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年车用散热器行业发展机遇及“十三五”战略规划指导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295500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70 大小:1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21年车用散热器行业发展机遇及“十三五”战略规划指导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2016-2021年车用散热器行业发展机遇及“十三五”战略规划指导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2016-2021年车用散热器行业发展机遇及“十三五”战略规划指导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发展综述1.1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1.1.1行业概念及定义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车用散热器制造顾名思义就是制造车用散热器制造的行业。1.1.2行业主要产品大类按照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可将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按照散热器芯的结构形式可将散热器分为管片式散热芯、管带式散热芯以及板式散热器芯。用材质分类的话,汽车散热器主要有两种:铝质和铜制,前者用于一般乘用车,后者用于大型商用车。汽车散热器材料与制造技术发展很快。铝散热器以其在材料轻量化上的明显优势,在轿车与轻型车领域逐步取代铜散热器的同时,铜散热器制造技术和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铜硬钎焊散热器在客车、工程机械、重型卡车等发动机散热器方面优势明显。国外轿车配套的散热器多为铝散热器,主要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尤其是欧美国家)。在欧洲新型的轿车中,铝散热器占有的比例平均为64%。从我国汽车散热器生产的发展前景看,硬钎焊生产的铝散热器逐渐增多。硬钎焊铜散热器也在公共汽车、载货汽车和其他工程设备上得到应用。以下介绍的是车用散热器制造的上级汽车热交换器的分类,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车用散热器制造在汽车中的位置。图表:汽车上各系统使用热交换器分类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1.2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统计标准1.2.1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车用散热器制造产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1.2.2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统计方法本研究咨询报告主要由极数据咨询研究中心撰写,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工商局、税务局、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商务部、国家信息中心、各大商用数据库、相关行业协会、报刊杂志及各市调公司所公布的资料撰写。1.2.3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数据统计标准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1.3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供应链分析1.3.1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简介散热器属于热交换器的一类,产业链同热交换器。图表:汽车散热器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1.3.2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下游产业链分析(1)发动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汽车市场产销虽然分别以3.25%和4.68%的同比增速完成了一年的慢步前行,但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的产销量仍然创出新高。只不过在经济新常态运行下市场结构发生了更大地变化,乘用车中最大比例车型轿车的产销双双负增长,以及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的大幅下滑和商用车产销双双接近10%的负增长率,无疑成为拖动市场不能快速前进的主要因素。与2014年的“乘用车强,商用车弱”形成对照的是,2015年大致可以说是“SUV最强,MPV勉强,其他均不强”。在小幅增长态势下生产并没有进一步集中在整体汽车市场低增长的背景下,2015年车用发动机市场也延续了小幅增长的格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2015年,纳入统计范围的65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2184.94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2192.29万台,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82%和3.85%,增长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汽协会统计的65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动力总成、东风日产乘用车、重庆长安、长城、神龙、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北京现代、长安福特、沈阳航天三菱、奇瑞、东风本田发动机、柳州五菱柳机和吉利控股,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与2014年相比,前两名的位置再一次进行了交换。其他排名中,东风日产乘用车从第8位上升到第4位,长城上升3位,长安福特上升5位,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后退4位,奇瑞、柳州五菱柳机、吉利控股回到了前15排名,上汽大众、广西玉柴、潍柴控股则掉出了前15名。从以往经常排号在前15名之内的广西玉柴与潍柴控股双双掉出可以看出,商用车发动机走弱是整体性行为。生产规模方面,2015年,车用发动机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有53家企业(比上一年度增加4家)中,年产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45家(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35家(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5家(比上一年度减少1家),年产量达4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19家(比上一年度减少1家),年产量达5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13家(与上一年度持平)。总体来看,整个车用发动机生产有小幅分散的趋势,年产40万台以上的厂商家数在减少,而年产量在此之下的厂商数量却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年产量达40万台以上的厂商已经全部为汽油发动机企业。此外,排在前4位厂商的产量均超过100万台,其中排在第1位的上汽通用五菱,以超过170万台的产量位居第一。年产量超过100万台的厂商家数和第1名生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0.16%,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下降2.29个百分点;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2.71%,比上一年度下降1.06个百分点。在上一年度前5名和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同时上升并且幅度均超过了2%的情况下,本年度这两个集中度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在整体市场小幅增长的新常态下生产优势并没有向大型企业集中。