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系列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9343524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系列(一):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水景观的营造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老子云:“上善若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亲水的习俗, 各种节庆,祭祀活动都与水有关联,水已经融入中华民族,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血 脉。它蜿蜒伸展,沿途繁衍哺育了千万个乡村、集镇和城市,沉淀了无数的物质、非物质遗 产。她一路逶迤南下,有多少江南的杏花春雨丝竹,就有多少燕赵的秋风悲歌骏马;有多少 风雅诗经里的兼葭苍苍,就有多少船工纤夫号子的高亢激昂;有多少亭台歌榭的极乐繁华, 就有多少市井民情的酸楚凄凉。她是流动的诗、打开的画、吟唱的歌,是一条柔软华丽的水 上丝绸之路和文化长廊,是活着的遗产”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中,水景观的打造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烘托景区 文化氛围和突出主题有很大的帮助。一、“水”是灵魂水是景区的生命,即便是西部苍凉的荒漠风光,一抹绿洲,还是可以引发人们无尽的 遐想。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奇。山水相依,情景相连,多少文人骚客,面对壮丽山河,都 禁不住感从心来,挥笔泼墨,留下了无尽的文化瑰宝。作为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者,若能将水的文章做好,可以为设计规划增光添彩,也 可以使旅游景区更加赏心悦目。水景观的打造,一是要做好对景区原有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二要根据实 地情况,通过打造水景观,增添景区的旅游文化气息,丰富景区的主体环境,营造完美的旅 游游赏环境。水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常见以下形式:1、以水为主题的水景类旅游景区。常见的有温泉度假区,滨水(海、河、湖等)旅游 区;以水为主的娱乐探险旅游项目,如水主题公园、漂流、冲浪等。2、通过水与其它旅游资源的巧妙结合,打造风光独特的旅游景区。其中有将水与自然 景观相结合,如九寨沟等山水型旅游景区;也有将水与建筑巧妙结合,如周庄等江南水乡。3、水与节庆、祭祀结合的旅游活动项目。如印度恒河的圣水洗浴、我国傣族的泼水节 和四川洛带古镇的水龙节等,这些旅游活动都极具地域特色,且包含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异域 风情,因而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风景线。4、单一的水体建筑或画龙点睛式的水体小品。通过在入口区和广场修建喷泉景观和铺 设景观水道,可以塑造不同风格的建筑格局,同时起到烘托主题风格的效果;同大的水体相 比,点缀式的水体小品更易于营造精致雅趣的氛围,并提升整体环境的品味和格调。二、“水”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的意义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水文化内容丰富 和底蕴深厚。水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一员,是古人与水打交道的历史见证, 是先进的管理水、利用水的历史记载,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注重水文化的弘扬,有重要的 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和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特征,决定了“水” 对旅游者有极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因而,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做好水资源的规划设计,也 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1、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环境水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主体之一,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易与其他元素相结合,为旅游 规划设计提供了诸多素材。水与山川、植物、光影、建筑等相搭配,可以雄伟壮丽,也可以 雅趣盎然;既可以打造主题,也可以作为辅助元素,成为烘托主题的背景。水的可塑性极强,宜大宜小,宜动宜静,宜冷宜热。大到湖泊海洋、小到一眼泉水都 可以塑造绝佳的水体景观;静若处子的湖面、跳动奔流的溪水都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夏日严 严也可以观赏冰雕展览,冬日严寒也有温泉抵御。随着现在技术手段的改进,水的魅力被发 挥的淋漓尽致,未来,以水为题,仍有许多规划和开发的设想有待实现。2、为旅游者休闲度假提供空间未来旅游的发展,休闲度假是趋势,而休闲度假离不了水,水可以通过洗浴、运动、 疗养、娱乐等各种方式融入休闲度假活动中,为游客提供享受和休憩的空间。随着体验经济 的到来,更多的游客希望通过旅游体验获得感受,水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便于塑造情景,开 展体验活动。三、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水景观的营造,宜动宜静。以动为主,水态的喷涌、垂落、流变等都能形成独特的景 观,灵动雀跃的水景更能使观赏者心情舒畅(如喷泉、溪流等);以静为主,通过对水的分 区、隔断营造一个让游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如水上乐园、 海滨浴场等)。