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章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强制性的 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欧洲资本原 始积累时期 ( 1517世纪) 产业革命后 ( 18世纪中叶) 资本主义自 由竞争时期 ( 19世纪) 超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自由化 新贸易保护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恢 复和自由发展 ( 50-70年代) 垄断代替自 由竟争 ( 20世纪初) 滞胀出现后 ( 70年代后)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斯塔福德、孟克列钦的早期 重商主义 托马斯 孟的晚期重商主义 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15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萌发,封 建庄园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各国国内的统一 市场形成,世界市场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 西欧各国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早期的资本主要是以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重 商主义应运而生。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贵金属。 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 银的开采 ,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 世界的贵金属是有限的, 在国际 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 损失。 为增加国家贵金属存量,国家必 须积极干预经济 ,实行保护性贸易 的政策。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ThomasMun。 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 贸易顺差,以增加货 币的流进 被称为 “ 贸易差额论 ”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Stanford 和法国的 Montchrestien 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 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 顺差, 以增加货币 的流进 被称为 “ 货币差额论 ” surplus 托马斯 孟 “ 我们倘使只看到农夫在下种时候的行 为, 只看到他将许多很好的谷粒抛在 地上, 我们就会说他是一个疯子而不 是一个农夫了。 但是当我们按照他的 收获, 也就是他的努力的最终结果, 来估计他的劳动时候, 我们就会知道 他的行动的价值及其丰富的收获了 ” 。 “ 英国得之对外贸易的财 富 ” 商务印书馆 1978, P19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 济政策:直接管制汇率 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 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 加 禁止金银出口 禁止出口商接收外国非 金银货币 汇率由官方直接控制, 实行固定汇率 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 济政策:以贸易管制政 策为主要手段,实现国 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 利用关税和法令适当 限制制成品和奢侈品 进口 限制原料出口,保证 国内加工业的发展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外国商人离境时 只能带走商品, 不能带走本国货 币。 鼓励中转贸易 保护本国弱小企 业的发展。 实行奖励出口政 策 。 一个重商主义者的论调 所有处于弱小产业时期的制造业不 仅需要关心, 而且需要付出相当的 代价来哺育他们,以便使他们发展 到强有力的生气勃勃的阶段。 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贸易主义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60 年 代, 欧美先进的国家相继完成了工 业革命,产业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的 范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分 工和国际交换。代表商业资本的重 商主义开始让位于代表产业资本的 自由贸易主义 。 自由贸易 保护幼稚工业论: 在发展中国家中最流行。 主要观点: 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 新生阶段,象初生婴儿,同类工业发达 国家实力雄厚。 如果实行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幼稚工 业会被打垮、扼杀,永远没有成长起来 的希望。 政府对新建工业应实行一段时间的保护 李斯特贸易保护思想 德国的李斯特最早对贸易保护政策作理论阐述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不同,它 是建立在生产力论的基础上 李斯特认为: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目的是发展本国的生产力, “ 财富的生产 能力比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 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如不 实行贸易保护,其尚不成熟的工业将被摧毁 李斯特并不主张保护所有的产业,或一直保护 下去 理论渊源 美国的 汉密尔顿 1791年向国会提交了 制造业的报告 发展完善该理论的是 19世纪德国经济学 家 李斯特 李斯特 从当时德国相对落后的状况出发, 提出要以禁止进口和征收高关税的办法 对新兴工业进行保护,以免被当时先进 的英法工业挤垮。 