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多 发 性 硬 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MS)? 是以中枢神经系统 (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 遗传易感个体与 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 疫性疾病 。 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 疾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疾病。多发性硬化作为独立的疾病已有 100余 年的历史。因其有较高的发病率、慢性病程和青壮年易患而备受重 视 。 2015年 5月 27日 是第七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 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进展性疾病,主要损害脊髓、大脑以及视神经,易发于 15岁 -40岁 青壮年人群, 常见的症状有视力模糊、身体麻木、四肢异常疲劳等,如不治疗,严重 时会造成突然失明、瘫痪。 多发性硬化患者以女性居多。比例大约是男性病例的 2倍多。 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流行病学数据,特点尚不明确。全球有超过 250万名多发性 硬化患者。 在美国,多发性硬化是导致中青年致残因素第二位,仅次于车祸 。 供图 中国多发性硬化病友会 症 状 体 征: 眼球震颤与核间性眼肌麻痹并存指示为脑干病灶,是高度提示 MS的两个体征。 (1)肢体瘫痪多见,常见不对称性痉挛性轻截瘫,表现下肢无力或沉重感。 (2)约半数病例可见视力障碍,自一侧开始,隔一段时间再侵犯另一侧,或短时间内两眼先后受累。发病较 急,常有多次缓解 -复发,可于数周后开始恢复 。 (3)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复视约占 1/3。 (4)半数以上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包括深感觉障碍和 Romberg征。 (5)约半数病例可见共济失调, (7)可出现病理性情绪高涨如欣快和兴奋,多数病例表现抑郁、易怒,也可见淡漠、嗜睡、强哭强笑、反应 迟钝、重复语言、猜疑和迫害妄想等精神障碍。 晚期病例检查时常发现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和构音障碍、某些或全部肢体可出现锥体束征、感觉或小脑 体征。已经确认某些症状在 MS极为罕见,如失语症、偏盲、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严重肌萎缩和肌束颤动等, 常可作为 MS的除外 标准。 发 病 原 因 生 物 因 素 心 理 因 素 社 会 因 素 生 物 因 素 病理表现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磷脂的破坏及 对轴突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1.其他系统感染 。国内外有多篇文献报道多发性硬化患者并发感染后造成病情复发或加重。 2.持续的高脂饮食 。多发性硬化患者在疾病的复发期可见有明显的血脂的变化 ,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和低密 度脂蛋白及胆固醇的升高。国内有文章报道在调查多发性硬化复发的诱因时 ,发现有的患者复发前有连续数天的高 脂饮食 , 在复发时查血脂显著升高。 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多发性硬化病人中颈髓的过度屈曲和过伸损伤被认为可诱导疾病复发和使临床症状恶化。 4.高剂量放射线的影响 。多篇文章报道患有脑部脱髓鞘疾病的病人经历脑部放射治疗后引起疾病复发或病情恶化 5.妊娠和流产后体内多种激素水平 的改变影响多发性硬化复发率。 6.注射疫苗 。国内有作者在研究多发性硬化病情复发的诱因时 ,观察到注射流感、乙肝疫苗可引起疾病的复发。 7.血中尿酸水平 的变化 8. 致炎细胞因子 心 理 因 素 1.生活事件 情绪 人格 社会知识 等与发病的关系。心理社会因素在 MS发病中的作用极其复杂。它既可以作为诱发因素参与 MS的发病, 同时也在疾病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 MS的发病过程中,心理 社会因素与疾病的症状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和影响疾病的进程 及转归。 2.情绪改变情感认知上来认识功能损害等与 MS症状密切相关。其中与 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症状包括,疼痛,疲劳其实改变及认知功能 损害。 社 会 因 素 近年来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 MS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进行了关注。 任何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 个体均不可避免地接受着相关生活事件的影响 ,而所有这些影响作为应激源在个体身上产生的 应激反应的程度 ,并非简单地与应激源的多少和强度成正比 ,而是由于个人认知评价、应对方 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等中间变量的参与和调节而变得复杂。 环境因素包括 生物学 和 心理社会 因素两大类。 ( 1)生物学环境因素有病毒感染、高纬度寒冷地区等 ; ( 2)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变故、心理冲突、精神紧张等。 社 会 因 素 认知应激理论 认为 ,心理应激是以生活事件为应激源 ,受个体认知评 价、社会支持、应对策略等多种中介因素影响导致心身疾病的反 应过程。在 MS的发病过程中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症状往往交 织在一起 ,共同作用和影响疾病的进程及转归。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 研究表明 ,心理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减轻或者加 重疾病的症状 ,从而影响 MS的进展、复发、转归以及预后 ,并最终 决定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心 身 中 介 机 制 M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 自身 免疫 、 病毒感染 、 遗传倾向 、 环境因素 及 个体易感因素 综合 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学说。 1.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 分子模拟 (molecular mimicry)学说认为, 患者感染的病毒可能与 CNS髓鞘蛋白或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共同抗原 ,即 病毒氨基酸序列与 MBP等神经髓鞘组分的某段多肽氨基酸序列相同或极为相近。推测病毒感染后使体内 T细胞激活 并生成抗病毒抗体可与神经髓鞘多肽片段发生交叉反应, 导致脱髓鞘病变 。支持 M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典实验, 是用髓鞘素抗原如髓鞘素碱性蛋白 (MBP)免疫 Lewis大鼠,可以造成 MS的实验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而且,将 EAE大鼠识别 MBP多肽片段的致敏细胞系转输 给正常大鼠也可引起 EAE,证明 MS是 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MS的组织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被认为是直接针对 髓鞘抗原的免疫反应所致。病毒感染或其他刺激因子通过破坏血 -脑屏障可促使 T细胞和抗体进入 CNS,导致细胞黏 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它们共同起到吸引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分解细胞外基质以 利于免疫细胞移行和激活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如 MBP、髓鞘结合糖蛋白 (MAG)、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和含脂质蛋白 (PLP)、 B-晶体蛋白 (B-crystallin)、磷酸二酯酶及 S-100。 这些靶抗原通过与抗原递呈细胞 联结触发了可能有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和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反应, 特别是辅助性 T细胞 1型 (Th1)细胞因子如 IL-2、 IFN-可能与 MS发病有关。 由于免疫攻击可使髓鞘剥脱,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导致神经症状 。 2. 遗 传 因 素 MS遗传易感性可能由 多数弱作用基因相互作用决定 MS发病风险 。有 关遗传学方面的资料主要来自对双胞胎的研究。其中一份最细致的研 究报道,在 35对单卵双胎证实 MS诊断的有 12(34%)对, 49对双卵双胎 中仅有 2对 (4%)。有两对临床正常的单卵双胎, MRI显示有病灶。在有 一个以上成员患病的家族中,未发现一定的遗传方式。多数情况把某 一种疾病在一家族中发病率高视为具有遗传性,但有时可能仅反映同 一家族的数个成员,在同样的条件下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环境因素。 3.应 激 因 素 应激因素应激反应是以整体的方式发生的 ,包括生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 反应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的产生 ,生理应激反应表现为身体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 代谢、免疫过程的变化。近年来 MS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显示 ,应激能 诱导疾病的发生 ,可能的机制是通过 心理 -神经中介机制 、 心理 -神经 -内分泌 中介机制 、 心理 -神经 -免疫中介机制 三条途径来实现。应激不仅使个体出现焦 虑、恐惧、抑郁、愤怒等负面的应激心理反应 ,而且通过刺激活化的 T细胞通过血脑屏障、 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导致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减弱等机制 ,导致疾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