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项目申请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209282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绪论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项目建设进度7四、 建设投资估算7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9第二章 市场营销11一、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11二、 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原因12三、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遇到的问题对策13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举措14五、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16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的主要内容22七、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24八、 整合营销传播25九、 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原因28十、 营销调研的含义和作用29十一、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遇到的问题对策30十二、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32十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举措35十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37十五、 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42十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的主要内容44十七、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47十八、 市场细分的原则54第三章 公司组建方案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公司组建方式57四、 公司管理体制57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8六、 核心人员介绍62七、 财务会计制度63第四章 经营战略分析70一、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与原则70二、 战略目标制定和选择的基本要求71三、 人才的发现73四、 企业品牌战略的典型类型76五、 人才的使用77六、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基本含义79七、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79第五章 人力资源83一、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作用83二、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84三、 福利管理的基本程序86四、 基于不同维度的绩效考评指标设计88五、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92六、 员工福利的概念98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100一、 优势分析(S)100二、 劣势分析(W)101三、 机会分析(O)102四、 威胁分析(T)103第七章 公司治理107一、 信息与沟通的作用107二、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108三、 股东大会决议111四、 内部监督的内容112五、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119六、 董事会模式120七、 信息披露机制125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13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3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7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39四、 偿债能力分析13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0五、 经济评价结论141第九章 财务管理分析142一、 筹资管理的原则142二、 资本结构143三、 存货成本150四、 决策与控制151五、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152六、 分析与考核154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5一、 建设投资估算155建设投资估算表156二、 建设期利息15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7三、 流动资金158流动资金估算表158四、 项目总投资15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9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0报告说明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73.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52.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88%;建设期利息24.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3%;流动资金1396.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3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5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1652.28万元,净利润2527.4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0.25%,财务净现值6842.8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1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73.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52.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88%;建设期利息24.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3%;流动资金1396.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3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952.6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424.6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89.85万元,预备费38.08万元。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5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1652.28万元,纳税总额1568.98万元,净利润2527.4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0.25%,财务净现值6842.8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1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373.311.1建设投资万元1952.621.1.1工程费用万元1424.691.1.2其他费用万元489.851.1.3预备费万元38.081.2建设期利息万元24.601.3流动资金万元1396.092资金筹措万元3373.312.1自筹资金万元2369.292.2银行贷款万元1004.023营业收入万元151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652.285利润总额万元3369.886净利润万元2527.417所得税万元842.478增值税万元648.679税金及附加万元77.8410纳税总额万元1568.9811盈亏平衡点万元4286.15产值12回收期年3.1413内部收益率60.25%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842.84所得税后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第二章 市场营销一、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二、 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原因(一)慢性病增长和蔓延势头不容小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慢性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和疾病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我国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随着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不断扩大,我国因慢性病死亡比例也有所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慢性病防控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二)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对健康至关重要很多老年人会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曾有一份研究显示,在调查9936名老年人之后发现,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总人数的459%。而同时患有3种甚至3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总人数的25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居民的死亡原因都直接与慢性病相关。三、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遇到的问题对策(一)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宣教与科普培训依托于市级、县级和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广播宣传以及影视节目宣传等多种方式来做好农村慢性病防治的宣传工作,让百姓能够认识到农村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措辞,确保百姓能够听得懂。值得注意的是,在宣教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广告类型的话语,否则就会导致百姓降低对于节目的信任程度,影响其对于农村慢性病防治的关注。(二)加强村医培训作为基层实施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的主要站点村医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也将决定农村慢性病防治的成果。为了提升村医的工作能力,需要做好地区内医疗机构的核心引导工作,发挥市、县医疗机构的优势,通过不断完善县乡村培训网络,建设以村医为重点培训人群,进一步指导乡村百姓相关知识,提升百姓的认可程度。