水景观的营造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还可以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通 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等)打造的装饰水景,可以 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 进一步满足人的亲水需求。在水景观的设计和营造应遵循以下原则:1、既要符合审美的需要,又要还原本色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 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 于形成变幻的效果。2、既要考虑环境因素,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水景观的营造要因地制宜,切忌照搬硬套,一些地方地处干旱地带,但为了营造人工 水景,大兴土木,实际违背了自然规律,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既要突出文化,又要把握适度性的原则水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水的斗争中形成的, 是关于水的各种传说、民谣、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是人类长期以来从事与水有关 的水事活动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水作为旅游的表现形式,不能忽略其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注重的是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展现。水是景观设计、烘托主题的手段,同时也是宝贵的资源。对水的利用和开发要以保护 为先,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塑造水景观的美感和展现其文化。因此,水景观的打造一定要 适度。(二):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强化河流特色“河流”泛指江、河、湾,以及呈线性特征的湖等水域。河流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在 营造旅游环境,塑造旅游形象,创新旅游形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旅游规划与 开发中,应充分发挥河流水域优势,挖掘并强化河流特色,利用好河流的滨水空间,打造好 河流的滨水休闲环境,促进城镇和景区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一、强化河流形态在地形限制和水流冲击下,自然界大致可以形成直线形、曲线形、分叉形,以及含岛屿 等不同的河道形态。1、直线形河流直线形河流空间指向性强,再加上河流的开敞性,水体的流动感,易于引导人们的视线 向远处延伸。因此,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往往将流经景区的直线河道作为景区的主要轴线,统 领两岸的景区形态。其特点是岸线太生硬,景观空间变化小。2、曲线形河流曲线形河流形成的凸出与凹入的陆地部分提供了视线发展的更大可能性,是旅游规划与 开发中景观组织的关键。凸岸线围成的陆地呈半岛状,具有向心感。站在凸岸眺望,因具有放射状的视野使其成 为最佳的滨水视角。由于位置突出,凸岸易成为视觉的焦点,旅游规划与开发应把它作为重 点,最大限度地充实它的表现力。与凸岸线相对的是凹入形的岸线,由于从河面上很远处就 可以清楚地看见凹岸线的全貌,因而也是塑造标志性景点的适宜用地。3、分叉形河流分叉形河流出现在多河道型地区,当两条、三条甚至多条河流交汇于一处时,河流把陆 地分为几片凸岸或凹岸,因而它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在这一类型河流的汇流、分 流处,不仅可以同时欣赏到不同的河流形态,而且被河流围成的各个地块也被浓缩在统一的 视野中,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最具景观特色的重要地区之一。4、含岛屿的河流同分叉形河流空间类似,岛屿沿河方向的两个尽端也具有和汇流、分流部分相同的景观 特点。所不同的是,岛屿是被河流包围的空间,河中岛犹如水上舞台,往往成为视觉的焦点, 并对周围景观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统领景区的整体形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并建构与河道形态相契合的临水区段与要素形态,以 强化河流的地理特征,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二、利用水体特性河流的水体特性包括水质、水性、水位、水量、水态、水向等,它们对旅游景区都有一 定的影响,其中水质、水性、水位等表现得较为突出。1、水质良好的水质是改善旅游景区环境的前提。在水质较差的河流两岸进行旅游开发活动时, 首先要把水质改善计划考虑进去,作为旅游景区开发的先期工程。在协调河水治理与两岸开 发关系的基础上,也可通过沿岸开发项目的合理设置,使开发与治理互为因借,相互促进。 一般来说,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共开发项目的沿河设置,有可能推动这种良性关系的生成。 因为河流治理的提出或开展,能够使开发项目获得更多投资商的青睐,提供有利的经济支撑; 而滨河大型公共项目的确立和开发,有助于坚定政府治水的决心,推动水体治理的快速、有 效进展;同时,水质改善后的河流景观能为项目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其品质和特 色。2、水性水性是指水的基本特征,是大多数河流所具有的。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注意结合这些 特征,创造丰富的空间形态。利用水的映射性,促进实物与倒影共构,可以丰富沿岸的景象,同时由于水体易动的特 性,这些场景又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为景区注入了活力。水的平面性是寻求秩序感的基础,利用水所形成的平展基面来承托其上的空间,有助于 形成稳定感和秩序感,打造景区最具感染力的场景。利用水的开阔性可以扩大空间的视角,给人以延展、扩张、深远的感觉,从而使身处密 集城区的旅游者可以感受到心情的释然。3、水位绝大多数河流都存在水位的涨落。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有意识地结合利用不同的水位, 展现水体变化特点,并为人们提供全天候、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季节性河流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丰水期水量丰沛,枯水期则水量较少,甚至消失。 