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932714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很广泛覆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题目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第二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第二指导教师单位2016 年9月10日目录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报告1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1.2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出现21.2研究目的及意义21.2.1研究意义21.2.2预期突破点31.2.3预期成果3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3.1文献调研法31.3.2访谈调查法31.4 本文创新之处3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42.1相关概念界定42.1.1老龄化的定义42.1.2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学理论42.1.3老龄产业发展理论42.2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策略42.2.1国外研究动态和应对措施42.2.2国内解决模式5第三章 明水县老龄化现状分析73.1我国老龄化现状73.1.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73.1.2我国老龄产业总体状况73.2明水县老龄化现状93.2.1明水县老龄化现状及特点93.2.2明水县老龄化影响93.2.3明水县老龄产业发展需求状况103.2.4老龄产业发展路径10第四章 明水县老龄化的主要问题分析124.1老龄化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较多124.2政府性投入有限,且只能覆盖特殊群体124.3社会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良性发展124.4社区服务力量不足,专业程度不高124.5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较大,存在政策壁垒124.6居家养老模式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结构性矛盾与问题134.7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13第五章 明水县破解老龄化问题困境的实践探索155.1 政府性集中供养模式分析155.2 政策性引导公司化运行模式分析155.3国有资产出让入股招商模式分析155.4社区共建模式分析165.5“互联网+”社会化投入模式分析16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176.1 基本结论176.2 政策建议176.2.1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176.2.2着重改善人口结构176.2.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76.2.4促进和开发老龄产业18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工作20存在问题:20下一步工作计划:20参考文献21指导教师意见23年 月 日23IV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据统计到2014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5%,养老金领取人员超过2亿人。老年人口总数还将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0年将达到4亿人。“如果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15亿左右,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否则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比重在未来三十年会持续升高,这必然会带来社会整体结构的改变,相应产生一系列广泛而深远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基本上是伴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这就使得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未富先老”的社会现象,特别是作为贫困地区的黑龙江省明水县,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突显。而建立一个“老有所养”的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为老龄人口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在公共服务提供和市场运作中实现有效的联接,使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有效、有序、有利解决,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视和推进的问题。1.1.1明水县人口结构和养老产业发展现状近5年来,明水县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9万人,超过“十一五”期间增加的1.23万人,老年人口的年增长率已经从“十一五”时期的2.7%提高到现在的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5年增长0.3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加3.62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长2.74个百分点。全县老年人口无论数量还是比重的增长都呈显著加快趋势,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日趋严峻。“十三五”期间,随着建国初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群跨入老年人行列,全县将新增老年人口2.6万人,迎来全县人口老龄化第一个高峰,全县总人口将达到39.6万人,老年人总数将增至10.1万人,老年人占的比重将达到25.5%。到2025年,上世纪60至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成为老年人时,全县老年人总数将越过15万人万,约占总人口的1/3强。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水县也把老龄服务产业作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工作提上日程,积极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体系建设。全县将农村敬老院全部撤并到城区内,新建了1处面积5000平方米的集中供养中心,收住供养人员435人。扩建了县中心敬老院,面积增加了3500平方米,并且修缮了县光荣院。同时引进社会资金8600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集养老、医疗、养生、休闲于一体的增汇养老院。县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明水县养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明水县“互联网+”行动纲要、明水县养老机构管理规范、明水县养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明水县社会救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对养老产业的发展进出了明确的要求,养老大大的促进了明水县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未,明水县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到7家,日间照料室49家,专业护工人员76人,同比都有较大的增长,并且开展“厚德明水”建设,评选孝星之家46户,为明水县养老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1.1.2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在以往传统经济时期,社会相对滞锢,中国老龄化问题并不明显或者严重,政府的养老机构重点起到托底的作用,社会养老集中于家庭养老这一个路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龄化问题非仅关涉个体层面的自然、生理问题,还具有社会及文化层面的整体社会发展问题。而现阶段,“倒金字塔”型的独生子女群体使得家庭养老面临着服务功能急剧弱化,政府养老门槛又相对过高,社会养老投入不足,一方面政府托不住,一方面社会撑不起,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有限投入,明显制约老龄产业发展。同时,老龄化已由一个单纯的人口结构问题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明水县老龄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项目资金配套不足,社会服务组织欠缺,医养结合体制未建立、基层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养老服务水平很不平衡等结构性失衡和扭曲的问题。