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

上传人:住在****他 文档编号:19663457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1.在回归方程中,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为0,将变量X和Y都转换成Z分数。则此时回归方程与横坐标的夹角为()A.0B.45C.90D.180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具有以下的关系:, 根据本题的题意可知,r=0,则回归系数b的值为1,此回归方程将是一条水平线。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确定内容效度的主要方法是()A.统计分析B.专家判断C.经验判断D.复本信度答案:B 本题解析:专家判断法:为了确定一个测验是否有内容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作出判断,看测验的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代表了所测内容,测验就是有内容效度。由于这种估计效度的方法是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所以内容效度有时也可称为“逻辑效度”。3.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A.2台B.3台C.4台D.5台答案:B 本题解析:颜色混合涉及了两大法则,一是符合颜色混合的减色法,二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加色法。本题中涉及了色光混合,符合加色法:红、绿、蓝是加色法的原色,它们的波长分布属于可见光谱的两端和中部。用这三种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可以混合成任一颜色,即至少需要3台单色仪。4.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A.1879年B.1900年C.1905年D.1882年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小学阶段存在的冲突是A.信任感对不信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嵌套设计D.事后回溯设计答案:B 本题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训练方法,一个是问题难度,每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即在该实验中,每次训练结束要进行一次测验,问题有两种难度。由于被试间设计是不同组的被试分别进行各后实验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前一次实验处理对后一次实验处理的影响,即应采用被试间设计。7.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答案:A 本题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随着判断标准的改变,击中率、虚报率等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标准愈来愈高,被试越来越不倾向于有信号出现,即不倾向做是的反应。击中率愈来愈小,虚报率也愈来愈小;相反,随着标准愈来愈低,击中率愈来愈大,虚报率也愈来愈大。击中率和虚报率是同方向变化的,但变化的快慢和具体形式有所不同。8.在一定反应后呈现厌恶刺激可以使有机体反应概率降低或终止,这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恐惧性条件作用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四个相近概念的区分和理解。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都属于强化,是使行为概率概率增加的手段。正强化是在行为出现后给予阳性物使得该反应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行为出现后将以前有的负性刺激取消使得该反应概率增加,如被罚站的学生因为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取消对他的罚站,使得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概率增加。惩罚是使行为概率减少的方法,指个体出现问题行为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者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如,个体在上课的时候违反纪律而被罚站。惩罚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恐惧性条件作用指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称为恐惧性条件作用。恐惧性条件作用强调无条件刺激是恐惧刺激,既可以是负强化,也可以是惩罚。9.斯皮尔曼提出了能力的二因素说,这两种能力的因素是指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晶体能力和流体能力C.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D.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答案:A 本题解析:斯皮尔曼提出的理论是二因素说,认为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10.要研究酒的颜色是否影响一个人对酒的喜爱程度,装酒的瓶子是()。A.自变量B.因变量C.刺激变量D.额外变量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研究的自变量是酒的颜色,因变量是喜爱程度,因此其他会影响因变量的变量均属于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11.I类错误的概率和类错误的概率有以下哪种关系()A.+=1B.随着的增加,也会增加C.=常数D.如果非零,那么也非零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两类错误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两类错误的关系:+不一定等于1,错误和错误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是拒绝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前提是“为真”);是接受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前提是“为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两个总体的关系若是确定的。增大,就减小;减小,就增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2.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恒定法B.排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答案:B 本题解析: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双盲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双盲法属于排除法。13. 感受性不易发生变化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A.痛觉适应B.嗅觉适应C.暗适应D.明适应答案:A 本题解析:痛觉适应不易发生,即痛觉的感受性不易发生变化。在嗅觉适应和明适应发生的过程中,感受性都会降低。暗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提高。各种感觉适应都有其生物学意义。痛觉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14.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 假设正常人情绪稳定性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某研宄者拟根据3000正常人的情 绪稳定性数据制定95%正常值范围,但计算时用了求99%置信区间的公式,产生的结果是 A.提高了精确度B.降低了精确度C.该指标异常者容易被判为正常D.该指标正常者容易被判为异答案:C 本题解析:99%的置信度相对于95%的罝信度而言Z值增大了,则罝信区间变宽了,导致原来在两端的异常者(95%到99%之间的)被选到了这个区间里,所以选C.16.作为心理健康重要指标的人格特征是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答案:C 本题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从上述人格的概念来看,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包括: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3)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应对方式,这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4)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17.