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20032199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一、说教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一)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二)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法与学法指导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四、教学过程:(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1.动手操作。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电脑演示相应的图形。板书:121=1262=1243=12(设计意图:从摆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摆的”。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指名像老师一样说一说。一起横着读一读,再竖着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如果我说“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121=12呢?(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再通过对反例的辨析,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5.练习。谁也能说一道算式,考考大家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若学生没有举到除法算式,就由老师举例一道除法算式。“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小结: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只要满足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一个自然数,它们之间就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设计意图:将“想想做做”第1题改为学生自己出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来自学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考虑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所举例子比较单一,教师就需及时“介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二、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学生可能是无序地找的;也可能是有序地找的。)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明确: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依次乘1、2、3、4、5来找3的倍数;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提问:写的完吗?(写不完)那怎么办?(用省略号表示)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3.能找出2的倍数或5的倍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的倍数有2、4、6、8、105的倍数有3、6、9、12、15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再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比较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可能是用乘法想的,有的找的不全,而有的找的很有序;也可能是利用除法来思考的,同样有可能出现无序和有序。)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3.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会灵活的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4.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5.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16的因数有1、2、4、8、16。6.观察上面三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尝试做题巩固方法。而在观察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一个数倍数特征的借鉴,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填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