(三)实施多层次上门服务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进行推广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各地以卫生扶贫的模式来进行诊治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还要做好整体统筹规划,做到持久性、针对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服务质量。可以尝试通过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一等不同的模式进行服务。(四)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中医药技术推广中医药技术具有应用成本低、来源广泛的优势,所以应该重点做好中医药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工作,结合百姓农村慢性病的常见病症进行编辑、整理并推广,可以有效降低农村慢性病防治的成本,提升适应性。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举措(一)慢性病综合防控可以控制饮食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之品,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也要注意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萝卜等,钙剂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在保证老人摄入足够营养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肥胖。肥胖会引起血压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对于肥胖的老人,要让他们坚持节制饮食并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严格监控不能盲目服药,以免引起副作用。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要多吃杂粮或升糖指数低的主食,可以在主食里面加入各种不同的粗粮,在保证控糖的基础之上,让营养更加丰富。(二)慢性病综合防控可以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都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根据老年人自身身体情况及周围环境,选择太极拳、保健操等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做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效果。(三)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做到有劳有逸,劳逸适度。每天要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2小时的活动时间。少饮酒。烟中的主要成份尼古丁可使周围血管收缩而致血压升高;酒中的主要成份酒精能使心血管收缩功能受损,容易导致高血压。(四)慢性病综合防控可以定期筛查慢性病起病隐匿,很多人不觉得自己健康有问题,出现严重症状了才发现高血压或高血糖找上门了。因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对健康很重要。监测结果也发现,我国慢性病患者年龄正逐渐年轻化。建议超过35岁都应该定期检测自己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只有知道自己的健康指标状态,才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及早干预。五、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综合防控预防为主,强化基层规划中强调,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慢性病综合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边境地区执法执勤力量科学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三)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针对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积极推进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血压普查工作。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开展合作。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托管运营、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等县级医院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重点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支持采用巡诊派驻等方式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推广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巩固并逐步提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四)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照射治疗等服务。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继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考核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在医疗联合体内将优质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监测。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其他重点监控药物等为重点,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推动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采取派驻、邻村延伸服务、流动巡诊等方式,保障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六)加快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推动三级医院提高疑难危重症和复杂手术占比,缩短平均住院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提高监管场所医疗机构专业化水平。发挥好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的作用,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和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推进按床日付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和工作督导制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多部门联合督导,实现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县财政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决算管理,按规划、计划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保障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创建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和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活动。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建设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三)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各镇街和村(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居民健身设施完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四)完善和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建立分工明确、上下联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五)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慢性病综合防控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和社会性大型健康日宣传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六)开展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慢性病综合指导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早期发现诊治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儿童窝沟封闭,控制12岁儿童患龋率。(七)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医养结合。七、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八、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九、 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原因(一)慢性病增长和蔓延势头不容小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慢性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和疾病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我国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随着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不断扩大,我国因慢性病死亡比例也有所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慢性病防控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二)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对健康至关重要很多老年人会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曾有一份研究显示,在调查9936名老年人之后发现,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总人数的459%。而同时患有3种甚至3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总人数的25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居民的死亡原因都直接与慢性病相关。十、 营销调研的含义和作用(一)市场营销调研的含义市场营销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获得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营销管理人员了解营销环境,发现机会与问题,从而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调研是通过信息将消费者、顾客和大众与营销人员相互连接的过程。(二)市场营销调研的作用市场营销调研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其作用十分重要。1、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营销规划。营销调研可以帮助营销者评估市场潜力和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消费者意见与购买行为以及营销环境的基本特征,从而科学地制定和调整企业营销规划。