大型龙头企业在产品优势上并不明显,中小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需求不旺 车用柴油机继续大幅下滑车用柴油机方面,2015年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255.82万台和257.36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7.24%和17.11%,柴油机市场在2014年产销下降10%左右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下挫,继续走在下降通道之中。在车用柴油机细分市场中,所有重中型柴油机厂商下滑幅度最大,而安徽全柴、江铃、庆铃等几家以轻型柴油机为主的厂商则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北汽福田则成为车用柴油机厂商中惟一的正增长企业。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2015年统计在内的22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7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9家(与上一年度持平),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3家(比上一年度减少1家)。由于车用柴油机厂商相对较少,无论市场景气与否,形成一定规模的厂商每年基本上都是这十几家,他们之间的涨涨跌跌主要以产品结构为区分。在当前宏观经济面疲软、基本建设需求不旺的背景下,重中型柴油机难有发展空间,只有城市物流应用较多的轻型商用车装载的轻型柴油机才相对具有较好的抗跌性,在2015年明显胜过重中型柴油机。从累计生产量排序看,安徽全柴、一汽集团、广西玉柴、江铃控股、北汽福田、潍柴控股、昆明云内、东风汽车股份、山东华源莱动、中国重汽、长城和庆铃,位居生产量排序的前12名。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原来长期位居车用柴油机厂商第一位的广西玉柴一下子掉到了第3位,以生产轻中型柴油机为主的安徽全柴上升到了第1位,潍柴控股继续下滑,北汽福田、一汽集团名次均有提升。比较有意思的是,2013年“轻好重差”,2014年“重好轻差”,2015年“风水”又转了回来,回到了“轻好重差”的格局。在柴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年产量高于5万台)中,同比累计生产增长率保持正增长的企业仅有北汽福田(23.59%)一家,年度累计生产量降幅较大的企业包括:潍柴控股(-50.31%)、一汽集团(-26.91%)、广西玉柴(-24.63%)和东风汽车股份(-20.52%)。刚需与SUV造就整体汽油机市场的稳步增长车用汽油机方面,中汽协会统计的47家车用汽油机企业2015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926.12万台和1931.98万台,分别占整体车用发动机产销量的88.15%和88.13%,比2014年分别增长7.61%和7.63%,这一增长率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1.43和0.04个百分点。可以说,整体汽油机市场略好于上一个年度。除了一些大城市相继实行限购措施影响了乘用车市场所带动的汽油机增长之外,三四线城市对汽车产品的刚性需求和以SUV为代表的车型继续超高速增长,以及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持续下挫,都为车用汽油机市场稳步增长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从汽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年度生产量超过50万台的企业为13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过40万台的企业有19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过30台的企业有24家(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超过20台的企业有28家(比上一年度增加3家),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36家(比上一年度增加3家)。可以看出,整体汽油机市场平稳增长,汽油机企业数在每一个数量段上都有增加,由此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分散性。在汽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年产量高于10万台)中,安徽江淮(生产量同比累计增长88.67%)、北京奔驰(66.85%)、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64.15%)、长安福特(60.45%)、东风日产乘用车(48.78%)、重庆渝安淮海动力(34.54%)、奇瑞(32.47%)、长城(31.21%)、吉利控股(27.57%)等表现较好;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36.96%)、一汽轿车(-33.31%)、南京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16.63%)、上汽大众(-15.19%)、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10.23%)等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2)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我国汽车市场呈小幅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减缓。汽车产销稳中有增,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汽车产销量双超2400万辆,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5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20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2400万辆。乘用车产销首次突破20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450.33万辆,同比增长3.25,销售汽车2459.76万辆,同比增长4.68,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4年分别下降了4.05和1.92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2107.94万辆和2114.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78%和7.30%,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4年下降了4.42和2.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342.39万辆和345.1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97%和8.97%,同比增长率较2014年分别下降4.27和3.47个百分点。2015年12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65.58和278.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3%和15.39%。其中乘用车产量232.10万辆,同比增长19.41%,销量244.21万辆,同比增长18.27%;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3.48万辆和34.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56%和1.62%。2015年14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91%、-1.04%、-2.35%和15.84。二、新能源汽车产量近38万辆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三、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稳定发展,节能环保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2015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基本持平,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逐步回升。2015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全年共销售1450.86万辆,同比增长10.42%;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8.6,较2014年增长1.87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市场的58.98%,较2014年增长3.02个百分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第一、二批)的272款车型中,12月量产车型有151款,共生产27.42万辆,与11月份相比降低了3.50%。