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212371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登岳阳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登岳阳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导学设计设计人: 施教日期 年 月日教学内容登岳阳楼共几学时1课型新授课第几学时1教学目的1、领略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体现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略诗中所体现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教学重点难 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诗人的爱国情怀资源选择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布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颔联用比方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体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D尾联笔锋一转,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学生活动设计教师导学设计教学反思或修改意见一、导入学生认真倾听,做好记录二、初步感知学生回忆作者及作品熟读、背诵、理解大意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三、分析理解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吴楚这片广阔的旷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导致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仍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导入、唐代宗大历三年(7)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家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二、初步感知1、回忆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出名诗人,有“诗圣”之誉。国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有关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习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她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4、熟读、背诵、理解大意、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三、分析理解首联:1、分析对仗。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颔联:1、分析对仗。2、此联重要写什么?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3、大意?明确:吴楚这片广阔的旷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4、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广阔雄浑,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颈联:1、分析对仗。2、大意?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种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3、重要内容?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单;“有孤舟”体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故意拿两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考和感慨。尾联:1、大意?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2、内容?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导致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仍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结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体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通过前几首诗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 考虑到课内诗歌的分析是为了服务于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察,因此,又辅以小黑板“典型回忆“,选用中考试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理解。并采用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可惜的是,当我踏上讲台那一刻开始,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所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或许跟我的语言体既有关吧,因此,此后我会在语言体现这一领域更加努力的。检测反馈设计一、巩固练习、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完毕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