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1261290312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157324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1261290312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会计学原理1261290312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会计学原理1261290312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第12讲 管理会计基础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管理会计为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会计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报告,为企业的计划、控制、业绩评价等活动服务管理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内部信息,企业无须向任何外部单位或个人披露其管理会计信息,所以没有统一的强制性规定2一、成本性态(一)成本性态(costbehavior)的含义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成本总额,可以是企业付出的全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可以是某一类成本费用。业务量,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工作量(可以是产量、销量、工时等),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基础。3一、成本性态(二)成本依其性态的分类当企业的业务量水平提高或降低时,一项特定的成本可能随之提高、降低或者不变。这就是不同的成本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成本性态。企业的全部成本依其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及混合成本三类。41、固定成本(fixedcost)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项目。固定成本总额Y=aY:成本(万元)20015010050012345X:业务量(百台)y:成本(千元)54321012345单位固定成本y=a/xaX:业务量(百台)52、变动成本(variablecost)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成本项目。Y:成本(千元)X:业务量(百台)变动成本总额Y=bX150120906030012345y:成本(元)300200100单位变动成本y=bX:业务量(百台)01234563、隐含条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划分的隐含条件包括:外部环境业务量的相关范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具有一定的相关范围变动成本的正比例变动性具有一定的相关范围相关时期74、混合成本(mixedcost)实务中,往往有很多成本项目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于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因为它们同时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性,这类成本就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常见的混合成本有如下几种类型:(1)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这类成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固定的基数;另一部分是在此基数之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加的成本。(2)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通常这类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但当业务量超出相应的范围,成本总额便会发生跳跃式的变化。(3)延期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这类成本是指当业务量超出一定范围后,成本总额将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动。8混合成本的分解(1)高低点法高低点法(high-lowpointsmethod)取得若干期的混合成本资料,以该若干期期间内的最高业务量(高点)对应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低点)对应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差,求得的商即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将所得结果代入高点(或低点)业务量及其对应的成本方程式,解方程可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这样混合成本就被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了。9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设混合成本总额为y,其中的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业务量为x,则混合成本的方程式为:y=a+bx。a=ybx10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月份业务量(机器小时)燃动费(元)190,0001,200,000255,0001,000,000380,0001,120,000475,000920,000560,000740,000645,000620,000748,000640,000840,000600,000955,000720,0001051,000680,0001170,000760,0001286,000940,00011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上表中的历史资料显示,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在1月和8月a=1,200,0001290,000=120,000(元)该企业的燃动费混合成本中,大约有120,000元是固定成本,其余的是变动成本。12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2)最小平方法最小平方法(leastsquaremethod)取得若干期的混合成本资料,用最小平方法的原理计算出混合成本历史数据中最能代表其平均值的一条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然后据以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即截距为固定成本,斜率为单位变动成本。13该企业的燃动费混合成本中,大约有187,814元是固定成本,其余的是变动成本。145、总成本公式及其性态模型企业的产品总成本(或某一类总成本)公式可以写成: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用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总额,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X表示业务量,则上述总成本公式可写成:Y=a+bX总成本(元)业务量Y=a+bXbXa15二、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前提可靠性: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根据这些历史成本确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数据也是真实可靠的线性假设:即假设收入和成本的变化受共同的一种业务量支配,并且与之存在线性关系其它因素不变:除正在考察的变量外,其它因素在整个分析期间内都保持不变16二、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二)贡献毛益(二)贡献毛益(contributionmargin)的概念的概念贡献毛益(边际贡献)是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其变动成本后的差额,可以用贡献毛益总额和单位贡献毛益两种形式来反映。