李斯特理论一直被广泛引用,成为落后 国家保护其工业的主要论据。 有时还加上一些非经济的色彩,称为保 护 “ 民族工业 ” 。 保护幼稚工业的条件: 被保护的 “ 新生儿 ” 必须有长大的潜力, 即必须有潜在的、通过成长能发挥的比 较优势; 保护只是短期的,为保护所付出的代价 是短暂的、有限的; 被保护的 “ 新生儿 ” 长大后给社会带来 的收益足以弥补社会付出的 “ 抚养费 ” 。 并不是所有的幼稚工业或民族工业都应 该保护的,只有那些确有潜力的工业才 应得到保护。 现实中,许多受到保护的工业并不符合 这一点,保护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美国经济学家 19世纪末考察受保护的美 国铁器制造业,该行业生产方式 20年没 有变化,市场份额没有任何扩大,保护 并没有使其 “ 长大 ” 。 实践中的困难: 选择被保护对象问题: 实际选择中取决于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 对比。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选择保护目 标不从经济利益出发,而是政治利益 由于人们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决策中 就有可能出现错误。技术上的错误判断 使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保护手段问题: 即使对象选择正确,手段也会出错 产业政策一般优于关税等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 生产补贴对社会造成损失较 小,有监督企业、加速其成长的作用。 关税政策: 企业收益来自无数消费者, 企业无所顾忌,没有提高效率的压力。 采用关税政策,政府有收入 使用产业政策,政府失去税收的同时还 要增加支出。 从政府角度来说,利用关税保护对其更 有利,选错手段是不可避免的事。因此 实施中往往弊大于利,代价昂贵而保护 结果不甚理想。 保护就业论 历史虽然不悠久,但是流行范围同样广 泛,且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 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西方国家的 政治家、工会领袖就把原因归罪于来自 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主张限制进口保障本国工业生产就业 80年代西方保护主义加强重要原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某个行业得到保护,生产增加,工人就 业得到增加。 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 在 1929年至 1933年 的西方大萧条中看到了古典经济学完全 依赖市场机制、只重视供给的不足 认为一国的生产和就业主要取决于对本 国产品的 有效需求 。 有效需求增加: 带动生产、就业增加, 有效需求减少: 生产过剩、失业增加。 要达到充足就业,需要对商品有足够的 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由 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净 出口 组成。 出口增加有效需求,进口减少有效需求 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有效需求 增加国民生产和就业水平 对外贸易乘数 凯恩斯指出这种关系是成倍的 进口增加 1元,国民生产水平的下降会超 过 1元,对就业的影响则更大 减少 1元进口,国民生产增加超过 1元, 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理论上:保护就业论者相信,通过限制 进口扩大出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可以提 高整个国家的就业水平。 现实中:国际贸易是双方的事,一国不 可能只出口不进口。希望通过扩大出口 减少进口保护就业在现实中会遇到困难 实践 别国也要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限制进 口必然减少别国的出口 别国会以限制进口作为回报,这样,自 己的出口也会减少。 即使别国不报复,长期、大量的贸易逆 差其经济发展、国际支付能力、购买力 其结果最终影响到自己的出口。 改善国际收支论 该理论认为,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 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理论上没有问题,少进口少花外汇,可 以减少赤字或增加储备 实施中的问题: 别国反应及对本国出口的影响 贸易是双方的,一国实行保护,别国跟 进,不管是有意报复还是进口能力下降, 都会反过来影响本国的出口 虽然少买了东西省了钱,但也少出口少 赚了钱。 结果: 国际收支也许没改善多少,而本 国消费者和出口行业却为之付出代价。 更好的办法是平衡收支 不仅 “ 节流 ” , 还要 “ 开源 ” 。 提高出口产业劳动生产率,挖掘更多出 口潜力多赚外汇 积极的、代价少的改善国际收支的办法 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很普遍。 从 1979年东京回合到 90年代末,发展中 国家向 GATT通报进口限制 85%都以平衡 国际收支做为理由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口能力低,外债严重 在出口能力强的亚洲国家也比较流行, 中国、亚洲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比较注 重储蓄,不太愿意举债。 反映在贸易政策上就是追求贸易顺差。 评价 通过贸易保护手段来达到出超、增加外 汇储备,所付出的代价不小、消费者作 出的牺牲会超过出超所得。 追求出超的目标本身有问题 出超并不表示一国福利水平越高,只表 明一国消费水平低于生产水平,生产出 来的一部分产品出口到外国去了。 出超越多,本国当前消费越少,当前福 利水平越低。 出超增加了外汇储备,积攒了今后的消 费能力,相当于储蓄。 贸易保护得来的出超还会引起与入超国 的矛盾和纠纷。如中美关系不顺的逆差 原因 保护公平竞争论 保护公平竞争论以 受害者 的姿态出现进 行贸易保护 目的: 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国际上的 公平竞争,以推动真正的自由贸易。 内容: 出口补贴、低价倾销、使用犯人或童工 进行、对外国知识产权不加保护 定义: 凡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地间接地帮 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国 外同类企业的伤害,即被看成是不公平 竞争。 