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报告汇编16篇汇编

上传人:在线 文档编号:19998026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0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报告汇编16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2020年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报告汇编16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2020年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报告汇编16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报告汇编16篇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1区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2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16 &%区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35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43省政府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全省52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意见的报告(摘要)52经信局关于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4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59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汇报71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金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79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86关于推进“两区”建设,促进民营经济94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94省政府关于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报告103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117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撤地设市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到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的可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xx市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一)民营经济逐渐走向繁荣自撤地设市以来,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在既有产业、企业的基础上,围绕深化对水能、煤炭的开发利用,建立了一批新企业,壮大了工业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已逐步形成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水力发电、煤炭采掘加工为主的能源产业,以优质粮油加工、白酒、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生产为主的轻工产业及以建材、冶金、矿产品采掘加工为主的原材料产业。大部分工业产业、行业都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呈集聚发展的态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2004年10月全市国企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列入改革目标考核任务的国有企业共193户,到2010年累计共完成企业改制179户,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5.2%,完成市委政府确定的目标。国有企业全面实施改制为民营经济积极创造出有利的成长条件。对贵州虹山轴承总公司、xx利达纺织品公司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民营的xx天虹轴承公司、xx五洲纺织公司,对xx市水泥厂、安酒集团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引进民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等。招商引资方面引进了超宇水泥、台泥水泥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0年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32.92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工业增加值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6%,公有制工业增长4.5%,非公有制工业增长16.5%。 (二)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010年开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开展民营企业“百千万”工程帮扶、“双服务”及“民营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全市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贡献率越来越大。2010年6月,贵州百灵以“中国苗药第一股”的美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3年7月,贵州xx油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通过整合xx市19家中小型油脂企业,并联合xx市两家国有公司,成为了贵州省第一家混合型股份制油脂企业。华兴玻璃、三力制药、汇景纸业、顺利达纺织、鑫龙薏仁米等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二、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卓越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营经济呈现良好态势,成为了全市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自撤地设市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截止2019年12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64547户,注册资本3421.39亿元。其中:企业39021户,注册资本3247.93亿元(私营企业35034户,注册资本1487.57亿元);个体工商户121257户,注册资本93.9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269户,注册资本79.47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7.18亿元,同比增长8.17%,完成全年市级目标任务数(650亿元)的101.1%,占全市GDP总量的65.1%。(一)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自撤地设市以来,xx市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2000年,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其他类型工业仅实现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22.52%,截止201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7.18亿元,同比增长8.17%,是200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情况的80倍之多。201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65.1%。(二)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2012年至2015年,民间投资出现了超高速的增长。2012年,xx市实现民间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50.83%。2013年,xx市实现民间投资270亿元,同比增长49.17%,超额完成省“三年倍增计划”任务。2014年全市实现民间投资额339.54亿元,同比增长24.05%。2015年,全市实现民间投资额428.15亿元,同比增长30.99%。2016年、2017年仍然保持了14%以上的高增速。2016年,xx市实现民间投资490亿元,同比增长15.3%。2017年实现民间投资567.52亿元,同比增长14.96%。2018年,民间投资额累计实现602.12亿元,同比增长6.1%。2019年,民间投资额累计实现635.48亿元,同比增长5.54%,累计完成全年市级(630亿元)目标任务的100.87%。2019年全市民间投资高出2012年民间投资的3.5倍。(三)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张加快 2012-2017年,市场主体数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新设立市场主体数屡创历史新高。2015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108363户,占市场主体的96.17%。2016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124199户,占市场主体的95.68%。