对于这类河流,如何提高枯水期过低的水位十分关键,可以使河流在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水 量,为景区和城镇的景观塑造带来便利。水位的抬高至少要使河床没有裸露在外的部分。有 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尽量使水面接近临水的平台、石阶,以随时满足旅游者的亲水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方式营造水位的落差变化,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河流水 景,同时也可以活跃景区的气氛,提供组织丰富活动的基础。首先,这种水位变化往往位于 河流的某一区段,因此要注意在其周边地区组织观景活动,可以在临近的河岸、桥上设置眺 望平台,吸引旅游者驻足观赏。其次,鉴于水位落差产生的上游平静水面和下游流动水面的 对比,宜开发出多样的、适应不同水体特征的亲水活动,如在上游组织游泳、帆板和划船活 动,而在下游则借助流动的水体开展戏水活动等等。再次,还可以结合分区段的水位落差设 置,设计有趣的水上游览经历。三、挖掘河流历史文化与河流相关的历史资源是河流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将历史文化和水两大要素组织到旅 游规划与开发中,既能延续文脉,又能为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1、保护利用好与河流相关的历史遗存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注意保留与利用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因为它们是河流历史价值的 特殊展现方式。一方面,可以将它们原封不动地保存,作为河滨的文化景点,以视觉观感触 动旅游者对河流历史的追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历史遗存进行再利用,结合其特征调整用 途,在展现历史价值的同时重新挖掘它们的功能使用价值,为旅游景区带来特殊的魅力。2、保护利用好与河流相关的历史格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与河流往往密不可分, 并对城市形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该尊重与河流相关的历史空间格局,不要轻易地 加以改动,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旅游者讲述城市格局与河流的历史渊源。3、开发与河流相关的历史活动与河流相关的历史活动,如赛龙舟、放花灯等也是河流历史价值的重要体现,它们有助 于形成独具生气的旅游氛围。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注意发掘这些民风习俗和节庆活 动,并通过开放空间的组织将这些活动融入到现代休闲生活中,在现代与历史的结合中提升 旅游的文化内涵。(三):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水景观意境的形成水是生命的源泉,滋润着万物的生长。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无时无刻能离开水,而水也成 为人类与自然联系的纽带。自古以来,人类的繁荣就与水密不可分,因此,人类对于水的感 情是与生俱来的。在潜意识中,水成为了人们情感的寄托和灵魂跳跃的音符。人们喜欢与水为邻。从人类的发展史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所发挥出 来的巨大影响。而在人类辉煌的建筑文明中,对于水的运用和处理,都是建立在人们对水特 性的认知和对水的情感的宣泄的基础上。所以,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以及不同的宣泄方式 上,就出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于水景观设计所产生的各种意象。在古罗马时代,上 千座喷泉,九百多座公共浴室、工程浩大的输水道、大量的水渠和管道,象征着当时帝国的 强大与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喷泉与雕塑融合在一起,用水的柔美去衬托艺术美的雕塑。 伊斯兰建筑中利用平静的水面去倒影那巍峨的建筑,更是体现了其以水托物的建筑精髓。而 中国园林中的水景观设计,则是通过理岸、理水、堆砌山石,结合周围的环境,顺应天然, 或摹拟宽阔的湖面、婉蜒的河流小溪、谷中的山涧、深幽的碧潭,或在不同场景的转换处形 成水景观意象的水口、河湾、港汊等,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 学。从种种的水景设计可以看出,人们总是在充分地利用水的特性,将其渗透到所要表达的 情感之中,形成能引起共鸣的水景观的意境。这种意境形成了一种诗意化的语言:或大气磅 礴,或玲珑婉转,或水烟袅袅,或晶莹剔透。一、跳跃的音符水就好像是一首首乐曲的音符,它不是单独存在,也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它所形 成的景观意象,或激扬、或婉转、或高亢、或平静,有着其自身的韵律。这种韵律要遵循一 定的“成曲规则”,这种规则就是水的特性。1、水形无常水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外部物体所赋予它的形状、水质以及当时的 环境。水的形状、水姿都与外部环境相关,环境的大小、形状、高差和材质结构的变化造就 了水的千姿百态。所以水景的造型,更多的是其外部环境的造型。细长的峡沟形成溪流,高 耸的峭壁形成瀑布,宽阔的洼地形成湖面,或静或动,都能散发出水的独特气质和魅力。2、水声变换水声是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外部物质的碰撞所产生的,水的流速与水量的大小决定了水声 的音质。这种音质可以通过人的听觉唤起不同的情绪,传达一种听觉上的感官享受。景观水 景中常常通过流水、滴水等不同手法,形成特殊的听觉效果,传递给人类的是悠然自得的意 境之美,润泽人的心灵。水的音律之美以心理的时空融会自然的时空从而将水元素在景观中 的作用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3、水色斑斓色彩应该是水的视觉质感。水常温下是无色晶莹的液体,其所蕴含的清洁纯净一直为人们 所推崇,成为人格精神和心灵境界的映现,形成一种恒久不衰的美感。水本身并无色彩,但是透 入水中的光线通过折射或反射,可以形成不同的色彩。