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对策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971003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接本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接本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接本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接本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对策 摘要:自我院于2007年正式开展专接本工作以来,专接本学生保持一定数量,在校人数近200人,但随着专接本学生规模的增加,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结合专接本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了专接本发展中6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专接本;存在问题;教学管理一、“专接本”十年实践回顾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历水平,提高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2007年,我院正式开展“专接本”工作,截止2017年,我院“专接本”已先后与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所知名本科院校开展了“专接本”对接工作,先后开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五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人数173人。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开拓提升学历的新途径,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专接本”政策,我院专门成立“专接本”招生咨询团,深入宣传专接本的特点、加深认知专接本的优势。经过历年的教学积累,依托我院自有师资,教学任务择优安排“专接本”任课教师,首选高职称、高学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自我院开展“专接本”教学以来,本院已有13名教师固定参与“专接本”的教学工作,其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有11名,占我院专任教师总数的367%。自2009年起,江苏省“专接本”政策有了重大改变,专科院校的“专接本”学生不再转入本科院校学习,我院在专接本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就学生是送走还是留下这一问题上,不断尝试哪一种方式更能皆大欢喜。二、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专接本”自学考试各项工作推进中不断完善,但实践中也不断遇到各种问题,还需要多方依据实际情况,多探索多思考寻求解决方法。1通用考试平台不够顺畅“专接本”学生教学培养计划、学生学籍管理都依托江苏省通用教育考试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这个江苏教育考试院的通用考试平台过程中,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专科学校在操作时经常用到的是,新生注册、报考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这几项功能。新生注册功能中需优化新生注册审核的流程,政策。报考管理功能中没有考试次数统计功能,没有显示重考与补考。成绩管理功能中合格成绩与不合格成绩没有颜色区分,不能一眼就分辨出。毕业功能使用中问题最显著,例如,在学生通过四级后申请英语(二)免考环节老出问题,审核严重滞后延误毕业申请,让专科院校的工作人员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没做对呢,还是上传证书不符合要求,也不知道是该重做呢,还是继续等待。在毕业申请时频遇到此类状况,在主考院校和自考办限时限刻催缴着毕业申请打印材料时,系统里却迟迟未有审核通过结果,这给专科院校的工作人员带来十分大的困扰。2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尽管专科学院在多年的发展中,已有专门的领导管理部门,但在管理执行各环节上还是各自为政的现象,教材征订没有统一,教学任务安排没有统一,导致每次专接本排课寻找教室困难。其次,虽说“专接本”办学是二级学院的创收手段,但专接本创收经费的分配使用,二级学院毫无自主权,严重影响二级学院的“专接本”办学积极性。3管理人员配备欠缺我学院“专接本”工作是以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运行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同意管理,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不论是继续教育学院还是二级学院都没有专门的“专接本”行政人员,大多都是负责其他行政工作的同时还兼顾承担“专接本”的管理工作,所以根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专接本”工作中。同时,随着“专接本”学生留在专科学院教学管理后,几届下来产生了许多额外的工作,但他们的待遇并没有提高,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所以大大打击他们“专接本”管理的热情。4超负荷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和专接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院已解决了从一开始办学师资薄弱和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锻炼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就学院全年教学工作量要求360课时为标准,据统计我院参加“专接本”教学的各位老师,去年就专科总工作量平均53654课时,少的达到398课时,多的甚至已达到6658课时,大大超出了学院要求的全年工作量。5实践与应用能力薄弱“专接本”办学原为避免社会自学的“重理论、轻实践”,但在专接本实施过程中,往往还是应试,考试完全依赖教材,学生偏向死记硬背,实践课缺失。这样的现状与“专接本”学生与专科学生共享专科院校的教学资源有关,占用专科院校资源,运行费用变大,在专科院校教室资源、机房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再容纳得下“专接本”学生的实践课实施。所以直接导致“专接本”学生实践能力差、应用能力欠缺。6学生身份及毕业就业滞后多年来“专接本”学生身份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虽然拥有了主考院校的自学考试考籍,但在专科院校两年的学制期里,已不再属于在籍学生,并未获得主考院校的学籍,没有学生证,享受不了购买火车票的优惠政策,导致“专接本”学生身份尴尬,缺少归属感,致使在管理“专接本”学生时带来很大难度。