在明水县民政局对全县老龄产业调查研究发现,养老机构的不足以及养老服务标准偏低成为当前老龄产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就是投入资金不足,在所调查的11个养老机构、向社会发放的386份问卷和走访的31户独居老年人中,有9家养老机构认为资金问题是困扰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的盈利问题。有247份问卷将养老机构收费与其个人收入有较大差距作为重点问题,有27个独居老年人将无力支付养老机构费用而选择独居原因。然而,这种巨大的资金缺口在现阶段,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业县份无法得到满足,投入的不足势必影响到老龄产业整体服务设施的改善、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整体收费水平的下降,而政府的财政投入并不能全部满足养老市场需求,养老产业这种公益性质也在道德层面上制约了市场化进程。社会资本一方面无法涉足养老特殊领域,一方面又不愿涉足养老产业的非盈利领域。与此同时,居家养老作为普遍的养老模式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加,无法面对2、4、8这样几何层级“倒金字塔”型结构的赡养人口,而其养老保险金收入在剔除家庭开支和医疗支出等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支付养老机构收费,所以更多的选择了独居。这一现象在明水县具有普遍性,社会养老机构因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提高服务质量、聘用高素质护工、改善基础设施、无法降低收费标准,而不能实现满额入住,达到盈利点,造成低成本运营。而政府又无力投入过高的养老资金,加之政府养老机构重点只收住五保户和复员军人等特殊群体,大部分老年人口得不到基本的社会养老服务。同时,偏低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能完全覆盖和保障县级老龄人口,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口。如何破解老龄化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意义首先,就理论意义而言,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问题也异常复杂和突出。由于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而对县级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涉足更是不足,特别是对贫困地区更缺乏系统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已有的理论探讨为指导,对黑龙江省明水县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丰富老龄化应对理论体系具有一定意义。其次,就现实意义而言,本研究通过对明水县老龄化总理进行大量的典型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将系统研究明水县老龄化问题和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目前贫困地区县域发展过程中老龄化困境的实践探索,理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明水县政府制定相关老龄化问题应对政策提供直接参考依据。同时,为破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融合老龄产业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县级老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1.2.2预期突破点预期突破点有三个:一是开展问卷调研,通过对现有养老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养老需求和问题进行调研,系统客观分析目前明水县老龄化问题和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二是结合问卷调研,对独居老年人进行走访调研,剖析目前明水县老龄化问题和老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出现的原因。三是总结目前明水县在破解和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实践探索。1.2.3预期成果系统研究明水县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成因,总结目前明水县在破解和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实践探索的模式和做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文献调研法本文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具体研究,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进而提出“该怎样”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掌握明水县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用数据资料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探讨贫困县老龄化问题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实际调研资料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1.3.2访谈调查法本文采取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调查以及各类汇报材料等方式,对明水县若干养老机构和群众开展问卷调研,同时对典型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同独居老年人进行访谈,以期能全面深入了解县级地区老龄化问题,深入了解明水县人口老龄化实际,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切实从明水县实际出发,去思考对策。样本具有代表性、真实性。1.4 本文创新之处通过对明水县这一具体行政单位主体的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微观的老龄化产业结构和内部特点进行研究,从而观察目前经济形势下,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和政策缺陷,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压力转化为社会动力,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结构,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整体贫困地区提供借鉴。本文试图从老龄产业入手,基于本地实际,探索农业贫困地区养老问题的解决路径,提出老龄产业发展中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并由此推进社会结构转型,改变家庭养老传统,发展为社会化养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前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用经济学理论去阐示“去库存、补短板”的基层实践,从而推进农业地区,特别是像明水县的贫困县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维持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老龄化的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人口老龄化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2.1.2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学理论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将涉及我国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等诸多经济问题,其中养老产业涉及到养护、保险、医疗、旅游、保健、文化、房地产等诸多产业。对国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县级产业发展,必将起到特殊的影响和支撑作用。2、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人口学、社会结构学、伦理学、心理学、环境学等等学科,更涉及到社会所遵循的道德传统、法律规范以及文明发展方向,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衡量,人口老龄化问题都将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各种角度综合分析和加之解决。3、从政治学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一定的政治影响。