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9999716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的形体 (今文字) 第一节 隶 书 (一) 古隶和今隶 隶书是起源于战国末期,到汉代趋于 成熟的一种新型字体。在秦国篆书的基 础上产生的。 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指 早期的隶书,又称古隶;汉隶则指 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又称今隶。 西汉隶书 西汉初期,是隶书的蜕变期。存留作品主要 有两类:石刻和简牍帛书。 东汉隶书 东汉,尤其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的 阶段。由于东汉实行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刻, 成为官方正体的隶书在石刻中充分展示了艺术的光采。 故近人陈彬龢说:“秦以来隶书,多用方笔,至前汉 末稍成斜方,至后汉更甚,同时用笔,点划亦趋巧妙。 盖前汉隶书之点划,有如儿童之用笔,其后渐次进步, 执笔正直,起笔、止笔、波磔,亦能逆笔突起,或捩、 或押、或浮,种种巧技,故用笔之变化,至后汉进步 殆达极顶。” ()碑刻 曹全碑 全称 汉郃阳令 曹全碑 。东汉灵帝中平二 年刻(公元年),现 存西安碑林。清张廷济评: “貌如罗绮婵娟,神实铜柯 石干。” 曹全碑 以横为主笔, 点划严谨而飘逸,藏露相济, 方圆并用,结构注重疏密对 比,虽严整而外势极绵长, 如长袖舞筵、仙鹤远举,是 汉隶的典范之作。 ( 2)砖 刻 东汉还有一类刻契文字,即砖刻,主要又 是墓砖。大多是长方形,内容主要记录砖的数 量、制砖时间等,有的则刻有古代文献。刻制 方法一般分为有模印、干刻和湿刻三类。 目前发现的东汉砖刻比较重要的有:洛阳、 偃师出土的刑徒墓砖和安徽亳县出土的曹氏墓 砖。 刑徒墓砖 洛阳、偃师刑徒墓砖 年和年出土, 其中刻有刑徒死亡日期的共 块,始自永元十五年 (公元年),终于延 光四年(公元年)。 由于只是死亡刑徒有关事 件的简单记录,书写、刻契 都比较草率,但别有一种挥 洒自由的气质,有些甚至有 草书的意味。 ( 3)简 牍 东汉简牍近年发现渐多,从内容上看,有 经籍、官方诏书、屯戍文书等。官方诏书和经 籍书写工整、法度谨饬,其成熟程度不下于碑 刻隶书。屯戍文书则自由随意、自然、率真、 活泼生动。 居延汉简 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古居延 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 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 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是日 常实用文书,书写时随意自 如,其书法便呈现出轻松直 率之意。 敦煌和居延汉简、殷墟甲 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 宫明清档案,被誉为 20世纪 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 (二)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统字体的原因 1.内部因素:完整的构形体系、足够的字量、 形声相益的音义双重联系,使得汉字符号的区别 律矛盾下降而简易律矛盾凸显。 2.外部因素:小篆对古文字的整理规范,为汉 字提供了统一的形体标准。 3.社会政治因素:秦朝短命,汉统治者的文化 基础促使隶书走向正统。 4.书刻工具、材料因素 (三) 隶书对小篆字形结构的改造 1. 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从而彻 底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 2. 汉隶对小篆的构成作了全面的调整。 合并例 (1) 部首合并 ( “月”) (2)成组部件的合并( “春字头”) 分化例 (1) 没有规律的分化( “廾”) (2)因部首位置不同的分化( “手”) 省变例 (並、雷、冬、曹) 3.在字体的态势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笔画 向左右取势,更显沉稳有力。 (四) 隶 变 卫恒 四体书势 说:“隶书 者,篆之捷也。” 篆书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 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 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 走上了今文字的道路。隶书打破了以象 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 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隶变所遵循的规律 ( 1)保留原字的框架轮廓或特征部位(如: 寒、塞) ( 2)顺应书写的需要 ( 3)体现汉字表音表义的特点 ( 4)追求字势的匀称美观 2.隶变的巨大影响 ( 1)隶变对汉字的影响 1)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符号化 2)隶变使现代汉字基本笔画形成 3)隶变对汉字体态的影响:笔画改曲为直、 轮廓由椭圆变扁方 ( 2)隶变对书面语言的影响 1)消极影响 ( a)通假字急剧增多 ( b)大量形近字混同 2)积极影响 ( a)使得书面语的符号本身更单纯 ( b)使得书面语的符号本身更明晰 ( 3)隶变使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3. 隶定和隶变的不同 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书写古文字 的字形,人们称之为“ 隶古定 ”。