同时因时间的不同和水质的不同,水 的色彩变幻多姿多彩,可以同水中的动植物、岸边的倒影相映成趣,构成生动和谐的水景,使 人心境平和,遐想万千。二、水的渗透在水景观设计中,如何利用水的这三种特性,将其渗透到设计的外部环境中,形成丰富 的水景观意象,表达出不同的美的特质,使之与游客的情感表达融合到一处,是旅游规划设 计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1、把握外部环境的气质特点作为水景的打造,首先就是要理解外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之美和与之相联系的人类 情感,也就是顺应周围的环境氛围,使水景的意象与周围的景物意象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得到环境的适应感,从而使其产生欣赏的趣味。如果在水的造型、声 音、色彩的处理上都与外部环境氛围相悖,那么所带给游客的将是强烈的对比和落差感,所 表达的情感气质相差过大会引起游客心理上强烈的不适应。2、协调水景与其他景物的关系在水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景与周围其他物体的相关关系。水景与其 他景物的比例、位置的不同,都会造成水景所产生的效果不同。是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还是 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在设计建造的过程当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果错误地理解了水景与 周围景物的关系,就可能会造成环境比例的失调,从而可能夸大或缩小水元素的特性,也就 达不到所要构成的意象效果。3、空间的处理水形态的无常性,决定了在水景设计中对于景观空间的处理要特别仔细。水景空间的布 局,重点在于水体的聚集和分段的处理。要仔细斟酌合适的地型进行水景的建造,因地制宜, 特别是对于水源的便捷、流向的引导、水体的大小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另外还要处理好水的 保护问题,特别是在如今水资源越来越缺乏的现实当中,水景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关系到节约 水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水景要做得恰到好处,要考虑到成本、环 保等诸因素,不能强做水景观。三、水景观意象的表达水景的设计,并不是仅仅通过水的形态、声音、色彩来表现的,更重要的是要将水与其 它的要素进行结合,才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的高质量需求,即形成所谓的景观意象”。这 种意象,不单单是水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是各种景物聚集在一起的美感所引起的人们精 神上的共鸣。1、刚与柔的结合利用水的柔性与山石的刚性,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渲染,互相点缀、突出 鲜明的主题,形成仙中有水,水中有的意象。这种意象的表达,可以引起人们刚柔并济 的审美情趣,增强水的柔性美之韵味,更好地展现水景观的形态之美。2、动与静的结合让水生的动植物活跃平静水体的氛围,让优美安静的雕塑衬托喷泉的动态之美,通过水 姿态的变化,或喷涌、或滴落、或蜿蜒、或流变,可以形成水景动与静的结合,让整个水景 意象的美感层次更加完整。动静的结合往往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与思考,让人们的情感表 达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3、光与影的结合水是一面镜子,可以形成很多的镜面映像。所以,在水景的设计中对于光的处理可以使 整个水景意象在不同时节和不同的观赏角度产生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将光与影结合起来, 或用灯、或利用自然光线,可以显示出水景的明朗,欢快,绚丽的风格,而让背光部分形成 倒影,可以让水景更加和谐地融入到周围环境之中,显示出和谐的静态之美。水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成为景观设计作品中最富生气和表现力的元素,水景的设计要将 水的个性尽情的发挥。建构优美和谐的水景意象,使其与环境相适应,才能表达好人与自然 的真实情感。(四):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往往是一个城市最生动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城市的兴起往往是依水 成邑,因邑而市。码头修建在这里,人流聚集在这里,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火花。这里历来市 文化繁盛区、经济繁荣区、人流汇集区。因此,滨水区市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 形象。一、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建设原则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要同时面向历史、自然、现代三个角度,尽量挖掘展现本地 文化,将都市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同时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城市滨水景观的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文化性原则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厚厚的堆积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在一座城市 的发展历程中,历史的沧桑留下了许多痕迹,这些历史印痕对这座城市来说弥足珍贵,是这 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他们或者是古代的码头,或者是留存下来的建筑,或者是街道的肌 理,甚至于街坊间的传说故事和古老的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首先要保护好这 些文化遗产,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强调并凸显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是规划的首要任务。