近年来不公平竞争的 定义扩大 :不对等 开放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央计 划经济国家市场开放不够,没有按市场 经济原则自由竞争 案例 美国 1974年 “ 贸易法案 ” 301条款授权政 府运用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来反对 任何外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以保护本国 企业的利益。 1988年 “ 特别 301条款 ” 将不公平案起 诉权从总统下放到美国贸易代表,要求 贸易代表每年 4月 30日将 “ 不公平贸易国 家 ” 的名单递交国会,列入报复对象。 首登黑名单的日本、印度和巴西。日本 禁止公共单位购买美国卫星和超级电脑、 印度不让美国投资保险业、巴西对几乎 所有进口商品都实行许可证制度 中国大陆 1991年首登 301名单,后同意 保护美在华专利、版权得以撤销。 台湾 1992年黑榜留名 主要手段: 反补贴税 反倾销税 其它惩罚性关税 进口限额 贸易制裁 评价: 理论上有助于限制不公平竞争,促进自 由贸易,实施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国内厂商用来作为反对进口的借口: 一些国家某些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 对国际竞争不求改进,怪罪于外国商品 通过贸易保护来促进公平竞争,有可能 造成更不公平的竞争。而本国的消费者 则为此会付出很高的代价。 1993年 4 月墨西哥对中国鞋类 “ 不公平 ” 指控, 1100%的反倾销税,但是该国制 鞋多为家庭手工业,技术落后。 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保护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 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使贸易条件得 到改善,使整个国家获利。 目的:从中获利 手段:迫使别国降价,从别人的口袋里 捞出一部分钱来充为己有。 西方人称为 “ 向邻居乞讨 ” 能否成功: 取决于 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只有大国才会对市场价格有影响力,才 能通过限制进口来降低进口价格。 贸易小国地位无足轻重,无法影响国际 市场价格,无论怎么保护、哪怕完全不 进口,进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也不会下降 是否有效: 即使贸易大国为了改善贸易条件实行保 护,也很容易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措施 最终结果:贸易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贸 易量却因此下降。进口商品消费者受损, 出口商品生产者也没有好处。 增加政府收入 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 与其说政策理论,不如说是利益行为。 不管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如何, 政府征收的关税是实实在乎的收入,这 也是政府实行贸易保护的动力。 征收关税比增加国内各种税都要容易。 国内税阻力大,关税在外国商品进入本 国市场前就征收了,商品价格上涨似乎 不是政府的原因。 最终消费者支付了关税,但对这种间接 的支付感觉并不灵敏,反对的声浪不大 如果是进口大国的话,还可以将一部分 税赋转嫁到外国生产者或出口商身上; 税率恰当时,进口国的总福利水平还会 得到提高。 前提条件:举足轻重的进口大国 非经济因素 政治、文化、社会因素 民族自尊 社会公平 国家安全 ( 1)民族自尊 进口商品不仅仅是一种与国内产品无差 别的消费品 进口商品的品种、质量常常反映了别国 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进口的商品上都往往带有 “ 某某国制造 ” 的标签,以示与本国商品的区别。 进口货一般比国产货更 “ 物美 ” 一些, 同质产品更 “ 价廉 ” 一些,否则也不会 进口 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先进工业商品,许多 是本国不能制造的。 消费者 “ 赞洋崇洋 ” 时,政府往往会觉 得有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会从 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 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 来冲击、发展民族工业。 企图通过保护来振兴民族工业、实现民 族自尊的做法往往不成功,其结果可能 使国家更落后,离现代科技发展越远 ( 2)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主要指的是社会各阶层或各种 生产要素在收入上的相对平衡。 不少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 层的收入水平,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典型例子: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 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资本加速积累、 土地相对稀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下降, 农产品成本相对上升。逐渐失去用相对 成本来衡量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坚持自由贸易,农民竞争不过其它 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农民收入即使不 下降,也跟不上其他行业的收入。 为了保证农民和地主的收入能跟上社会 平均水平的发展 国家通过限制进口、价格支持、出口补 贴等保护手段 将社会其他行业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农 民和地主手中,以达到一定的社会公平 ( 3)国家安全 主张限制进口,保持独立自主的经济。 国家安全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增强本国 对外国的经济依赖性。这种情况可能会 危害到国家安全 战争爆发、贸易停止,供应中断,过于 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会出现危机,在战 争中不战自败。 