后 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 形称作“ 隶定 ”。“隶定”和“隶变”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加以区别。 “隶定”和“隶变”所形成的字形是 不同的 。 第二节 草 书 草书是在汉代成熟的另一字体。草 书分为 章草 、 今草 两种。 八 分 (成熟的 隶书) 古 隶 章 草 正体 俗体 1.章 草 许慎说 “ 汉兴有草书 ” , 指的是 章草 , 是隶变过程中成熟的,带有隶书的波磔, 又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增加牵丝映带, 基本可以看作是隶书的草体。 章草具有隶书的渊雅静穆与草书的灵动 活泼,气息比较古朴高远,是极有审美价 值的一种字体。 章草的代表: 皇象 急就章 皇象,字休明,广陵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唐张怀瓘以其八分入妙、 小篆入能,章草入神品。 现存 急就章 ,字 数达个。张怀 瓘 书断 说:“右军 隶书,以一形而众相, 万字皆别;休明章草, 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 各造其极。”长期以来 是学习章草的极佳范本。 2.今 草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 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 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 草体。 传世王羲之的草书,几乎都是今草,如 十 七帖 初月帖 。 3.狂 草 唐代的 张旭 和 怀素 两人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 飞腾奔宕,数字相连,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 化繁多、夸张浪漫、难以辨认,成为“ 狂草 ” (亦称“连绵书”)。 代表作品是张旭的 古诗四帖 和怀素的 自叙帖 等。 4.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 1)简省字形。 (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 3)改变笔法。 第三节 楷 书 楷书 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 在汉隶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受 了草书的影响。楷书的形成,大约在 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 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了今 隶而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 1.楷书的特点 ( 1)形体长正,横平竖直。 ( 2)笔画形态丰富。 楷书四大名家 唐代 颜真卿 的 颜勤礼碑 、 大麻姑仙坛 记 ,其字雄壮; 柳公权 玄秘塔 、 神策军碑 ,其字挺拔;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 化度寺塔铭 , 其字劲险; 元代 赵孟頫 的 胆巴碑 、 妙严寺碑 ,其 字秀媚。 第四节 行 书 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后定型的字体,行 书一般被认为是它的快写体。但实际上它们是 一母同胞,行书可能还早于楷书。它们的一些 形式因素在隶变时已经出现,但直到东汉后期 才逐渐凝聚成一种字体。 1.行书结构的特点 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2.行书代表作 东晋王羲之的 兰亭序 ,前人以“龙跳天 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所书 祭侄稿 ,写得劲挺奔放, 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宋苏轼的 黄州寒食诗 被视之为“天下第 三行书”。 第五节 手写体、印刷体与美术体 手写体:文字或拼音字母的手写形式(区别于 “印刷体”)。 印刷体:文字的印刷形式(区别于“手写 体”)。 美术体: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体。 现代汉语词典 1.手写体特征 大大小小,风格不一,“带着体温的书写出 来的字体”。 2.印刷体 印刷体指汉字在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 上出现的字体形式,它是为读者阅读服务的, 为了“ 目治 ”,强调“ 可读性 ”。所以,它的 笔画、结体都以让读者醒目舒适、节省视力为 第一要义。 印刷体是标准字基本要素 和其他基本要素的组合 ( 1)印刷体的设计应建立在印刷和制作工艺 的客观要求上。 ( 2)印刷体的设计应强调标准字的整体性、 集合性效果。 ( 3)印刷体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其形体上的变 化所能实现的认同功能。 现代汉字常用印刷体 宋体(老宋体) 仿宋体 楷体(活体) 黑体(粗体、方头体) 3.美术体 美术体是指一些 非正常的 特殊的 印刷 用字 体,一般是为了 美化版面 而采用。美术体的笔 画和结构一般都进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 刊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用适当,可以 有效地增强印刷品的艺术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