2017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141434户,占市场主体的95.15%。2016年全年的新设立市场主体24040户,2017年全年新设立市场主体39180户,同比增长了62.98%,2017年比2016年超出了15140户。2019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64547户。其中民营企业数量为39303户,比2017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多123户,市场主体数不断大幅上升。三、主要做法(一)大胆先行先试,打造改革试验区 20世纪90年代,xx经济技术开发区敢为人先,在全省率先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划出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借体招商,借船出海,以租赁、托管、兼并、合作等形式为国企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第一个培育了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分为一体的“混血儿”企业。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困难,建成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大力筑巢引凤,在营造环境、完善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再进行房地产开发。创建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二)加大政策支持,营造发展氛围 近二十年来,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专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文件共36条,简称“非公36条”。2009年8月xx市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市发200913号,文件共38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2010年以来,中央、省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13号、黔党发201110号等)。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方案,并制定了xx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安府发201114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和“民营经济五年行动计划”。逐步消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法治保障的发展环境,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深化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1.商事制度改革,尽心服务企业。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开启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xx市工商局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深化,逐步拓展,商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为全市民企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注册渠道。2.坚持政策引导,因企施策,有序推进。引导和鼓励全市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项服务体系。一是促进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引导企业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对商标商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二是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导企业进行资本的多元化、社会化改造,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等。三是引导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通过企业内部产权的合理再分配,增加职业经理人及技术骨干、员工的持股比重,增加企业家员工培训批次,加强企业家素质提升,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四是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品牌质量,促进转型升级,坚持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向有市场、有资源、有效益的方向发展。 &%#*3.推动“专精特新”工程,培育新型中小企业。遴选一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是促进技术改造。加强技术改造专业化服务指导,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应用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和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传统工艺,优化生产流程。二是培育名牌企业。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开展中小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培育一批名牌产业和知名企业。三是加强市场开拓。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内外展览展销活动,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传推介。对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香港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石博会、酒博会、食博会、药交会等境内外知名的展览会、博览会的企业给予补助。鼓励中小企业创新销售模式,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开拓市场,推动“黔货出山”。四是建设人才队伍。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及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等平台,对企业经营者、主要管理人员组织专门培训,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更新理念,培养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四 、启示与思考自撤地设市以来,xx市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沧桑曲折的发展过程。xx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xx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的主要来源、就业的重要渠道、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xx市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从不被提及,到逐渐萌芽,再到后来被作为公有制的补充,再到被重视,发展到今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的重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和市场经济体制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保证了非公经济人士提供了公平的干事创业环境。“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摆脱了原有的框框套套的束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迸发新活力。砥砺奋进的40年,谱写了xx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纵观xx不平凡的40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思考。(一)解放思想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保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改革的突破。20年来,xx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解放思想必须立足实际,求真务实、科学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地解决新矛盾新挑战,坚持实干兴邦。xx出现的全国第一家白酒集团,由国企成功转制成就的宏盛化工,百灵集团由濒临倒闭的国企发展为今天的苗药第一股,证明思想的解放为企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需要鼓励大胆探索、敢闯敢干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敢于试验,敢冒风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开放初期,xx大胆引进了金星啤酒、红星发展,后来又引进了台泥水泥、宏盛化工、汇景纸业、翰瑞电子等企业。中国(xx)石材城、亿丰国际、黄铺物流园、兴东大健康产业园、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的蓬勃发展,敢闯敢试的做法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民企、外资汇聚xx,为xx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我国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每一经验的积累,无不来自亿万普通劳动者的实践和智慧,是人民群众释放了改革开放的最大动能。