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375333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板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筏板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筏板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36 1 03:36 2 筏板基础 片筏基础(或称满堂基础、倒楼盖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力又 较软弱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 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 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作用在一块整板上, 这种基础称为筏板基础或片筏基础 底板 柱 地梁 柱 垫层 底板 03:36 3 03:36 4 图 12.9 筏形基础 ( a)墙下筏形基础; (b)平板式柱下筏形基础; (c)下梁板式柱下筏形基础; (d) 03:36 5 03:36 6 03:36 7 03:36 8 03:36 9 03:36 10 03:36 11 03:36 12 03:36 13 03:36 14 03:36 15 03:36 16 03:36 17 03:36 18 桩承平板式筏形基础 03:36 19 桩承有梁筏形基础 03:36 20 JGJ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 范 建筑在线平台 http:/ 筑规范大全 03:36 21 03:36 22 A A A A A A 肋梁式,梁设在板上 肋梁式,梁设在板下土中 平板式 剖面A-A 剖面A-A 剖面A-A 当建筑物开间尺寸不大,或柱网尺寸较小以及对基础的 刚度要求不很高时,为便于施工,可将其做成一块等厚 度的钢筋混凝土平板,即平板式筏形基础,板上若带有 梁,则称为梁板式或肋梁式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自身刚度较大,可有效地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 沉降,特别是结合地下室,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极为有利。 03:36 23 特点 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 基础沉降量比较小,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 的能力比较强 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施工方便 经济 03:36 24 应用条件(影响方案选择的因素) 上部结构的特点 地基土质条件 建筑功能要求 抗震要求 材料及施工条件 工程环境 基础造价 工期 03:36 25 常见类型 梁板式 平板式 03:36 26 03:36 27 柱钢筋在桩基承台板 /桩承筏形基础 中的锚固 03:36 28 柱钢筋在桩基承台板 /桩承筏形基础 中的锚固 03:36 29 柱钢筋在梁板式筏形基础中的锚固 03:36 30 柱钢筋在梁板式筏形基础中的锚固 03:36 31 03:36 32 3.2 筏板基础设计要求 一、一般规定 (一)埋深 1/12h, 1/15h桩筏 非抗震或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时,可适当减小 地下水位很高,可适当减小 设置地下一层地下室 岩基可不设地下室,但为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 防止倾覆和滑移,应采用地锚等必要措施 03:36 33 (二)选型 梁板式:耗费钢筋和混凝土较少,经济 平板式:对地下室空间高度有利,施工便利 筏基形式的选用根据以下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土质 上部结构体系 柱距 荷载大小 施工条件 03:36 34 (三)筏基的偏心距 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箱形和筏形 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永久荷载与楼(屋)面活荷载长 期效应组合下,偏心距宜符合下式要求: ( )/ ( 5.1.2) 式中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 抗矩; 基础底面积。 03:36 35 (一)筏板混凝土 5.1.6 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筏形基础和桩箱、桩筏基础的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当采用防水混凝土时,防水混凝土的抗渗 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的比值,按 表 5.1.6选用,且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 0.6 。对重要建筑宜采用自防水并设架空 排水层方案。 二、构造要求 03:36 36 03:36 37 (二)筏板基础的防渗措施 地下室防渗 防堵结合 自防水并设架空排水层方案 03:36 38 三)筏板基础几何尺寸的确定 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应 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 载大小以及 施工 等条件确定 03:36 39 1.梁板式筏基 5.3.2 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板格应满足受冲切 承载力的要求。梁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应小 于 300,且板厚与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 不宜小于 1/20。 5.3.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 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验算底层 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03:36 40 5.3.4 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的基础 梁的连接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5.3.4.1 当交叉基础梁的宽度小于柱截面的边长时, 交叉基础梁连接处应设置八字角,柱角和八字角 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50(图 5.3.4); 5.3.4.2 当单向基础梁与柱连接时,柱截面的边长 大于 400,可按 图 5.3.4、采用;柱截面 的边长小于等于 4000,可按 图 5.3.4采用; 5.3.4.3 当基础梁与剪力墙连接时,基础梁边至剪 力墙边的距离不宜小于 50(图 5.3.4)。 