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比较两式,显然有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贡献毛益总额有关贡献毛益的计算还有两个指标,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100%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显然存在如下关系: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17可以看出,贡献毛益只是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然后先要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后仍有余额,才能成为企业的税前利润。如果贡献毛益不足以补偿发生的固定成本,企业就会出现亏损。所以,尽管贡献毛益不是利润,但它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例例16-2 乙乙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25元,单位变动成本13元,销量3400件,则该企业的单位贡献毛益为:12元(25-13)贡献毛益总额为:40,800元(123,400)贡献毛益率=12/25=48%18二、本-量-利分析(三)本量利分析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如果把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用方程式来描述,我们就得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19例例16-3 丙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年固定成本280,000元,该产品的单位售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25元,某年度计划销售80,000件,问预期利润是多少?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3080,000-2580,000280,000=120,000(元)如果企业的目标利润定为240,000元,销售量应达到多少?=104,000(件)20例例16-3 丙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年固定成本280,000元,该产品的单位售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25元,某年度计划销售80,000件,问预期利润是多少?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3080,000-2580,000280,000=120,000(元)企业拟实现目标利润240,000元,销售量仍为80,000件,单位变动成本应为多少?=23.50(元)21=31.50(元)如果企业的目标利润定为240,000元,销售量仍为80,000件,单价应订为多少元?若企业拟实现目标利润240,000元,销售量仍为80,000件,每年固定成本应为多少?固定成本=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3080,0002580,000240,000=160,000(元)22(四)计算税后净利的损益方程式企业纳税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根据销售收入缴纳的流转税,另一种是根据净利缴纳的所得税。在此将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扣除流转税后的销售收入称为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1-流转税税率)=单价销售量(1-流转税税率)税后净利的计算如下:税后净利=净利-所得税=净利-净利所得税税率=净利(1-所得税税率)二、本-量-利分析23(四)计算税后净利的损益方程式计算税后净利的损益方程式为:二、本-量-利分析*教材有误,请更正。24(五)盈亏平衡分析1、盈亏平衡点(亦称保本点,break-evenpoint)盈亏平衡点是指使企业处于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即利润为零)的平衡状态下的业务量。对企业来说,盈亏平衡点是其经营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只有在达到盈亏平衡点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销售量,才能获得利润。当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时,贡献毛益总额和固定成本总额是相等的,即: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0 销售量(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二、本-量-利分析251、盈亏平衡点(亦称保本点)以例16-2的乙企业为例,该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3元,该产品单位售价25元,则保本点销售量为保本点销售量=2,500(件)30,00025-13保本点销售额=62,500(元)26B金额区100,000润利60,000变动成本亏损区a20,000固定成本01000200030004000业务量(件)盈亏平衡图本本-量量-利关系图利关系图272、盈亏平衡点作业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是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占企业正常业务量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作业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正常销售量(额)100%例16-3中的丙企业正常销售量为80,000件,或正常销售额为2,400,000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为56,000件,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为1,680,000元,则:盈亏平衡点作业率=56,000/80,000100%=70%=1,680,000/2,400,000100%=70%283、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安全边际(marginofsafety)是指实际的(或预计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差额,反映了企业从目前状态至盈亏平衡点状态的下降空间有多大,即企业的销售量在不致于造成亏损的前提下还可以降低多少。安全边际既可以用实物量来表示,也可以用金额来表示,其公式如下: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平衡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盈亏平衡销售额乙企业安全边际=3,4002,500=900(件)=85,00062,500=22,500(元)显然,安全边际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越低;安全边际越小,经营风险越高。293、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反映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0%安全边际率=900/3,400100%=26.5%=22,500/85,000100%=26.5%可以看出,安全边际率越大,企业的经营就越安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下表所列示的经验性数字大致衡量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安全边际率10%以下10-19%20-29%30-39%40%以上安全程度危险值得注意比较安全安全非常安全30(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是对本量利因素发生变动造成的影响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业务量、成本和价格发生变动时,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另一个是目标利润确定后,分析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业务量、价格和成本等条件。