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的回答时间为()A.030分钟B.3040分钟C.4050分钟D.5060分钟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有关性格与气质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B.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无优劣差别C.气质不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性格可具有道德评价含义D.气质更多地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影响答案:B 本题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的好坏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B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19. 不属于WAIS-RC言语量表的分测验是 A.算术测验B.数字符号测验C.背数测验D.类同测验答案:B 本题解析:1982年,在龚耀先主持之下修订出版了WAIS的中国修订版,简称WAIS - RC,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言语量表包括常识测验、理解测验、算术测验、类同测验、背数测验、词汇测验。操作量表包括数字符号测验、填图测验、积木图案测验、图只排列测验和拼图测验。2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0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A.t检验B.z检验C.q检验D.X2检验答案:A 本题解析:这两个变量是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虽然两个总体呈正态分布,但由于样本数量较少(nMo。即一个呈负偏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中,算术平均数最小。31.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是()A.语言表征B.语言产生C.语言理解D.语言加工答案:D 本题解析:语言在人的记忆系统中的存储形式叫做语言的表征。语言加工是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这种加工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材料的输入开始的,如听或读,然后将输入的材料送入大脑的语言加工区,在这些区域得到加工,最后经过提取过程,人们或者理解了输入材料的含义,或者产生语言,表达思想。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语言产生是人们利用特定语言表达思想的认知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具备快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2.有常模进行比较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答案:C 本题解析:测验法是指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其优点之一就是结果有常模进行比较,这一点大家学过测量后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我们编制测验的同时,也要确定好常模。33.色觉的对立过程理论不能说明下列哪一种现象?()A.颜色互补B.颜色对比C.三原色混合能产生一切颜色D.后像答案:C 本题解析:参考第26题。34.从测量内容来看,SCL- 90属于A.智力测验B.人格测验C.兴趣测验D.心理健康测验答案:D 本题解析:SCL- 90,原名症状自评量表,它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人的自觉症状等优点。在分类诊断神 经症时,它能反映各类疾病的特点,可作为检测各类神经症的工具,因此属于心理健康测验。35.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A.动机斗争B.确立目的C.采取决定D.执行决定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志的阶段的理解和掌握。意志行动是人的积极性的体现,是意志对人的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阶段。意志行动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最能体现意志的特点,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1.发展常模包括()A.百分等级B.发展顺序量表C.智力年龄D.年级当量答案:B、C、D 本题解析:发展常模亦称年龄量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发展顺序量表:该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相应能力或行为早于某年龄出现,说明发育超前,否则即为发育滞后。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在比内一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年级当量:实际上就是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被试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2.提出情绪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有A.冯特( Wundt)B.施洛伯格(Schlogerg)C.普拉切克( Plutchik)D.伊扎德(Izard)答案:A、B、C 本题解析:19世纪末,冯特( 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一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一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 1954)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有愉快一不愉快、注意一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 1970)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伊扎德( 1977)提出的是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3.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包括A.心理过程与结构B.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C.心理的脑机制D.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答案:A、B、C、D 本题解析: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概括起来,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等。(2)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3)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个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4)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3)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心理学家不仅要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脑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在生物进化的不同阶段和个体发展(5不同阶段,心理活动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之间的关系。(5)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人的心理受到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环境,ABCD起新的心理活动。因此,心理学也要探究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AD之间的联系和关系。4.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喜欢工作是()A.非常容易的B.极难的C.成败机会参半的D.有风险的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的掌握。该理论将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即在动机成分中,力求成功的成分比避免失败的成分多一些;避免失败者即在其动机成分中,避免失败的成分比力求成功的成分多一些。力求成功者最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就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以防止自尊心受损和产生心理烦恼;而选择及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谅解,从而减少失败感。