03:36 41 03:36 42 1.平板式筏基 5.3.5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能满足受冲切承 载力的要求。板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 400 。计算时应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 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距 柱边 /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 应按公式 (5.3.5-1)、( 5.3.5-2)、 ( 5.3.5-3)计算(图 5.3.5)。 03:36 43 03:36 44 当柱荷载较大,等厚度筏板的受冲切承载 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筏板上面增设柱 墩或在筏板下局部增加板厚或采用抗冲切 箍筋来提高受冲切承载能力。 03:36 45 (四)筏基的抗弯要求 5.3.11.1柱下板带中在柱宽及其两侧各 0.5倍板厚的有 效宽度范围内的钢筋配置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的 一半,且应能承受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部分 不平衡弯矩的作用。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5.3.11-1) ( 5.3.11-2) 式中 板与柱之间的部分不平衡弯矩; 不平衡弯矩传至冲切临界截面周边的弯曲应 力系数; 5.3.11.2 考虑到整体弯曲的影响,柱下筏板带和跨中 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 / /贯通全跨,且配筋 率不应小于 0.15;顶部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 5.3.11.3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平板式筏基,计算柱下 板带受弯承载力时,柱内力应考虑地震作用不利组合。 03:36 46 五、其他构造要求 ( 1)筏板的边角区域是刚度和强度的薄弱地带, 应对边角区域采取加强措施:增加辐射状钢筋、 增大配筋量、增加厚度 ( 2)施工缝或后浇带等垂直接缝,应布置在剪力 较小的部位 ( 3)为减小板后,可在柱下采取增加弯起钢筋的 措施来抵抗冲切 ( 4) 筏形基础地下室的外墙厚度不应小于 250 ,内墙厚度不应小于 200。墙体内应设置 双面钢筋,钢筋配置量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竖 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10,间距不应 大于 200。 03:36 47 3.3 筏板基础计算 ( 1)确定筏板底面尺寸和板厚 ( 2)确定筏板基的地基反力 ( 3)筏板内力计算及配筋 03:36 48 1.悬臂法 方法概述 就是传统的墙下钢混条基计 算法。 计算特点 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 为了减小基底压力使之满足软弱地基承载 力的要求而将基底加宽到互相连通的程度, 但不作为连续的整板去分析。 方法缺点 基础宽度加大后,基底土的 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计算时,基 底已经连成了一体却不考虑其连续性,因 此很不合理,计算的结果是不经济的。 03:36 49 2.倒楼盖法 方法概述 假定筏板为一块倒置于地基 上的连续板,由纵横墙支承。 计算特点 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 按普通的楼盖计算。 方法缺点 考虑了筏板的整体性,计算 结果较悬臂法经济。但此法仍然没有考虑 到基底土的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 所以各墙支座处所算得的负弯矩偏小,甚 至出现小于实际弯矩而偏于不安全。 03:36 50 3.柔性基础简化计算法 方法概述 将在柱荷载作用下的十字交 叉条形基础简化为各条单向连续条形基础 的计算方法。 计算特点 将柱荷载的总值先按两个方 向交叉连续的条形基础(板)的刚度比值 进行分配以作为各向的柱荷载,然后分别 按单向连续条形基础(板)计算。 方法缺点 此方法的一般假定为基底反 力是按线性分布的,柱下最大,跨中最小, 计算结果较倒楼盖法还要经济。但该方法 只适用于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和柱下筏 板基础的简化计算,不适用于横墙承重的 筏板基础。 03:36 51 4.弹簧地基梁法 方法概述 假定筏板沿横向被截分为单 位宽的条板,置于文克尔假设的弹簧低级 上,并假定板底面任一点的单位压力 p与地 基沉降 S成正比,即 p=kS。 计算特点 条板按受有一组横墙集中荷 载作用的无限长梁计算。由于地基沉降 S与 基础挠度 y接触协调相等,有 p(x)=kS=ky. 方法缺点 同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 03:36 52 5.弹性理论截条法 方法概述 将筏板横向截分为单位宽的条板并 置于均质半空间弹性地基上。 计算特点 由于积分上的困难,基底地基反力 与沉降之间的关系很难用解析函数表达。目前是 利用郭尔布诺夫 -波萨多夫的 弹性地基上结构物 的计算 中的计算表格来简化计算。 方法缺点 虽然克服了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 的基本缺点,具有能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优点, 但是,它的扩散能力往往超过实际情况。由于计 算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较实测值为大, 而实际地基压缩层厚度是有限的,压缩层范围内 土质往往是非均质的,即使是同一种土层组成, 变形参数也有随深度而增长的情况。按半空间弹 性理论所得的地基反力分布一般呈马鞍形和集中 在梁端和板的边缘处,这是半空间弹性理论所算 得的梁板弯矩大的主要原因。 03:36 53 6.弹性地基板法 方法概述 以双向受力的弹性地基板理 论为依据来分析筏板的内力和变形。 计算特点 假设筏板置于文克尔弹簧地 基上,并将不埋筏板四周边梁埋板的作用 归结为:不产生剪力、有约束弯矩、挠度 不等于零、转角等于零的半自由边界条件, 从而推导出弹性曲面的挠度方程式,建立 配筋弯矩的计算公式。 