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2091925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省/市/县:学校名称:学段:负 责 人:联系电话:整校推进规划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 阳 县 新 圩 镇 中 心 学 校小 学12一、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宾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所涉学段宾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职务邮编职称530406小学通讯地址姓名学校负责人联系电话手机邮箱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姓名年龄学历专业职务二、信息化教育整校推进发展规划请阅读并填写下面的文字,思考学校发展的方向。(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1从网络条件来看,学校接通互联网,WIFI 覆盖教室及办公区。2从硬件环境来看,学校多媒体(白板)教室达50%以上;没有配备平板等学生终端教室;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比例 50%以上;无 VR 教室;有 3D 打印机;无创课实验室;无机器人教室。3从软件平台来看,学校无教学平台;有阅卷平台;无教研平台;无办公平台。4从教师队伍来看,学校 45 岁以下教师比例 50%及以下;学校理科教师 50%及以下;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50%及以下。5从学校办学理念来看,大多数领导认为应该改变现有教学方式,探索适合于信息时代的教学。注:1-4 题,选择第一项为3 分,第二项为0 分;5 题选择第一项为 5 分,第二项为0 分;总分45 分以上,可考虑智慧环境;25 分以上可考虑混合环境;25 分以下可考虑多媒体环境。学校基本情况分析(A)基于以上分析,学校选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多媒体环境)(二)实施提升工程 2.0 对学校带来的发展机遇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思考学校的发展,并依据下面的方式做本校的 SWOT 分析内部因素优势(优势(S S)1.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大幅改善。3劣势(劣势(WW)1.教师认识不到位,忽略提升工程。外部环境机会(机会(OO)1.学校校长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培训、电教、教研资源协同有序推进。2原有的学校研修制度不适应当前形势,借助提升工程 2.0 梳理和改进原有制度。3.借助能力提升工程2.0建设课堂新环境,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适应未来发展需要。WTWT 组合组合1.扩大社会宣传,强化社会各界威胁(威胁(T T)STST 组合组合对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认识,降1.教育资源准备与建设不足,部1.赋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证低外部干扰。分教师不认同的风险。书效能;明确能力提升工程 2.02.充分酝酿讨论,形成差异发展2.因教学方式变化遭家长反对培训证书在学校评优中的作用。微能力考核机制。形成学校领的风险;2.优化整合学校培训、电教、教导、骨干教师、老教师、新教师3.信息课程资源生成质量参差,研资源,丰富校园平台内容。等不同类别测评结构。无法有效推广的风险。3.明确课程资源生成标准,重视成果奖励和运用。2.提升工程 1.0 让教师有了准备。3.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应用。4.充分准备,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探讨,奠定推进基础。SOSO 组合组合1.完善提升工程组织机构,学校统筹管理,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出台推进能力提升工程 2.0相关文件。2.结合能力提升工程 2.0 要求,学校有计划改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3.在有序推进提升工程2.0基础上,实施新老结对子方式,探索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法。4.加强与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教学创新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针对性与时效性。2.信息化环境设备更新缓慢。3.不同层次年龄教师认识不同,起管理与领导作用的老教师倦怠。4.平台多,资源重复。WOWO 组合组合1.划分好学校教师层次差异,分骨干教师、老教师、特岗教师与新教师等若干层次推进。2.强化学校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培训,组建校内融合专家团队,探索“互联网+教研”新研修模式3.提前做好和能力提升工程 2.0有关工作准备,尤其是做好学校各平台的资源优化。(请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和核心诉求,明确本校在未来三年中的发展愿景与绩效目标。)发展愿景:实施信息化教学,为师生发展服务绩效目标:借助信息 2.0 工程,提升办学品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发展总目标整合,逐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习惯等方面提升。1.提高教师演示文稿、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能力,应用于教学实践。学校发展愿景与绩效目标(B)年度目标第一年2.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创新信息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3.鼓励优秀教师技术突破,探索创造智慧学习(个性化)环境4.建立学校学科信息技术三个维度、能力点的课例资源库。1.借助信息化 2.0 工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第二年2.90%的老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30%的老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4.