5.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的情绪可以分为()A.基本情绪B.复合情绪C.原始情绪D.习得的情绪答案:A、B 本题解析: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6.能力测量包括()A.一般能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创造力测验D.智力测验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时间序列设计的特征有()A.只有一组被试B.包括对被试进行前测C.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D.能够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答案:A、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时间序列设计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时间序列设计是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因为它在引入处理的前后进行的都是周期性测量,提供被试反应水平的基线,所以能够成功地控制成熟因素,但它没有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所以不能排除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8. 鲁利亚提出,脑的机能系统包括 A.动力系统B.平衡系统C.调节系统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答案:A、C、D 本题解析: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动力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以及调节系统。9.概而言之,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是()A.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B.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C.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D.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幼儿初期儿童言语表达的特点()A.具有情景性特点B.缺乏条理性C.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D.有连贯性答案:A、B、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案:A、B、C、D 本题解析:性格的结构包括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性格静态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12.根据研究证据,关于色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B.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支持对立过程理论C.三色理论能够有效解释红绿色盲D.没有实验结果支持三色理论答案:A、B 本题解析: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因此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患者把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把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三色理论,这种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因为三色理论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13.产生闪光融合的原因是()A.视网膜在光刺激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又需时间停止反应B.在闪烁频率超过感受器启动和停止兴奋速度时,神经反应就会相互重合、叠加在一起C.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D.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减少,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答案:A、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闪光融合的理解和掌握。产生闪光融合的原因是:视网膜在光刺激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又需时间停止反应。在闪烁频率超过感受器启动和停止兴奋速度时,神经反应就会相互重合而叠加在一起。虽然客观刺激是断续的,却产生连续光的感觉。故本题答案为ABC。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人脑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过程A.转换B.存储C.加工D.检索答案:A、B、C、D 本题解析:认知是指从感觉输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检索是信息加工的一种方式。故答案为ABCD。15.信度系数在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时的作用是()A.估计误差分数的范围B.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C.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D.了解误差分数的大小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以下各分布中,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A.标准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答案:B、C、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正态分布、t分布、分布和F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t分布、分布和F分布,随着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17.初中生人格发展具有的特点有A.自我意识高涨B.反抗心理C.情绪表现的矛盾性D.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答案:A、B、C 本题解析:初中生在人格发展上存在自我意识高涨、具有反抗心理、情绪表现具有矛盾性等特点,在交往上则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18.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统计回归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的掌握。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时,这个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由此可知,内部效度最重要的是控制无关变量。影响内部效度的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的不一致、生长和成熟、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的缺失和变更和统计回归。所以答案是AB。19. 在弗拉维尔看来,元认知包括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发展答案:A、C 本题解析: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国内学者董奇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20.精神需要包括对()的需要A.文艺作品B.欣赏美C.阅读报刊D.看电视答案:A、B、C、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精神需要的理解和掌握。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有某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杂志和观看电视、电影等的需要。21. 加拿大学者玛西亚(James Marcia)进一步探讨了艾里克森提出的同一性概念,以多个维度对同一性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这些维度是 A.探索B.责任C.缺失D.完善答案:A、B 本题解析:玛西亚从两个维度研究同一性的状态,分别是探索和责任。探索( exploration):考察有意义的可替换的同一性。责任(Commitment):个人对同一性的投入,而且无论该同一性包含什么都不会放弃。22.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有()A.采取决定B.制订计划C.执行决定D.