2、有利于优化营销组合企业根据营销调研的结果,度量定价、产品、分销和促销行为的效果,分析研究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发新产品,制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组合。如根据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产品及包装的偏好,改进现有产品,开发新用途,研究新产品的创意、开发和设计;测量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分析竞争者的价格策略,确定合适的定价;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加强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增进产品知名度和顾客满意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储运费用,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竞争力。3、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发现消费者尚未满足的需求,测量市场上现有产品及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从而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企业可据以确定和调整发展方向。十一、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遇到的问题对策(一)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宣教与科普培训依托于市级、县级和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广播宣传以及影视节目宣传等多种方式来做好农村慢性病防治的宣传工作,让百姓能够认识到农村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措辞,确保百姓能够听得懂。值得注意的是,在宣教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广告类型的话语,否则就会导致百姓降低对于节目的信任程度,影响其对于农村慢性病防治的关注。(二)加强村医培训作为基层实施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的主要站点村医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也将决定农村慢性病防治的成果。为了提升村医的工作能力,需要做好地区内医疗机构的核心引导工作,发挥市、县医疗机构的优势,通过不断完善县乡村培训网络,建设以村医为重点培训人群,进一步指导乡村百姓相关知识,提升百姓的认可程度。(三)实施多层次上门服务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进行推广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各地以卫生扶贫的模式来进行诊治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还要做好整体统筹规划,做到持久性、针对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服务质量。可以尝试通过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一等不同的模式进行服务。(四)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中医药技术推广中医药技术具有应用成本低、来源广泛的优势,所以应该重点做好中医药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工作,结合百姓农村慢性病的常见病症进行编辑、整理并推广,可以有效降低农村慢性病防治的成本,提升适应性。十二、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产品时的极好目标。(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十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举措(一)慢性病综合防控可以控制饮食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之品,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也要注意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萝卜等,钙剂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在保证老人摄入足够营养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肥胖。肥胖会引起血压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对于肥胖的老人,要让他们坚持节制饮食并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严格监控不能盲目服药,以免引起副作用。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要多吃杂粮或升糖指数低的主食,可以在主食里面加入各种不同的粗粮,在保证控糖的基础之上,让营养更加丰富。(二)慢性病综合防控可以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都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根据老年人自身身体情况及周围环境,选择太极拳、保健操等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做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效果。(三)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做到有劳有逸,劳逸适度。每天要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2小时的活动时间。少饮酒。烟中的主要成份尼古丁可使周围血管收缩而致血压升高;酒中的主要成份酒精能使心血管收缩功能受损,容易导致高血压。(四)慢性病综合防控可以定期筛查慢性病起病隐匿,很多人不觉得自己健康有问题,出现严重症状了才发现高血压或高血糖找上门了。因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对健康很重要。监测结果也发现,我国慢性病患者年龄正逐渐年轻化。建议超过35岁都应该定期检测自己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只有知道自己的健康指标状态,才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及早干预。十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综合防控预防为主,强化基层规划中强调,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慢性病综合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边境地区执法执勤力量科学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三)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针对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积极推进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血压普查工作。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开展合作。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托管运营、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等县级医院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重点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支持采用巡诊派驻等方式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推广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巩固并逐步提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四)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照射治疗等服务。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继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考核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在医疗联合体内将优质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监测。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其他重点监控药物等为重点,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推动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采取派驻、邻村延伸服务、流动巡诊等方式,保障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六)加快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推动三级医院提高疑难危重症和复杂手术占比,缩短平均住院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提高监管场所医疗机构专业化水平。发挥好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的作用,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和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推进按床日付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十五、 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约翰伊根认为对关系营销目标最好的描述是:“在适当情况下,识别和建立、维持和增进同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在必要时终止这些关系,以利于实现相关各方的目标;这要通过相互交换及各种承诺的兑现来实施。”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致力于与主要顾客建立互相满意且长期的关系以获得和维持企业业务。”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关键变量,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关系营销奉行的黄金法则是:同等条件下,人们将和他们认识、喜欢并且信任的人做生意。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社会学认为关系是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机渠道,良好的关系即是渠道畅通,恶化的关系即是渠道阻滞,中断的关系则是渠道堵塞。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由企业开始,也可以由营销对象开始。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更好的支持与合作。(2)战略过程的协同性。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明智的营销管理者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这可以是关系一方自愿或主动地按照对方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关系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各具优势的关系双方,互相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动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