在决定任何生产经营问题时,都应事先分析拟采取的行动对利润有何影响。二、本-量-利分析31(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以例16-2乙企业为例说明,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25元,单位变动成本13元,销量3,4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目前的损益状况如下:销售收入(25元/件3,400件)85,000销货成本变动成本(13元/件3,400件)44,200固定成本30,00074,200利润10,800二、本-量-利分析32(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1)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测定对利润的影响,预计未来的利润假设由于原材料涨价,使单位变动成本上涨到14元,利润将变为:利润=253,400-143,400-30,000=7,400(元)由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1元,将使企业最终利润减少3,400(10,800-7,400)元。二、本-量-利分析33(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2)假设本例中企业拟采取更有效的推销方式,从而使销量增加10%。利润将因此变为:利润=253,400(1+10%)-133,400(1+10%)-30,000=14,880(元)这项措施将使企业利润增加4,080元(14,880-10,800),它是推销活动增加开支的上限二、本-量-利分析34(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3)假设该企业拟实施一项技术培训计划,以提高工效,使单位变动成本由目前的13元降至12.5元。利润将因此变为:利润=253,400-12.53,400-30,000=12,500(元)这项计划将使企业利润增加1,700元(12,500-10,800),它是培训计划开支的上限二、本-量-利分析35(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4)假设该企业拟自建对外销售门部,售价可由目前25元提至26元,而能维持销量不变。利润将因此变为:利润=263,400-133,400-30,000=14,200(元)这项计划将使企业利润增加3,400元(14,200-10,800),它是新增销售部门每年开支的上限二、本-量-利分析36(六)利润分析1、因素变动分析(5)假设本例中企业拟采取综合调整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这将使单位变动成本增加5%,固定成本增加1%。为了抵销其对利润的影响,企业拟采取的措施是提高产品售价10%,但因提价会使销量减少5%。测算这些措施实施后企业的利润水平。利润=25(1+10%)-13(1+5%)3,400(1-5%)-30,000(1+1%)=27.5-13.65323030,300=14,435.5(元)测算可知,综合调整措施实施后将使企业利润水平有所提高,从10,800元提高到14,435.5元二、本-量-利分析372、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润的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是本量利分析方法的另一个常见的具体应用,是对影响利润的各有关因素(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各因素的变动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在变动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利润的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利润对这些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利润对销售单价的变动最敏感,其次是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量,相对而言,固定成本的变动对利润最不敏感。382、利润的敏感性分析下面以例16-2乙企业为例说明,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25元,单位变动成本13元,销量3,4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目前的损益状况如下:销售收入(25元/件3,400件)85,000销货成本变动成本(13元/件3,400件)44,200固定成本30,00074,200利润10,80039(1)有关因素临界值的测算售价的最小值设售价为p,令利润=0:(p-13)3,400-30,000=0p=21.82(元)售价降至21.82元以下,即降价12.7%以上时企业由盈利转入亏损。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设单位变动成本为b,令利润=0:(25-b)3,400-30,000=0b=16.18(元)单位变动成本由13元上升至16.18元时,企业利润由10,800元降至零,单位变动成本上升24.5%以上时企业由盈利转入亏损。40固定成本最大值设固定成本为a,令利润=0:(25-13)3,400a=0a=40,800(元)固定成本增至40,800元以上时,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即固定成本增加36%以上时企业由盈利转入亏损。销售量最小值,即保本点设销量为x,令利润=0:销售计划如果只完成73.5%,则企业利润为零。41(2)有关因素敏感程度的测算沿用前例,作如下计算。售价的敏感程度如果产品售价增长1%,则:利润=25(1+1%)3,400-133,400-30,000=11,650(元)利润变化百分比=(11,650-10,800)/10,800100%=7.87%即产品售价增加1%,将使利润增加7.87%。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如果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则:利润=253,400-13(1+1%)3,400-30,000=10,358(元)利润变化百分比=(10,358-10,800)/10,800100%=-4.1%即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将使利润下降4.1%。42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如果固定成本增长1%,则:利润=253,400-133,400-30,000(1+1%)=10,500(元)利润变化百分比=(10,500-10,800)/10,800100%=-2.8%即固定成本增加1%,将使利润减少2.8%。销售量的敏感程度如果销量增长1%,则:利润=(2513)3,400(1+1%)-30,000=11,208(元)利润变化百分比=(11,208-10,800)/10,800100%=3.8%即销量增加1%,将使利润增加3.8%。43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一)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概述资本预算(capital budget)一般涉及到期限为两年或两年以上投资方案的取舍与预算安排问题编制资本预算就是将长期投资决策中分析确定的投资方案以预算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过程,所以资本预算一般包括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和相应的资金筹措与回收计划一个企业的资本预算过程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往往涉及到营销、研发、生产和工程等许多其他部门,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44(二)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评价长期投资方案的基本方法有:回收期法、平均投资报酬率法、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等回收期法和平均投资报酬率法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比较简便,结果易于理解,有时被称为静态分析方法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础,需要有较为复杂的计算过程,对投资项目评价更加准确,有时被称为动态分析方法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451、回收期法回收期(paybackperiod)是指回收某项投资额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年来表示。