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人文景观,有利于营造滨水景观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增 加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例如上海的外滩,保留了从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 筑,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风云岁月的历史变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外滩成为上海的象 征,吸引海内外无数游客流连忘返。2、生态性和协调性原则滨水区域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走廊,也是动物、植物、微生物 等的重要栖息地。滨水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生态原则,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很多城市早期忽视了污水排放管理,致使城市的滨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要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境治理,比如合肥的巢湖、无锡的太湖和昆明的滇池。因此, 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同滨水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将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环 境管理中,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滨水空间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滨水资源的永续 利用。滨水景观的设计要与周围的建筑风貌和环境氛围相协调,与建筑风貌协调并非以为强调 其一致性,滨水建筑与其周边建筑的风貌应有差异性和个性化。3、功能性原则城市滨水资源与城市的生活紧密相连,由于水资源的多样性和兼容性,城市滨水区既是 自然生态资源,也在城市中扮演多重角色,因此滨水景观的设计也要注重功能性,要满足城 市的多种需求。(1)休闲功能滨水景观要为市民提供一个滨水休闲的空间,构建景观开放的亲水性人 文活动空间,满足人们亲水休闲的需要。(2)交通功能利用城市滨水资源,完善辅助交通手段,丰富城市功能,也可以作为城 市景观的一个部分,吸引游客观光。(3)旅游功能很多滨水资源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者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配合城市旅游发展的需要,同时提供必要的旅游配套设施,满足游 客在滨水区开展旅游活动的需要。4、时尚性原则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是为城市的未来设计遗产,在设计理念上,不应一味的仿古,应 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时代;设计风格上,要注重时尚元素展现,使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建 设具有时尚感,能够展现都市文化。例如澳大利亚悉尼的达令港围绕滨水区域,建设会展中心、城市公园、滨海步道、休闲 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和水族馆等一系列CBD配套场馆,如今达令港已经是悉尼最有活力 的地区。城市是时尚兴起的源头,也是潮流聚集的场所,因此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应当与 潮流同步。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建设的方向未来我国滨水景观的开发和规划还会有长足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经济、旅游、文化等各 个方面的影响,将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但是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的开 发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提高技术水平。1、发展城市滨水休闲度假产业休闲度假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同其他休闲度假产品相比,都市休闲的优势是 城市本身具备休闲度假的各项设施。城市交通便利,购物和娱乐等配套功能完善,这些优势 加以整合利用,配合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和开发,必定可以促进城市滨水休闲度假产业的发 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中要认真地去研究在一座城市的滨水区域如何形成一个休闲度 假的产业链条,它的商业业态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保证能否形成滨水休 闲度假产业的基础。我国城市滨水休闲度假开发的典范是杭州,杭州于2006年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进一步 确立国内休闲之都的地位,将滨水休闲与旅游产业完美结合。2、完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滨水区的开发和利用 要注重公众共享的空间,通过滨水资源的开发,提升和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利用滨水景观 的营造,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面貌。以往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多采用雕塑或展览馆的形式,而这种单纯的展示过于简单且 生硬,缺少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很难在艺术表现和公众认同方面达成一致,无法真正表达其 文化诉求和实现文化方面的价值。