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74781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栽培技术(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菌栽培技术生态因子对平菇子实体的影响行知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 娄卿(06266109)指导老师:蒋冬花(教授)实验指导:嵇豪,周琴等。摘要:营养素、矿质元素、温度、水分与湿度、PH、空气、光线等因素都能 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因而,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 来满足平菇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稳产、高产,从而获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字:平菇 生态因子 影响.、八、-前言平菇是我国食用菌栽培者惯用的名称和商品名。学名为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又叫北风菌、冻菌(低温下栽培)、鲍鱼菇(味道类似鲍鱼) 等。我国平菇栽培起步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主要以木屑为培养料,栽培数量 小。平菇商品生产开始于 1972年,河南刘纯业用棉籽皮栽培平菇获得成功后,河 南、湖北、河北等省开始规模生产。1978 年河北省晋县利用棉籽皮栽培获得大面 积高产,并于当年举办全国第一期培训班。从此,全国开始大面积平菇栽培。、生物学特性及其价值(一)形态结构: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细胞、分枝丝状体。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子实体菌盖:呈贝壳状、舌状或扇状、丛生叠生,直径430cm, 白色;菌柄:侧生;菌褶:由菌盖一直延伸到菌柄上部,形成脉直纹。(二)生活史(异宗配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1、菌丝体阶段(营养生长阶段)抱子萌发期一多核菌丝期一单核菌丝期一双核菌丝期一结实菌丝期2、子实体阶段(生殖生长阶段)根据子实体形态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桑椹期一珊瑚期一成长期一成熟期桑椹期:菌丝体纽结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期。此时,在培养料表面可见一团 白色或蓝灰色小米粒的子实体原基,形似桑椹,故称桑椹期。珊瑚期:原基分化形成小菇柄,并各自伸长,形似珊瑚。成长期:珊瑚期后,菌盖迅速伸展,菌柄加粗的这一时期。成熟期:抱子形成并开始脱落的时期。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模式图是:子实体 一 一 担子 一 一 核配 一 一 减数分裂t!珊瑚期担抱子(AB、ab、aB、Ab)萌发桑椹期t!纽结期 一一一 双核菌丝 一一一 单核菌丝营养价值: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鲜菇中含水量为85.7092.90%,游离氨基酸有23种,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总氮含量为2.8%6.1%,总糖量26.8%44.4%,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和矿质元素(P、Fe、K)等。药用价值:平菇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多糖 蛋白:抑制癌细胞;牛磺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菌糖、甘露糖、纤维素、助消化 的各种酶等:用于胃肠作用,促进消化。袋栽平菇的优点: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充分利用 空间,占地面积小;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 菌丝生长期;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 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二、生活条件1营养:平菇是木腐菌,在自然界它生长在朽木和枯枝上以及死去的树桩上,靠这些物质提供营养。其所需营养分三大类:碳源指碳水化合物:有单糖、 双糖和多糖。单糖具体指葡萄糖、双糖具体指蔗糖、多糖具体指纤维素、木质素、 半纤维素及淀粉。它们是平菇生产所需要的碳源物质及能源的基础。这些碳水化合 物在培养料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等原料中都有大量存在。氮源:它也 是平菇生长的重要营养源,平菇菌丝生长过程需要合成蛋白质、核酸。这些物质是 通过菌丝分泌蛋白酶、将培养料中的含氮物质、蛋白质分解吸收到菌丝体内供其菌 丝生长和集结为子实体形成打好基础。含氮高的原料有麸皮、米糠、玉米粉、黄豆 粉饼等。棉籽壳含氮相对其它秸秆也高。这两种物质含量比例、理论适宜的碳、氮 比值为12:116:1。实际栽培时为了防治杂菌滋生、大面积栽培平菇,碳氮比例 在30:1 40:1。原料中棉籽壳碳氮比值最适合,其它原料需增加氮源。矿质元 素:P、Mg、S、Ca、K等;在实际栽培中,常常加入适量的钙镁磷肥、石膏粉或过 磷酸钙以提供Ca、Mg、P等。维生素:天然培养料中含量基本上能满足需要。2温度: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 35C,最适宜的温度是24 27C, 如在15C以下菌丝生长就缓慢。实际栽培发菌过程气温在18 22C之间为好,料 温一般比气温高2 3C,即21 25C。子实体的形成及生长范围8 22C,最适宜 的温度为15 18C,8C以下子实体生长缓慢,25C以上子实体生长较快,但菌盖 薄,易破碎,质量差。平菇属于变温性结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子实体分化,而且 菇质量好,菇的口味好。3. 水分与湿度:平菇子实体含水量在90%左右,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 水分,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水分过大,则抑制菌丝生长,水分过 低,菌丝生长没力,产量降低,要掌握好水分是栽培的关键。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料 含水量在60-7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95%之间,这样的湿度条件才能出好平 菇。注意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培养料面干燥影响正常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空气相 对湿度高于95%,菌盖容易变色,翻卷,也易造成细菌性病害发生。4. pH: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生长范围为pH 3.0-7.0,以pH 5-6为最适,配制培 养料时,pH应调到6.5左右。5. 空气: 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菌丝生长:注意适当通风换气。