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涵义 固定汇率是将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 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 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 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 点叫“上限” ,最 低点叫“下限”。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 时 ,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 ,使汇率维持不变。 在 19世纪初到 20世纪 3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 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 国际货币体系,都实行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 fixedexchangerate)是浮动汇率的对称,是在金本位制度 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 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 ,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 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 府在 1934年规定的 35美元折合 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 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 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 须与美元 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 1美元的含金量 为 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 金量与美元确定 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 得轻易改变。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 1%以内。如 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 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的批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 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 的中心地位。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 各国都用美元作 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 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 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如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各成 员国货币兑美元的官定比价就是平价,各成员国货币汇率只能在平 价上下 1%波动,由中央银行出面干预。 固定汇率优缺点 优点 ( 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 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 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 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缺点 ( 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港币 ( 2)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 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 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 ( 3)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浮动汇率制度 涵义 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 幅度 , 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 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是固定汇率的对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 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在浮动汇率下,金平价已失去实际意义, 官方汇率也只起某种参考作用。就浮动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对汇率 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 浮动。但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出于某种政治及经 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 预措施。这种浮动汇率在国际上通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1973 年固定汇率制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诞生背景 自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1973年主要西 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但浮动汇率制度却不是 1973年以后才出现的新的汇率制度。 美元第二次贬值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1976年 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 1978年 4月,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关于第二次修改协定条 例”,正式废止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至此,浮动 汇率制度在世界范围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优点: 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 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根据本国的情况,自主地采取 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 可以保证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 传播。 一国由于无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因而就不需像在固定汇率制下那 么多的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 由于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因而可避免巨大的国际金融恐 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汇市场的稳定。 缺点: 由于汇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加大了成本计算及 国际结算的困难。从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导致各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商品价格不稳。 汇率自由波动未必能隔绝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干扰。 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以邻为壑”的政策盛行。即各国均以货币贬值为手段,输出本国 失业或以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扩大本国就业和产出。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比较 理论上的比较 1.汇率制度应该一个不断地变迁地过程 以前的许多学者依据有限影响因素得出的汇率制度的研究结论可能是 合理的,但是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多因素的差异性与变动性决定了他们的 研究结论常常是存在问题的。 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复杂多样,而这些因素又随着政治、经济和金融 等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因而作为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汇率制度也应该不断地变迁。 从中期和短期来看,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应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 情况,它不仅取决于传统的最优货币区因素(如经济结构特征),而且取 决于政治经济因素(如政治不稳定和通货膨胀诱因)和恐惧浮动因素(如 本币定制债务)等。此外,像其他经济政策一样,一国汇率的变迁和选择 还可能反应着政策决策者和公众的偏好。 人民币汇率改革背景下 从长期来看,由于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国家对于 自身汇率制度的抉择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没有单一的汇率制度适合同一 时期的所有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所有时期,各国都会自愿或非自愿的依 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自己国家的汇率制度做出调整。 特定的汇率制度可能只适合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 件下的需要。 2.影响汇率制度的几个因素 经济结构特征 政策配合 经济冲击: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一 体化的背景下,经济冲击对一国的汇率制度的影响越来越明 显。 政府信誉 BBC规则 价格确定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我国实行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缘由 人民币退出固定汇率制的理由分析 浮动汇率制度尚不适合我国国情 效率与稳定的选择 固定汇率是将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或另几种货币的比率保持了稳定 ,使 人们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的预期变动率为零, 也就是说,固定汇率制度将所谓的“稳定”发挥到了极限。 浮动汇率制度是将一种货币兑换其它货币的比率不加认为的限制,将所 谓的“效率”发挥到了极限。 “稳定”是指作为货币价格的汇率保持相对固定而在消除预期不确定性 方面所体现的价值; “效率”是指作为货币价格的汇率可以相对浮动而在资源配置方面所发 挥的作用。 “效率”与”稳定”之间存在存在相互替代、此消彼长的关系。 我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七点原因 贸易依存度 以 GDP衡量的国家经济规模 贸易伙伴的集中程度 市场化程度 宏观经济稳定性 微观主体的成熟程度 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尽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较大,贸 易依存度也不算太高,但是因为我国 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弹性不对称、贸易 伙伴较为集中、市场化程度也有待提 高。同时,宏观经济预期具有一定程 度的不稳定性,微观主体的成熟程度 不够,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不够 理想。所以我国目前实行的实际上是 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客观 要求,是一种稳定性大于效率性的客 观要求。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