸯的锦被,在这静谧而温馨的夜晚,你的香汗消融了玉面粉妆,轻轻地洇透荷色山枕。此时此刻,东方破晓,帘外突然响起一阵辘轳声。正是温存交欢之时,闻听早汲声响,顿使花容失色、黛眉微蹙,只恨欢愉未尽、良宵苦短。窗外柳色朦胧,帐内鬓乱钗落。妾身愿将一生抛却,且让情郎恣意尽情地去亲去爱、紧拥在怀。传史有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之前,就把这首菩萨蛮制成乐府,“艳其事”,不加阻止地任其流传.新婚燕尔之时,李煜大宴群臣、贺诗礼赞.韩熙载、徐铉等人趁机赋诗讥讽:“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等。李煜并未怪罪、一笑了之,“不之遣”。可见李煜对此事无心掩饰、坦然相对,甚而引以为荣、颇为眷恋。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清平乐一词中也有类似的“轻佻放诞”的描述,其词曰:“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这首词的大意是:云烟雨雾,撩恼人心,突如其来,匆匆躲避.我们正携手漫步在西湖的白堤上,饱赏莲叶接天、荷花映日,却不期遭逢一场黄梅细雨。避雨的兰亭深幽清静,你我二人凝神相望。为情所迷、娇痴已极、难以自持的我不顾猜忌,扑到你的怀里,倚在你的肩上,任由情郎相惜相爱。依依相别时,我真是恋恋不舍、愁情满怀,以致于回到家时也懒得梳发理鬓、施粉修妆。据马令南唐书女宪传继室周后载,李煜的这首菩萨蛮似为周女英而作,她在姐姐抱病期间就已入宫与李煜私通,后世不少词评家都因此而对此词全盘否定。其实在先唐时代,就有不少诗歌大胆直露地表达了女性对欢爱的渴求,如:东晋孙绰描述汝南王司马义的小妾-碧玉的碧玉歌其四云:“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南北朝时徐陵的乌栖曲云:“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南朝民歌西曲歌孟珠云:“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望欢(郎)四五年,实情将懊恼。愿得无人处,回身与郎抱。”正如唐葆祥先生评价李煜的这首菩萨蛮所言:“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并不一定就是作者的经历,它有个提炼、概括的过程;即便以作者的生活作为素材,人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并不全是着眼于他们爱情的原来情况,而大都着眼于词中所刻画的这个大胆的热烈追求爱情生活的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以及李煜在描写艺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自周娥皇抱病身亡、撒手人寰之后,妹妹周女英便成为李煜之母钟太后(称“至尊后”)认可的皇后人选,但由于她年龄尚小,连大婚礼服都撑不起来(“未胜礼服),钟太后只好让她“养于宫中待年。不曾想就在第二年,至尊后溘然仙逝。依照礼法规制,李煜须服丧守孝三年。故而直至周娥皇过世四年,李煜守母孝三年期满后,南唐才册立新后。据艳异编卷十三记载,“钟太后殂,后主服丧,故中宫位号,久而未正。至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国后。”北宋开宝元年(968)十一月,南唐立国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举行了在位君主婚庆盛典,周女英毫无悬念地被敕立为国后,史称小周后。那年,她与姐姐成婚时一样,芳龄十九.而此时,南唐国势已是内外交困、日薄西山、江河日下。大臣徐锴(徐铉之弟)临终时就曾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作亡国之俘的终局.此时的李煜,不仅依然“性骄奢,好声色,又喜浮图(佛教),不恤政事”,而且对小周后万般痴迷、百依百顺、朝夕厮守,他们经常通宵达旦地歌舞宴乐,极少登临议事,更无暇顾及治国、戍边、御寇等事关国计民生、社稷兴亡的紧要大事,而且还动辄耗费国力、招募僧人、大兴佛事。李煜本人也身着法衣、诵经拜佛、祈求佛灵庇佑,很符合他当年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的无所作为的志趣意向。小周后喜爱绿装,所服衣裙多为青碧色。平日里,她秀髻高绾、裙裾轻扬、仪态万方、风韵飘逸。嫔妃宫娥见她宛若仙子、飘然出尘,皆艳羡至极、群起效仿。宫女们又嫌弃宫外所染的青碧色不够纯正,便亲自动手染绢.一次,一位宫女染了一匹绢晾在室外,晚间忘记收取,却被夜露沾湿。翌日,她们惊喜地发现,其色更见青碧鲜艳,李煜与小周后喜出望外、赞叹不已.自此以后,嫔妃宫女均以露水染绢为衣,美其名曰:“天水碧”。后来民间纷纷传言,“天水碧即为“天水逼,因为宋太祖赵匡胤乃天水人。如此谶语,不幸言中。据不少史料记载,小周后喜好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器具。终日垂帘焚香,香烟袅袅、芬芳馥郁、氤氲宫闱,她还置身其中,看上去青烟缭绕、如梦似幻、御风羽化、凌虚登仙.但在夜间安寝时,罗帏中不能焚香,故而用鸭梨蒸沉香,置于椒房红绡帐中,其香甜润,神怡心醉,故而名曰:“帐中香。李煜和小周后还把茶油花籽制成花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并让宫娥淡妆素服,缕金于面,将花饼施于额头,名曰:“北苑妆.除此之外,二人深钻细研,不断摸索,将茶乳做片,制成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香四溢。李煜还将产于异域的香甜食品汇集成编,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或煎做羹汤,名目多至近百种。对于每种肴馔,李煜亲自取名,刊入食谱,并命御膳房将新制食品搭配齐全,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名叫“内香筵”.据五国故事、清异录和默记等书记载,李煜宫中确实装饰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如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饰窗棂,以大宝珠悬于宫中来照明,借以营造和增强豪奢华美的宫禁氛围。据说李煜还有一位能歌善舞、窈窕冶艳的妃子名叫窅娘。她出身寒微,本为水乡采莲女,十六岁时被选入宫。据传窅娘为混血儿,双目深凹,星眸生辉,顾盼有情,窅不可测,迥异于中原人,故而李煜赐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莲舞,为此李煜特意建造一座六尺高的金莲舞台。