方法缺点 夸大了实际浅埋边梁的边固 作用,且与一般弹性地基梁、板理论的缺 陷一样,只考虑地基与基础的协调变形工 作,而实际上,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是不 能忽略的。 03:36 54 7.有限子结构法 此方法是将整块筏板视做一根梁,整幢上 部结构视做一个铰接于筏板的壁式框架 (窗间墙视为框架柱、窗上墙视为框架 梁),整个地基视做一组弹簧支座,上部 结构和筏板支承在这组弹簧地基上。在此 假设下,可借助子结构法解得整个上部结 构在筏板接口处的刚度,运用有限元法求 解筏板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 作的整体弯曲内力和地基反力,再以弹簧 地基梁法解筏板的局部弯曲内力。 03:36 55 一、筏板基础底面积和板厚确定原则 筏板基底面积由地基承载力确定 改变底板在四边的外挑长度来调整基底形 心,使其与结构长期作用竖向荷载合力作 用点重合,以减小偏心力矩,避免过大的 不均匀沉降。 03:36 56 筏板厚度根据抗剪和抗冲切强度验算确定。 筏板的板厚不应小于 200mm,对于高层建 筑梁板式不应小于 300mm,平板式不宜小 于 400mm。梁板式筏板的板厚还不宜小于 计算区段最小板跨的 1/20。 对于 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的梁板式筏基, 底板厚度不应小于最大双向板格短边的 1/4, 且不应小于 400mm。 初拟尺寸可根据上部结构开间和荷载大小 经验确定 根据楼层层数按每层 50mm估算,但不小于 构造要求 03:36 57 二、筏板基础的地基反力 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考虑的情况: 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且地基压缩模量 Es4MPa时 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均匀分布时 筏板厚度大于 l/6的筏板且上部结构刚度较 大时 03:36 58 三、筏板基础的稳定性和沉降问题 筏板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 具有抵抗剪切破坏的足够安全系数 不会产生过大的沉降 03:36 59 (一)稳定性 1、确定地基承载力: 2、处理措施 扩大板面积 增大地基土抗剪强度 03:36 60 四、筏板内力计算 (一)简化计算方法:刚性板法、弹性板法 1、刚性板法 当地基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且 柱荷载及柱间距变化不超过 20%时,筏基 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按 倒楼盖法 进行 计算。 倒楼盖法 适用于地基比较均匀、筏板基础 和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较大、柱轴力及柱距 相差不大;其 缺点 是完全不能考虑基础的 整体作用,也无法计算挠曲变形,夸大上 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03:36 61 倒楼盖法: 将基础视为倒置的楼盖,以柱 子或剪力墙为支座、地基净反力为荷载, 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楼盖来计算。 平板筏板基础 =无梁楼盖 梁式筏板基础 =肋梁楼盖 03:36 62 ( a)单向板肋梁楼盖( b)双向板肋梁楼盖( c)井式楼盖 ( d)密肋楼盖( e)无梁楼盖 03:36 63 03:36 64 单向板双向板 1两对边支承的板和单边嵌固的悬臂板,应按单 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或邻边支承或三边支承)应按 下列规定计算: (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3时,可 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时,应 按双向板计算; (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介于 2和 3之间时, 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 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03:36 65 刚性板计算步骤: ( 1)求板的形心,作为 x, y坐标系的原点 03:36 66 ( 2)板底反力分布 筏板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和沉降计算与扩展式 基础相同。对于高层建筑下的筏板基础,基 底尺寸还应满足 pmin0 的要求,在沉降计算 中应考虑地基土回弹再压缩的影响 03:36 67 ( 3)求出基底反力后,进行应力调整:不考 虑整体弯曲,在端部 12开间内将基底反力 增加 10%20%,在按垂直的 x、 y两个方向 作整体分析。 03:36 68 梁板式筏基计算步骤: ( 1)计算基底反力(基底反力 =板上荷载) ( 2)将板上荷载沿板角 45 线划分范围,吧 梁所负责区或其他集中力的所有荷载分配 给相应的肋梁 ( 3)按连续梁计算相应梁的内力(调整倒梁 法) ( 4)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板内力 03:36 69 2.弹性板分析法 美国混凝土学会( ACI) 436委员会推荐:弹性板分 析法 均匀情况:当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变化不超过 20%时,可将筏基纵、横两向分为宽度等于跨中 到跨中的条形基础 按文克尔弹性地基梁计算内力和基底反力 一般情况:筏基刚度不大,属于柔性基础,柱荷 载和柱距差别有较大时,应按弹性地基上的板理 论进行计算 把筏基作为一无限板、半无限板确定柱荷载对四 周的影响。 03:36 70 弹性板计算步骤: ( 1)按冲切或常规刚性法确定板厚 ( 2)计算筏板的抗弯刚度 D ( 3)计算有限刚度半径 l ( 4)计算任意点的径向弯矩 Mr、切向弯矩 Mt、剪力 Q和挠度 : (5) 将径向弯矩 Mr、切向弯矩 Mt转换成直角 坐标: Mx, My 03:36 71 ( 6)当基础板的边缘位于影响半径之内时, 应进行修正 ( 7)刚性梁墙可以作为通过墙分布到基础 板上的线荷载来处理。可把板分割成正交 于墙的一些单位宽度的截条,同样采用弹 性地基梁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 8)把每一个单独柱子和墙体所算得的所 有弯矩和剪力叠加,就得到纵弯矩和总剪 力。 03:36 72 五、设计筏板基础的一般原理 1.刚性板法: 2.弹性板法: 3.计算的应力值有差异的情况 ( 1)蝶形沉降 ( 2)包裹体不均匀沉降 ( 3)砂土上的筏基,靠近基础边缘的砂土 会趋向于流动或向外挤出,这样会降低压 力。 