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0664680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2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1 复习笔记一、概述1背景(1)社会制度的改变这时期我国社会制度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微。(2)多元文化取代一元文化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3)“新乐”的兴起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古乐”(亦称“雅乐”)的衰微和“新乐”(亦称“俗乐”)的兴起,这时期无论声乐、器乐、音乐科学、音乐美学都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特点(1)专业化这时期已形成我国古代音乐的专业文化。产生了专业化乐人,称作泠人(伶人)、乐正、大师、小师、工等。(2)大众化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这时期出现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3发展状况(1)器乐器乐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乐器已有约70种,有系统化的乐器分类法,称作“八音”;器乐合奏已有相当发展;这时期一些乐器如琴、瑟、笙、篪(ch)、箫等发展成可以独奏的乐器。(2)乐理观念这时期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3)音乐教育制度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春秋时期学术下移,私人办学中也有音乐科目,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办学中曾亲自教授音乐。(4)音乐理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二、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1礼乐(1)形成礼乐制是在西周时由周公初步制定,经后人又不断增补形成。(2)内容等级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庶人没有享受礼乐权利。场合在贵族的政治、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各种礼节仪式,典礼每一步骤和具体音乐形式都规定得十分细致。(3)发展状况从音乐体裁看,当时已形成歌舞音乐、声乐(群唱、独唱)、器乐(合奏、独奏)等类别。2音乐教育(1)东周时期东周王朝曾设想置天、地、春、夏、秋、冬六个官府以完善其政权,其中春官为管理礼乐的机构。春官中的乐官、乐工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要求以乐德、乐语、乐舞进行传授。(2)春秋时期孔子主张因袭周代教育传统设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重视乐课,以“诗三百”作为唱歌教材。同时他还是先秦第一位把礼乐不同功能明确区分的儒学先师。三、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周代乐舞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民间也有自己的乐舞,如旄(mo)人掌教的散乐。1乐舞(1)大型乐舞在东周时称为大乐,是春秋时期艺术水平最高的器乐、声乐、舞蹈的综合艺术。它由器乐段、声乐段、舞段三部分构成。据文献记载,最有名的是六代乐舞。其最古远的是黄帝时代的乐舞云门和尧时代的咸池,但这两部乐舞只是传说。舜时代的箫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濩以及周时代的大武,流传到东周时期还能表演。尽美、尽善被后人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评价完美艺术的准则。(2)小舞是规模较小的乐舞;有帔舞(舞者手执彩绸而舞)、羽舞(舞者手执羽毛而舞)、旄舞(舞者手执麓牛的尾巴而舞)、干舞(盾牌舞)、人舞(舞者挥长袖而舞)等;多为乐师掌教。(3)散乐、夷乐民间乐舞,由旄人掌教。(4)四夷之乐当时王朝四周各部族的乐舞、歌曲。由鞮鞻(d lu)氏掌教。(5)宗教性的乐舞包括天旱时求雨用的舞雩(y)和每年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nu)舞。2歌唱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歌唱盛行,几乎是社会各阶层的共同爱好,但所唱的歌不同。(1)诗经概述周代统治者为察民情设有“采风”制度,在春秋末期,经过一些人的选择形成“诗三百”的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孔子曾以它作为音乐教材向弟子传授。分类a风诗经的精华,基本上是北方民歌。这些民歌流行的范围大约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的北部和四川的东部。b雅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有不少反映现实、同情人民、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品。c颂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2)楚辞简介屈原(前340前278)所作,这部书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词,它是楚风的重大发展。写作背景战国时代,楚地音乐相当发达,唱歌的风气尤其盛行。代表曲目楚辞中九歌离骚天问招魂。其中九歌原来是楚国南部(现在的湖南)民间祭祀时唱的一套歌曲。屈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写成了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品。九歌的“九”字不是实指,而是成数、总数的意思。(3)成相篇概述由哲学家荀况(约公元前298前238)所作,是一首独特的、说唱形式的曲子。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施行开明的政治。演唱形式在演唱形式上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伴唱。3声乐理论(1)乐记师乙篇书中相关理论说明当时歌者已注意到唱歌的气息运用和演唱的严格性。(2)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段史料说明当时歌唱教师在选择学生时对声音的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4著名人物随着俗乐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有许多出色的歌手,如王豹、绵驹、韩娥以及歌唱教师秦青等。四、乐器与器乐的发展1周代乐器分类(1)概况周代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2)“八音”分类法金:钟、镛、钲(zhng)、铙、铎(du)等。石:磬、鸣球、毊等。土:埙(或作曛)、缶等。革:鼓、建鼓、鼗(to)、鼙(p)、拊(f)等。丝:琴、五弦琴、瑟、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