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23114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专题 应用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进行识 别和提取已成为遥感 研究 的重要方面,并形成了一些变化识 别与检测的方法。 遥感变化检测就是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定量地分析和 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与过程,涉及到变化的类型与范围,即 需要确定变化前后的地面类型、界线及趋势。 土地利用变化 包括一种利用方式向另一种利用方式的 转变以及利用范围、强度的改变。 由于遥感图像信息的获取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遥感 系统因素与环境因素), 因此变化检测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 素在不同时间的具体情况及其对于图像的影响,并尽可能消 除这种影响,使这种检测建立在一个比较统一的基准上,以 获得比较客观的变化检测结果。 如:遥感系统因素的影响及数据源的选择 时间 : 应当尽可能选用相同季节、相近时刻的遥感图像, 以消除因太阳高度角不同和植物物候差异引起的图像 反射特性差异; 空间 : 要求保证不同日期遥感图像之间的精确配准 ; 光谱 : 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类型及相应波段 ; 还要注意大气状况 、土壤湿度状况 、物候特征等,以保证数 据的可比性和变化检测的可靠性。 变化信息 是指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土地 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范围、大小以及变化 类型。 变化信息提取 通过遥感手段,对同一地 区不同时期的两个影像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 处理与比较,并结合目视判读解译,获取该 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 人工目视解译 _ 将两个时相的影像并行放在同 一窗口内,通过肉眼对比观察来发现变化。 变化自动发现 _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各种技术 处理,使变化自动显现出来。 人工目视解译 前一时相 SPOT影像 后一时相 SPOT影像 变化自动发现 在变化发现以后,需要将变化的边界(即范围)提 取出来,按提取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人工提取与自动提 取两种: 人工提取 通过手工描绘或借助于图象处理工具如魔 棒吸取的方法,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 自动提取 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如分类或取阈值法, 自动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前后时相遥感影像 几何纠正、配准、镶嵌 多源数据融合 变化信息发现 变化区域提取 变化类型确定 第一步 第三步 第二步 变化图斑的表示 第四步 技 术 流 程 变化信息发现的方式 自动发现 人工发现 (人工目视解译) 人工发现与 自动发现相结合 光谱特征变异法 主成份分析法( PCA) 假彩色合成法 图像差值法 分类后比较法 波段替换法 自动发现方法 运用多源数据的融合技术,将不同时相的来自不 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使变化区域呈现特殊 的影像特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常用于辅助计算机 自动提取变化图斑的确定。 原理: 同一地物反映在 SPOT影像上的信息与其在 TM影 像上的光谱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将二者融合时, 将如实地显示出地物的正确光谱属性。