03:36 73 4、讨论 不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法,增加配筋率是必要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深层沉降引起的蝶形沉降 量可用沉降分析的方法估算 支承在黏性土上的筏板基础的压力随世界会改变, 设计时必须预计到将来任何时候的最不利情况 为了支承外墙或集中荷载,有时吧基础板边缘增 厚,形成一个地梁 03:36 74 03:36 75 (二)数值计算方法 1.有限差分法 FDM : 弹性地基上的薄板理论,有限差分方程代 替地基上薄板的偏微分方程 03:36 76 有限差分方法 (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 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该方法 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 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法以 Taylor级 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 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 差商 代替进 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 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 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 的近似数值解法, 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 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03:36 77 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 有 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 。从差 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 逆风格式。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 式还可以分为 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 格式 等。 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 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 式。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 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 稳定条件来决定。 03:36 78 构造差分的方法 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 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其基本的差分 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阶向前差分、 一阶向后差分、 一阶中心差分 二阶中心差分等, 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 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通过对时间和空间 这几 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 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03:36 79 地基上板的差分法计算图式 与结点“ 0”有关的相邻结点编号 03:36 80 2.有限单元法 有限差分法不适用于计算弯厚度板,带肋 板和形状不规则的板。 03:36 81 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 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 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 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 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 将微分 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 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 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 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采用不同的权 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 元方法。 03:36 82 有 限 元 法 03:36 83 数值模拟方法 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最常用的数值方 法有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有 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子结构法等。有 限元法是我们的主要模拟手段 .常用数值分 析程序有: Sap, Nastran, Hypermesh、 Patran、 FEMAP , Ansys, Ls-dyna, abaqus, Adina、 Geoslope, Flac3d/2d, Plaxis等 03:36 84 911Ansys simulation 返回 03:36 85 有限体积法 有限体积法( Finite Volume Method)又称为控 制体积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 系列不重复的控制体积,并使每个网格点周围有 一个控制体积;将待解的微分方程对每一个控制 体积积分,便得出一组离散方程。其中的未知数 是网格点上的因变量的数值。为了求出控制体积 的积分,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的变化规律, 即假设值的分段的分布的分布剖面。从积分区域 的选取方法看来,有限体积法属于 加权剩余法中 的子区域法 ;从未知解的近似方法看来,有限体 积法属于采用局部近似的离散方法。简言之, 子 区域法 属于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方法。 