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14263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感管科 2009-06-01 目录 简单介绍医院感染相关情况 实习过程中的院感注意事项 遵守规章制度 树立标准预防概念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手卫生 安全实习,保证职业安全 医院感染 全世界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 , 它既影响了 发达国家也影响了资源贫乏的国家 。 在卫生 保健机构中获得感染是住院病人死亡和病死 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 这给病人和公共卫生带 来了沉重的负担 。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 的感染 ,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 感染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也属医院感染 。 院感事件 -2008年 2008年 9月西安交大新生儿医院感染死亡事件 某妇幼保健院陆续发生新生儿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 杆菌事件,其中死亡的 1名患儿与治愈出院的 1名患 儿均检出, 5名在院新生儿有疑似感染症状 10月 9-18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CU病房 6名患者陆 续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10月 23, 25日又先后报 告 2名感染患者 2009年 山西省 2所医院共 20名患者血液透析感染丙肝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 6名新生儿感染发生败血 症, 5名死亡 沉痛的教训 历史上几起爆发事件 1993年,沈阳妇婴医院 224名新生儿有 44名感染柯 萨奇 B族病毒,死亡 13人 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 292例手术发生切口感染 166例,感染率 56.85%,龟分枝杆菌感染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 18例肺炎克雷伯杆 菌血液感染 2005年,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发生 20多名新生儿沙 门氏菌感染 2005年 12月 11日,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2006年 7月,欣弗事件 刺五加事件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随机采样结果 某医务人员 手部菌落 24 小时 培养结果 医务人员责任重大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 会感染性疾病的 双重威胁 下,如果他们 发生了疾病,则又存在将疾病传播给病 人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接 触人员的危险中。(西班牙的一名麻醉 医师使 217名病人感染 HCV)。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2006年 9月 1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可控制,怎样控制? 环境 消毒 隔离 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 洗手 病人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提高治疗与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床位周转率 减轻医疗护理工作负担与国家和个人经 济负担 为什么要接受培训 了解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意义 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 积极参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遵守制度 遵守所在科室的相关制度 严格遵守 重点部门、重点科室 的消毒隔 离制度 手术室、产科分娩室、移植病房、隔离 病区、血透室、口腔科等 标准预防 在 2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 认定病人的血液 、 体液 、 分泌物 、 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 , 须进行隔离 , 不论是否有明 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 膜 , 接触上述物质者 ,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 :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 :实施 双向防护 ,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 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 手卫生 手卫生 :洗手和手消毒; 戴 手套 ; 适时戴 口罩 、穿 隔离衣 、 防护服 、 鞋套 ;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 用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 或者 面罩 ,穿隔离衣或 围裙 ; 处理所有的 锐器 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标准预防内容 洗手 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正确洗手 标准预防内容 手套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 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部皮肤已有破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 戴 双层手套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 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 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口罩); 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 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 标准预防内容 口罩 正 确 的 佩 戴 口 罩 标准预防内容 面罩、护目镜 面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 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 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 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操作必须使用防护镜、 面部防护罩、口罩等 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血液溅入眼中发 生率较高) 标准预防内容 隔离衣 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喷 溅 物等污染 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 者和环境。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换药按清洁 污染 感染程序进行 重视手卫生 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 2030 2009年 4月:卫生部: 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 WHO关于手卫生的六个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 2、摘除手套后 3、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 口敷料后 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 6、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 后 洗手的优点 清除手部污秽的唯一方法 花费少 普通皂液和水比其它抗菌产品对手部皮肤刺 激少 洗手缺点 人员依从性差 手皮肤刺激 比酒精擦手效果差 花费时间长 需要肥皂、水和干燥毛巾 其他问题如滴水等 维护 : 洗 , 干燥 , 反覆装瓶 酒精擦手的优点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酒精擦手的缺点 在酒精中添加好的润肤剂成本高:非常重要 宗教信仰限制酒精使用 易燃 可能与一些洗液和抗菌洗手产品不能配伍 酒精缺乏持久稳固的活性 什么情况下采用酒精擦手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物品后 接触病人前 摘除手套后 ? 个人卫生 戴手套的优点 减少病原体迁移到手上或从手上迁移出来的 最好方法 如果规范地戴手套及更换,成本效果好 手套的类型,用途和材料比较多样 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危险 明显减少被针头刺破皮肤的几率,保护不受 血液性传染病的感染 戴手套的缺点 花费高 使用很不规范 ; 没有对手套进行及时更换等 医护人员认为戴手套只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 手套材料质量差的情况并非少见 增加了固体废物 手套材料与一些洗手 /擦手材料起反应 保证职业安全 防止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 0.4毫微升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 HBV 6-30%, HCV3-10%, HIV0.2-0.5% 4、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 HIV感染率 55倍,高于 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 HBV是普通老百姓的 5-6倍 国内职业暴露案例 武汉 635名医务人员 599人有过刺伤经历 , 占 92.3% 北京 432名实习生: 10个月内发生 111次针刺 伤 , 平均每人 10个月内发生过 2.6次 北京 1075个护士 , 886个发生针刺伤 , 发生 率 80.6% 广州 87.9%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 针、手术刀 粘膜暴露: 眼睛、伤口、粘膜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 、 丙肝 、 艾滋病等病毒 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一般是由医疗锐器引起 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操作中 ( 掰安瓿 、 抽吸药液 、 各种注射 时 、 拔针时 )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丢弃过程中 不正确的废物处理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 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 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 乙醇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 报告 带教老师或科室负责人 填 写锐器伤登记 表 报保健科 进行暴露 评估 血清学检测: HBV、 HCV、 HIV 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 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 踪随访等 观察、监测、随访、 备案 医院感染管理科 5号楼 5楼, 88812 院内网上开辟感管科专题 欢迎经常浏览学习 参考资料: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版 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2002版 卫生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WS/T311-2009) 卫生部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WS/T313-2009) 致谢: SIFIC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