但如果两者信 息表现为不一致时(即地物发生变化时),融合后的 影像上就会出现 光谱突变 (变异),并与周围地物在 光谱上失去协调性,从而检测出变化信息。 光谱特征变异法 前一时相多光谱或全 色影像 后一时相全色或多光 谱影像 两时相影像融合 发现变化 缺点: 发生光谱特征变异的地物要有足够的几 何尺寸才能被人工目视发现,同时该方法的 效率还受到监测区地物光谱特性的限制。故 丢失图斑尤其是小图斑较多,而且效率低。 主成分分析 ( PCA) 是基于变量之间的相 互关系 , 在尽量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利用线 性变换的方法实现数据压缩 。 在使用主成份 分析法时 , 一般都要对不同的时相的数据做 主分量变换 , 以压缩数据中的信息 , 突出主 要的信息部分 , 根据做 PCA变换的具体操作的 不同 , 该方法又有以下几种方式: 多波段主成份变换法 主成份差异法 主成分分析 补充主成份分析的知识 前一时相融合影像 ( n波段) 后一时相融合影像 ( n波段) 两时相波段合成 ( 2n波段) 主分量变换 后几个分量波段组合 变化信息 多 波 段 主 成 分 变 换 法 前一时相融合影像 后一时相融合影像 主分量变换 主分量变换 相减取绝对值 变化信息 (第一分量) 主 成 分 差 异 法 将两个甚至三个时相的同一波段数据分别放 入红、绿、蓝影像处理面板中,合成后的图像, 可以显现出高亮度的变化。 以 SPOT为例: 首先将两时相的全色 SPOT影像匹配 并重采样,将前一时相的 SPOT影像赋予绿、蓝波 段,后一时相的 SPOT影像赋予红波段,若地表未 被破坏,即影像灰度接近,合成以后将是黑色或 白色。而出现红、蓝区域则可能是变化区域。 假彩色合成法 假 彩 色 合 成 影 像 将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按波段进行逐 像元相减 ,从而生成一幅新的代表两个时相 间光谱变化的差值图像。 假设辐射值的显著变化代表了土地覆 盖变化, 在差值图像中接近于零的像元视 为未变化 , 大于或小于零的像元表示其覆 盖状况发生了变化。 该方法的关键是阈值的确定,一般可 采用均值标准差或经验试验法。 图象差值法 差值法 分类后比较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变化发 现方法。首先运用统一的分类体系对每一时 相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然后通过分类结果的比 较直接发现土地覆盖的变化。 分类后比较法 分类后比较法流程图 遥感影像 (时相 1) 分类 分类图像 (时相 1) 空间比较分析 (逐像元类别比较) 变化信息 遥感影像 (时相 2) 遥感影像 (时相 ) 遥感影像 (时相 n) 分类 分类 分类 分类图像 (时相 2) 分类图像 (时相 ) 分类图像 (时相 n) 优点: 直接获取变化的类型、数量和位臵; 进行两个时相以上的遥感影像的变化分析。 缺点: 无法发现同一地类内部的小变化; 精度较低,变化提取的精度大致等于各时相影像分 类精度的累积。 首先融合前一时相的多光谱影 像( TM)与全色影像( SPOT),然 后将融合影像与后一时相的全色影 像作匹配,将融合影像分解为红、 绿、蓝三个波段,用新的全色波段 代替融合影像的红波段,生成新的 影像。在新影像上能够容易地发现 红色区域为发生变化的区域。 波段替换法 波段替换法 通常要求采用两种以上变化信息发现方法,有效防 止变化信息的遗漏。 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阈值法 手工描绘法 变化区域提取 遥感图像中,各类地物都对应特定的灰度域。 在变化信息特征增强的图像上,变化区域的灰度值 与其它区域的灰度值一般是明显不同的。因此可以 根据直方图和影像特征,交互确定变化存在区灰度 域的上下限阈值;然后利用阈值将变化发生的区域 从图像中提取出来。 阈值法 阈 值 法 提 取 的 变 化 通过人机交互解译 , 从变化特征增强的图像中 手工描绘出变化范围 。 在 PHOTOSHOP软件下,当变化图斑颜色单一时, 可用魔棒直接选择;反之则需进行勾绘,勾绘必须 在大于 1: 1的状态下,沿着融合图像的光谱与纹理 变异分界处以两个象素宽度向外勾绘图斑边界线。 解译的基本要素包括色调 /颜色 、 大小 、 形状 、 纹理 、 结构 、 高度 、 阴影 、 组合构型和所处的地理 位臵等 。 手工描绘法 返回 目视解译 自动分类法 野外调查 变化类型确定 将勾绘的变化区域分别叠加在两个时相的 图像上,交互显示比较目视解译判断变化区域 在两个时相上对应的地物类型。 当从影像特征难以确定地物类型时,可以 参考土地利用图等相关资料。 