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676240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小丽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王小丽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王小丽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 尖端 尖端下部 尖端 向光弯曲 部位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促进生长的部位 尖端下部 生长素的合成 不需要光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 尖端 完成,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 尖端下部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 尖端下部 完成,且只能从 上往下 运输 生长素不能透过 云母片 , 琼脂 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 一、列举种群的 特征 二、说出种群数量的 增长规律 三、说明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必修 3 一、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在 一定时间 内占据 一定空间 的 同种 生物的 所有 个体称为种群。 例 (多选 ):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_。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口池塘中的全部蝌蚪 生物必修 3 (二)种群特征 个体特征: 寿命 、 性别 和 年龄 等。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数量特征 、 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等。 种群特征: 生物必修 3 1、种群密度: 单位 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 全部 个体的数量。 ( 2)测定方法: ( 1)概念: 样方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 平均密度 估算 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植物) (种群 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生物必修 3 例:在调查某种植物的密度时,共选取 了 k个样方,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n3n k株,每个样方的面积均为 s 平方米,则该种群的密度为多少? (n1+n2+n3+ + nk) /( ks) 生物必修 3 样方法 方法步骤: 随机取样 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 样方种群密度 计算所有样方的平均值 估算 种群的种群密度 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标记重捕法 例:设 某种群的总数为 N ,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 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 n, 其中已标记的为 m, 则 : N M = n m 前提:标志重捕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 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例: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 1公顷的 调查区内,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 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 次共捕获 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10 头。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_ (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 相比可能会偏 _。 96 高 生物必修 3 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不 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 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又不 过分醒目 在调查期间没有较多个体迁入、迁 出、死亡 适用范围: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标记重捕法注意事项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指种群在 单位 时间内 新产生 的 个体数量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 比率 。 指种群在 单位 时间内 死亡 的个体 数量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 出生率: 死亡率: ( 1)概念: (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决定 种群密度的 最直接 因素 生物必修 3 3、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 ( 1)概念: (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出率: 单位 时间 迁入 某种群的个体数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单位 时间 迁出 某种群的个体数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 种群密度的 直接 因素 生物必修 3 4、年龄结构: ( 1)概念: 指一个种群中 各年龄段 的个 体数量的 比例 。 ( 2)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生物必修 3 增长型 幼年个体 _,老年个体 _; 较多 较少 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大 大于 出生率 _死亡率; 种群的密度会 _。 生物必修 3 稳定型 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 _; 比例相当 大致相等 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 _; 种群的密度会在 _ 生物必修 3 衰退型 幼年个体 _,中老年个体 _; 死亡率 _出生率; 种群的密度会 _。 较多 较少 越来越小 大于 生物必修 3 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图( 1)是增长型,从图( 3)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 成效 B图( 1)、图( 2)、图( 3)都是衰退型 C图( 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年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 1)、图( 2)、图( 3)都是稳定型 图为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 ( 1)曲线图中 ab段表示甲 动物 _; ( 2 ) c 、 d 段可表示乙动物 _; ( 3 )丙曲线表示 _。 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 们应做好 _的保 护工作。 在中年以前死亡率很低 在幼年期死亡率可达 50 % 该动物幼年时死亡率极高 幼年个体 5、性别比例: ( 1)概念: 种群中 雌雄 个体数量的 比例 。 (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一定程度 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 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对种群数量有 很大 影响。 生物必修 3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 预测 变化方向 性别比例 影响 数量变动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迁出 决 定 种群数量 直 接 影 响 小 结 1、种群的空间分布有 _、 _、 _ 2、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是 _ 3、种群的数量特征有 _、 _、 _、 _ 4、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 _ 5、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_、 _ 6、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方式是 _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 年龄结构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方法: 建立 数学模型 现 实 对 象 的 信 息 抽 象 的 数 学 模 型 生物必修 3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例:大肠杆菌有很强繁殖能力,大约 20min 繁殖一代,先将 100个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 内培养,求 2h后大肠杆菌的数量是多少? 20min 40min 60min 80min 100min 1、理想情况: 食物 (养料)和 空间 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和 没有敌害 等。 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 N0(亲 代),而且每代的 增长率 ( )都保 持不变,且 世代间不重叠 ,那么该种 群后代中第 t代的数量 Nt为多少? Nt= N0t 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生物必修 3 1、理想情况 Nt= N0t 种 群 数 量 时间 O “J”型曲线 种群数量 连续增长 ; 增长率( ) 不变 。 生物必修 3 例 1:实验室培养一种细菌,给予充足的营 养物质等条件,该细菌每 20分钟繁殖一代, 则一昼夜后一个该细菌将发展成个体数为 _个的细菌种群。 例 2:若某种群有成鼠 a头(计算时作为亲 代),每头雌鼠一生产鼠 16头,各代雌雄性 别比例均为 1: 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 所有个体的繁殖能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 算,第 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_头。 A. a 16n B. a 16n-1 C. a 8n D. a 8n-1 C 272 生物必修 3 2、实际情况: K 种 群 数 量 时间 O K/2 种群数量有 最大值 ( K值); “S”型曲线 增长率在 K/2时增速最快 生物必修 3 例 2:某湖泊最多容纳鲫鱼种群量约 3000 吨,经取样调查,该湖泊中现有鲫鱼 2000 吨,为使该湖泊中鲫鱼有最大增长速度, 现在应捕捞多少吨鲫鱼为宜( ) A. 500吨 B. 1000吨 C. 1500吨 D.不能捕捞 A 例 1:右图表示某种群数 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 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群的 K 值为 _,该种群在 _点处增长速度最快。 种 群 的 个 体 数 量 时间 100 50 25 0 75 d a b c c 100 生物必修 3 三、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气候 、 食物 、 天敌 、 传染病 等。 动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环境污染。 2、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 生物必修 3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 课题研究 研究目的 推荐器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 数学模型 , 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 增长规律 以及种群 外部环境 因素和种群 内部因素 对种群对种群 个体数量的制约。 生物必修 3 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酵母菌种群大小怎么变化? 酵母菌种群大小按 “ S”型曲线 变化 500mL 质量分数 5葡萄糖 0.1g活性干酵母 实施实验: 生物必修 3 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 酵母菌种群大小按 “ S”型曲线 变化。 时间( h) 2 4 6 8 10 12 14 16 18 酵母菌数量 (个 mL-1) 110 180 280 520 620 580 620 625 625 时间 h O 酵母菌的数量 /个 mL -1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生物必修 3 四、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 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生物必修 3 2、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 食物 、 栖所 、 配偶 等而发生斗争。 生物必修 3 练习 1、预测某地区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 A.现有人口数量 B.现在的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率 D.目前的年龄组成 D 2、某生态学家考察某草原后,认为未来几年, 该草原鼠害将非常严重,该生态学家作出这样预 测的依据是( ) A.鼠群的数量和密度 B.鼠群的年龄结构 C.鼠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率 B 返回 生物必修 3 有问题下课后 继续探讨! 生物必修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