选择方法答案:A、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志行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意志行动是人的积极性的体现,是意志对人的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阶段。意志行动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准备阶段(又称作采取决定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执行阶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做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标的行动。23.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是()A.差异性B.集中性C.缺陷性D.排斥性答案:A、B、C、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学习障碍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许多人都同意学习障碍具有下面四个特征:差异性。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行为与其应该达到的标准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尽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远低于该年龄所应达到的水平。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在学习的某些特殊方面有困难,具体表现为他们在很多学科方面都能做得很好,但却不能完成对其他儿童来说很容易的一些事情。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常常集中在包括语言和算术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常在说话、阅读、写作、拼写和算木等方面出现障碍。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者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者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24.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分别是()A.测试项目的质量B.识记项目的数量C.反应类型D.反应类型相对频率答案:A、B、C、D 本题解析:斯腾伯格通过加法反应时证明: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测试项目的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等四个依次进行的加工阶段。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25.一个好的心理量表应满足以下几种假设()A.不是a=b,就是aB.B如果a=b,且b=c,那么a=C.C如果ab,bC,那么aC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6.影响推理的因素有A.知识经验B.工作记忆的容量C.对前提信息加工的充分性D.前提中使用逻辑量词的气氛答案:A、B、C、D 本题解析:三段论推理会产生三种误差: 气氛效应: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如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 哺乳类动物,推出鲸鱼是胎生的。 换位理论:推理发生的错误是由于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 心理模型理论: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27. 伊扎德认为复合情绪包括 A.基本情绪的混合B.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C.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D.基本情绪与诱因的结合答案:A、B、C 本题解析:伊扎德认为复合情绪有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一愉快;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一兴趣一享乐;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一恐惧一内疚。28.奇异梦境的主要特征包括A.不协调性B.不连续性C.认知的不确定性D.梦境转换的无规律性答案:A、B、C 本题解析:奇异梦境的主要特征包括不协调性(人物、物体、行为和情景特征的错误搭配)、不连续性(人物、物体、行为和情景特征会突然发生改变)和认知的不确定性(认知模糊)等。心理学家发现梦境转换具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者将转换内容分为人物、生物和非生物三大类,发现80%的转换是类别内转换,20的转换是非生物转换称生物或人物转换成生物,没有发现人物转换成其他物体的情况,也没有发现非生物与人物互相转换的现象。29.美国学者加德纳认为,智力由多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构成,如()A.言语智力B.逻辑一数学智力C.空间智力D.运动智力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0.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将品德分为()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判断D.道德行为答案:A、B、D 本题解析:人们在道德品质可分为哪些心理成份这一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看法是将其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环节,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前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行为时道德动机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道德品质的客观标志。三.问答题(共35题)1.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及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答案: 本题解析:1.当有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由相对静息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两种重要的方式:神经细胞内的电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由于细胞膜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的电位差产生电流,这种反复进行的作用下的传导就是电传导。3.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在突触间借助神经递质完成。其间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2.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要点】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为假设检验说和样例学习说。 (1)假设检验说是由布鲁纳等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 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 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假设检验说受到一些实验的挑战。有人研究了在概念形成中的某一时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 中的刺激、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按照假设检验说的观点,被试应对前一次 尝试中所形成的假设有清晰的记忆。但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反应与反馈的再认 成绩相当好,而对假设的再认成绩最差。这说明被试可能并没有形成很明确的假设,他们可能采用 了另一种途径形成概念。 (2)样例学习说是由茹什提出的。他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 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3.简述拉扎鲁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要点】 情绪的认知一评价理论是由拉扎鲁斯提出的。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拉扎鲁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是一种反馈行为。他认为情绪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反应,称之为“反应综合症”;每种情绪都包括生理、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反应。