全面促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应用信息化提高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校园网管理,建设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第三年三、项目研修计划4环境选择多媒体环境混合环境智慧环境(A)(根据上述发展愿景,结合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要求,确定学校在这个项目上的绩效目标。学校可以在下面表格列出项目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或完善,使之符合学校的实际。)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教师研修各能力点案例汇编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案(含项目学习、混合学习、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汇编产出目标各学科信息化教学备课(听评课)记录汇编信息化教学读书笔记汇编数量或者百分比11负责部门及负责人教研组教导处教研组教研组教导处副校长、教导处校长教导处教导处绩效目标(B)教师信息化教学反思(提升工程 2.0 培训总结)汇编1教师信息化教学课例集锦促进信息化各类教学制度汇编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效益目标各教研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汇编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各学科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汇编学校各学科融合团队管理制度汇编教师对提升工程 2.0 培训的认可度满意度目标1111909085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度家长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度模式探索(C)项目学习混合学习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基于数据的评价STEM 学习翻转课堂优化教学模式注:模式选择时,要思考各模式的能力点构成。根据年度发展目标和研修计划,确定本校的应用考核能力点范围(可在下面的能力点列表中打“”),并说明选择该微能力的理由(能力点选择要考虑 A、B、C、D)。维度维度环境环境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学法指导学法指导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选择(D)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5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业评价学业评价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7 家校交流与合作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 档案袋评价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注:A 为多媒体环境,支持集体教;B 为混合环境,支持集体学;C 为智慧环境,支持个性化学习(根据项目的绩效目标,确定项目的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形式和研修安排。)时间时间研修主题研修主题(活动)(活动)流程流程活动形式活动形式预期成果预期成果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2020 年6月-8月网络课程研修1.明确责任与分工,组织培训学习,确定学校能力点,指导教师选择能力点。2.制定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指导教师拟定个人发展规划。3.学习网络课程,掌握方法,聚焦能力突破点,形成教学实践计划。培训学习课程学习1.实施方案各学科教研组2.校本研修活动方案3.教学实践计划2020 年研修计划(E)9 月-10月听课评课1.组织学校各学科教师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2.组织学校各学科教师开展第一次听课评课活动,提供听评课模板工具;3.根据听评课活动的结果,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第二次集体备课;4.组织学校学科教师开展第二次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小组学习1.教学设计各学科教研组2.课堂实录3.听评课记录、案例2020 年11月-12月能力点提交与评价、经验总结1.组织学校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能力点,指导教师完成能力点认证材料的制作;2.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教师提交能力点认证材料;3.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教案例分析与点评专题研讨能力认证1.校本应用考核指南2.能力点认证考核材料3.学校实践案例和校本各学科教研组6师对本教研组其他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4.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对本校教师的能力点材料进行评价。5.回顾反思,总结经验2021 年1月-7月案例分享、成果推广1.评选学校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能力点成果;2.组织开展本校优秀课例和能力点案例的分享展示,督促全校教师开展案观摩与学习;3.反思总结提升。研修案例展示分享示范观摩优秀案例和能力点认证材料观摩学习笔记与反思总结各学科教研组注:研修主题的确定应考虑 A、B、C、D;研修形式可从下面列出的方式中选择,也可以自己确定。集体备课 B.示范观摩 C.听课评课 D.同课异构 E.微格教学 F.案例分析 G.专题讲座 H.案例点评 I.咨询诊断 J.交流研讨K.课堂实录分析L.移动听评课M.以老带新 N.结对互助 O.专题沙龙 P.兴趣小组Q.实践反思 R.技能训练 S.教学竞赛 T.专题研究 U.论文撰写确定本校教师在本年度研修中应达到的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可参考下面列出的方式,也可自行设计,确定的考核内容要考虑 ABCDE)考核要求(F)教师完成三个能力点学习并合格;教师完成四个能力点学习并合格;撰写一篇信息化教学读书笔记;完成一个信息化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并撰写结题报告;探索一种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课堂方式,并开展实践;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公开课(直播课);做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做一个信息化教学的课件;参与一次移动听评课;做一次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并提交解决方案;做一次信息技术应用的微讲座写一篇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反思为了使整校推进顺利开展,学校将采用怎样的机制(机制构建需要思考下面的“如何”,并考虑 BCDEF)?