据试验, 平菇菌丝体对CO2有较大的忍耐性,当CO2浓度为2030% (体积)时,其生长量 比正常通气情况还提高3040%,但CO230%菌丝生长量骤然下降。子实体形成:由 于旺盛的呼吸作用,对O2的要求也急剧增加,因而必须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在 缺O2条件下,很难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也往往菌柄细长、菌盖薄小、畸形或不 发育。因此,出菇后要经常通风换气。6. 光线:平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菌丝体生长:不需光,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应尽量避免光照。子实体形成与发育:不需要光照。子实体形成:需一定散射光。光线过暗, 菇体畸形,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但强光也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因而,在实际栽培 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平菇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这样,才能确 保稳产、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 实验设计将长满平菇菌丝的袋装培养袋分成 4 组并标号,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实验组号12345喷 水 频 率天三次喷水于 周围和地面(60%70%)平均天三次 浇大量水于面 料( 90%)平均天两 次喷水于周 围和地面(55%)平均两天喷水次于周围和地面(40%45%)平均一星期喷 水一次(W30%)以第一组为参照对象,观察平菇生长情况。四、实验结果组号12345生长势良好,从开始喷长势良好,但24小时后菌直到第二星期不不现蕾,长水的第五天出菇,但盖变色、腐烂、培养料酸时才开始出现且菌丝变情长菇的密度不咼臭,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菇,幼菇枯死蕾黄第一组:长势良好,从开始喷水的第五天出菇,但长菇的密度不高第二组:长势良好,但 24 小时后开始,长菇的密度不高变色、腐烂变质培养料酸臭变色、腐烂、培养料酸臭。第三组:直到第二星期时才开始出菇,幼菇枯死第四组:不现蕾第五组:不现蕾,且菌丝变黄实验的第一,二,三组在前期长了虫,后期出现黄水,同时还有一组实验被不知名人士浇水到把整个都淹没了,没有长出菌,其表面发黄。五、结果分析(一)烂菇发生原因:喷水过多,加上通风不良,菇体表面积水,引起水肿软化腐烂。二)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使料发酵变 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三)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 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四)幼菇枯死发生原因:持续高温,幼菇受热干枯;培养料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二氧 化碳浓度高,幼菇缺氧死亡。(五)不现蕾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 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通 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六)菌丝变黄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空气干燥,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六、心得通过本次的实验,我深刻的认识到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许许多多的知识。就这 次整个的实验而言,我们做的还算成功,我们都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有针对性的对 平菇的不同栽培条件进行栽培,能清楚的了解到平菇的生长环境,并清楚的了解到 平菇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需要。特别是在加强湿度调节上,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使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在料面出现菇蕾后,要特别注意喷水,向空间、地 面喷雾增湿,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 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但我们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菌种因为处理不当而受到污染,比如霉 菌污染,原因:可能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条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彻 底消毒,在还没出菇前长了小虫我只做了简单的处理,没有做彻底的消毒的工作。 由于寝室栽培条件有限,只能将教委阴暗的大厅设为栽培场地。而食用菌在出菇前 后,需要充足的氧气,通风不好,容易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出菇时需要有光照, 无论是日光灯还是其它光源,但光照不足可能会导致不能出菇。还有就是菌丝未满 袋就出菇,原因是发菌场地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总之我们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很多,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有所了解。在撰写论 文的方面我们主要以操作组织培养实验上所发生的状况与搜集到的参考文献进行探 讨。总结我们这次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实验中争取做的更好。参考文献1 贾身茂,陈士瑜,蔡德华等.中国平菇生产.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2 常明昌等.食用菌栽培.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 杨新美等.食用菌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 杜一玲 中国食用菌志 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中国林业出版 时社 1991:465 裘维蕃.中国食用菌及其栽培.北京:中华书局,19526 杨新美等.中国食用菌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7 常明昌 食用菌栽培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8郑其春,陈容庄,陆志平等.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