xx小商品批发市场、安酒集团、华荣集团曾经的繁荣,百灵集团、家喻集团的长盛不衰,是突破公有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探索,都是民间智慧创造的辉煌业绩。40年来,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改革,才能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才能形成广泛共识,人民就会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 %#&(四)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政治前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省委的关心下,xx成为全省第一个改革试验区。国发13号文、黔党发10号文、“非公经济36条”、xx“非公经济38条”的出台,为xx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委、政府的重视,制度机制的保障,是xx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 &# #&*区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我区工业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19年全区归上工业企业82户,其中民营企业总计67户,占归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2%;2019年受龙江福停产影响,民营企业实现产值98.6亿元,同比下降10%,占归上工业产值的23.6%。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摸排,积极调度各园区、镇、办事处开展企业升规入库工作,制定了2019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培育小升规企业13户,归升巨企业3户。二、存在的问题从民营企业注册数来看,我区工业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从我区自身发展的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1.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信评估低,企业从银行融资依然受到限制,社会融资市场不规范,不健全,融资成本高。2.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一线工人不足,部分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技能型人才难招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城乡求职人员技能单一或根本没有技能和技术,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企业招工的选择范围。3.民营企业大部分自身素质不高,“互联网”推广缺乏认识和动力,转型升级压力大。传统产业如服装,塑料,机械加工,房地产等企业松散,缺品牌,缺集聚,市场竞争力弱,“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速度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落后。4.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龙头领军人物。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处于分散、分割状态,产业链和价值链不紧密,没有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同时,受知识结构,经历、环境的影响,很难成长为适应全球市场的行业领军人物。5.民营企业大部分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民营企业家受自身素质、经营压力、资金实力等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导致人才引不来,引进来后又留不住,影响企业做大做强。三、促进工业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工作1.深入开展“四个一帮扶”工作。2019年初,对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部分增长型规下企业11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解,收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企业数据库,并以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营口市鲅鱼圈区2019年工业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全区工业企业帮扶工作制度、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并成立了营口市鲅鱼圈区工业企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帮扶领导、帮扶区域和帮扶团队。在区工业企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企业管家、“四个一”工业企业帮扶、区级领导月调度例会等制度得到落实。对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项目(企业)管家,收集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有困难的企业列入重点帮扶数据库,下发了开发区2019年工业企业区级领导帮扶明细表,落实了区级领导、帮扶团队进行重点帮扶,并实行动态管理,问题解决了退出数据库,有新问题的企业及时纳入数据库,重点帮扶解决。目前已经22家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企业问题正地解决中。2.以创新发展为重点,提升我区民营工业企业发展质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动力,送科技、送政策到企业,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发展质量。我局对2019年上级推进企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奖补政策进行汇总,并已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将政策送到企业,推进企业创新发展。3.深度挖潜,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和扩大生产。加大管辖区域内的企业服务和扶持,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将区域内企业增产改造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为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创造条件和服好务。我局要继续重点推进北钢管业棒线材资产盘活项目、嘉兴锻造有限公司扩产改造项目、营口胜远实业有限公司扩产改造项目、辽宁新瑞碳材料有限公司扩大生产项目、华君技术(营口)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智慧营口大数据项目、鞍钢钢结构有限公司由鞍山全厂迁址到鲅鱼圈项目。 %#&4.加快建立促进民营资本投资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投资热情,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5.加强协会建设,规范各种协会职能,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把各种优秀人才汇集到协会中,使协会切实起到引进技术、管理及政府搭桥的纽带作用。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2019年10月17日在xx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近年来,我市突出“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发展总基调,积极应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经济“新常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一)民营经济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8月,我市民营经济主体达到9.2万多个,其中民营企业1.9万多家,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各类企业的比重高达97.8%,民营企业贡献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5.5%以上,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8.6%。2018年全市应税销售收入超亿元民营工业企业109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由此可见,民营经济是xx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持续拓宽。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已经全面拓展到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江海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海洋渔业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在经营手段上,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转变;在资本经营上,由过去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向合作经营、上市融资转变。