机制机制设计设计研修课程研修平台研修方式如何如何研修制度如何绩效目标F如何研修活动如何考核要求如何7四、校级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名称宾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所涉学段学校校本应用考核参与人员姓名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实施安排宾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考核项考核项融合的公开课,完成教学反思;小学年龄学历专业完成 25 学时的课程学习职务每位教师本学期自我开展两次基于问题主题探索活动,形成教学设计,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课堂教学能够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课堂教学成效提高显著各教研组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学校名称所涉学段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小学过程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评价考核分值考核分值过程评价过程评价过程评价课程学习完成 25 学时的课程学习。25 学时10 学时能力点选择选择 3 个能力点的课程学习。每位教师上传 1 节完整的课堂实录课(涉及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到学习研修平台,并在平台上对其他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课进行评价,每人评课数量不少于 3 节。听课评课5 学时8结果评价展示分享展示分享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及学时认定,计5学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展示活动,通过现场学习、网络展示、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5 学时备注:项目考核分两大部分,分别是线上课程学习和校本应用实践备注:项目考核分两大部分,分别是线上课程学习和校本应用实践,各占各占 2525 学时。其中,校本应用实践的学时。其中,校本应用实践的2525 学时由三部分构成:学时由三部分构成:一一是学校开展以基于网络的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计是学校开展以基于网络的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计 5 5 学时;二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计学时;二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计 1515 学时;学时;三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与展示分享,计三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与展示分享,计 5 5 学时;各项具体要求可以参照以下内容进行考量:学时;各项具体要求可以参照以下内容进行考量:(1)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完成 25 学时的课程学习。(2)能力点选择:能力点选择:县区学校的老师选择 3 个能力点,市直属学校的老师选择 4 个能力点的课程学习。(3)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每位教师上传 1 节完整的课堂实录课(涉及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到学习研修平台,并在平台上对其他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课进行评价,每人评课数量不少于 3 节。计 5 学时。(4)能力认证:能力认证: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计 15 学时。教师在研修平台上提交校本应用考核材料,其中县区学校教师提交 3 个微能力点(涵盖3 个维度)认证材料,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提交4 个微能力点(涵盖 4 个维度)认证材料。同时对本教研组其他老师提交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不少于 3 个微能力点)。(5)展示分享:展示分享: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及学时认定,计 5 学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展示活动,通过现场学习、网络展示、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五、教研组年度研修方案学科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本教研组人数职务手机共人学段职称邮箱9(根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整校推进发展规划和项目研修计划,制定本教研组研修目标,研修目标要符合学科特点。)研修目标(根据研修目标,确定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形式和具体研修安排。)研修计划(确定本研修组教师在本年度应达到的考核要求,如研修活动参与、研修成果产出、测评微能力数量、测评通过率等。)考核要求能力发展测评范围根据研修目标和研修计划,确定本教研组教师能力发展测评范围,填写微能力名称,并说明选择该微能力的理由。1 0微能力名称-选择理由六、教师 2020 年度研修任务单教师姓名任教学科任教学段(根据学校规划和教研组研修方案,确定个人年度研修任务。)本年度研修任务在本教研组规定能力点范围内选择本年度测评微能力,说明选择该微能力的理由,并明确每个微能力认证时间范围,该时间包括微能力发展相关的研修、实践、证据采集等所需要的时间。微能力名称能力发展测评计划选择理由计划认证时间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