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势必会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路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管理组织形态和治理架构,也势必会带动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型,并直接影响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1.3老龄产业发展理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老龄产业又具有相对性,它既是社会的负担,同时又是经济的一个部分;既是公益性的事业,又是可盈利、有发展的产业。人口老龄化势必会带来社会的整体转型,也会带动经济的整体转型,从而逐渐发展到高福利、高消费、产业高度整合的发展阶段,这也就实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改革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老龄化产业涉及住房、养老、旅游、医疗等诸多产业,随着产业的升级,将成为大量吸收劳动就业的朝阳产业。而当养老由家庭逐步转向社会时,老龄化产业势必会有一个大的扩张,从而影响到财富由社会重新流向社会,促进经济的整体向好和结构的整体改善,进而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2.2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策略2.2.1国外研究动态和应对措施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挑战的政策可谓繁多,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针对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本身的,包括鼓励生育的政策及移民政策。第二大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包括推迟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金改革,二是医疗健康改革。诸如日本,从19951999年 开始政府实施了旨在提高生育水平的“天使计划”,其后,20002004年又实施了“新天使计划”,20052009年“新新天使计划”等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效果并不好。诸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采取引入高素质年轻劳动力的政策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移民政策不仅缓和了这些移民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且提升了移民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推动养老金改革,逐步降低国家提供的养老金规模,降低养老福利水平。同时,还实施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和医疗健康计划改革。在社会保障模式上,欧洲强调政府是老年人福利的核心提供者,政府支出很多,大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养老金占了所有社会福利支出的一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强调家庭是老年人福利的核心提供者,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花费相对较低,政府的政策或战略都是经济发展目标优先于社会福利提供。然而由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及成年子女的减少, 子女的责任正在削弱。日本2000年引入了长期照料保险;韩国1988年开始执行国家养老金计划,这些新建立的体系与西方模式非常类似,甚至有些是完全一致的。2.2.2国内解决模式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第五条也提出“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随后,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强对老龄产业的支持,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民政部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相关意见和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表明了政府对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尝试和探索。“十二五”以来,国务院及所属各职能部门一共出台了26项与老年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这些政策指导下,一些组织、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也纷纷开展调研,对解决和应对老龄化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市(县)、640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范围内20225份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样本。主要对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进行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养老问题突出、贫困问题亟待解决、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不能满足需求、)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薄弱,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副教授张献珍(2013)认为伴随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等的日益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负面压力日增,社会矛盾凸显。通过分析,明确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由此带来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更是目前我国深化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养老医疗保障的问题,是国家关系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家庭幸福的的头等大事,也是医学教育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医务工作者尽心尽力搞好研究,尽快为发展养老医疗体制的改革出谋划策,作出积极贡献。呼伦贝尔学院副研究员艾丽(2013)认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由社会承担养老责任的趋势日益彰显。然而,我国目前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其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分析视角,对机构养老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研究员王计军(2014)认为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加快,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不断出现的“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等现象使传统家庭养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改变和丰富传统家庭养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的有效途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袁小波(2014)认为在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以及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背景下,我国应探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福利转型、积极老龄化和家庭需求视角的理念指导下,从强化政府角色和职能,丰富服务内容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巡视员、研究员、原司长朱幼棣(2015)认为我国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在国家层面上亟需顶层设计。提出应尽快建立中央基本养老金制度,建立省、县级地方基本养老金制度,农村应不断提高养老金、独生子女家庭、双女孩家庭的养老补助标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围绕家居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发展养老产业。在政府引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不同的老年群体的需要。