这三种成分在每种特定的情绪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它们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们的不同组合是构成各种具体情绪模式的特定标志。拉扎鲁斯强调,个体心理结构(包括信仰、态度、人格结构等)是认知因素的决定条件之一。在个体心理结构中,社会文化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评价和反应方式。他提出,文化对情绪的影响有四条途径: 通过对情绪刺激的知觉和评价; 通过文化的直接影响; 通过由情绪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判断系统; 通过行为的常规仪式。拉扎鲁斯的认知一评价学说端正了西方传统心理学和传统哲学把情绪视为“原始的”、“本能的”、不可驾驭的东西,因而是和理智互相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概念。它承认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适应价值,但更着重于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每时每刻的认知评价之中。他把应激视为主要由认知主导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生理过程;并且应激过程有重新评价的成分,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这两个特点使得应激培训、指导成为可能。 4.举例说明认知心理学家有关组块(chunk,又译为“意元”)和形成组块(chunking,又译为“意元集组”)的研究有何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要点】 (1)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这种单位的内部结构是可以变化的,它可以是字母、音节、词或一串数字,短时记忆容量约为72个组块。把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较大的信息单位的过程叫做形成组块。形成组块的方式有:把那些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发生的单个项目结合成一个组块,而不一定需要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利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把若干单个项目从意义土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熟悉的、单独的组块,其结构刚好与长时记忆中的某个代码相匹配。 (2)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默多克的实验证实了这种作用。他用听觉方式先向被试分别呈现三组不同的材料:第一组是由3个辅音构成的3字母组合如PTK,第二组是由3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如HAT(帽子),第三组是3个单词,EAR(耳朵)一MAN(男人)一BED(床),然后让他进行回忆。实验结果表明,3字母组合与3个单词的回忆成绩差不多,而回忆3字母单词比回忆不相关的3字母组合的成绩要好得多。这说明一个单词是一个熟悉的单位块。通过组块被试能大大地提高对一系列字母的记忆数量。通过这些研究,首先对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个量的描述,其次可以揭示记忆过程的特点,将单个刺激按一定的方式与其他刺激相联系,组合生成组块再进行记忆,会提高记忆效率。 5.论述埃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略6.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基本步骤。答案: 本题解析: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1)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给该物理刺激赋予一个主观数值(比如100),然后让被试以该主观值为标准;(2)变化物理刺激的强度,然后根据标准刺激的物理强度所赋予的主观值,对该强度的物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进行主观估计,并赋予一个主观感觉量的数值。(3)通过上述标准刺激对应的感觉量的数值和一系列物理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主观感觉后赋予的感觉量的数值,就可以得到一个物理量与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心理物理量表。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就是直接对物理刺激值赋予主观值,在给物理刺激值赋予主观值之前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7.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将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实验室中,观察婴儿在游戏时与母亲的互动情况,之后要求母亲离开房间,一位陌生人进入房间与婴儿游戏一段时间后母亲再返回。下面是两岁的平平和乐乐在实验中的表现。 平平: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积极地探索环境。与母亲分离后,明显地产生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就寻找母亲,很快地与母亲接触,很容易又高兴起来。 乐乐:在与母亲单独相处时相当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后,表现得非常不安。母亲返回时,对母亲曾经离开表现出强烈不满,试图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抗。 请问: (1)该实验程序的名称是什么? (2)什么是依恋?平平和乐乐分别属于什么依恋类型? (3)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两位母亲在养育方式上各具有什么特点? (4)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 本题解析:(1)陌生情境实验。 (2)依恋是儿童与养育者之间的特殊情感联结。平平属于安全型依恋,乐乐属于反抗型依恋。 (3)养育者的抚养方式(交往方式)和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的依恋类型和依恋安全性。安全型依恋婴儿(平平)的母亲对孩子的信号、情绪表达非常敏感,鼓励孩子进行探索,而且喜欢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反抗型依恋婴儿(乐乐)的母亲常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她的照顾行为是不一致的,对孩子的反应更多地依赖于自己当时的心境,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因此,对于孩子的信号和情绪表达常常表现不一致。 (4)首先,影响儿童的亲子关系。其次,影响儿童与其他人的关系(同伴、师生关系等)或社会技能。第三,影响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情绪、自尊等)。8.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答案: 本题解析:(1)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选择算子系列时运用的策略 的总称。问题解决策略分为算法和启发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策略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 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策咯、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等。手 段一目的分析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先确定一系列子目标,把每个子目标作为达到最终目标的手段,通过逐 步缩小问题的现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目标状态,使问题得到解决。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 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 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逆向搜索策略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 初始状态递归的问题解决策略。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知识:专长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上以及在知识的组织方式 上不同,可能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因此知识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原因。知识的表征方式:知识的 表征方式能影响问题的解决。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