在产业板块上,民营工业发展形成了海洋工程及重装备、电力及能源装备、精密机械及电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林洋能源、海四达电源、神通阀门、捷捷微电子等一批本土代表性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华峰超纤、广汇能源、德威涂料等新引进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以精密机械及电子产业为例,我市精密机械产业已形成了20多个重点品种产品、30多家龙头企业、200多家配套企业、200多家家庭作坊式工场的庞大的产业链。(三)民营企业素质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方面,截止2018年,我市共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21家,今年已有126家民营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南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89家。企业上市方面,已在主板上市的本土民营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服务体系方面,获评省级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家,省中小企业星级公共服务平台4家,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南通二建连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19年排名105位。2018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99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民营企业“顶天立地”的势头越发强劲。(四)民营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截止2019年8月,我市民营经济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超过32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4%左右,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同时,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批民间资本陆续投入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社会荣誉感日益增强,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每年我市都评选出一批金牌企业予以隆重表彰,林洋能源董事长陆永华、神通阀门董事长吴建新、东成电动工具董事长顾志平、海四达集团董事长沈涛、盖天力药业董事长徐无为等民营企业家多次获评南通年民营经济“三名”年度人物、民营金牌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强化服务指导,不断加大组织推进力度。近年来,我们认真对照南通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及评价办法,积极研究全年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形成层层传送压力、级级分解任务、人人承担责任的工作格局,确保目标任务按节点推进、按责任落实。切实强化动态分析,及时发现亮点,努力查找薄弱环节,对主要经济指标,逐月轧进度、赶序时、搞讲评,每月公布民营经济发展实绩,依次排名定位,不断提高组织民营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8年底,我市高规格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启发201841号),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1条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41号文件精神,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2019年我们继续落实四套班子和相关部门领导挂钩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进一步做好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工作。5月份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开展“千企询访服务月专题”活动,加强政策宣传辅导,为企业开展诊断服务。6月份我委起草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专门挂牌设立了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xx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二)注重转型发展,全面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近几年,我市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xx实施计划”,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预警监测,加强指导服务,促进经济运行态势保持良好。制定出台xx市“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引领,激发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动力,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制定出台全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倒逼企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已初步确定了975家参评企业的名单。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中开展“百强企业评选”和“争先进位”竞赛活动的考评办法。5月份,组织开展中国xx创新创业大赛,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继续开展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申报认定工作,6月份,组织推荐捷捷微电、中集太平洋海工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神通阀门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复核,8月份,组织发动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产品。组织企业申报2019年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艾德旺化工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丰益化工、南通润邦、久正工学、东成工具等4家企业入围2019年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重点培育企业。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第一批省星级上云企业的申报,九正工学、德威涂料被认定为四星上云企业,东成工具被认定为三星上云企业。(三)加强接轨上海,大力推进民资招商工作。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上海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区域,成立了对接服务上海协调委员会,扎实推进六大对接工程,组建对接服务上海智库,成立上海xx商会。不断优化招商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双招双引”工作若干意见(试行)等系列文件,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成立市“双招双引”工作领导机构,对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进行协调、推进、督促和考核。推行“双招双引”工作保证金制度,对各镇、园区进行严格的招商(才)工作绩效考核,并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围绕“三优三新”产业,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专题活动,集中宣传了我市生命健康、电子信息、船舶海工等产业的投资发展环境,有效对接了药明康德、上药集团、国药集团、拜耳集团等一些重点企业。2018年以来我市共引进超千万元以上市外民资项目300多个,引进投资超亿元市外民资项目53个。(四)加大金融支持,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今年以来,积极开展“走千企,送良策”金融暖春行动,建立了金融机构与区镇挂连机制,各金融机构与挂钩区镇结对,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对接。全市231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均得到一对一的融资服务,其中146家企业完成授信,企业融资获得率达63.2%,实现授信16.89亿元。创新搭建“东疆合伙人”平台,为中小企业搭建资本“蓄水池”,今年上半年,共计为11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6.47亿元。下阶段,根据xx市优化营商环境20条,我市将整合现有各类融资支持政策,综合运用贴息、风险补偿、信用保证基金、政银合作产品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设立大学生“双创”天使投资基金,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 &%(五)强化人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增强管理水平。