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谢志强(2015)指出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速度快,二是规模大,三是未富先老。面对这种异常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的老龄事业、老年产业、老年服务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性。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是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特别重视。他认为要找准视角,摸清底数,明了情况。要统筹兼顾,平衡各方。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体现特色。要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要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使养老产业化。要大力增加供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要继续调整人口政策,改善人口结构和家庭人口构成。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明水县老龄化现状分析第三章 明水县老龄化现状分析3.1我国老龄化现状3.1.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资料,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2033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总数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地域特征。一是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快。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同时,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二是未富先老。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2001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三是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四是人口结构变化较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中国2010年的预期寿命为74.83岁,其中,男性72.38岁,女性77.37岁,较2000年平均提高了3.43岁。同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出生率由2000年的14.03%下降到2012年12.10%。下降了大约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7.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截止到2012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总共下降了2.63个千分点。这两项指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3.1.2我国老龄产业总体状况老龄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生活服务相关产业的总称,覆盖地产、医疗、金融、消费等广泛领域,从需求端为出发点,提供研发、设计、准备、应用的整体性服务供给的新型产业。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和经济,有助缓解老龄化中国所面临的发展与民生的双重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未富先老”,另一个典型特点是人口结构的“恶化”。因此,以智能科技为推动力发展老龄产业,以缓解未来护理服务人力资源紧缺状况,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养老”是一个横跨金融、地产、休闲服务、医疗、轻工业等行业的新兴的投资方向,我国现阶段老龄产业总体基本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业态处于“小而散”的格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是需求旺盛但给付能力不足,老年人群整体消费能力较低,是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伴随着未来5-10 年“婴儿潮”高净值人群变老,与当前老年人财富及消费偏低的现状形成明显“预期差”,从而带来巨大增量蛋糕,高净值人群的老龄化将是我国养老产业的最大红利。我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国家,目前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每千人床位数27.2张,仅为国际标准规定的一半左右,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将增至35-45张。2014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容量为4.1万亿,占GDP的6.44%,但与美国22.3%、欧洲20.1%-36.8%的比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 万亿,到2030年有望实现22.3 万亿。我们认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龄人群支付能力的提升,超20万亿的养老市场规模静待挖掘。3.1.3我国农村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数据表示,我国城镇老人的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4.7倍。从贫困率角度看,在全国约1010万城乡贫困老年人中,农村就占860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城镇的3倍以上。由于农村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较低,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目前我国农村65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由2006年的7.8%上升到2013年的11.3%。农村中只有6.2%的“五保”老人才能获得集体养老,其余93.8%的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家庭赡养。老年活动场所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设施短缺,利用率不高,文体活动参与率低。老年人居住区附近有老年活动室的,农村达到206;有运动场地的,农村为14.4;有老年大学的,农村为51。农村的社区服务几乎处于空白,有“上门护理”的社区仅为44;“上门做家务”仅为41。对于需要文化、技术、经济条件的活动,农村老年人的参与率均不足30,农村读书看报的比例只有100,参加老年大学的,农村仅为02。近些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加大了农村老龄产业的扶持力度,相继建立了农民养老金补贴制度,实行合作医疗政府补贴制度,大病统筹报销补贴制度,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制度,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并在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予以扶持。这些政策性的扶持,对农村老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的机构数和床位数有了明显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字,2014年年末全国农村人口总数为6.18亿人,占总人口的45.23%,其中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4万个,床位551.4万张。其中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为32995个,床位202.8万张。与2010年的数字相比,增长了75.1%。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我国农村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是发展规模小。农村地区养老机构主要以敬老院为主,这些敬老院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且多为公办民营形式,整体规模较小,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养老产业较少。二是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过去几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忽略了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农村养老产业投入不足,设施建设薄弱,缺乏运营资金等问题凸显。