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567570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 体系 (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 3、尊重历史、保存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要尊重历史、保存原貌、修旧如旧,切忌重新包装改建, 使古建筑、古街区“旧貌换新颜”,使历史信息荡然无存。 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 体系 (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的原则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关系到各方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既需要政府组织 和调控,又需要社会各方关心和参与,共同开展保护工作。 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 体系 (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 1、明确保护重点 2、划分保护层次 3、分类保护整治 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 体系 (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 1、明确保护重点 在对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整体格局、传统风貌、空间 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挖掘其价值特色, 明确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内容。 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 体系 (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 2、划分保护层次 根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城区分布的现状情况,在保护规 划中划定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等三个保护等级和相应的保护范 围,并分别提出保护要求、建设控制指标、环境协调内容。 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 体系 (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 3、分类保护整治 根据建、构筑物的现状,一般将它 们的划分为保护、保留、整治、更 新四大类。对保护类建、构筑物, 建立包括测绘图、影像、文字说明 及保护范围在内的档案并挂牌公示, 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修缮、维修等 措施。对保留类的建、构筑物,分 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维修、改善等措 施。对整治类的建、构筑物,分别 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整修等措施。 对更新类的建、构筑物,分别提出 有针对性的整修、整治、拆除等措 施。 谢谢! 第三讲 基于发展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体系 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概念 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考核范围 三、 山西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化和空间形态 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概念 (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概念 (二)山西省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概念 (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概念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是指 具有较为丰富旅游资源和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镇(村)。 其考核范围包括镇(村 )的 资源与景观、旅游经济、规划与建设、基础设施、资源保护、 人居环境、综合管理、旅游服务、旅游安全等 9个方面。我国 2010年 3月 10日公布了第一 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2011年 7月 15日公布了第二批。 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概念 (二)山西省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我省的旅游村镇建设起步较早, 2008年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山西省 旅游名镇名村,共 27 处。目前,我省两批拥有 14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1、第一批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 ( 1)灵石县静升镇 ( 2)五台县台怀镇 ( 3)永济市蒲州镇 ( 4)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 5)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 ( 6)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2、第二批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 ( 1)汾阳市杏花村镇 ( 2)天镇县新平堡镇 ( 3)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 ( 3)万荣县荣河镇 ( 5)阳城县北留镇 ( 6)平定县娘子关镇 ( 7)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 ( 8)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考核范围 (一)资源与景观 (六)人居环境 (二)旅游经济 (七)综合管理 (三)规划与建设 (八)旅游服务 (四)基础设施 (九)旅游安全 (五)资源保护 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考核范围 (一)资源与景观 1、景观资源 2、特色价值 3、市场吸引力 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考核范围 (一)资源与景观 1、景观资源 ( 1)有一定规模或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 2)资源类型丰富,景点数量众多,并且组合关系良好; ( 3)自然、人文景观基本保存完整,人为干扰较小,且不构成明显影响。 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的考核范围 (一)资源与景观 2、特色价值 ( 1)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 2)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较大影响力; ( 3)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和传统乡村特色、自然风貌; ( 4)有文化传承载体,有文化活动队伍,形成独特的文化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