(1)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可直接按下式计算:原始投资额回收期=平均每年的净现金流量(2)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则回收期的计算要根据投资方案各年年末累计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原始投资额N年年末累计净现金流量回收期=N+投资回收年度的净现金流量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46例16-4假定华东公司有甲、乙两种固定资产投资方案,所需的一次投资额均为250,000元,有效使用年限均为5年。甲方案期末有残值20,000元,乙方案期末有残值10,000元。有关现金净流量的资料如表16-7。表16-7投资方案基本资料年次甲方案乙方案净利折旧NCF净利折旧NCF130,00046,00076,00050,00048,00098,000230,00046,00076,00040,00048,00088,000330,00046,00076,00030,00048,00078,000430,00046,00076,00010,00048,00058,000530,00046,00076,00010,00048,00058,000合计150,000230,000380,000140,000240,000380,00047甲方案的回收期计算如下:250,000甲方案的回收期=3.125(年)76,000+20,000/5即甲投资方案需要三年零一个半月收回所有投资。甲方案的回收期更准确的回收期可采用插值法计算,首先通过下表计算各年累计的净现金流量。累计净现金流量计算表年次各年的NCF各年累计的NCF176,00076,000276,000152,000376,000228,000476,000304,000576,00020,000380,000400,00048甲方案的回收期计算如下:250,000228,000甲方案的回收期=3+=3.29(年)76,000即甲投资方案需要三年零三个半月收回所有投资。乙方案的回收期的计算先通过表16-8计算各年累计的净现金流量。表16-8累计净现金流量计算表年次各年的NCF各年累计的NCF198,00098,000288,000186,000378,000264,000458,000322,000558,00010,000380,000390,00049乙方案的投资额为250,000元,从上表中可见在第三年底时已收回264,000元,说明该方案的全部投资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全部收回。准确的回收期可采用插值法计算,根据前述公式计算如下:250,000186,000乙方案的回收期=2+=2.821(年)78,000即乙投资方案约需要两年零十个月收回所有投资。50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2、平均投资报酬率法平均投资报酬率是指投资方案建成投产并达到正常生产能力以后的年利润总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年平均利润总额年平均投资报酬率=100原始投资额根据华东公司的资料,可计算该公司甲、乙两方案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如下:甲方案年平均投资报酬率=30,000250,000100=12%140,000/5乙方案年平均投资报酬率=100=11.2%250,000513、净现值法净现值(NPV,netpresentvalue)法是指特定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与未来现金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净现值法的运用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拟投资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NCF)进行预测:年净现金流量=年现金流入量-年现金流出量,或=使用该项投资所建固定资产每年所获净利+使用该项固定资产每年应计折旧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522)根据资金成本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首先,将每年现金净流量折算成现值(1)若每年NCF相等按年金复利折成现值;(2)若每年NCF不等按普通复利分别折成现值,然后加总。其次,将固定资产的期末残值、中途变现的价值以及期末可收回的流动资产价值折成现值按普通复利折成现值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即将前两步的结果加总。3)计算净现值(NPV):NPV=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投资总额的现值4)对方案进行判断和评价-单一方案的取舍时,+NPV,方案可行;-NPV,则方案不可行-多个方案比较时,以净现值大小排列投资方案的优先顺序53华东公司有甲、乙两种固定资产投资方案,所需的一次投资额均为250000元,有效使用年限均为5年。甲方案期末有残值20000元,乙方案期末有残值10000元。有关现金净流量的资料如下年份甲方案乙方案净利折旧NCF净利折旧NCF13000046000760005000048000980002300004600076000400004800088000330000460007600030000480007800043000046000760001000048000580005300004600076000100004800058000合计15000023000038000014000024000038000054假定资金成本为10%,甲方案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是相等的,可按年金折算成现值,查年金现值表,5年期,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791,第5年的残值应按普通复利折成现值,查现值表,第5年、10%的现值系数为0.621。甲方案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残值的现值=760003.791+200000.621=288116+12420=300536(元)甲方案的净现值=300536-250000=50536(元)55由于乙方案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只能按普通复利折成现值,第5年要加上残值计算现值,然后以其合计数减去乙方案的原始投资额求得乙方案的净现值年次各年的NCF10%的复利现值系数现值1980000.909890822880000.826726883780000.751585784580000.68339614558000100000.6210.621360186210未来报酬的总现值302190乙方案原投资额250000乙方案净现值52190564、内部报酬率法内部报酬率(internalrateofreturn,缩写为IRR),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有效寿命期限内预期达到或实际达到的投资报酬率,或者说是使一项投资的净现值(NPV)等于零的报酬率一般说来,内部报酬率高的投资项目说明其赢利能力强,投资效益好,所以内部报酬率高的方案优于内部报酬率低的方案内部报酬率法的计算一般分以下情况进行:1、若每期的NCF相等2、若每期的NCF不相等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574、内部报酬率法前例中,甲方案每年的NCF相等,按第1种情况计算:甲方案的年金现值系数=原投资额平均每年NCF=250,000(76,000+20,0005)=3.125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在第5期一行中,与3.125相邻的两个系数为3.127和2.991,相应的折现率为18%和20%,即甲方案的IRR在18%和20%之间。更准确的数据可计算如下:3.127-3.125IRR=18%+(20%-18%)=18.03%3.127-2.991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584、内部报酬率法乙方案每年的NCF不相等,按第2种情况计算:取i1=10%,计算结果为NPV1=52190取i2=20%,计算结果为NPV2=-6,840计算乙方案的IRR:52190IRR=10%+(20%-10%)=18.84%52190+6840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59(三)长期投资决策项目的类型1、接受拒绝项目只有一个备选方案2、互斥项目达到同一目的的投资项目不止一个三、资本预算与投资管理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