四、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873.76万辆,同比增长15.3%,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1.3,市场份额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43.03万辆,同比下降12.5%,占轿车市场的20.7%,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五、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2015年111月,17家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收入27951.36亿元,同比下降0.6;完成利税总额4930.96亿元,同比下降1.4。六、大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基本保持一致2015年,6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100万,其中上汽销量突破500万辆,达到586.35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和广汽分别达到387.25万辆、284.38万辆、277.65万辆、248.90万辆和130.31万辆。前5家企业(集团)2015年共销售汽车1784.5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2.6%,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下降2.1%。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2200.6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5%,汽车产业集中度与同期保持一致。七、汽车整车进出口继续回落2015年111月,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69.94万辆,同比下降18.3%,其中乘用车出口34.54万辆,同比下降20.0%;商用车出口35.40万辆,同比下降16.5。汽车整车累计进口99.12万辆,同比下降23.5,其中乘用车进口97.91万辆,同比下降23.1%;商用车进口1.21万辆,同比下降44.5%。2015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429.49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进口金额699.74亿美元,同比下降22.0%,出口金额729.75亿美元,同比下降4.4%。(3)工程机械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图表:2016年1-4月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销量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4)低速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低速汽车整体销售情况2015年,低速汽车整体产销分别为3023503辆和3010985辆,生产同比增长3.33%,销售同比增长2.99%,产销率为99.59%。其中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分别销售428088辆和2582897辆,前者同比增长1.29%,后者同比增长3.28%。低速汽车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比较适用和较受欢迎的产品,其市场需求十分强劲。2015年低速汽车企业竞争格局情况2015年,低速货车前十家企业共计销售369304辆,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山东时风销售低速货车98148辆,同比增长8.30%,占据22.93%的市场份额;河南奔马销量为76228辆,占据17.81%的市场份额;山东五征和云南力帆骏马销量超过40000辆,四川南骏和山东黑豹集团销量超过20000辆,其他企业销量均超过10000辆。此外,山东五征同比增幅最大,为22.88%;山东凯马降幅最大,为29.73%;值得注意的是,山东黑豹集团和山东唐骏欧铃上一年同期没有冲进产量前十,故没有销量统计数字。2015年低速汽车区域分布情况从产地分布情况看,低速货车前十大省市共占据98.74%的市场份额,山东、河南、四川生产规模位居前三甲,其中山东省产量占总量的49.2%,河南和四川分别占据18.06%和10.47%,以下依次是云南、江苏、北京、广西、浙江、湖北和福建。上一年四川比重不足10%,但也位列前三。2016年低速汽车市场预测低速货车。2014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升级并轨工作的通知规定,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低速货车新产品执行与轻型载货汽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即国四标准。同时,自2017年1月1日起,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中取消低速货车产品类别,相关企业应停止生产、销售低速货车产品。2015年,受经济新常态影响,货运市场不景气,低速货车在价格优势上抢占了不少轻卡用户。但是随着低速货车国四标准的执行,产品成本大幅提高,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加之低速货车限制颇多,不仅受道路限行影响,车辆的体积、载货量、速度都是硬伤。而轻卡价格相对稳定,产品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其竞争优势有望回归。2016年,注定是低速货车的震荡之年。三轮汽车。农村市场依然是三轮汽车的主要阵地。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用三轮车的市场需求还会上升。(5)拖拉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6年6月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为3977台,同比下降40.6%。2016年1-6月止累计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33505台,同比下降15.1%。2016年1-6月全国大型拖拉机产量数据表如下表所示:图表:2016年1-6月全国大型拖拉机产量统计表月份大型拖拉机产量_当期值(台)大型拖拉机产量_累计值(台)大型拖拉机产量_同比增长(%)大型拖拉机产量_累计增长(%)2016年6月397733505-40.6-15.12016年5月443329528-45.1-92016年4月747825095-152.12016年3月791617396-3.88.42016年2月-9476-21.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理1.3.3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上游产业供应链分析(1)铜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6年上半年铜价主要以震荡为主,年初铜价36702.5元/吨,年中涨为36990元/吨,涨幅为0.78%。二、行情分析纵观上半年铜的走势来看,铜价一直在34900-38200元/吨之间震荡。一共分四个阶段。1月上旬,临近春节假期,大部分厂家进入休假模式,停产减产较为普遍,所以下游的生产需求急剧下滑,厂家不愿备库存,铜价有所下跌。1月下旬至3月中旬,由于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以及原油大幅反弹,1月末有小幅反弹。后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预期升温,去产能持续;另一方面是央行降准,货币环境宽松;再一个就是进入春季开工旺季,补库存需求提升。另外,中国第二大综合性铜生产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计划将削减这一年铜产量至120万吨,上一年为131万吨。伦铜库存已经大幅下降至14.475万吨左右,支撑伦铜大幅上涨,铜价也随之攀升。3月下旬到4月初回调后,4月中旬到4月末又赢来一波反弹。主要是由俄罗斯与沙特基本达成石油减产协议拉动原油大涨,一时间大宗商品纷纷大涨。期货市场也十分疯狂,黑色系带动铜价步步走高。铜库存下降得也比较多,4月15日当周上期所铜库存大降28983吨,一度令市场对去库存速度产生一定的信心,截止4月29日,铜库存仅有14.9万。本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美元利率保持不变,符合预期。4月末一直到6月中旬,铜价再次下跌,后低位震荡。