因此未来城市滨水空间的利用应当尽量增加市民参与和体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将 文化艺术展示同公众的体验、参与活动结合在一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不断吸 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理念,结合本地城市的地理特征、文化特征和经济状况,因地制宜的开 发城市滨水景观,提高城市的社会形象。3、进一步丰富城市滨水功能滨水空间实际上是一个立体空间,它由滨水陆地、驳岸和水空间构成,所以城市滨水景 观的规划建设要将这三个空间层次整合起来进行研究。滨水陆地在遵循生态性、文化性等原 则的时候,由于它是人流驻足之地,更要注意休闲功能的完善,同时还要求滨水建筑富有历 史感和时尚感;驳岸是滨水空间最为灵动的部分,驳岸线的构成是滨水空间形态美的基本保 证,驳岸的处理、码头的修建、植物的配置、驳岸与水的关系的处理,都是驳岸景观美学的 重要内容;水空间是滨水空间打造的灵魂,水环境和水生态是水空间美感的基本要素,但人 与水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人在水中如何嬉戏、游乐,则是水空间是否具有吸引力的界标。所 以,完善滨水游憩系统是丰富城市滨水功能的关键。(五):规划策划中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存及文明息息相关,是万物生长的“血脉”。从古至今,人们 就极为重视自身与水的关系。从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再到如今的长江黄河的治 理工程,无不体现出人们对于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智慧。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中,理水 更是构建园林布局,形成园林景观的十分重要的工程。园冶相地曾说“卜筑贵从水面, 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就反复强调了水与水源在园林建造过程中的重 要性。在现代的景区规划中,应当注重水景观的营造,吸收园林理水的精髓,合理地利用水 资源,做好水文章。但是,也不能在条件不成熟时强做水文章,浪费水资源。所以,在景区 规划策划中,如何充分地运用好水资源,营造好水景观,同时又能合理地利用好水资源,保 护好水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从中国园林的“理水”看水的巧妙利用中国园林里的理水充分体现了造园家们师法自然、追求意境的艺术匠心。注重因地制宜 是处理好水体与周围园林空间关系的关键,从而获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园林理水通过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建筑来组景,形成独特的园林空间布局。1、水体的处理自然界的水体千变万化,既有平远宽广的湖海,又有曲折潆洄的溪涧、飞流奔泻的瀑布、 神秘莫测的深潭,为园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 的概括、提炼和再现。由于园林的占地限制,不可能完全照搬自然水体,因此就对自然水体 的形态加以提炼,以少量的水模拟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溪、涧、潭、瀑、池塘突出水 的自然景观特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的、典型化的自然水体。以水为题因水得景,或叠山 引泉,或鱼戏莲池,或溪流绕室,使园林显得空灵、秀丽。2、空间划分在园林设计中利用水体划分空间,进而塑造园林意境,是园林中常用的理水手法。在理 水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处理好水体与地形及建筑的关系。在小园林和庭院 里,多作形状简单的水池,周围点缀少许湖石和花木,池中养鱼,以增加园中的生气。中型园 林一般仍然采用集中处理的手法,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将水与假山、花木和建筑相结合。 而大型园林则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进而形成不同氛围 的多景区复合园。水面开阔的地方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 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的作用。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连通。所以,中国园林的理水在营造景观环境和环境空间的利用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水不 在多,也不在大,园因水而灵,水因园而活。可以说,水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可谓恰到好处, 得其神韵。水资源既没有被浪费,也没有被滥用,这正是我们应该好好借鉴的地方。有水而 居,水边休闲,是许多人共同的喜好,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把水的功能放大,把水的文章做大。二、不要强做水文章如今,越来越多的景区策划规划、房地产策划规划都将水景观打造看作是吸引人气、提 升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盲目地进行大量的水体改造和水景建设,甚至一些地区在本身缺乏 水资源的情况下还要硬性地做大、做足“水文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人工湖泊、河 流、瀑布等水体景观。由于缺乏自然水源,没有形成良好的水体循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 态环境。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应当对水体环境做出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对水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 水源状况的调查、水质的评估、流量大小的判断都是进行水体环境改造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 作。另外,还要对整个地区的水体循环系统进行研究。如果忽略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素,不 仅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还会适得其反破坏生态平衡。