2018年12月我市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40年xx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评出2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今年5月组织推荐企业参加南通市“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和杰出通商命名活动,东成电动工具董事长顾志平获评“杰出通商”。继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并陆续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意见、xx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实施全市青年企业家培养“启航”计划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委自行组织了科技创新、“企业减税降费”系列优惠政策、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等多个专题培训活动,组织企业赴省、南通市参加培训40多场次,共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已超过800人次。近年来我委积极组织有关区镇和企业做好战新项目申报和战新双创团队建设工作,及时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年7月14日,海工园蓝岛海工陈伟球教授团队圆满完成省“双创计划”答辩,成功入选省战新双创团队。(六)积极营造氛围,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一是规划构建产业空间新格局。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产业调研,积极推进各园区确立“一主一新”产业发展定位,加强产业研究和分析,在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方面,做到有空间、有规划、有项目。今年6月份,我市正式出台xx市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主要围绕xx“一城三区”总体规划布局,着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海工船舶和军民融合、现代服务业(含港口物流)、新能源、健康医疗、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及新材料、精密机械(含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电动工具、现代建筑等重点产业,为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相关牵头部门对牵头的产业涉及的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文件进行梳理。重点打造的xx生命健康科技城主要是牢牢把握上海“北大门”“门柱子”的战略定位,围绕长江绿滩、创智蝶园、生命乐城三大主题,构建以“生命信息+”为先导的智能生命健康产业,打造生命数字、高端医药、健康服务三大产业生态圈,形成研发创新、综合服务、医疗健康、绿色生产四大功能组团,建成长三角生命科技创新基地、健康产业集聚区、滨江休闲宜居新城。二是深入推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改革。出台了市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在降低融资成本、用能成本、人力成本、用地成本、营销成本、投资成本、采购成本、内控成本、税费成本、制度成本等10个方面全面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符合降费原则的企业,实施新一轮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在前期降低50%的基础上再降低50%。对xx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进行了梳理,形成了xx市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予以公布并且实行动态调整。大力开展减税降费宣传,简化办理退税流程,今年上半年,共办结677户次、1089笔的优惠退税。三是大力促进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切实落实好省政府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涉企收费政策和优惠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违反规定收费等专项检查。在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方面,2018年累计为全市2500多家小型微利企业减税优惠3710.48万元;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方面,共有69户企业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税前扣除金额达1606.37万元。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的大幅调整也让制造企业享受到普惠效应。四是全面落实市场准入体制。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文件精神,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不得设置市场准入审批事项,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我市顺利实施。在企业开办方面,全面推广应用“全链通”平台,实行“一站式集成服务”模式。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进一步拓展延伸“证照联办”范围。在不动产登记方面,优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理模式,分类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有序减少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开展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网络、有线电视过户等业务联动办理。优化投资建设领域流程,压缩时限、整合环节,推行“一窗受理、综合预审、并联审批”等服务举措。五是全力营造亲清市场环境。创建“xx政企云App”平台,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企业与政府实时互动,有效提高政企协作效率,大力营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健全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企业意见机制,涉及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家建议。推进实施“百强工业企业”、“30强服务业企业”评选活动,力争实现百强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比重达到55%,30强服务业企业应税销售增幅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接入“互联网+监管”系统,联通汇聚重要监管平台数据,推动监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网通享”。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一网三库一平台”基础设施,规范实施行政执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对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企业,给予补救措施。加快建立xx市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措施。深入开展信用承诺及公示工作,实现信用承诺的社会监督。重点在资金安排、评奖评优、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全面施行信用审查,开展查询服务。六是务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重大项目落实年”活动,在巩固原有“六大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实施重大项目部门联审、容缺预审等推进机制。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落实、实施进度、投资实效等,严格项目督查考核,强化问题曝光力度。充分发挥大项目办推进协调作用,突出24个省、市重点项目以及我市10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以保姆式服务,做好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做到既要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又要抓好存量项目挖潜扩张,推动项目快转化、快达产。1-6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南通认定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共4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8个,转化达产项目44个。三、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市场的问题、融资的问题、转型的问题最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的“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出口企业下行压力较大,为出口企业配套的民营企业也受到拖累。(一)民营经济困难加多。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部分行业和企业在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下分化加剧,民营经济有效投入支撑不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现象依然突出,制造业投入体量还不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尚未有效缓解,民间借贷的风险较为突出。