三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少,财政扶持力度小。四是管理水平低、服务机制不完善。从事养老产业服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村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水平和管理机制差距较大。五是观念滞后,机制不活。许多县域发展规划并没有将老龄食品加工业,老龄保健产品加工业,老龄园艺和老龄特色农业,老龄家政服务业和老龄旅游娱乐业等纳入产业规划,也未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六是新型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并未建立。县级特别是农村地区,老龄产业并没有与互联网经济充分整合,没有引入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农村交通、商业、医疗、通讯、休闲娱乐以及旅游业的发展。3.2明水县老龄化现状3.2.1明水县老龄化现状及特点2014年,明水县总人口37.4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8万人,占比达到18.1%,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5.3万人,城区内老年人口数为1.5万人。60岁至79岁人口为5.7万人,80岁以上人口为1.1万人。纳入城乡低收入保障人群的60岁老年人口数为2.6万人。2014年,全县净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3812人,增幅达到11.3%,远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离退休人员0.64万人,领取社会基本养老金人口数为 1.78万人,参加商业保险人口数为0.71万人。尚就业(包括经商)的1.49万人,纳入五保户供养人口为0.34万人。明水县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的基数大、发展快、高龄化、农村重的特点,且这一趋势并未得到缓解。近5年来,明水县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9万人,超过“十一五”期间增加的1.23万人,老年人口的年增长率已经从“十一五”时期的2.7%提高到现在的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5年增长0.3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加3.62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长2.74个百分点。全县老年人口无论数量还是比重的增长都呈显著加快趋势,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日趋严峻。“十三五”期间,随着建国初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群跨入老年人行列,全县将新增老年人口2.6万人,迎来全县人口老龄化第一个高峰,全县总人口将达到39.6万人,老年人总数将增至10.1万人,老年人占的比重将达到25.5%。到2025年,上世纪60至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成为老年人时,全县老年人总数将越过15万人万,约占总人口的1/3强。3.2.2明水县老龄化影响一是老龄化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的变化,老龄化使资金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增加,投资减少,而作为贫困地区的明水县由于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劳动人口外流严重,加之经济下滑导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几年来,明水县GDP增长率从20102011年的12.7%降到20122014年的9.1%。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和储蓄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全县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一直居于全市的倒数,大大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储蓄的增幅也呈下降趋势,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二是对公共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冲击,直接影响政府财政投入取向。随着人口老龄化,明水县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其中重要的部分诸如养老金统筹长期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贴,每年缺口资金已达亿元。同时,越来越多的涉及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支出、护理费用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投入,使得明水县财政捉襟见肘。明水县应对老龄化的政府刚性支出不断增长,势必影响到财政的投向和分配比例,2011年以来,在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的情况下,明水县用于老龄化方面的支出每年却以30%的速率递增,特别是医保资金和大病救助资金累计增幅达到143%。与此同时,由于财政原因,交通、城建、环保、文化等许多基础设施资金安排比例下降,许多项目无法启动。三是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家庭结构产生不可逆性的变化,家庭彼此之间空间自由度上升,代际鸿沟越来越突出,传统家庭居住方式被打破,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抚养比提高,加重了现有劳动人口的经济、精神等负担,传统家庭赡养为主的养老方式的功能弱化,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差异所引发的矛盾,使得社会管理压力增加,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明显影响。2011年以来,明水县因家庭赡养纠纷问题的诉讼案件上升了23个百分点,涉老的刑事案件上升了11个百分点,街道办事处在增加4个社区、新聘用86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仍显薄弱。四是人口老龄化使脱贫任务更加艰巨。明水县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成了明水县最为明显的特征,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全县老年职工的退休金,受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等因素影响,提高速度缓慢,2014年全县职工平均退休金只有21056元。而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子女实际供养能力弱,其生活水平不高,贫困面不断增大,因病因灾返贫和久扶不脱的老年贫困人口明显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得脱贫任务的完成更加艰巨。五是老龄化影响的积极方面。老龄化将提供更多的服务产业和就业岗位,将刺激养老、保健、家政服务、医疗护理、金融保险理财、文化娱乐、旅游、老年日常用品等老年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2.3明水县老龄产业发展需求状况明水县作为我国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县份,其经济整体实力比较弱,居民人均收入偏低,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的状况更不容乐观。据明水县统计局2013年统计数据,明水县全年GDP总值为53亿元,人均值为1.3万元,仅仅达到2000美元水平,全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只有23亿元,人均不足8000元,其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650元,其中将近1/3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刚刚达到省定贫困标准线以上。这样的经济状况仅仅满足“生存发展”,尚没有能力进入高层次的消费阶段,尤其是老龄产业消费。老龄产业需求主要包括生存需求、日常用品需求、生活服务需求、金融服务需求、休闲服务需求、养老设施需求等几个方面。其中生存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随着明水县实施的县域整体脱贫计划,到2017年全县13.2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并推行了二年巩固政策,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弱势群体将全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生存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对于老龄产业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服务方面,明水县也针对老龄产业发展实际,加大了政府性投入,出台和落实各种政策措施。