主要是受美联储夏季加息的预期升温,美元指数重拾强势压制有色金属的价格。6月中旬后由于美联储加息暂时搁浅,需求虽然减弱,受收储消息支撑,价格有所回升。三、后市展望2016年下半年,7、8月是需求淡季,预计铜价价格不会有什么起色,9、10月份旺季或稍好,11、12月重回弱势。价格区间在34000-39000区间震荡。(2)铝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解铝价格演绎筑底回升行情,年内累计涨幅达到10.9%左右。年初电解铝价格自11000元/吨附近回落至10500元/吨一线之后出现反转,一路拉涨至13000元/吨附近,年内最大涨幅达到16.6%左右,上涨超过1800元/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电解铝价格滞涨明显,13000元/吨关口压力重重,价格回归12000-12800元/吨上下调整。铝企生产成本下降 全行业由亏转盈卓创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6月份国内电解铝企业算数平均生产成本11429.04元/吨,较上月下降198.2元/吨,行业平均盈利1218.96元/吨;加权平均生产成本10813.43元/吨,较上月降低135.06元/吨,行业平均盈利1834.57元/吨。而2015年年底,国内电解铝行业平均亏损208.3元/吨。总体来看,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解铝行业盈收转变的时期在3月份低至4月初。由于春节前后国内氧化铝原料价格逐步上涨,使得电解铝原料成本增加明显,但是部分电解铝企业在与地方政府及电网谈判中获得进展,电力成本有所下降,同时国内外铝价快速上涨,电解铝行业逐步实现由亏转盈。铝现货库存下降明显 较同期改善受上一年电解铝企业抱团规模减产及铝水转化率上升等因素作用,2016年国内铝锭现货库存水平较上一年同期明显改善,尤其是春节之后,国内铝锭现货库存增量有限且在短时间内步入阶段性的下降期。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初,国内铝锭现货库存较春节前仅上升了8万吨左右,而上一年同期该值为45万吨。另外,截至2016年6月底,国内铝锭现货库存下降至32万吨左右,较年初下降了近36万吨,较上一年同期下降71%左右,上一年同期该值为108万吨左右。铝企蠢蠢欲动开工水平回升2016年国内铝价的快速回升刺激铝企的增复产积极性,其中尤以低成本铝企明显。卓创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国内铝冶炼企业建成产能4138.8万吨,运行产能3316.1万吨,开工率80.1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该月国内建成产能折算增长88.3万吨,运行产能折算增长75万吨。而与上一年年底相比,国内建成产能折算增长260.3万吨,运行产能折算增长300.5万吨,同时开工率上升超过2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宏观政策面,全球经济仍处于调整阶段,美国下半年加息可能性较大,英国退欧后的系列影响预计也将慢慢显现,中国转经济、调结构仍任重道远,预计宏观面偏空为主流。基本面,供应来看,国际铝冶炼厂如俄铝、美铝缩减产能已告一段落,下半年进一步减产可能性不大,国内随着铝市规模化、集团化的推进,下半年部分低成本铝企仍有扩张计划,这部分产能规模在110万吨左右;需求来看,下半年房地产、汽车等终端用铝大户仍将弱势运行,而所谓的铝代铜、铝代钢等新领域开拓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对电解铝实质性需求提振有限。综上所述,尽管上半年受铝现货显性库存维持低位影响,铝价表现强势,但终端需求未见明显起色下,以6063为代表的铝棒产能过剩将逐步显现,通过对未来铝市基本面及全球经济增长综合考量,卓创认为下半年国内电解铝价格存在冲高回落风险,主流波动空间或在11000-13000元/吨。第2章: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1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发展总体概况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车用散热器行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利好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全球汽车热交换器领域著名的公司以独资、合资或控股的方式在国内设厂: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企业也脱颖而出,如潍坊恒安、浙江银轮、扬州水箱和山东厚丰、山东同创等的崛起使得国内车用散热器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内外资企业销售额各占半壁江山。同时,散热器行业产品覆盖的范围也大大增加,除了发动机散热器、中冷器和机油散热器外,行业企业还大量生产空调系统中的暖风芯体、冷凝器和蒸发器、传动系统的油冷却器,以及EGR系统的冷却器等热交换器产品。2.1.2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发展主要特点发展现状特点:散热器生产企业数量急剧膨胀,无序竞争状况更加突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散热器领域著名的公司如福特、贝洱、日本东洋和摩丁等均在国内以独资、合资或控股的方式设厂,外资企业加快了进入步伐,抢占市场资源;主机厂(包括国内和同外)全球采购还仅停留在口头上,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远未建立,零部件企业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各骨干企业加大投入、改造,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力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出口量大增,但出口产品仍以售后市场为主,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偏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了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2.1.3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经营情况分析(1)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据统计,2011年,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利润39.598 (亿元);根据最新统计,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利润36.066 (亿元),同比增长13.42 %。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利润年份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利润(亿元)增长率%2011年39.598 2012年44.401 12.13 2013年51.378 15.71 2014年58.555 13.97 2015年64.064 9.41 2016年1-6月36.066 13.42 错误!链接无效。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图表:2014-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行业盈利能力报告期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销售毛利率(%)23.3924.724.90 主营业务利润率(%)13.9214.314.29 销售净利率(%)13.3512.5212.39 总资产收益率(%)7.826.976.94 净资产收益率(%)18.9320.9321.0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2823.8323.8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3)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图表:2014-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行业偿债能力报告期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流动比率(倍)2.312.262.24 速动比率(倍)1.341.491.49 资产负债率(%)4.724.614.58 利息保障倍数(倍)20.9218.8418.7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4)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图表:2014-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行业营运能力报告期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应收账款周转率(次)4.473.263.25 存货周转率(次)13.0916.8716.92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1.791.531.52 总资产周转率(次)1.5221.361.3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5)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图表:2014-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行业发展能力增长报告期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固定资产增长率(%)10.610.19.4净资产增长率(%)10.2109.