03:36 86 3.5 筏板基础的施工 6.6.1 箱基与筏基的施工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 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的有关规定。 6.6.2 基础长度超过 40时,宜设置施工缝,缝 宽不宜小于 80。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6.6.3 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 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 应与施工缝相同。 6.6.4 施工缝或后浇带及整体基础底面的防水处理 应同时做好,并注意保护。 6.6.5 基础混凝土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掺合料、 外加剂和同一配合比。 03:36 87 6.6.6 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掺合料和外加剂改善混 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其用 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合料和外加剂的质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50164)的规定。 6.6.7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蓄热养护法养护,其内 外温差不宜大于 。 6.6.8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利用 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 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 6.6.9 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 表面收缩裂缝。 6.6.10 混凝土的泌水宜采用抽水机抽吸或在侧模 上开设泌水孔排除。 6.6.11 基础施工完毕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回填 前应清除基坑中的杂物;回填应在相对的两侧或 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分层夯实。 03:36 88 二、施工监测 6.7.1 从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完成期间(软 土地区尚应延长个月),应对影响 区范围内的邻近 建筑 物和管线垂直与水平 变形进行监测。 6.7.2 实施降水和回灌方案时,应进行降水 观测井和回灌观测井的水位测试以及邻近 建筑 物、管线的沉陷与水平位移观测。 6.7.3 采用护坡桩系统时,应对挡土桩的变 形、桩的内力变化进行监测。 03:36 89 6.7.4 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 应监测墙体位移、平面变形、结构整体稳 定、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土体位移和地 下水位等项目。 6.7.5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水平支撑系统 和锚杆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监测。 6.7.6 施工 中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 作。测温点的布置应便于绘制温度变化梯 度图,可布置在基础平面的对称轴和对角 线上。测温点应设在混凝土结构厚度的 / 、 /和表面处,离钢筋的距离应大于 。 03:36 90 5.4 桩箱与桩筏基础 5.4.1 当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下天然地基承载 力或沉降变形不能满足 设计 要求时,可采用桩加 箱形或筏形基础。桩的类型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 结构类型、荷载性质、 施工 条件以及经济指标等 因素确定。有关桩的 设计 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 准 建筑 桩基技术 规范 ()的要求。 5.4.2 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桩的数量较少时,桩宜 布置在墙下、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梁下或平板式筏 形基础的柱下。基础底板的厚度应满足整体刚度 及防水要求。当桩布置在墙下或基础梁下时基础 板的厚度不得小于 300,且不宜小于板跨的 /。 03:36 91 5.4.3 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需要满堂布桩时, 基础板的厚度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基础板沿桩顶、柱根、剪力墙或筒体周边 的受冲切承载力可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 桩基技术 规范 ()计 算。 5.4.4 基础板的弯矩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5.4.4.1 先将基础板上的竖向荷载 设计 值按 静力等效原则移至基础底面桩群承载力重 心处。弯矩引起的桩顶不均匀反力按直线 变化原则计算,并以柱或墙为支座采用倒 楼盖法计算板的弯矩。 当支座反力与实际 柱或墙的荷载效应相差较大时,应重新调 整桩位再次计算桩顶反力。 03:36 92 5.4.4.2 当桩基的沉降量较均匀时,可将单桩 简化为一个弹簧,按支承于弹簧上的弹性平 板计算板中的弯矩。桩的弹簧系数可按单桩 载荷试验或地区经验确定。 5.4.5 桩与箱基或筏基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5.4.5.1 桩顶嵌入箱基或筏基底板内的长度, 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 100;对中小直 径的桩不宜小于 50; 5.4.2.2 桩的纵向钢筋锚入箱基或筏基底板内 的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 35倍,对于抗拔 桩基不应少于钢筋直径的 45倍。 03:36 93 柱钢筋在箱形基础顶部的锚固 03:36 94 第一节 板 新规范增加了 板的最小厚度 的规定; 对 单向板和双向板 的范围作出了界定; 删去了弯起式配筋的内容,只列入方便施工广泛应用的 分离式配筋 方案; 新增了 温度收缩钢筋的配置方法 ; 新规范对抗冲切板的构造规定同旧规范; 新增了 基础筏板的构造配筋要求 。 