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177491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1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方案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方案xx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7二、 项目承办单位7三、 项目建设选址7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五、 资金筹措方案8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9八、 项目综合评价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1一、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1二、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12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13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导思想19五、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内背景19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际背景20七、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八、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22九、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26十、 目标市场战略27十一、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34十二、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40十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导思想41十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内背景41十五、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42十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际背景43十七、 估计当前市场需求43十八、 发展营销组合45十九、 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47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53一、 公司发展规划53二、 保障措施54第四章 公司成立方案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公司组建方式57四、 公司管理体制57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8六、 核心人员介绍62七、 财务会计制度63第五章 人力资源方案67一、 员工福利计划的制订程序67二、 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71三、 企业劳动分工83四、 招聘成本效益评估86五、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86六、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88七、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90八、 岗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96第六章 公司治理方案97一、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97二、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100三、 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102四、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103五、 董事及其职责105六、 专门委员会110七、 公司治理的特征115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119一、 优势分析(S)119二、 劣势分析(W)121三、 机会分析(O)121四、 威胁分析(T)122第八章 财务管理方案130一、 分析与考核130二、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30三、 资本成本132四、 计划与预算140五、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42第九章 项目投资分析150一、 建设投资估算150建设投资估算表151二、 建设期利息15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2三、 流动资金153流动资金估算表153四、 项目总投资15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4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5第十章 经济效益分析15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0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2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3四、 偿债能力分析16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5五、 经济评价结论166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关于成立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公司(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方xx三、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98.5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7.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78%;建设期利息3.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6%;流动资金177.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5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17.9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26.4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6.22万元,预备费5.27万元。五、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98.54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34.93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21.14万元。3、净利润(NP):278.0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10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44.35%。3、财务净现值:749.30万元。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八、 项目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498.541.1建设投资万元317.961.1.1工程费用万元226.471.1.2其他费用万元86.221.1.3预备费万元5.271.2建设期利息万元3.311.3流动资金万元177.272资金筹措万元498.542.1自筹资金万元363.612.2银行贷款万元134.933营业收入万元1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21.145利润总额万元370.786净利润万元278.097所得税万元92.698增值税万元67.269税金及附加万元8.0810纳税总额万元168.0311盈亏平衡点万元384.42产值12回收期年4.1013内部收益率44.35%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749.30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认识不到位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低,信息相对闭塞,大多数农村家庭对于慢病的认识不到位。首先,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发病因素与作用机理认识不足,在发病时很少有及时就医的习惯;其次,在得病后就怨天尤人,缺乏对于国家医保政策的认识,认为自己治不起病,或者不想花钱,导致慢病一直拖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最后,患者对于现代医疗技术存在不信任感,该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认为现代医疗技术并不能够挽救自己的生命,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二)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预防不到位农村地区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许多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模样,这也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比如说饮食方面不均衡、对于生活习惯的认识水平不高以及很少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等,特别是流感疫苗等传染类型疾病的接种率很低。除此之外,家人、家属对于慢病的预防认识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共同预防的模式,从而导致大规模、集体患病。(三)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用药不到位用药不及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用药依从性不足方面。许多患者在出现疾病后没有到专业的诊所就诊,而出现了随意用药、不按医嘱用药的情况,一些患者可能长期使用偏方治疗慢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除此之外,在接受诊治后,没有按时使用药物,用药依从性不足或者不按疗程使用的问题十分普遍。(四)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诊治不及时慢病虽然不如急性病的短期危害性大,但是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发展周期,一般来说越早接受治疗就越能够遏制病情的发展,显然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患者并不知道这一点。康复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恢复期延误、专业指导不足以及患者心理方面的障碍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二、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综合防控预防为主,强化基层规划中强调,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慢性病综合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边境地区执法执勤力量科学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三)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针对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积极推进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血压普查工作。