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71838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文下册第三单元元12人生人生课件件2(新版新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品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多媒体课件。1课时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人生哲理:捡石头的故事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说有一位巴格达商人,他深夜走在一条荒凉的山路上,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恼的。”商人听从了劝告,真的捡了几块石头。天亮后,商人想起自己捡的石头,掏出一块一看,原来是块金刚石,他急忙又掏出一块,是绿宝石,随后几块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石。商人高兴极了,把玩着这些宝石,慢慢地,商人心头又无比懊恼起来:当时捡得太少了。故事虽然有点离奇,但也有现实寓意,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是在听从别人的教诲,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捡拾有意义的石头。识就好比是那个商人捡拾的石头,需要我们一次次地弯腰,需要我们遵循有益的教诲,但是我们的懊恼不应是商人式的,而应是对所“捡”的知识太少的自责,惟有这样,才能离博学近一些。捡拾对自己有用的石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那陌生的声音其实就是一种友谊的提示,是人生所必须经受的教育方式。在人生的道路上,高兴和懊恼是一对亲兄弟,与其对过去的事情产生懊恼,不如现在就努力,多捡拾几块对自己有益的宝石。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分为四个部分。2.在文中,作者是怎样看待人的一生的?作者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地洞、远征广阔领域、劳作于工场。3.你觉得哪种比喻最为贴切(或最不合适)?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顺势归结这几个比喻的不同性质:攀登高塔高度 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所有人 挖掘地洞深度 指向科学家举例:如阿基米德、爱因斯坦等 远征广阔领域广度 指向政治家、军事家如拿破仑、秦始皇等 劳作于工场琐碎却有益 指向普通劳动者如技术工人等 1.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文章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人生确实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2.作者还将人生比作地洞、广阔领域、工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指哪类人,这些人具有什么特点。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既复杂又简单。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在工场劳作的人,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等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3.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作者想借此来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4.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5.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光彩,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6.“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作者的看法正确吗?“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作者对老年人的看法过于片面,事实上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生命、留恋生命。7.“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随着年事的增高,人们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8.“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9.“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10.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例如: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神话传说。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咸阳帝座,垓下悲歌;阿房宫冷,铜雀名消,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古不朽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曹梦关曲;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蚕卧嫩桑;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本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之情,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深奥的人生哲理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2011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显然,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是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就其深度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对话式”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体式”阅读教学。它提倡以导致教的教学原则,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索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鲜活而新异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主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主体作用发挥上的正、负双面性,它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作为阅读主体存在,同时还兼有阅读计划的拟定者、阅读信息的提供者、阅读情境的设置者和阅读过程参与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地运用问答、陈述、撰写等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因此,教师不能独掌课堂而要与学生互动共进。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力避空洞的训诫,要在现实的情景之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