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23044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5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纲展示 能力要求 1. 区域的含义。 2.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 异。 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 活方式的影响。 4. 遥感 (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 监测中的应用。 5. 全球定位系统 (GPS)在定位导航中 的应用。 6. 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城市管理中 的功能。 7. 数字地球的含义 1. 理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和区域间的 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2. 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差异的比较,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 3. 理解区域内相同的地理环境在不同 时期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不同,从而掌 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 响。 4. 理解并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 地理信息系统各自的应用领域以及它 们在各自领域中的作用。 5. 学会 3S信息图像的判读和地理信息 的提取、解读方法,正确区分各自的 应用领域和功能。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考点的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学习 过程中要求能记住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会运用该方法解决不同区域生产活动的差异。总结长江三角 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异同: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不 同 点 地理 位置 30 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 部,长江入海口 43 N 48 N,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 条件 亚热带湿润区积温高 ,降水多 , 且由南向北减少 中温带半湿润区积温较低 ,降水 较少 ,且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土地 条件 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 分布,人均少 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集中 连片分布,人均多 水源 条件 河湖众多、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河网较稀,有一定的灌溉水源 交通 条件 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长江入 海口,水陆交通便利 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便利 劳动力 劳动力众多,生产经验丰富 劳动力相对较少 农业发 展 方向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 油菜、棉花,发展水产业 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 小麦、大豆,西部发展畜牧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区域差异的产生,既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 的相互影响,也存在自然环境内部的相互影响。 思维拓展 : (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 (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 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 (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 会产生哪些影响 ? 【 思维点拨 】 ( 1)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 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一致, 原因应从地形、降水等方面考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 于受东面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东南) 向西(西北)递减的规律。( 3)先比较两地河网密度的差 异,自然能看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看适合发展什么农 业) 【 参考答案 】 ( 1)长江三角洲位于 30 N附近,东部沿海 的中部,长江入海口,而松嫩平原位于 43 N48 N,东 北地区中部。 ( 2)长江三角洲 降水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平原地形, 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松嫩平原 基本呈现从东(东南) 向西(西北)递减的规律,原因是受东面长白山的阻挡作 用,降水少。 ( 3)长江三角洲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水田 较分散。松嫩平原 河网密度小,多旱地、集中连片。 例证( 2008 广东高考)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 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 ( 1)、( 2)题。 (1)对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 可信的是 ( )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 流 太阳高度角小,距海 洋近,多阴雨天气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 率高 旅游资源丰富,附 近查亚峰海拔 5 000多米,终 年积雪 A. B. C. D. (2)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低廉劳动力成本 交通发达 当地市场需求大 A. B. C. D. 答案: (1)B (2)A 解析:第( 1)题,本地位于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小,不能 形成气旋;低纬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角较大;印尼位于板块 边界地区,多地壳运动,地形多山,降水多,则形成森林; 5 000多米的查亚峰,因海拔高,山顶气温低,出现积雪,与其 他山地、山林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第( 2)题,这是丰富的 山地森林,是发展纸业的物质基础;纸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 力,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经济处于发展之中,劳 动力价格低廉。 变式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东北地区经济下滑的势头得 到初步遏制,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积极变化,一些方面甚至 好于全国水平,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回升迹象渐趋明显。 材料二“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 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 盟(蒙东地区),面积为 145万平方千米 ,总人口为 1.2亿。 材料三东北地区图 ( 1)材料二、三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 ( 2)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 比,其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 解析 】 本题以东北应对金融危机取得的经济发展这一重要 热点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的类型、特征及区域差异等。第 ( 1)题,材料二主要描述的是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从材 料三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大致形状和界线。第( 2)题,可 从区域范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等 方面入手分析。 【 答案 】 ( 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 明确的区位特征( 2)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 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学会结合同一 区域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从而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认识 问题。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 的影响: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 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低下 中后期 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 了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 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 较快发展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 用;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 产技术的改良,克服土壤限 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增强,农业发展较快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 花生产基地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 优势; 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 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 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基 地的地位下降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 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 品率较低 区域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分析法和比较法,分析法主要从 某一区域出发,分析其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形、气 候、水文、资源等)和人文地理因素(人口、农业、工业 等);比较法包括空间(横向)比较 不同区域的比较, 和时间(纵向)比较 同一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这 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要方法和思路。 