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开展合作。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托管运营、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等县级医院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重点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支持采用巡诊派驻等方式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推广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巩固并逐步提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四)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照射治疗等服务。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继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考核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在医疗联合体内将优质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监测。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其他重点监控药物等为重点,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推动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采取派驻、邻村延伸服务、流动巡诊等方式,保障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六)加快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推动三级医院提高疑难危重症和复杂手术占比,缩短平均住院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提高监管场所医疗机构专业化水平。发挥好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的作用,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和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推进按床日付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导思想坚持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五、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内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常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对人群健康影响显著,社会负担增加明显,严重吞噬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际背景2011年联合国大会首次启动慢性病防控高级别会议,就慢性病防控需要多部门合作以及全社会支持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社会组织与部门的慢性病防控责任。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言时指出应强化本国卫生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共同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多部门合作是当今全球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联合国在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中提及的重点。2013年,WHO在面向全球发布的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行动计划(2013-2020)中再次强调了多部门合作在慢性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通过各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合作来减少由于慢性病导致的残疾、死亡和疾病负担,从而使各年人群较大程度地获得健康。七、 农村在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认识不到位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低,信息相对闭塞,大多数农村家庭对于慢病的认识不到位。首先,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发病因素与作用机理认识不足,在发病时很少有及时就医的习惯;其次,在得病后就怨天尤人,缺乏对于国家医保政策的认识,认为自己治不起病,或者不想花钱,导致慢病一直拖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最后,患者对于现代医疗技术存在不信任感,该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认为现代医疗技术并不能够挽救自己的生命,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二)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预防不到位农村地区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许多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模样,这也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比如说饮食方面不均衡、对于生活习惯的认识水平不高以及很少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等,特别是流感疫苗等传染类型疾病的接种率很低。除此之外,家人、家属对于慢病的预防认识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共同预防的模式,从而导致大规模、集体患病。(三)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用药不到位用药不及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用药依从性不足方面。许多患者在出现疾病后没有到专业的诊所就诊,而出现了随意用药、不按医嘱用药的情况,一些患者可能长期使用偏方治疗慢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除此之外,在接受诊治后,没有按时使用药物,用药依从性不足或者不按疗程使用的问题十分普遍。(四)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诊治不及时慢病虽然不如急性病的短期危害性大,但是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发展周期,一般来说越早接受治疗就越能够遏制病情的发展,显然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患者并不知道这一点。康复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恢复期延误、专业指导不足以及患者心理方面的障碍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八、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九、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十、 目标市场战略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乘虚而入。2、差异性营销战略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3、集中性市场战略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品),或是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二)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1、企业能力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力量的总和。如果企业力量雄厚,且市场营销管理能力较强,即可选择差异性营销战略或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如果企业能力有限,则宜选择集中性营销战略。2、产品同质性同质性产品主要表现在一些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上,如水力、电力、石油等,虽然产品在品质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用户一般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因此,同质性产品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提供的服务水平上。该类产品适于采用无差异战略。而对服装、家用电器、食品等异质性需求产品,可根据企业资源力量,采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或集中性营销战略。3、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新产品上市往往以较单一的产品探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销售渠道基本上单一化,因此新产品在引入阶段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产品进入成长或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同类产品增加,再用无差异经营就难以奏效,所以改为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效果更好。4、市场的类同性如果顾客的需求、偏好较为接近,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差异不大,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否则,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5、竞争者战略如果竞争对手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企业选择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如果竞争者已采用差异性战略,则不应采取无差异战略与其竞争,可以选择对等的或更深层次的市场细分战略或集中化营销战略。(三)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细分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归并当企业实施差异性市场战略,选择若干数目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密切关注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某些单一的细分市场之间在原材料采购、制造设备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有较多的共同性,可重新设计组合归并为新的细分市场,其销售场所的装饰、仓储等成本会随着产品品种或数量的增多而降低。2、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各细分市场当某个企业已确定将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进入每一个细分市场,进入的时间顺序企业应该做到严格保密,特别是不能让竞争者了解到企业进入各细分市场的计划方案。当然,逐个进入的步骤和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大程度上应视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定。这对企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竞争,发挥企业的优势,集中力量进入竞争者尚未进入或本企业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大大增强获胜的可能性,获得对单一细分市场进行集中营销的好处。