3.21响水爆炸事故后,我市化工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随着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的深入开展,众多化工生产企业面临关闭退出。从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明显出现放缓趋势,(二)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传统产业的“低端锁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不足”问题明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水平低、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数量依然不多,“小而强”、“小而优”企业以及行业“隐形冠军”偏少,制造业产业整体层次亟待提高。(三)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 *&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水、电、气以及施工许可等办事业务流程还有进一步精简和优化的空间。电力市级大数据平台未能得到有效建立,供电部门无法通过相关数据平台获取客户主体信;项目报批过程中审图环节还很复杂,耗时很长;不见面审批、网上办理率还有待提高;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等等。(五)要素保障瓶颈亟待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随着货币流通逐步收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催贷、抽贷、断贷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很多中小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对人才培育重视不够,在发展空间、经济待遇、生活保障上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企业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流失和匮乏现象日趋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四、下阶段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举措(一)加大组织推进力度。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围绕全年目标,紧盯重点指标和关键环节,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增强经济运行监测的及时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特别是对支撑经济增长权重较大的财政八项支出、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五大行业营业收入、批零业、房地产销售等指标以及回落明显或增速较慢的短板指标加强跟踪推进,强化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作用,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补缺口、赶进度。二是狠抓重大项目落实。紧紧围绕“重特大项目落实年”这一主题,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质量和绩效提升。充分发挥我市大项目办推进协调作用,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市领导挂钩联系,突出24个省、市重点项目以及我市10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注重强化项目产业方向、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率等关键性指标,把土地、资金、人才等有限资源落实到重点项目。三是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开展百强工业企业、三十强服务业企业评选,对新评出的高质量发展百强工业企业、三十强服务业实行月排名、季公布、年度奖励机制,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全面实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对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单位电耗税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引导、倒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全市工业存量企业盘活升级考评活动,加大对低效闲置土地的盘活力度,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推动政策精准落地。一是抓好政策落实。推动中央、省级等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效落地,权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在全面落实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独具xx特色的优惠政策,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二是降低运行成本。在减税降费方面,放大财税政策“四两拨千金”的效应,继续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涉企经营性收费,确保涉企收费只减不增、能减尽减。在土地方面,实行减少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点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通过适当调整工业用地出让底价、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在用工方面,大力实施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推进“工匠联盟”建设,深化企业用工服务对接,努力破解企业用工荒。三是解决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突出主业、重心下沉,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促进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着力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予以表彰鼓励,努力构建政银企命运共同体,打造政银企良性互动、持续合作共赢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建立“财税银联动”新模式,为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推动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三)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带动效应。把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环节,完善协同创新网络,打造优良创新生态,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实施“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集聚优势资源,梯度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实体经济总量。扶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着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产学研金介政“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预订科技成果。二是充分发挥人才雁阵效应。认真落实“人才新政30条”,以东疆英才、基础性人才倍增等工程为抓手,重点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研团队、能够统筹要素配置、掌握核心技术成果的“高精尖缺”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从“投资扩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畅通企业引进人才的落户渠道,落实好人才安居政策,让更多人才扎根xx。深入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育工程,创新企业人才培育方式,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三是充分发挥平台的集聚效应。依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药明康德xx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创新浓度。围绕增强企业资源要素获取能力,着力打造产业链精准对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利交易等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最大限度地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强化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鼓励各镇区依托企管站、财政所、市场监管分局组建小微企业“双创”服务中心,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等方式,按照场所固定化、人员专职化、管理健全化、服务常态化的“四化”建设标准,建设小微企业“双创”服务中心。