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0218972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学-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育对策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的影响,或者别人当作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个奴隶;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且去实现它们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的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最重要的,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我就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个假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1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后来通过仔细学习教育学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让自己谈论对德育过程的看法后感触更深。教育学目的就是让教师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我发现“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老师也积极与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这种理论加案例教学法是讨论对话式的而非灌输式的,是集体合作式的而非个体式的,是批判反思式的而非结论教条式的。从这种意义上2讲,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而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当前教育学教学不足的有效形式。就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通过学习,我深入思考了这几个极具探讨性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合理与不合理,理想教学,文理分科与不分科等等,极具针对性和时代感,体现了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的关注。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对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理念有了深入认识,扩大了视野。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体会到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十分重要,明白教师不应是依赖别人告知的如何去做,而应当成为理智的有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决策者、实践者。应当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对教育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篇: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刘术建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然后分别从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教育的本质与属性,现代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这三个阶段来学习。在没有系统的学习教育学时对教育只是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觉得上学就是一种“教育”,学习了以后才顿悟,明白。首先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指研究学校教育事实和问题,揭示学校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次: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教育指的是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地社会活动。广义上指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质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而并不是我们一开始的理解上学就是一种教育,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狭隘的。接着我们学习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又分为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和劳动起源。这里面我们要了解的人物有沛西能,利托而诺,孟禄,米定斯基。教育发展阶段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社会教育这四个阶段。因为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不同,这四个阶段的教育特点各有不同。在这里面学到了很多教育的种类和特点。与我们大脑中的教育的映象截然不同,学习中我又开了眼界。在这里面我还学习了很多“第一”以及很多重要的人物。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轮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先后4次讲授教育,意味着开始有了专门的研究群体和机构。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编写的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正式形成。等等。对教育学的理解与学习从这里开始,渐渐的发现要学习和体会的东西很多。这一阶段的学习也懂得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知识。下一阶段也要这样系统的学习,总结。第三篇: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学-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育对策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的影响,或者别人当作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个奴隶;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且去实现它们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的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最重要的,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我就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大学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让自己谈论对德育过程的看法后感触更深。教育学也是非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这种理论加案例教学法是讨论对话式的而非灌输式的,是集体合作式的而非个体式的,是批判反思式的而非结论教条式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而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当前教育学教学不足的有效形式。就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胡老师首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极具探讨性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合理与不合理,理想教学,文理分科与不分科等等,极具针对性和时代感,体现了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的关注。在课堂上,胡老师对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理念也都有所涉及,比如教师做家教能不能收钱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我们的学习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而不是空洞的教育理论、规律、原则、方法的满堂灌。胡老师成功的教学方式表明,案例教学是培养新型教师的有效形式。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不再是依赖别人告知的如何去做,而应当成为理智的有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决策者、实践者。案例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对教育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第四篇: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姚文举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现在又从事教育工作。基于自身学习和提升技能的需要,寒假里我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教育学。通过学习我领悟到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拥有广阔的研究领域,进一步的我学习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记得第一次翻开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现在我发现自己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现在我对教育学的一些名词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现总结如下: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3.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4.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个体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地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6.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7.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发展。9.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10.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目的、任务、要求、入学条件、入学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1.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2.教育法规。是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定的,用于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13.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士,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5.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身份和地位。16.教育专业能力。是指个体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17.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则是指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8.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的说,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教育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步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19.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20.课程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从狭义上来说,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21.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叫校本课程。22.课程设计。是指有目的的形成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系统化的活动。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设计(课程设计的宏观层次)、学科课程标准设计(课程设计的中观层次)和教材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微观层次)。23.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24.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大纲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25.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的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26.教学。是指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28.教学原则: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9.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运用多种直观的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原理。30.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31.循序渐进原则。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3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33.备课。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设计教学的目标,进程,方法和形式等内容的过程。34.教学组织。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程序。35.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序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36.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共5个方面。37.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特殊在它是教学任务,别的地方都是教育任务,记住,记住)38.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4种方式。39.演示法。教师将实物,教具拿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或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40.教学手段。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41.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内化和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第五篇: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学-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育对策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的影响,或者别人当作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个奴隶;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且去实现它们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的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最重要的,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我就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个假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1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后来通过仔细学习教育学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让自己谈论对德育过程的看法后感触更深。教育学目的就是让教师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我发现“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老师也积极与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这种理论加案例教学法是讨论对话式的而非灌输式的,是集体合作式的而非个体式的,是批判反思式的而非结论教条式的。从这种意义上2讲,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而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当前教育学教学不足的有效形式。就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通过学习,我深入思考了这几个极具探讨性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合理与不合理,理想教学,文理分科与不分科等等,极具针对性和时代感,体现了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的关注。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对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理念有了深入认识,扩大了视野。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体会到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十分重要,明白教师不应是依赖别人告知的如何去做,而应当成为理智的有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决策者、实践者。应当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对教育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