返回 03:36 95 板的最小厚度 板的类型 最小厚度 单向板 屋面板 60 民用建筑楼板 60 工业建筑楼板 70 行车道下楼板 80 双向板 80 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 700mm 40 肋间距大于 700mm 50 悬臂板 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 500mm 60 悬臂长度大于 500mm 80 无梁楼板 150 返回 03:36 96 单向板和双向板的界定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由支承对边的距离确定 其跨度; 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 3时,按单 向板计算,由短边的长度确定其跨度; 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 2时,按双 向板计算; 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介于 2和 3之间时,宜按 双向板计算;也可按沿短边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此时应沿 长边方向布置不小于最小配筋率的构造钢筋。 返回 03:36 97 分离式配筋的方案 多跨单向板和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应注意: 、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 、支座负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 固的要求。 受力钢筋间距,当板厚 150mm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 150mm时,不宜大于 1.5h,且不宜大于 250mm(旧规范为 300mm)。 新规范对单向板的分布钢筋要求比旧规范严: 、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的 15%(旧规范为 10%),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 0.15%(旧规范无此规 定);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50mm(旧规范为 300mm),直径 不宜小于 6mm(旧规范为 5mm);当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分 布钢筋面积应适当增加,间距不宜大于 200mm(旧规范无此规 定)。 对板的支承上部的构造负筋的直径提高到 8mm(旧规范 6mm), 其他不变。 返回 03:36 98 温度收缩钢筋的配置方法 新规范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 已配置温度收缩钢筋,配置原则如下: 、板的上下表面作双层配筋,使板的所有表面 均处于配筋状态; 、板的上下表面的每个方向上,温度收缩钢 筋的配筋面积均不小于板的截面积的 0.1%; 、温度收缩钢筋的间距宜取为 150-200mm; 、鉴于一般使用状态下受力钢筋应力并不充分, 故受力钢筋也可视为温度收缩钢筋加以利用; 、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 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 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返回 03:36 99 基础筏板的构造配筋要求 基础筏板一般都是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容易产生 温度收缩裂缝; 新规范规定,基础筏板厚度大于 2m时,除了应 在筏板上下表面配置纵、横方向的钢筋之外,尚 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大于 1m设置与板面平行 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 12mm,纵横 向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返回 03:36 100 建筑工程 CAD软件简介 一、 PKPM系列 1、 APM-三维建筑设计; 2、 PMCAD-结构平面设计; 3、 PK-框 , 排架 , 连续梁结构设计; 4、 TAT-高层空间有限元分析 ( 空间杆系 ) ; 5、 TAT D-高层空间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 ( 空间 杆系 ) ; 6、 SATWE-高层空间有限元分析 ( 空间墙元 ) ; 7、 JLQ-剪力墙设计; . 03:36 101 建筑工程 CAD软件简介 PM系列 ( 中国建研院 CAD工程部 ) 1. APM-三维建筑设计; 2. PMCAD-结构平面设计; 3. XTJS-空间协同计算; 4.PK-框,排架,连续梁结构设计; 5.TAT-高层空间有限元分析(空间杆系); 6.TAT D-高层空间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空 间杆系); 7.SATWE-高层空间有限元分析(空间墙元) 03:36 102 8.FEQ -高精度有限元框支剪力墙设计; 9.JLC-井字楼盖计算; 10.JCCAD-独立基础,条形基础设计; 11.EF-弹性地基梁,筏板基础设计; 12.ZJ-桩基础设计; 13.BOX-箱形基础设计; 14.GJ-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 15.LTCAD-楼梯设计; 03:36 103 17. EPDA-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18.PREC-预应力结构设计; 19.PMSAP-特殊高层有限元分析与设计 20.STS-钢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21.CFG-汉字,图形支撑与绘图驱动程序; 03:36 104 二 、 其它结构 CAD软件 1.TBSA-高层结构设计; 2.TBPEN-TBSA前处理; 3.TBSACAD-高层结构设计与 CAD成图; 4.FBCAD-平面结构设计; 5.TBS-CAD-多高层结构设计 CAD系统; 6.PIEM-多高层结构设计 (用平表法绘 图 ) ; 03:36 105 7.FCAD-理正基础设计; 8.TLJ-空间动力机器基础 CAD系统 ( 建大 , 化 工八院 ) ; 9.GSCAD-广厦建筑结构 CAD( 广东省建筑设计 研究院 ) ; 11.SCAD-钢结构施工图绘图系统 ( 重庆钢 院 ) ; 03:36 106 三、建 筑 CAD 1. ABD-三维建筑设计; 2.TCH-天正建筑 CAD; 3.中望建筑装修软件; 4.圆方室内外装修设计系统。 5.AutoC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