目视解译 按照区位分布 、 类型特征 、 时相差异以及光谱与纹 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特征 , 判读变化类型 。 变化信息判读原则: 采用特征变异法时 , 变化信息一般表现为亮绿和灰 白 , 并与周围色调不协调 , 对于占用有植被的耕地 , 变化信息一般为亮绿 , 对于占用无植被的耕地 , 变 化信息将继承原始 TM颜色 , 但亮度会增加 。 变化图斑一般分布于人类活动频繁与经济发展快速 的地带 , 例如城乡结合部 、 村庄周围 、 开发区附近 、 公路铁路两侧 、 工矿与机场等人工建筑物附近 。 当单纯用阈值法很难准确地将变化区域从背景影像中分离开 来时 , 可以采用分类法 。 对变化范围内的影像进行局部分类 。 分类方法有多种 , 通常采用监督分类 。 利用监督分类提取变化信息时 , 训练样区的选择最为关键 。 首先要分析变化信息特征增强的图像的特点 。 如果各类变化信息 的影像特征差别明显 , 则将各类的变化信息都选出一个样区进行 分类 。 但是当图像中不同类型变化信息影像特征差别不明显时 , 须将变化类型做适当的合并 , 以保证分类精度 。 在以后的目视解译或外业调查中 , 再将合并的类型区分开 。 自动分类法 原则要求野外调查全部变化图斑,并通过 调查确定变化真伪、变化范围、位臵及类 型等。 野外调查 返回 外业调查前 以县级辖区为单位 , 或监测区面积不大时 , 也可 以以监测区为单位 , 对变化图斑按照从左到右 、 从上 到下顺序统一编号 , 图斑编号应具有唯一性 。 变化图斑表示 图 斑 编 号 外业调查前,对变化图斑分为肯定与怀疑两种情 况并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确认 发生变化的图斑,以 红色 描绘图斑边界; 怀疑 发生变化的图斑,以 黄色 描绘图斑边界。 外业调查前 变化图斑类型 色 标 R G B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255 0 0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非耕地 255 255 0 抛荒耕地 255 255 255 闲臵建设用地 200 200 200 耕地转变为坑塘 ( 鱼塘 ) 200 200 0 耕地转变为其他非建设用地 0 200 200 耕地增加 200 0 200 外业调查后 组合法提取变化信息流程 后一时相 SPOT+前一时相 TM影像 除后一时相 SPOT+前一时相 TM影像以外的 其它 SPOT、 TM影像 融合处理 融合处理 差异主成分法、多时相主成分法、假彩色合成、 图像差值或影像分类比较法 阈值法或计算机分类法生成变化模板 突出变异特征的线性拉伸 形成光谱特征变异图像 变化信息判读与图斑编号 按数据源状况,从上述方法中任选两种 野外检查 变化信息后处理 用于变化信息提取融合 变化信息管理 分层信息管理文件 是将遥感监测成果按一 定顺序分门别类地放在其对应的层位内 。 常用 的是 PHOTOSHOP软件下的 .psd分层管理文件 。 原则上以完整的主城区 、 县 ( 区 、 市 ) 行 政辖区为基本单元制作 PSD文件 , 文件名为主 城区 、 县 ( 区 、 市 ) 名称 , 如北京市主城 区 .PSD、 昌平 .PSD等 。 当一个区范围较大 、 变 化较多时 , 可独立建一个 PSD文件;也可以组 合几个区 , 独立建 PSD文件 。 主要内容: 参考图与融合图层 变化信息图斑及其编号层 行政境界 其他界线 公里格网 注记 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单一的土地利用形式往往与某一种土地覆盖类型相对应 (放牧草地)。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可能支持多种利用 方式,如森林可用于木材开采、采伐或火烧后用于耕作、 狩猎和采集、燃料木收集、娱乐活动、野生生物保护、 水土保持等。一个单一的土地利用系统可能包含不同的 土地覆盖类型共同存在,如一个农业系统兼有耕地、林 地、已开发的牧场、村落(居民地)。 土地利用的变化很可能引起土地覆盖变化,但在土地 利用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覆盖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当 木材生产或耕作的常速超过了森林的更新能力时,森 林将不断地缩小。 现在大多数的土地覆盖变化是为人类的土地利用所驱 动,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