二是可以减少风险。企业在第一个细分市场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采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或选择专业化的战略进入第二个细分市场,如此逐步推进,使企业获得稳步成长。例如中国的中成药在进行国际化时,就是采取逐步推进的进入战略,首先从最容易的东南亚市场进入,推行中成药、中药材出口并举的策略,接着通过产品注册的方式进入日韩市场,最后通过保健食品、非处方药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封闭型市场,显然,其市场进入计划会遇到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运用大市场营销中权力与公共关系这两个特殊手段,开展“大市场营销”,找出进入该市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3、目标市场的社会责任目标市场的选择有时会引起公众责任,营销者经常容易从弱势群体(如儿童及贫困人群)处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或促销有潜在危害的产品。例如,麦当劳也被指责向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推出高脂肪、多盐的食品。在目标市场上,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益,还要考虑目标顾客的利益,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内容推销,往往可以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多地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例如,高露洁公司的儿童高露洁牙膏的广告使得孩子们刷牙的时间更长和更经常,这在获得家长认可和青昧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客户群体的作用。十一、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综合防控预防为主,强化基层规划中强调,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慢性病综合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边境地区执法执勤力量科学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三)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针对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积极推进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血压普查工作。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开展合作。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托管运营、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等县级医院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重点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支持采用巡诊派驻等方式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推广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巩固并逐步提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四)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照射治疗等服务。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继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考核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在医疗联合体内将优质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监测。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其他重点监控药物等为重点,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推动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采取派驻、邻村延伸服务、流动巡诊等方式,保障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六)加快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推动三级医院提高疑难危重症和复杂手术占比,缩短平均住院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提高监管场所医疗机构专业化水平。发挥好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的作用,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和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推进按床日付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十二、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企业营销系统指作为营销者的企业整体,微观营销环境包括企业外部所有参与营销活动的利益关系者。但从营销部门的角度看,营销活动能否成功,首先要受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营销部门在分析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前,必须先分析企业的内部因素或内部条件。企业为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设立某种形式的营销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一般由市场营销副总裁、销售经理、推销人员、广告经理、营销研究与计划以及定价专家等组成。营销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目标与计划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力量,而且要争取高层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运用企业内部环境,力量,使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平衡。营销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面对着其他职能部门以及高层管理部门。企业营销部门与财务、采购、制造、研究与开发等部门之间既有多方面的合作,也存在争取资源方面的矛盾。这些部门的业务状况如何,它们与营销部门的合作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协调发展,对营销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极大。例如,生产部门对各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能力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的决策权,营销计划的实施,必须取得生产部门的充分支持;市场营销调研预测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需要研究与开发部门的配合和参与。高层管理部门由董事会、总经理及其办事机构组成,负责确定企业的任务、目标、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营销部门在高层管理部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营销决策,市场营销目标从属于企业总目标,并为总目标服务的次级目标,营销部门所制定的计划也必须在高层管理部门的批准和推动下实施。十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导思想坚持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十四、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内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常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对人群健康影响显著,社会负担增加明显,严重吞噬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十五、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1、市场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一是购买者群体,二是有购买愿望,三是有货币支付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市场规模取决于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人数多少。2、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终点,因而消费者市场也称为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相对于组织市场而言的。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形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或履行组织职能。十六、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国际背景2011年联合国大会首次启动慢性病防控高级别会议,就慢性病防控需要多部门合作以及全社会支持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社会组织与部门的慢性病防控责任。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言时指出应强化本国卫生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共同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多部门合作是当今全球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联合国在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中提及的重点。2013年,WHO在面向全球发布的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行动计划(2013-2020)中再次强调了多部门合作在慢性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通过各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合作来减少由于慢性病导致的残疾、死亡和疾病负担,从而使各年人群较大程度地获得健康。十七、 估计当前市场需求(一)总市场潜量总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一定行业营销努力水平下,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量。(二)区域市场潜量企业在测量市场潜量后,为选择拟进入的最佳区域,合理分配营销资源,还应测量各地区的市场潜量。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方法:市场累加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前者多为工业品生产企业采用,后者多为消费品生产企业采用。1、市场累加法先识别某一地区市场的所有潜在顾客并估计每个潜在顾客的购买量,然后计算得出地区市场潜量。如果公司能列出潜在买主,并能准确估计每个买主将要购买的数量,则此法无疑是简单而又准确的。问题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难度很大,花费也较高。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料,主要有全国或地方的各类统计资料、行业年鉴、工商企业名录等。2、多因素指数法借助与区域购买力有关的各种指数以估算其市场潜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