历史: 由来以久, 17世纪英国的重商主义就是 以国家安全为依据,主张限制使用外国 海运服务和购买外国商船。 本世纪以来战争连续不断,二次世界大 战后又经历了长期的东西方 “ 冷战 ” , 国家安全论也经久不衰。 内容: 有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 石油等重要原、燃料)必须以自己生产 为主,不能依靠进口。 当这些行业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政府 应加以保护。 对不友好国家出口也要加以控制,任何 有可能加强敌方实力、威胁自身的商品 都严加控制。 典型案例: 战后西方国家为针对社会主义阵营而设 立的 “ 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 “ 深挖洞,广积粮 ” 台湾对参与大陆经济的台商的警告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 20世纪 70年代後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纺织、制鞋、钢 铁等行业呈现出比较优势 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并主宰国际石油市场 传统贸易模式逐渐改变, 工业国之间的 双向贸易和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成为世贸 主要部分 贸易结构的改变,不仅发展中国家,就 连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工业制成品市场的 剧烈竞争 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与政策 上都有了新发展,即 “ 新贸易保护主义 ” 新贸易保护主义基础: 规模经济理论 世界工业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产品 的差异性,使得各国企业都有可能在某 些工业产品上有一定的垄断或垄断性竞 争力量,占领部分市场,取得利润 许多工业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生产越 多,产品的单位成本越低。 贸易保护政策的新依据 怎样利用关税来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性 利润,提高国民福利 怎样通过贸易保护帮助本国企业取得一 定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生产规模,使企 业成本下降,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 1)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许多情况下,商品国际市场由少数几家 大企业控制的 “ 寡头市场 ” , 对具体国家来说,某些进口商品只来自 于少数公司。这些公司在进口国的市场 上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垄断企业利用市场地位获得垄断利润。 由进口国的消费者支付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认为: 政府应该通过关税保护措施来分享这些 外国垄断或寡头企业的利润 目的:弥补国民利益的损失 ( 2) “ 战略性 ” 贸易保护政 策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 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非 常重要。 市场竞争变成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 “ 博 弈 ” ( Game) 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补贴等 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结果: 企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大大 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 巴巴拉 斯潘塞( Barbara J. Spencer) 詹姆斯 布朗德( James A. Brander)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波 音 公 司 生产 -5万 -5万 100万 0 不生产 0 100万 0 0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不同 情况下的利润亏损 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情况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波 音 公 司 生产 -5万 5万 100万 0 不生产 0 110万 0 0 政府的保护政策可以使本国企业在国际 竞争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的优势并 使整个国家受益。 新保护主义常常以此来说明保护政策在 现代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 实施中的问题 外国政府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措施 如果美国政府对波音公司也进行补贴, 结果是两家都生产。波音和空客在政府 补贴下仍能获利 各国政府的支出大于企业所得利益 ,整个 经济是净损失 信息的准确性问题 即使美国政府不补贴波音,欧洲政府仍 然可能因信息不完全、盲目保护而不能 达到预期效果 假如波音和空客在技术或管理有差别, 如欧洲政府不了解仍然进行补贴,想把 波音挤出市场,结果却不能如愿 没有补贴的情况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波 音 公 司 生产 5万 -5万 100万 0 不生产 0 100万 0 0 有补贴的情况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波 音 公 司 生产 5万 5万 100万 0 不生产 0 110万 0 0 没有补贴时: 波音公司不论如何都会生 产而空中客车则不会生产,波音公司独 占市场 有补贴时: 虽然空客挤进市场生产,但 波音不会退出,只是少赚利润。 空客无法独占市场,只能得到万利润, 减去补贴,整个国家仍然亏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