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2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2.2.1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国内市场容量和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快速增长的有力保证。车用散热器制造消费与工业经济的提高直接相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工业制造业的显著提升,加之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均为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社会消费结构逐渐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消费者对商品和品牌附加价值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从而为车用散热器制造向细分领域发展和差异化定位提供了进一步空间。(2)监管不断规范化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我国政府对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的监管力度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并走向规范化,对车用散热器制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也不断提高。监管日趋严格所导致的成本增加使得部分生产条件差、无品牌优势的小型车用散热器制造企业被逐渐淘汰,而具备品牌优势和质量管理优势的大中型车用散热器制造企业则获得了提高市场份额和整合市场的机会。(3)税收支持政策出台消费税的调整为车用散热器制造大众品牌的发展提供契机。早在2006 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新的消费税调节政策,为本土大众车用散热器制造品牌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不利因素(1)行业竞争不规范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生产企业众多,且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和质量较低、营销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有限,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部分小企业抄袭、模仿名牌企业,并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这些不规范行为在加剧行业竞争的同时,影响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2)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车用散热器制造企业相比,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企业在产品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核心竞争力尚难提高,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在高档车用散热器制造领域尚无法和外资品牌抗衡。2.2.2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国内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逐年增长,行业较为健康。据统计,2011年,国内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197.792 (亿元);根据最新统计,2016年1-6月,国内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180.509 (亿元),同比增长13.40 %。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 年份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销售收入(亿元)增长率%2011年197.792 2012年222.674 12.58 2013年256.120 15.02 2014年291.900 13.97 2015年320.000 9.63 2016年1-6月180.509 13.40 错误!链接无效。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2.32014-2016年不同规模企业经济指标分析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收入(亿元)年份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2011年154.278 23.735 19.779 2012年173.686 26.721 22.267 2013年199.774 30.734 25.612 2014年227.682 35.028 29.190 2015年249.600 38.400 32.000 2016年1-6月140.797 21.661 18.051 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2.2.42014-2016年不同性质企业经济指标分析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不同性质企业销售收入(亿元)年份国有企业合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2011年21.757 25.713 43.514 21.757 85.051 2012年24.494 28.948 48.988 24.494 95.750 2013年28.173 33.296 56.346 28.173 110.132 2014年32.109 37.947 64.218 32.109 125.517 2015年35.200 41.600 70.400 35.200 137.600 2016年1-6月19.856 23.466 39.712 19.856 77.619 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2.2.52014-2016年不同地区企业经济指标分析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不同地区企业销售收入(亿元)年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东北西北2011年46.778 42.426 37.501 24.981 18.988 16.832 10.285 2012年52.715 47.525 42.303 28.039 21.355 18.969 11.768 2013年60.815 54.993 48.657 32.219 24.661 21.861 12.914 2014年68.827 62.487 55.123 36.793 28.163 24.766 15.741 2015年75.529 68.571 60.429 40.537 30.689 27.123 17.121 2016年1-6月42.648 38.835 34.122 22.844 17.260 15.407 9.393 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2.32014-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竞争激烈,由下表看出,市场稍微供给过剩,但市场绝对量越来越大,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图表:2011-2016年1-6月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供需平衡一览错误!链接无效。