在水资源缺乏不具备水环境 开发的地区,不能强作水文章。1、注重水资源的节约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全球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在进行水资源 利用、水体环境改造的同时,要注重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通过污水处理让水资源得到循 环使用,提高重复用水和循环用水率。在水体改造和水景打造上,严格控制其水体利用规模, 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通过综合制定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性指标,对水资源进行 优化配置,保证重点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用水需求,探索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 制。2、中水的回用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 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对于中水的回用是解决当前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具有极高的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将会逐步成为城市 给排水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地完善中水处理技术,提高中水的利用率,防止处理过程中二 次污染。在对中水的处理过程中,还要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的水质要求、水量 要求等不同因素,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更多地提高中水回用的效率。比如,在温泉水资源 的利用过程中,我国目前大多数温泉度假地都还没有对温泉进行中水利用,白白地浪费了地 下稀有的水资源,温泉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3、保护水源,杜绝环境污染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水源是关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明确水源的保护 计划以及保护责任,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在景区的 水源保护地树立警示标志,提醒游客规范自身的行为,杜绝污染事件的发生。水资源和环境 紧密相关,互为因果,没有良好的水资源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三、不要强做水文化水本是自然的、质朴的,一旦水与人类的生命连在一起,水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因此, 要说水的文化,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可以说在典籍中汗牛充栋,大到老子、孔子对水的独到 认识,小到骚人墨客面对水长吁短叹,数不胜数。但是,水本身是无形的,文献典籍对水的 记载也是无形的,这是水文化的一个特质。所以,要以有形的具象来反映无形的水的文化, 可以说是很难的。一般以雕塑、美术的形式来反映水文化,是通常采取的手法。但容易落入 俗套,千篇一律。都江堰为了展示水文化,规划建设了一个水文化广场,人们还是觉得有了 这个水文化广场以后并没有加深对水文化的理解,于是,又建水文化博物馆。建水文化博物 馆也是不能复制的,都江堰可以建,其他地方恐怕就不适合建。当然,在表现水文化时,应 尽量挖掘地方特色的水文化,若水文化没有地方特色,则做水文化的文章就更难了。问题是,现在人们又喜欢做水文化的文章,乐此不疲,挖空心思。如果一定要这样走下 去,也会出现少数好的作品,当然,这些少数的好作品是以大量的废品作代价的。(六):水景观规划设计与水文化水景观的营造虽有自身的一套技术标准和规则,但光有景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来衬托。在我国的国学中,孕育着丰富的水文化,适当地挖掘和演绎水文化, 是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工作。融入水文化的水景观,可以穿透时空、独具内涵,从 而具备恒久的魅力和生命力。一、水文化的定义河流的景观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 受和联想,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和活动都可以成为水文化。广义的水文化包 括人类长期以来从事与水有关的水事活动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狭义 的水文化则可以理解为长期以来与水有关的各种传说、民谣、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二、国学中的水文化因缘于水的普遍存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孕育 着思想内容丰富的水文化。国学精粹中,各家都在自身所主崇的思想基调上形成了内容各异 的水文化。在水景观的营造中,适当融入国学精粹中不同思想学派的水文化,能为景观注入 鲜活的气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营造水景观时,充分了解这些不同思想学派所感悟出的水 文化。当然,这些国学中的水文化必须与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才有生命力。1、水文化与易学易学中有关水文化的论述,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阴阳五行说了。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先民 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 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步思想因素,是我国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 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其中的水主 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三命通会中也对五行之水有相关论述,指出“水 之性润下,顺则有容”、“水不绝源,仗金生而流远”等特点。