推行了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放开老龄产业限制,引入社会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全县新增社会养老机构3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从无到有,并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引入域外养老机构一家,开展养生、保健、文娱等多项服务。加大社区资源整合力度,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实现城区内5分钟半径服务圈网络服务全覆盖。虽然明水县逐年加大养老资金投入,但与全县老年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金融、地产、健康等较高层面的需求方面,没有能力提供有效供给。3.2.4老龄产业发展路径一是要不断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政府始终起着扶持、指导、催化作用,因此,建立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制订统一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必将推动老龄产业顺利发展。政府有必要在老龄产业发展初期,根据老年人需求的成熟状况和老龄产业领域的发展特点,将老龄产业的发展加以正确定位,分阶段适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制定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使得老年人的大部分需求尽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的购买力。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障碍之一,就是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购买力有限,“未富先老”。老龄人口收入的增长有赖于老年人口保障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保障机制的健全,提高老年人购买力水平的一个根本举措就是要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保证并提高老年人收入保障水平,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对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把商业医疗保险定位为对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重要补充,多元化运作医疗保险基金,发展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加快经济发展,协调好代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尊老敬老的精神文明建设,保证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得到合理的经济赡养,解除老年人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加强消费教育,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要促进老年人消费观念转变,让老年人意识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适度消费是必要的。今后不仅要加大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还要扩大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宣传范围,积极引导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同时应加强消费教育,提高老年人消费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向老年人普及消费知识,帮助老年人科学消费。四是要积极培育老龄用品、服务和休闲文化市场。老年人消费随地域、性别、文化、习俗、家庭、收入等背景的差异有所不同,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人需求市场。老龄产业的发展应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特点,同时还需加强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改善银色消费的人文环境,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之间需求差异。五是要制定统一标准,强化服务意识。要按国家对养老机构中的居住标准、居住环境、管理规则、服务内容等标准,建设和管理养老机构。同时,要加强对养老机构中工作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老年服务意识。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明水县老龄化的主要问题分析第四章 明水县老龄化的主要问题分析4.1老龄化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较多明水县是全国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区县份,全县经济相对落后,自然资源匮乏,农村人口比重偏大,贫困人口较多,加之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因为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明水县经济规模较小,劳动人口外流情况严重,形成大量的空心村,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人口的老龄化,农村养老形势会异常严峻。同时,贫困人口比重过大,对养老产业的消费和产业拉动都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农村许多老年人消费水平还处于生存消费的层面,许多家族无法支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文化等支出。4.2政府性投入有限,且只能覆盖特殊群体因为明水县一直属于国家级特困县,经济总量小,财政能力弱,基本上是纯粹的转移支付县份,自有财力尚无法解决工资性支出、公共经费支出等刚性支出,全县的公共事业和基础性建设只靠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申请项目资金,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政府性投入占比相对较小,许多养老设施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滞。由于自有财力不足,上级转移支付的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明水县在老龄化方面的政府性投入更多的集中于低保、五保供养、医疗补贴等几个方面,受益人群只集中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总量小,覆盖面小,增幅小,不能有效的实现老年人口全覆盖。4.3社会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良性发展由于明水县属于贫困县的特殊县情,明水县人均收入一直居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农村,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农产品价格偏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同时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当地一些加工型企业正经历停产、转型阶段,房地产市场低靡,对经济拉动力减弱,影响当地就业和收入。由于收入增速减缓,对消费和投资的负面影响显现,储蓄率上升,消费下降,特别是养老产业支出明显减少,投资更是下滑严重。一方面不敢消费,一方面没处消费,老龄化产业形成扭曲的发展轨迹。4.4社区服务力量不足,专业程度不高由于老龄化产业具有公益性质的特殊性,其盈利性相对较弱,所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对于老龄化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明水县财政支持不足,政府引带能力降低,直接导致老龄化产业发展后劲乏力。这样的情况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社区服务能力弱化,服务人员流失,服务专业水平下降。很多社区无法开展有效服务,服务项目少,覆盖面小,服务时间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开展社区服务。4.5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较大,存在政策壁垒在明水县由于经济贫困,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区老龄化产业投入相对较大,农村则较为落后。很多基础设施重点投入到了城区,特别是医疗、文化、养老等诸多方面。