2011-2016年1-6月中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供给量(万个)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市场需求量(万个)供求差(万个)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159.153 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172.743 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200.791 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238.460 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263.244 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153.36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3.1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供给情况分析(1)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总产值分析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产量越来越大,总体来说,工业总产值都在慢慢增大。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 年份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产值(亿元)增长率%2011年210.165 2012年236.073 12.33 2013年272.231 15.32 2014年311.838 14.55 2015年352.432 13.02 2016年1-6月199.965 13.31 错误!链接无效。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产成品分析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产成品年份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产成品(亿元)增长率%2011年147.410 2012年165.416 12.22 2013年190.562 15.20 2014年218.505 14.66 2015年246.703 12.90 2016年1-6月139.696 13.08 错误!链接无效。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3.22014-2016年各地区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供给情况分析(1)2014-2016年总产值排名前10个地区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散热器生产有较快的发展,2011年资料显示已达到600家左右,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新增的厂家比较多,其中大型骨干企业2030家。图表:2016年1-6月我国主要省市车用散热器制造总产值排名前10的地区排名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总产值排名前10的地区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总产值排名前10的地区份额(%)1广东省15.42江苏省11.63浙江省6.74山东省5.25安徽省4.96北京市4.27上海市4.08辽宁省3.89湖北省3.410四川省3.2图表整理:极数据咨询(2)2014-2016年产成品排名靠前的10个地区分析图表:2016年1-6月我国主要省市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产成品排名前10的地区排名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产成品排名前10的地区1广东省2江苏省3浙江省4山东省5安徽省6湖北省7四川省8北京市9上海市10天津市图表整理:极数据咨询2.3.3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需求情况分析(1)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销售产值分析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销售产值(亿元)年份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销售产值(亿元)增长率%2011年147.998 2012年164.260 10.99 2013年190.943 16.24 2014年218.287 14.32 2015年246.456 12.90 2016年1-6月140.535 12.96 资料来源:极数据咨询整理(2)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分析国内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逐年增长,行业较为健康。据统计,2011年,国内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197.792 (亿元);根据最新统计,2016年1-6月,国内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180.509 (亿元),同比增长13.40 %。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收入 年份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销售收入(亿元)增长率%2011年197.792 2012年222.674 12.58 2013年256.120 15.02 2014年291.900 13.97 2015年320.000 9.63 2016年1-6月180.509 13.40 错误!链接无效。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3.42014-2016年各地区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需求情况分析(1)2014-2016年销售产值排名前10个地区分析图表:2016年1-6月我国主要省市车用散热器制造产品销售产值比例地区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销售产值所占比率(%)广东省15.2浙江省10.5江苏省12.1北京市9.5四川省4.8上海市6.5山东省10.1河北省9.2安徽省7.4湖北省4.2辽宁省4.5其他地区5数据整理:极数据咨询(2)2014-2016年销售收入排名靠前的10个地区分析图表:2016年1-6月我国主要省市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的地区排名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的地区1广东省2江苏省3浙江省4山东省5安徽省6湖北省7四川省8北京市9上海市10河北省图表整理:极数据咨询2.3.52014-2016年全国车用散热器制造行业产销率分析由下图可知,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产销比良好。图表:2011-2016年1-6月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产销情况一览年份2011-2015年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产量(万个)2011-2015年我国车用散热器制造销量(万个)产销比%2011年1495.446 1347.247 90.09%2011年1693.669 1528.875 90.27%2012年1973.909 1776.518 90.00%2013年2281.845 2053.661 90.00%2014年2601.860 2341.674 90.00%2016年1-6月1489.542 1344.610 90.27%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第3章:2016年车用散热器制造关联产业发展状况分析3.12016年汽车工业运营状况分析2016年9月,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乘用车增速明显快于商用车。19月,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与18月相比,增幅继续提升。3.1.19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1% 9月,汽车生产253.1万辆,环比增长26.8%,同比增长32.8%;销售256.4万辆,环比增长23.5%,同比增长26.1%。