此外,易学中与水有关的记述还涉及到河图洛书的典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后人也多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易学中 认为,河图最初出于龙马背上,而洛书处于神龟壳上;龙马出于孟河,而神龟则出于洛河。 可见,河图洛书的诞生都是与水紧密关联的。虽然易学中有关水的记录和论述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点,但可以总结出的是:易学只 是对水这一物质形态本身有所探究,而对水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没有将水 性上升到一种学派思想的高度。2、水文化与儒家思想儒家认为,水代表了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像水那样不断流动和永不停息, 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水为孔孟思想中重要的意象及哲学思想表达的隐喻。就意象与哲学思想的关系而言,水 思想并非独立于孔孟哲思之外,而是与孔孟思想紧密联结。孔孟思想以尚水之动为主轴,流 贯其中,呈现出日进不懈、自强不息的直线流动模式。论语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作中较多地提到了尚动之水与行仁、为政和心性等的关 系。论语雍也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述了水与行仁的关系。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 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论述了水与为政的关系。孟子借水喻人性的精辟论述更是对后人影响尤深:“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 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善,其性亦犹是也。”由以上内容可知,孔孟之水思维除前人所论之政治、心性及治水等范畴之外,更与孔孟 理想境界有关。孔孟水思维具有从宗教仪式转化为理性道德的发展脉络。就孔孟观水视野而 言,主要聚集于水之就下;就时间之现在、过去与未来三种面向来说,孔孟所关心的是对“现 在”的执着与体悟。尚动之水与孔孟思想关系论述中,可以发现日进不止之水与孔孟自强不 息、及时奋斗的精神有著密切的关联。3、水文化与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无为”并非真的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无不为”,其实 质还是一种有为,这一点,与水之“以柔克刚” “柔中见刚”的社会性情极为相似。道家以 水象征道在流变,比喻柔弱可以战胜刚强,天下“攻坚强者莫胜于水”。可见,道家思想与 水,其实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以柔克刚”、“柔而隐则于内”本质的共同展现。道家老子、太一生水、管子水地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水性的深刻阐述。老子 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都与水有关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矣。”在老子书中,“水”是“道”的物理原型,“道”是“水”的哲学升华,二 者如影之与形,关系十分密切。太一生水承袭了老子的尚水思想。“太一生水,水反辅太 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疽这体现了在宇宙演化中,太一生成天地之先,水 起了关键的作用,“太一生水”说是对老子“尚水”思想的承袭与发挥。管子水地从 宇宙发生论的角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水为“万物之本原”的学说。它发挥了老子尚水的思 想,强调了水的作用。道家有关水的论述体现了“道”的柔而不争的无为之道的德性,它与茶性、人性可以说 是一体的。可见水的性质水动不息,静则保在其中。所以水被老子喻为上善。它随着自然的 运行与变化而存在。它在方为方,在圆为圆,顺自然而成行。世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它 总是向低处流。它的特性构成了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 种处世哲学,做人要与水一样,有极大的可塑性。4、水文化与其他学派水文化不仅仅存在于以上三大思想派别中,它在兵家、墨家等诸多思想派别中广泛存在。兵家的孙子汲取他人对“水”的思辨认识,借助了古代中国盛行的象形思维方式,从水 的自然特性体悟到了兵家以弱胜强的战略发展观和以柔克刚的战术策略观。孙子兵法一 书就有15处提到水,一是使用“水”字的本义,主要见于行军篇和火攻篇二是采 用明喻类比的方式,辩证地以水喻兵,借水的形象阐述自己对战争规律的认识,主要见于形、 势篇和虚实篇。如孙子兵法虚实篇就认为“兵”、“水”同形:“夫兵形像水,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 形。”墨家则出现了专门针对水攻的专著,如墨子备水。墨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极力反对侵略战争,力主并实践防御,即用防御战争来反对战争,实现“武 装和平”。备水篇中就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对付水攻的措施。三、结语水为生命肇始与延续的关键要素,更是理性哲学思想表达时的象征符号。国学之水思维 中,各个思想流派因其思想特质与观水视野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水思维,这些思维 在水之动静、水之形态、无为、就下、沧浪之清浊等主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旅游规划设计 中营造成功水景观的前提,便是充分把握这些不同的水文化观点,因地制宜地将它们运用到 景观设计的实践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