踏歌起舞时,窅娘以帛缠足,纤小弯曲如新月,外着素袜,在金制莲花上翩翩起舞、款款凌波、摇曳生姿。女子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而窅娘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自宋以降,名媛闺秀、歌女舞姬以缠足为美,风气一开、竞相效仿。这种陋习从宫廷渐渐传至民间,女子皆以“三寸金莲”为第一审美标准。这一渐趋变态的缠足恶习漫延千年,直到民国时才得以废除。后人曾以诗讽喻曰:“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从北宋开宝元年(968)至开宝八年(975)这八年间,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与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这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随伊,留待舞人归。这首词的大意是:幽梦方醒,晓月西坠;天光初现,宿云微漠。惆怅无语之人,辗转反侧,愁绪万端,绣枕频欹。离恨恰如春草,别后思念依依;远雁几声凄厉,离情音信难凭.独处画堂深院,孤寂萦绕心头。莺啼消散,余花凌乱,伤心深深庭院。落花满地,休要清扫,且随伊人而去,我静等着那一天:落红如雨,香径逶迤,风韵多情的舞人飘然而至、踏花而归。许永璋先生曾评价此词道:“惝恍飘忽,极饶烟水迷离之致,而其自然灵妙尤不可及。”可见在词人笔下,无论大小、远近、高低、巨细的自然景象,一经摄取,加以点染,即成完美的精品。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以“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之名,宋兵挥师南下、所向披靡,金陵也随之被攻破,亡国之君李煜肉袒出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的李煜,与子弟四十五人一起由宋兵押往北方。李煜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而小周后也被封为“郑国夫人。从此,他们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里,过着寄人篱下、长歌悲吟、忍辱含垢、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日子。宋代王铚在默记中载,李煜入宋后,“有旨不得与人接”,直如身居囹圄之中。他寄给金陵旧宫人的书信中也说自己“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就在当年冬天,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驾鹤西归,其弟赵光义(一名赵匡义)承祧延嗣、继位称帝,改元太平兴国,是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十一月,李煜由“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看似爵位得以晋升,然则实非如此。宋太宗时常对李煜进行讥讽侮辱,令李煜感到窘迫难堪、无地自容。太平兴国三年(978)上元佳节,所有命妇(受有封号的贵妇,俗称诰命夫人)依例入宫谨贺。不想小周后自元宵佳节入宫朝贺,时过多日,杳无音信。李煜终日提心吊胆、失魂落魄、坐卧不宁、望眼欲穿。直至正月将尽,她才被放出宫禁,然而伊人仪容不整、人面憔悴、欲言又止、掩袖啜泣。据说从当年元宵节至七夕节,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玉体纤弱、孤苦伶仃的小周后多次被宋太宗肆无忌惮地蹂躏。宋人王铚在默记中有载,“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据说,宋太宗还召来宫廷画师,将行幸小周后的场景进行所谓的“写生”绘画,这就是著名的宋代春宫图熙陵幸小周后图。因宋太宗赵光义死后葬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巩县)西南四十一里处的永熙陵,故称其“熙陵”。元代诗人冯海粟曾题诗于此图,曰:“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明代小说家姚士麟见只编亦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描述此幅图画曰:“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就在这种国破家亡、受欺含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惨淡日子里,李煜的丧国之痛、毁家之伤、凌辱之悲、夺妻之恨不时地齐聚心头,于是他以无言东流的滔滔江水寄托了自己的愁绪和哀思: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一江落红逐波、袅袅东逝的春水,流过李煜悲愤难抑的心头,流过小周后雪压霜欺的记忆,流过江山如画继而又山河破碎的大宋王朝,缓缓流入渐行渐远的历史烟尘。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节,恰逢李煜四十二岁寿诞。此时此刻,这位当年的李后主顿感孤寂凄凉,于是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抚节悲歌、闻之断肠的虞美人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同年,小周后哀不自胜、悲伤过度、自杀身亡。艳异编卷十三载,“太平兴国三年,陇西公薨,周氏亦薨。”极为巧合的是,那年,小周后年方廿九,与她姐姐大周后去世时芳龄相同.合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的李煜与小周后,距葬于现今河南巩义市的赵光义仅百里之遥,而与葬于今南京牛首山懿陵的大周后却相距两千里之远。回望千年,人间沧桑,烟云过眼,物是人非.这一段曲折离奇的家国悲欢、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也只在稗官野史、闲人笔墨、戏曲唱词、街谈巷议中断续流传。而每当我肃立于李煜陵前时,耳畔,总有一丝悲怆而古远的忆江南小调,萦绕脑际、良久回环:“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