19月,汽车产销1942.2万辆和1936.0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3.2%,增幅分别比18月提升2.4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一)9月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28.9%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3.2万辆和226.8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增长29.1%和26.0%;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分别增长36.8%和28.9%,同比较快增长,高于汽车总体增速4.0和2.8个百分点。轿车销售111.9万辆,同比增长17.1%;SUV销售87.9万辆,同比增长54.2%;MPV销售22.2万辆,同比增长37.3%;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9万辆,同比下降32.4%。19月,乘用车共销售1675.2万辆,同比增长14.8%,增幅比18月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售844.1万辆,同比增长2.7%;SUV销售599.9万辆,同比增长45.9%;MPV销售174.9万辆,同比增长22.9%;交叉型乘用车销售56.3万辆,同比下降33.5%。1.1.6升及以下乘用车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9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63.4万辆,同比增长42.2%,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速13.3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2.1%。19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203.5万辆,比同期增长22.1%,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1.8%,比上一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2.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7.5万辆,环比增长33.5%,同比增长39.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7%,占有率比上月提升2.4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07.2万辆,同比增长18.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157.2万辆,同比下降8.1%,市场份额18.6%,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SUV销量337.3万辆,同比增长56.6%,市场份额56.2%,比上年同期增长3.8个百分点;MPV销量156.5万辆,同比增长25.4%,市场份额89.5%,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二)9月商用车销售同比增长8.1%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9万辆和29.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7%和7.3%,同比分别增长9.3%和8.1%。1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0.4万辆和260.8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分别增长了4.8%和4.0%。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7%和8.8%;货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3%和6.5%。3.1.2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3.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4.3万辆,销售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7%和43.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万辆和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6%和63.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0.8万辆和0.9万辆,产量同比增长6.3%,销量下降2.1%。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0.2万辆,销售28.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3.0%和100.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万辆和2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8.1%和12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7.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1.7%和47.2%。3.1.3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良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行业内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及利税均高于上年同期。18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98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66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四、累计进出口持续下降 根据海关统计口径,2016年8月汽车整车共进口9.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5.8%;汽车整车出口8.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3.6%。18月,汽车整车进口67.0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8%;出口50.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0%。3.22016年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运营状况分析3.2.12016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图表:2016年1-4月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销量2016年1-4月工程机械行业重点联系企业经济效益情况2016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情况2016年1-4月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类别出口量值3.2.2工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国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下降,世界经济面临新的考验2016年1-4月我国工程机械对各大洲出口情况2、2016年工程机械行业总体上依然困难,筑底基础还需夯实一季度数据出现积极变化,排放标准升级是主要原因,目前下行压力仍未解除 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效益下滑局面尚未改变行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远未达到预期产品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需求减缓,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3.2.3发展趋势分析与CCMA推动的重点工作1、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需求侧增加有效需求 供给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实施中国制造2025。2、CCMA建议和推动的主要工作建立二手工程机械身份识别和有效的退出机制 ,对进口二手工程机械严格按国三排放标准执行 ,新的非道路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