例证( 2009 上海高考)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 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 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回答( 1)、( 2)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 能源消耗加大 城市人口剧增 水域面积扩大 市 郊农业发展 A. B. C. D. (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的主 要功能是 ( ) A.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 答案: (1)A(2)D 解析:第 (1)题,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发 展,交通工具增多,消耗能源增加,释放的热量增多。第 (2)题,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再加上水污染严重,属水质型缺水城市。青草沙水库是为 上海提供优质水源的水库之一。 (创新题) 2009年 11月 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设立以原塘沽 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以滨 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 1 3题。 1. 滨海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说明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 A. 层次性 B. 可变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 解析 】 行政区域范围的变化说明了区域的可变性特点。 【 答案 】 B 2.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 A. 水资源短缺 B. 人口密度较大 C. 矿产资源不足 D. 洪水灾害频发 【 解析 】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是限制经济发展主要的因素。 尽管滨海新区临海,但依然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 答案 】 A 3. 关于滨海新区设立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滨海新区的设立使其政治地位提高了,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大片的盐碱地成为开发滨海新区的有利条件 . 沿海有利于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的发展 . 行政区域的扩大,加大了滨海新区发展的压力 【 解析 】 滨海新区的设立使本区可以获得政策支持,但不能 说是其政治地位的提高;沿海这一地理区位并不会因为行政 区划的变化而变化;行政区域的扩大,使其能够获取的资源 数量增加,更有利于本区的发展。 【 答案 】 B 4. 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太湖平原和三江平原位置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太湖平原位于我国 (纬度)附近,地处 入 海口,三江平原地处我国 地区,从两者所处的纬度位 置看, 平原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 。 (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 (与全国平均比较) 太湖平原 三江平原 ( 3)指出太湖平原地区开发早期发展农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 解析 】 本题所选区域依托教材案例,太湖平原类似长江 三角洲,三江平原类似松嫩平原,结合所学的长江三角洲 和松嫩平原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 答案 】 ( 1) 31 N 长江 东北 太湖 两熟至三 熟 ( 2)水稻土 水田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 旱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3)土质黏重;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第二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的应用 考点一 “ 3S”技术 综合近几年的考题,可以看出对“ 3S” 技术考点的考 查难度不算大,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 查内容看侧重于“ 3S” 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 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预计新的高考命 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 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 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代号 GIS RS GPS 别称 地图的延伸 人视力的延伸 主要功能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 行输入、管理、分 析和表达 对地物远距离感知,获取 信息 导航、定位 主要组成 计算机软件、硬件 卫星(飞机)、传感器、 地面接收站 GPS卫星星座、 GPS信号接收机、 地面监控系统 技术程序 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 空间分 析 表达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 面系统 成果 特点 空间信息、动态预 测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 限制少,适应性强、应用 广 全能性、全球性、 全天候、连续性、 实时性 1.“3S” 技术的比较 ( 1)联系: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 2)区别如下表: 2. 遥感( RS) ( 1)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 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 2)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 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用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 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 3)遥感的主要特点: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 (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 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与收益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 效益大的特点。 ( 4)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1)概念: ( 2)组成:空间部分 GPS卫星星座,由 24颗卫星组成,含 21颗工作卫星和 3颗备用卫星,定位须至少 3颗卫星;地面控制 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 GPS信号接收机。 ( 3)特点: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高度)、 速度快、时间短,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即“三全二性” 。 ( 4)应用:军事是 GPS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民用 GPS主 要用于交通车辆导航管理、航空器的定位及导航,以及大地 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旅游探险、农业监控、生态研 究等方面。航海是 GPS导航应用的最大用户。 GPS空中导 航,实现了最佳空域划分与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以及飞 行路线管理,保证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GPS 还能应用于旅游探险等。 4. 地理信息系统( GIS) (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 2)程序: ( 3)应用: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 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领域,都可以借助于 GIS技术。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 城市规划和管理 利用 GIS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 选址等; b.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电力、 自来水、燃气等部门的工程设计、日常维护、应急抢修等; c. 城市环境管理 利用 GIS进行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 境监测与评价、城市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等。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3S” 技术手段的选取 由于 “ 3S” 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 因此在选取某一技 术时应认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 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 别:遥感 ( 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 它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 手段 , 遥感实质上是 “ 看 ” 的过程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是在 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 对比 、 计算 , 它侧重于 “ 分析 、 计算 ” , 相当于人的 “ 想 、 算 ” 活动 。 相对而言 , GPS的应用途 径单一 , 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 。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 作对象是一个 “ 点 ” 或 “ 多个点 ” , 明显区别于 RS与 GIS技术的 工作对象 “ 面 ” 。 