还有,“专接本”学生毕业后档案和就业材料办理滞后。由于学院部门调整人员变动,导致“专接本”学生毕业后档案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员接收,档案无去向滞留二级学院,本科就业派遣证的手续也法顺利办理。三、完善管理与基本对策通过以上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管理的“专接本”现状分析,有些问题二级学院已在近几年慢慢改进,不断完善,但有些问题还待相关部门及主考院校积极探索,寻求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法。1充分利用通用考试平台院校与主考院校、自考办信息沟通的通用考试平台要加以充分利用。让它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不仅限于报名考试和查询成绩等。建议主管部门、主考院校、自考办三方能完善和充分开发这一系统,让其成为专科院校与主考院校和自考办,名符其实的沟通平台。2统一征订教材,及时统一配送建议合作主考院校统一征订教材,及时统一配送,省去专科院校断货等待时间长和版本更新不知晓等问题。主考院校组织的集体备课针对性要提高,范围要缩小,信息资源共享要彻底,才能有效提高“专接本”学生的通过率、毕业率。专科院校的分管院领导和主管部门,也应赋予我们“专接本”教学单位,即二级学院一定的自主权,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奖励政策到位,以此激励二级学院“专接本”教学质量,有效推进“专接本”办学工作,从而扩大其规模。3成立专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专门的“专接本工作领导管理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应有一名开展教学事务的教学秘书,专门负责“专接本”教学任务安排、排课、考试报名等各项繁杂的行政工作。确保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来对待“专接本”工作,让各项事务得以有序展开。4鼓励教师承担专接本教学任务为了鼓励担任专接本教学任务的教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院按照每节课10元标准下拨二级学院,我二级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奖励方法,随后出台了“专接本”工作考核和奖励办法,激励任课教师积极参加主考院校主办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促使专科院校的任课教师更快提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能积极主动去了解所承担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动态。5加强课程建设随着“专接本”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专接本”实践与应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慢慢突显。虽然主考院校为了更好地总结“专接本”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任课教师授课水平和授课质量,开展了“专接本”集体备课活动,但只停留于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当学期考试科目的范围上。建议主考院校加强实践课程部分、实践与应用课程部分的深入交流和指导,提高“专接本”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专接本”学生在培养计划中不尽增加了专业基础理论,更提高了实践环节的专业能力。我院为此组织“专接本”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模块高级操作员级、局域网管理模块(Windows2000)高级管理员的考证(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让学生具备图文处理、电子表格操作、图文演示文稿制作及电子文件管理的能力,同时还让他们具有独立组建、管理维护小型局域网络、安装各种应用软件的能力,加强“专接本”学生今后就业竞争力。6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其主体意识帮助“专接本”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每年迎接新生,我院会在每届“专接本”学生中挑选一批能力强,责任心高的学生作为新生班的班主任助理,协助教师班主任开展新生入校各项工作,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做为高年级学生,在学校生活了也有一段时间,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环境都比较了解。同时,也体验过一轮大学生活,对于新生的心理比较了解,很容易和新生沟通,让新生能够较好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让班级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在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自身的交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中也可获得一份珍贵的友谊、一段美好的回忆。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专接本”教育教学管理中,本科主考院校、专科院校应保持相互沟通,积极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专接本”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专接本”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专接本教育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张海芹解读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市场周刊理论研究J2010,12;66672杨贤超从零开始的探索高职院校“专接本”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363王祖伟自学考试“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教育实践研究,2012,4;1601624张仕立专接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化工,2014,43:1891905张晓煜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专科沟通衔接研究以江苏“专接本”为例J教育评论,2014,12:38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