这一方面是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只能本着先效率后公平的原则选择重点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受政策壁垒的限制,很多项目资金无法综合使用,此外,在国家层面城乡政策的制定上本身就存在差异,比如低保标准,城区为5260元/年,而农村为1042元/年,在基本养老金上,城区职工达到21453元/年,而农村只为896元/年。4.6居家养老模式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其重点是解决社区中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事业,近年来处于明水县政府扶持推动的阶段,但社会参与不足,造成内涵窄化、政府管理错位、可操作性缺乏、市场认知度不高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明水县为代表的贫困地区具有普遍性。首先是在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本地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发达地区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突显,而作为贫困县的明水县,适龄劳动力外流趋势日趋明显,这样更加严重的影响到了全县的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留守家庭的“空巢化”,“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逐步弱化。而这种人为的弱化,在社会层面势必涉及到法律责任问题,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其次,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在现实背景下已成为必然。但在“未富先老”的家庭背景下,在贫困地区的社会背景下,明水县养老产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还十分薄弱。明水县目前还尚在保基本、保重点、保特殊群体的阶段,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发展滞后,成了当今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困扰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人口发展模型预测,未来明水县老龄人口基数呈倍增趋势,而其中的残障人口占比会逐年增大,特别是高龄人口会出现几何倍增,对护理需求将出现井喷现象,其养老成本也将呈倍增态势。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水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相应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投入也明显不足,社区资源也明显不足,“居家养老”作为作为一个必然选择,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这种社会性的矛盾在较短时间内尚无法有效解决。同时,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福利性行政权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中,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将福利行政权的下放到社区,在这一理论体系下,社区成为了具有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的群众自治组织。而社区养老作为一种非盈利的公益性事业,其主要经费来源资源还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明水县财支出政状况已然成为社区养老发展的制约瓶颈。明水县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性矛盾依然会长期存在。4.7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明水县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机构养老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滞后、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窄、保障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目前,明水县公办养老机构多数属于“超负荷”运转,现有床位不能满足需要,尚有大部分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而民办养老机构也无法满足高端养老需求,多数处于半盈利状态。随着集中供养改革后,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市场空白没有填充。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服务内容单一,社区服务项目、服务设施提供受限,数量偏少、规模较小,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待遇较低,数量不足,队伍稳定性差,缺口大,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管理和办事的机构力量不足,为老龄人群开展各项老龄服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收集整理有关情况和信息等工作开展不足。对老年人群有效的评估制度不健全,养老服务规划不够具体。明水县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完善,覆盖面不足,只涵盖重点的特殊群体,保险、救助、医疗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覆盖不足,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隐患。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设施不全,不能全部承担进入家庭服务的起居日常生活照料。尚未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老年社会救助体系标准较低,无法满足全部需求,乡村老年精神生活体系存在大量的盲点和空缺,严重制约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明水县破解老龄化问题困境的实践探索第五章 明水县破解老龄化问题困境的实践探索5.1 政府性集中供养模式分析明水县于2012年全力推进了五保户集中供养模式,先后投入资金2800万元,建设了占地1.6万平方米的五保供养中心一处,建筑面积0.84万平方米,现有床位426个,入住老年人378人。建设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养老中心一处,建筑面积0.47万平方米,现有床位254个,入住老年人197人。改建了兴仁镇敬老院,建筑面积0.36万平方米,现有床位152个,收住人员141人。扩建了光荣院一处,建筑面积0.33万平方米,现有床位117个,入住复员老军人102人。自建一处康复医院,建设规模为床位150张,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餐厅、浴室、活动室等功能设施,规划治疗区、康复区、疗养区,提供治疗、养生、养老、中医保健等服务。明水县政府本着保基本的原则,加大资金倾斜力度,重点保证了五保供养人员、残弱群体和复员军人的集中养老。鉴于老龄化问题所具有独特的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种政府集中供养的养老模式可以最大发挥政府的托底功能,有效保障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使资金、政策、资源集中使用,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水平。5.2 政策性引导公司化运行模式分析明水县依托医养结合模式、康复养生模式、候鸟养老模式,利用现有政策,采取企业融资,引入企业化运行机制,全方位、高标准、深层次打造了“一区五园”的增汇生态养老城。该项目占地415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集中打造供养中心,老年人护理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中医颐养中心、生态候鸟养老中心,建有多功能娱乐厅150平方米,棋牌室100平方米,浴室2个300平方米,仓买80平方米,健身室200平方米,办公室200平方米,养老公寓4层房间120个,室外活动区1000平方米。建设理疗科,中医科,诊疗室,康复室,处置室,医务室,药房,护士站,按照二级康复医院标准建设,引入检验设备仪器30台套,室外康复活动场地面积2000平方米。2个别墅型养老院,观光温室2个,占地5000平方米,现有林地面积10000平方米,水面3000平方米。力争到2017年,增汇生态养老城入驻供养人口350人,康复人员150人,候鸟养老人员100人次,到2020年,集中供养人员达到500人,康复人员500人次,候鸟养老人员1500人次。加入全省天鹅颐养联盟,作为哈尔滨至黑河、五大连池间的重要节点养老基地。明水县通过企业融资,引入社会企业化运行,推行国有民营,公建私营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经营不善、管理不便的问题。这种模式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有效落实明水县打造生态宜居城的发展理念,吸引社会养老机构入驻,全力构建一个集休闲游憩、商务度假、时尚居住、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