在做关于 “ 3S” 技术中如何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 , 首 先看其工作对象是 “ 点 ” 还是 “ 面 ” , 是 “ 点 ” 则选用 GPS, 如 导航 、 珠峰高度测量等 , 如果是 “ 面 ” 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应 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 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 RS技术 , 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选用 GIS技术 。 例证( 2009 安徽高考)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 约为:平原 49.6%,山地 15.3%,丘陵 27.0%,水面 8.1%。调查 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 A 解析:快捷高效获取地理信息的手段的选取,要把握好各种地 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与特点:遥感 信息采集; GPS 定 位导航; GIS 分析、管理; DE 管理。 变式训练 ( 2009 广东高考)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 信息是 ( ) A. 森林火灾面积 B. 土地干旱程度 C. 洪峰流量 D. 植物病虫害程度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理解。遥 感( RS)的主要功能是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获取,要获得洪 峰流量信息一般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而 RS一般无法 得出。 【 答案 】 C 考点一 数字地球 1. 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 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 技术系统。 2. 数字地球的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将不同空间和 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 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 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3. 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 ( 1)“ 3S” 是构建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数字地球是“ 3S” 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 2)数字地球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网络技术:即信息 高速公路,其具体体现是国际互联网 例证 数字地球即 ( ) A. 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B. 用经纬网描述的地球 C. “ 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D. 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答案: A 解析:“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转 化为数字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实现网络上的流通,所以数字地 球是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变式训练 2008年 10月 20日,郑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试运行。它综 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高效管理,数字化城市是数字 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 1)、( 2)题。 ( 1)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 “ 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 “ 数字化城市”用数据通讯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 益“数字化” D. “ 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 在的财富 ( 2)“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 高速网络技术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GPS技术 A. B. C. D. 【 解析 】 “ 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城 市”的一部分,数字化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 创造财富。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 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 【 答案 】 ( 1) C( 2) D 1.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 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进行分析 D. 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 解析 】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作用就是输入与编辑数据、管理 采集到的数据、根据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 据。 【 答案 】 A 2. 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 它属于遥感技术 C. 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 序组成 D.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 解析 】 全球定位系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 拔高度)、速度、时间,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 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 答案 】 D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 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 3 5题。 3. 下列叙述属于 GIS系统的是 ( ) A. 需要航天传感器 B. 其运载工具有飞机、卫星、火箭等 C. 运用计算机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 D. 确定某地精确的经、纬度 4. 城市地域结构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应用的项目最 好是 ( ) A. 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布局 B. 预测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C.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D. 估算城市工农业生产总值 5. 对 1999年与 2009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最可能出 现的变化是 ( ) A. 城市交通流量的变化 B.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 C. 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 【 解析 】 第 3题,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输入与编辑、管 理 ,并根据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第 4题, 城市地域结构和人口分布图层是分析城市交通道路网必不可少 的资料,这和洪涝及降水变化关系不明显。第 5题,对 1999年与 2009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判断该城市 10年来的发 展情况,可直接得到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的信息。 【 答案 】 3. C 4. A 5. C 6. 2009年 9月 9日,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 (ISDE6)在北京召 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会议由国际数 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 国气象局、北京市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15个部委和国际 组织合办。来自全球近 4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再次聚首北京,共 同回顾和探讨数字地球的前景及发展。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 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 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 (1)“ 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 ) A. 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 B.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 D. 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基础服务的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 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 “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 解析 】 第 (1)题,数字地球的出现意味着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 力的集中体现。第 (2)题,可结合材料和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来 回答。第 (3)题,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全球温室效 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和 全球气候预报等。 【 答案 】 (1)B(2)“ 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 展”方面可做如下工作:资源利用状况的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 业;监测并预报气候变化及洪涝灾害;光热及农作物产量预测; 农业污染检测、预报并提出解决措施等。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 中,除农业外,还有如下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 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全球生物分布;全球产业结构监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