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教书育人,存乎一心(我的研修心得体会)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0369560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莉-教书育人,存乎一心(我的研修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徐莉-教书育人,存乎一心(我的研修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徐莉-教书育人,存乎一心(我的研修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研修心得体会育人之秒,存乎一心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实践语文新课程改革深圳市 中学徐莉 得数年前, 教育部新制定并 布了 普通高中 文 程 准( ),旋即引起社会的 烈反响:反 者有之, 成者有之,不解者有之,畏惧者有之,无奈者亦有之而作 一名工作8 年的骨干教 ,借助研修学 的平台,我来 我的看法。我个人 , 文新 程 准在性 定位, 程理念, 程 构, 程目 和教学 价五大方面都 然一新, 出了我国高中 文教育真正走向素 教育的第一步。一 我对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新定位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一 年以来, 文教育界 文 程性 的研究与争 一直没有 断 ,因 它不但是 文教育 念的基 和核心, 甚至在某种意 上 着 文教育的全局。而普通高中 文 程 准( ) 文 程性 作出了非常准确的定位: “ 文是最重要的交 工具,是人 文化的重要 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一, 是 文 程的基本特点。 ” 个定位跳出了以前 “唯工具 ” 的藩 ,它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的高度来界定 文 程的性 ”,“体 了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 程文化 ”。 个全新的定位在 文工具性的同 ,特 注重人文性与人文关怀, 特别注重挖掘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它强调了语文负载的人类文化和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人的熏陶和感染, 强调对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强调对学生独特体验与情感的尊重,强调对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从这个定位出发的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活动,更是一个塑造高尚灵魂的活动。新理念 :重视情操与人格的培养与新的性质定位相适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 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这与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相衔接、 相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新理念的骨架。与传统课程理念相比,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我们教师在重视学生的知识、 技能学习的同时, 还应该更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形成,在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自主发现的引导者”,“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教学效果的裁决者转化为合作探究的激励者 ”,“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新知识的创造者 ”。这样,学生也会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审美创造与探索研究的活动中来;语文教学也自然就成了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 “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语文课堂将不再是教师个人说教的讲堂, 而是师生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的民主开放的学堂。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 既在主动自觉的状态下掌握祖国语言文化知识与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陶冶自我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健全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如何做人,懂得做怎样的人。新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结构、目标、教学与评价得以存在的前提。我们只有首先转变课程理念,才能使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否则,课程改革只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新结构:适应多样化需求高中语文新课程由必修课与选修课两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独成体系,各有侧重。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基础性与均衡性, 由五个学习模块组成, 它致力于学生良好思想文化修养的形成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 使学生 “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选修课在体现课程基础性的同时, 则更注重了学生特长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它由五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使学生选择的灵活性更大,选择的空间更广阔。新课程还用学分制对语文课的学习进行调节和管理。 例如,必修课每个模块有 36 课时,2 学分,学生修满 10 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业, 即达到了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 选修课也是每个模块 2 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未来学习和就业需要从五个系列中任意选择,最高可达 14 学分。这种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结构, 是与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和课程结构一致的,也是相互衔接的。它 “克服了传统课程结构整齐划一的弊端,蕴含了极为鲜明的个性教育理念 ”,既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得到提高, 又能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体现了世界上母语教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总体趋势。 我认为,这样的课程结构的确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而建立的全新的课程结构。新目标:培养 “智慧的学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课程标准从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新课程目标,并把它概述为 “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 ”、“思考 领悟 ”、“应用 拓展 ”、“发现创新 ”五个方面和选修课目标与必修课目标两大块。王景华等在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文中指出: 2003 年的标准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语文课程的 “已任 ”,“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 并使之具体、综合地体现在必修与选修课程结构之中,多维、立体、交叉地建构起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目标具有着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专门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过程性与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与优点。这样的目标,其实就是要我们从培养 “聪明的学生 ”转变为培养 “智慧的学生 ”,真正实现分数与能力的统一,特长与素质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新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与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不但在课程教学原则、 教学方式、师生活动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课程教学的评价原则与评价主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过去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因为单纯的老师的评价而郁郁寡欢,老师则为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寝食无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数说明一切,分数高于一切”。不堪重负的师生都清楚,不合理评价会给一个人的身心造成多大的摧残!如今,这样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确立了六条评价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从这里不难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积累、体验和感悟,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而在课程评价体系中, 对学生的评价,则要求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但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要看学生是否提高了素养,学会了做人;对教师的评价则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依据, 而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际效果。部分地区的实践证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确是全新的课程标准,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程标准。在我看来,它就像是刚展翅的雏鹰,终将搏击长空,翱翔蓝天;又像是初航的旗舰,定能长风破浪,遨游大海。二实践新课程理念,从上好一堂课讲起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过去的课堂教学不是一无是处,它为传播人类文明,教育莘莘学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时代在发展,过去的课堂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内容繁琐且脱离实际,机械操练,学生是被动的承受容器,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下的做法:转换立足点长期以来,教师为“教”而“教”的现象比较严重。老师考虑得最多的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至于怎么教,考虑得很少。课堂往往成了教师一言堂,是教师锻炼口才的地方,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实践,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样学,学的过程中会碰上什么障碍,怎样帮助解决,怎样挖掘学习的潜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比如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孩子口述能力差,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含糊不清, 以往的课堂不愿让这样的孩子发言,以免“浪费时间”;但是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必须给这些孩子以机会锻炼,创造条件让他们多说,多问,多解答。上课绝非表演,要教到孩子身上,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提高能力。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名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须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构成。老师的“教”应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积极性极大的调动,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窗交流,形成知识 情感 能力互相交流的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传递的渠道通畅。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 ,把自己的才能辐射到教师及其他学生身上。 这样,不仅文化程度好的同学在课堂上有惊人之语,乃至学习程度较差的,只要思想集中,学得深入,同样可以把学习所得辐射到同学身上,形成连锁反应。课堂教学双边多向,教与学双边多向,教与学和谐互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诱导学生善于发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调皮的东西。形象的说,他是一支娇嫩的鲜花,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 给它提供滋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怎能不千方百计的激发和保护学生保护真知的愿望呢?例如学语文,文章中有许多妙笔无须教师一一讲述,应放手让学生阅读,潜思,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谈自己的心得。哪些语句好,就谈哪些语句,哪些写作手法好, 就谈哪些写作手法, 切不可设个框框,让学生往里面跳。放手觅宝,学生就能真正开动脑筋。创设辨疑和析疑的条件和气氛教师激疑,学生生疑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 判断和推理。教师不能因为赶进度让学生丧失思维的良机。思维可以说是学习的基本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要想方设法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多思,让爱思考的同学多思,深思, 也就是说要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学生如果勇于在课堂里谈看法,摆见解,课堂就常会迸发火花。在有限的课堂里开拓学生无限的想像力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比如语文教学,它在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语文教材中的佳作名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力量。 老师应该使学生在学习 咀嚼 品味的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扬,处于创造的气氛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 想像的出发点要是选得好,学生就会思绪绵绵,脑子里出现许多立体图景,有声有色,体味求知的快乐,寻觅创造的欢乐。总之,课堂教学应去繁琐,充满时代的活水,充满师生的活力,充满学生的活力。教育,就是培养人,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将牢牢记得自己应该首先做个教育家,研究学生的心灵, 引导学生在素质能力智力等方面扎下深根。 教育界前辈叶圣陶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只要把课上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教书育人,铭刻在心,在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下,我会尽快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