根据各镇区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通过改造提升标准厂房、闲置厂房、盘活利用存量土地,为小微企业发展腾出空间。继续推进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服务业企业“个转企”培育,对小微企业上云、数字化改造加强支持引导,推动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二是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联系服务制度。健全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结对联系制度和驻企服务员制度。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机制,开展“进千企,走万家”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干部深入企业,通过实地联系走访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情况,认真落实降低企业发展成本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协会商会在联系政府和企业工作上的枢纽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宽松环境,加快形成一个行业对应一个协会、商会模式,制定行业协会扶持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管理职能予以相应支持,促使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五)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一是打造平等规范的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经营秩序,坚决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违法经营活动。减少对质量信用度高的企业产品抽查频次,加大对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力度,在工程招标、重点项目、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以“三深化三全面”为核心,深入实施“2330”工作方案,加快全市域“一端、一网、一库、一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效率。把窗口向下延伸到区镇街道层面,实现“网格化”;把帮办对象由重点项目延伸到小微项目,实现“普惠化”,不断提升服务便捷度。准确把握和落实好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份内之事、重要任务,秉持一颗“公心”,理直气壮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做到清而有责、亲而有为。三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的行为,建立更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侵权查出和纠纷解决机制,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发展。实行“柔性管理”“包容监管”,对民营企业经营中的轻微违法行为,审慎研究、妥善处理,可以通过说服、建议、协商等手段解决的,以教育为主,决不一罚了事。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切实杜绝“一事多罚”,全面优化执法环境。 &%#* *% %&* *&%区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区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请予审议。2018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南京市构建“4+4+1”主导产业体系,聚力“五城共建”奋斗目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现将我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的基本现状1.民营规模持续扩大。据市场监管部门资料,2018年市场主体较上年增长31%。2019年一季度新增私营企业856户,新增注册资本41.24亿元,新增从业人数2072人。一季度新增个体工商户3754户,新增注册资金1.9亿元,新增个体从业人数4778人。2018年全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共31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8%,总产值42.2亿元,同比增长8.6%。全区民营增加值340.89亿元,同比增长8.1%,占全区GDP 52.4%。2019年一季度全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共37家,较去年增加6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占比增长2个百分点,总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7.4%。 .民间投资日趋强劲。民间投资额持续提高,2018年全区共有55个民营经济项目列入区人代会项目计划,占比50%;计划总投资794.8亿元,占比78.3%;年度计划投资172亿元,占比71.7%;实际完成投资180.6亿元,占比71.95%。2019年全区共有57个民营经济项目列入区人代会项目计划,占比51.8%,较去年增长1.8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855.6亿元,占比77.3%;年度计划投资182亿元,占比73.9%,较去年增长2.2个百分点。截止4月底,在建项目41个,完成投资7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0.7%。3.高新技术企业质量较高。截止2018年底,全区共有省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企业353家。截止目前,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73件。2019年1-4月份,完成发明专利申请50余件,PCT 7件。4.优质企业培育卓有成效。2018年全区独角兽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16家,瞪羚企业12家,民营企业占比100%。2019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手段,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进力度,梳理了12家拟申报独角兽、瞪羚企业上报市发改委,并积累10家重点关注企业,下半年申报入库时进行重点推荐。 &#%5.民营企业市场化融资加快步伐。2018年6月,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8家,分别为:南京医药、丰盛控股、润和软件、矽柏信息、通灵珠宝、诚迈科技、中新赛克。此外,新立讯、新视云、伟思医疗等优质本土企业正在做上市准备。二、工作举措1.健全机制,全方位优化扶持体系。一是联动创业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区谷联动”的体制机制特点,构建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强力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构筑扶持政策机制。从项目研发、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企业上市、创新网络建设和企业孵化培育等方面出台多个政策,完善企业服务政策体系。三是强化政府服务机制。推进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简易登记、“五证合一”等放管服改革;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四是畅通成果转化机制。建立院所对接机制,梳理企业技术需求和院所技术供给,用好“科学家在线”、江苏技术产权交易所等服务平台,建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实现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常态化、精准化匹配对接。五是引导社会责任机制。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万企帮万户”精准扶贫行动;区工商联组织30多位民营企业家分4个批次,赴青海省大通县和陕西省丹凤县开展精准扶贫、助学帮困活动;促进区内企业3个扶贫项目落地,帮助丹凤开发网上商城平台,销售农特产品。2.健全组织,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成立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雨政发201914号)。对照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和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了我区各项任务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确定可落实到我区的目标任务。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在开办企业、企业用工保障等方面制定创新举措19条。上报全市首家全程网办的“对外贸易经营行业证照联办”和“创建企业服务群,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两起正面案例。组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培训交流会,邀请市发改委领导授课,不断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引向深入。3.分类施策,深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对总部、上市、独角兽等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建立区谷领导挂钩联系机制,主动靠前落实服务;对拟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